[提要] 江西冷链物流需求旺盛,但起步较晚,碳排放较高,整体效率较低。如何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遇提升冷链物流效率成为紧迫课题。基于江西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构建高效的江西冷链物流体系。
关键词:“双碳”;数字经济;冷链物流;信息化平台
基金项目: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编号:22SKJD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71662019)
中图分类号:F5;F7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11月29日
当今,以新技术、新业态、新应用为特征的数字经济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手段。通过在传统产业领域利用5G、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手段,促进产业升级改造,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使传统产业可以变得可视化、智能化、协同化,提升传统产业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最终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江西省冷链物流产业如何适应数字化转型是值得探讨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江西发展冷链物流的必要性
(一)冷链物流及主要环节。冷链物流是指从生产到消费的所有环节都处在低温保护下,是一个系统性的物流工程,合适的低温是为了冷藏产品的品质,降低流通环节的损耗率。冷链物流对物流设备要求较高,主要包含具备自动制冷的储藏柜、集装箱、运输车辆车等。冷链物流体系主要包含:(1)冷冻加工环节,具体有冷却、冻结及速冻等冷冻设备,然后在适宜的低温环境下进行加工;(2)冷冻储藏环节,必须在规定的低温条件下进行流通;(3)冷藏运输环节,使用的自动化冷藏车辆、冷柜等运输工具的性能必须稳定;(4)冷冻零售阶段,由于最终的零售环节的冷冻储藏需要配备相应的冰柜或冷库。
(二)冷链物流发展的必要性
1、生鲜产品腐损率高。江西省内冷链物流起步晚,发展落后,生鲜产品腐损率居高不下。由于高效的冷链运输设施不能满足冷链物流发展需求,在流通环节腐烂严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根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测算数据来看,中国生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腐损率在30%左右,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000亿元以上。
2、冷链物流需求庞大。当城镇化率达到70%时,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200亿元;到2037年,我国城镇化率最终达到80%而与发达国家持平时,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200亿元。
二、江西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一)冷链物流设施落后,流通率低。江西省基本的冷链运输设施建设欠缺,有冷藏保鲜功能的车辆、集装箱等运输工具偏少,规模较大的冷库总体的库容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明显,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完整、高效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冷链物流的整体流通效率偏低,这与冷链物流的客观要求不相匹配。很多发达国家生鲜品的冷链物流流通率在95%以上。
(二)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断链严重。江西的冷链物流企业大多数主要提供简单的冷藏、冷冻等,不能有效提供专业高效的冷链物流全程服务。因为专业设施的医乏、设备的故障或损坏等在技术上和冷链物流前期工作的规划不够和实际操作人员违反具体操作标准等管理上的原因,造成在某些流通环节的温度或者湿度不符合标准化要求,最终导致冷链物流运作不流畅的现象。
(三)冷链物流缺乏高度统一信息化。江西冷链物流行业信息化程度低,尚未构建起高效便捷的生鲜产品信息网络;农户信息意识淡薄,对电子信息技术的了解有限,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比较陌生;在信息采集、加工与整理及发布等环节难以高效完成相关工作;市场缺少专门的网络信息中心。
(四)政策法规机制不健全。忽视了冷链物流管理和政策法规建设,每当实际交易中遇到纠纷和问题时,无法根据相关政策法规有效解决。政府部门、生产企业、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终端零售企业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努力构建物流监管标准,用以规范各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并形成严格的市场监管体系,这一点还没做到。
(五)冷链物流体系人才缺乏。江西省缺乏冷链物流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大多数冷链物流从业人员往往只是经过简单的岗前,对于冷链物流技能的掌握较少,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弱,这与数字化背景下冷链物流人才的需求相差甚远。
三、江西冷链物流效率提升路径
(一)落实江西冷链物流政策。截至目前,虽然已出台《江西省加快发展冷链物流实施意见》《江西省2022年加快冷链物流发展工作方案》《江西省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5年)》《江西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8-2022)》,均有提出加强冷链物流规划,构建以物流枢纽和物流园区为支撑的冷链物流网络。但仅有宏观的规划和方案还远远不够,还需制定实施这些规划及方案的具体财政和金融支持措施。主要措施是省市政府部门通过税收优惠减免、冷链专项资金项目的设立还有对相关重点当事方的利息补贴及奖励企业等方式进行资金扶植。各类银行,尤其是农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冷链物流各类企业优先提供贷款,而且这些贷款应具有利率浮动倾斜,满足冷链物流发展流动资金、冷冻仓库及道路、具备冷冻功能的车辆等基础建设和技术升级改造项目的资金需求,最终实现冷链物流系统化。制定冷链物流相关的监督法律法规,规范参与各个冷链物流企业及个人的行为。
(二)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江西偏远地区的公路通达和畅通性不强。推进农村地区公路建设,加快构建农村公路网络。加强冷链运输车辆和冷藏设备的研发和设计,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推动信息平台的建设,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加快物流运输和仓储技术的创新。目前,江西省重点冷链物流企业只有7家,远远满足不了冷链物流的需要,采取多项财政、金融等政策,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管理方式先进和技术先进的冷链物流企业,构建冷链物流企业群。
(三)建立江西省冷链物流信息化共享平台
1、建设目标。制定统一的冷链物流相关规范,建立可移植性和安全性标准公共基准平台,实现行业内生产加工、仓储、第三方物流企业、终端销售企业的通信、互联、转换,在保证数据安全可靠基础上,实现信息共享。基于GS1国际标准体系框架,制定中国特色的系列技术标准,具体包含业务协同标准和产品追溯标准。在冷链物流领域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的数字技术路线,赋予冷链大数据信息化共享平台广阔的应用空间。
2、构建冷链物流大数据平台。冷链物流大数据平台系统具体包括业务系统、监管系统和展示系统。在资源整合基础上,建立全程监管的冷链物流大数据信息化平台,以实现冷链物流信息的采集、冷藏车辆及设备温湿度监控、产品的追溯、数据统计分析。通过冷链物流监管系统,实现生产、运输、储存、销售全程实时监控,提供追溯查询功能。
冷链物流业务系统的操作流程从生产采购到销售为止的整个过程,整个过程中把订购单和后面的所有单据建立关联,这样只要知道了任何一个单据的信息,都可以以此为依据查找其他相关单据,可以在整个物流过程中随时掌握什么时间、在具体的位置、具体运输的货物种类等具体信息。通过冷链物流业务系统,可以自动收集冷链运输中的温度和湿度信息、位置信息、查找业务单证和产品追溯信息,并实现冷链报警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展示系统中的统计、分析和展示的数据,部分来源于监管系统(它又源于物流业务系统和物联网设备采集的数据),但主要源于物流业务系统,而物流业务系统的核心是供应链管理。大数据平台中的有关企业、产品、设备等基础信息,还有交易单证、物流以及其他相关信息,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从其他系统便捷导入。冷链供应链管理系统能够确保冷链物流的生产、运输、仓储、零售各环节的无缝链接,从而建立起商品流、数据信息流、运输及仓储单证流、所处环境的高度统一。
冷链物流监管系统通过对冷链物流运输过程和冷库仓储的实时监控。具体包含基础信息、物流信息及其他信息的监管。基础信息监管,主要是对在冷链系统中注册的企业进行审核(审核企业的是否真实存在、注册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为GS1成员、企业名下冷库的数量及仓储规模等具体情况、冷藏车型号及数量、司机的驾龄及健康状况等),对产品信息进行审核,对冷链运输车辆、采集冷库的温湿度数据的设备及监控设备进行监督。物流运输信息的监管,通过冷链业务系统对单证业务和冷链物流车载物联网采集的信息,对运输过程中的车辆的温湿度、GPS行驶位置、车辆状况及司机信息等实时监控。对冷库和冷柜的温湿度环境以保证存储期间产品的质量,对视频画面进行24小时全天候的监管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同时获得的可靠数据也可为下一步的冷链产品溯源提供数据支撑。当温度发生报警时,监管系统会在发出报警时同步保存这些记录,为下一步的数据展示环节提供真实的分析数据。其他信息监管主要是通过对订单的生产和运输周期、运输过程中以及冷库冷、冷柜温湿度的历史记录等冷链物流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为下一步企业的级别提供支撑。
数据展示系统主要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帮助用户便捷地展示海量数据。冷链物流大数据展示系统导入的数据是展示系统数据可视化的基础,这些数据具体包含企业和产品,物流相关单据、运输车辆、冷库、冷柜的温湿度信息,以及产品及冷冻车辆GPS路径、报警、设备、销售信息的数据;大数据从采集、存储、治理到管理,数据指标化、标准化、规范化入库,实现对冷链物流全链条数据管理,然后通过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在加工处理基础上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出来。
(四)加大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一是要加强冷链物流行业工作人员的冷链专业知识培训。可以要求冷链物流企业员工定期开展培训,鼓励员工参与培训,学习冷链物流的知识和技能,将学到知识在工作中加以实践运用,提高工作效率。二是积极引进冷链物流高级专业人才。以江西高校为依托,积极整合物流、制冷、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仓储等领域的师资力量,着力为江西培养复合型高级物流人才。实施引进诸如华中科技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东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物资学院等国内物流专业名校培养的高级物流人才,为江西冷链物流事业发展注入活力。三是加强校企合作。高校可以将物流相关专业的学生安排到冷链物流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冷链物流具体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加工作经验,为将来毕业后的就业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江西开放型经济研究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澎台经济学分析[D].成都:四川大学,2021.
[2]王海蕴.达成“两碳”目标[J].财经界,2021(10).
[3]罗焱卿.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D].重庆:重庆邮电大学,2021.
[4]李义华,邓梦杰.数字经济下医药冷链物流共同配送体系构建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5).
[5]王硕,王海荣.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策略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22(08).
[6]罗力卓,杨锦洲.“双碳”视角下数字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信息通信技术,2022(04).
[7]王露,彭岚,雷聪.中小型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J].中国科技信息,2022(17).
[8]周雪峰,韩露.“双碳”目标下数字经济对企业持续绿色创新的影响[J].证券市场导报,2022(11).
[9]王艳娟.“双碳”战略背景下,河南省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商展经济,2022(16).
[10]伍曰婷.江西省冷链物流体系问题研究——以江西赣南脐橙冷链物流体系为例[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1.
[11]刘行宾.江西省供销合作社构建“1+10+N”城乡冷链物流骨干网[J].中国合作经济,2021(11).
[12]赵淑雯
“互联网+”背景下生鲜农畜产品物流效率提升途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2).
[13]郑昱.供应链标准化:迈向现代物流的关键一步[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18(01).
[14]张秋霞,张铎.国家冷链物流大数据云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2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