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金融/投资
村镇银行风险管控思考
第713期 作者:□文/周 翔 时间:2023/9/16 16:40:51 浏览:750次

[提要] 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的迅速扩大能够“护公平、促发展”,对于振兴乡村的意义非凡。但是由于村镇银行成立时间不长、相关机制不完善等原因,使得村镇银行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本文总结现阶段我国学者对村镇银行的研究、分析村镇银行存在的各种风险及成因,并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农村;村镇银行;风险管控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121

一、问题的提出

20227月,一则警情通报的发布,爆出了河南村镇银行400亿元存款不翼而飞的事件。该事件分别牵扯到位于河南和安徽的7家村镇银行,案情涉案范围之广、涉案金额之大为建国以来之最。本该极具缜密规范性的银行,为何发生这类严重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20222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补齐县域、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金融服务短板。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必须重视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特别是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为主体的普惠金融。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特点所决定的。这些直接要求了要做好商业银行风险管控,并证明了风险整改工作的现实意义。所以,应该坚定地收缩对银行整改的要求,增强相关人员对整改工作的重视程度,以防止出现类似于河南村镇银行的严重的不利于社会稳定的风险问题。银保监会在党的二十大扩大会议中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包括进行金融数字化、完善现代化金融监管,提高现代化水平。近年来,银保监会接连发布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外部监管的诸多规定,具体包括监管处罚、整改要求、防控风险等各个方面。尽管对商业银行的整改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在实际工作时,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村镇银行存在各种风险问题。

二、相关文献评述

防范金融机构风险的问题是金融工作无法回避的永恒主题,张奥阳、王聪(2022)认为对中小银行、村镇银行的风险化解要坚持以市场化、法制化的手段助力推动,维护金融繁荣规范。他们以兼并重组为视角,分析了AMC(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推动金融机构改革与风险化解的改善作用。得出AMC可以从助力推动中小银行的风险分类及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协同等方式来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化险。

随着数字化与金融管理的交互融合,我国的商业银行发展逐渐受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的深度影响。周学东(2021)认为中小银行的风险问题之所以频繁暴露,归根结底取决于公司治理不完善。他认为发现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问题并进行有效防范与化解,要以公司治理为着眼点,借鉴成熟有效的公司治理经验来推动商业银行的风险治理。白伟东(2020)在此理论上提出在善治视角下解决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研究问题,积极发挥与银行利益相关方协同参与治理,从而完善风险化解的体系问题。

村镇银行作为发展时间短、可供参考经验不多的农村金融机构,同时兼具有传统商业银行共性和其他方面上表露出自己的个性问题。现阶段我国学者对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的研究探讨主要围绕着村镇银行所处的生存环境、在我国金融体系中能发挥的作用、相较于传统商业银行具有的优劣势以及能够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等方面展开。吴腾(2020)从村镇银行的重要性分析、因素分析及风险分析三方面研究村镇银行的风险管理。他指出村镇银行抗风险能力不强监管难度大的同时又有信用和操作的问题。对村镇银行进行风险管理最关键在于对村镇银行进行资本监管,梁伟森、温思美等(2022)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研究得出银行盈利能力受资本监管影响显著负相关,村镇银行的资本缓冲对盈利能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他们认为要减少资本监管的一刀切行为,综合各因素的影响设立可控的弹性化监管标准。同时引进诸如经济增加值等评价指标对村镇银行进行有效的资本监管。完善村镇银行注资融资支撑,以提高抗金融风险能力。

三、村镇银行风险及成因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弱质性引发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由于村镇银行主要服务于弱势的农业和农民,而传统的农业产业受诸如自然因素的不可靠、不确定因素影响严重和农民缺乏有效的担保,使得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村镇银行担有更复杂、更严峻的信用风险。受地区发展和开放程度的影响,很多农村及乡镇没有富裕的闲置资金供村镇银行来筹资,同时农村地区的发展有很急剧的信贷需求,这就使得村镇银行追求放贷的足额潜在盈利区间造成资金供给和产出的不对称,从而导致风险的产生。“三农”问题的弱质性使得农村地区成为村镇银行信用风险滋生土壤。加之,农村地区落后的产业环境抑制了村镇银行实际实现其盈利能力水平。农业生产自身具有的风险性与农村信用不具有强可靠性等因素是诱使村镇银行发生高信用风险的导火索。

(二)资金规模弱势导致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村镇银行的发展时间短、规模小使得运营资金来源单一且不稳定,有限的资金来源还要与同地区邮政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社竞争使得村镇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加剧。村镇银行规模弱势、筹资能力不强与业务资金需求大的不平衡矛盾增加了其流动性风险。随着我国的金融市场化,村镇银行的存贷款市场化不断推进,市场需求决定村镇银行存贷款的利率定价,使得其吸取资金和盈利能力的实现伴随着重大不确定性、流动性头寸的不足,进而加剧了村镇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为了弥补资金规模弱势带来的发展疲态,村镇银行不得不提高自身的负债水平,财务杠杆效应的影响使得村镇银行要么进行风险经营、要么对自身资产负债的状况恶性循环。部分村镇银行没有找准自身市场定位,导致其面临同地区村镇银行、大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强力竞争,进一步加剧了面临的流动性风险。

(三)风险约束机制的不完善和工作人员较低的职业素质提高操作风险的发生概率。村镇银行的操作风险主要源自其内部,商业银行应当具备完善有效的风险约束机制,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但是,受发展时间短等因素的影响,在村镇银行里没能建立起科学完备的风险管理体制,没有动态的、可跟踪的信用管理制度,很多村镇银行只是简单模仿成熟商业银行的“形”而缺乏成熟商业银行能够完善运行的根本因素。村镇银行关键岗位人员轮换、强制休假等管理制度并未得到严格执行,同时村镇银行能够吸纳的专业性、高素质金融人员有限,有些员工甚至收受贷款者的贿赂去违规放贷,这些操作风险大大提高了村镇银行的信贷风险发生概率。从主观来看,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三农”,村镇银行的服务客户受到教育程度低、整体素质差的制约极其容易产生主观信用风险。部分村镇银行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强,不能胜任岗位要求,不能坚持原则收受贿赂,极其可能造成操作风险。从客观来看,农业是村镇银行服务对象的主要收入来源,而农业受不可抗力的影响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使得农业收入也容易波动,容易导致客观信用风险的发生。

四、村镇银行风险管控路径

(一)建立健全村镇银行信用风险防范与预警体系。在银行层面为解决缺乏有效的风险监测和防范手段以及改变传统商业银行管控下的风险识别通用化和风险应对能力滞后的状况,可以通过提高内部部门放贷前的研判效率,改善决策部门放贷研判质量。与此同时,需要辅以优良的贷款传递次序,从客户评价到对其授信、从放贷到催债管理技术的优化,对每一步骤的风险识别和应对对于村镇银行能否建立行之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至关重要。除了要使信用风险的检测防范与预警的管理体系更能具备超前反应的特点,还要横向地对农业、农村及农民特殊群体等信用风险进行比较监测,纵横交错地为加强体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发挥作用。

从服务客户角度来说,可以通过农民互保、农民与企业担保贷款的协同方式,组成可靠的、值得信赖的信贷小组,使更多的农村个体获得更大的信贷水平。为深入了解不同群体和个体实际信用能力,还可以通过在基层完善金融服务站的建设,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规避客户贷款发生信用风险的可能。村镇银行要根据所处地区的特性对应成立信用评定机构,利用村镇基层服务组织的影响,在建立针对性贷款信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了解到借款人真实的经济能力和贷款目的,保证信贷小组提供的借款者情况真实性,并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对他们的贷款能力给出客观意见。

(二)做好流动性需求预测,加强资产流动性管理。村镇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应当科学决策,协同管理,坚持事前预见大于事后补救的原则。组织专人对村镇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做好资料整理、比率指标的数据收集与分析,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风险对村镇银行的侵害。

村镇银行的流动性需求受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的影响,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压制村镇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需求,相反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增加该需求,进而增加了对村镇银行资金的流动性需求。利率的降低促使社会资金向股市基金流动,会大幅减少社会资金存放在银行的比率,使得村镇银行资金的流动性进一步恶化。为了加强未雨绸缪的能力,需要村镇银行准确分析研读政府政策,根据政策倾向提前准备储备金。对流动性需求的预测应当是村镇银行的一个常设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对周期性、规律性的资金流动性,如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的日常支出,进行科学预测。加强预测能力的同时也要提高应对流动性危机的能力,对存贷款结构的异常、长期贷款的收回及系统内资金的流动做好应预案及处理,优化存款与贷款结构,在比率范围内合理确保存贷款规模的增长。

村镇银行还要做好对流动性资产的管理,提高其变现能力。放贷作为银行的主营业务且在资产结构中的高占比,对流动性资产的管理重中之重是优化贷款质量。如果放贷增速过快、盲目扩张,会影响村镇银行的资金流转,发生应付性发放不良贷款的可能,进而进一步加剧流动性风险。村镇银行应当保持合理的、可承受的资本充足率,提高贷款收回率。为保持流动性,村镇银行还可以创新经营业务、丰富储蓄产品,不断增加现金流入,优化资产负债匹配的能力。流动性管理不是要求资金储备的越多越好,高资金储备会使村镇银行丧失机会成本,这要求村镇银行积极参与短期市场交易,动态的维护资产的流动性水平。当周期性流动性需求出现时,要减少短期市场交易,更多地储备,以应对流动性风险。相反,增加短期市场的投资,获得收益。村镇银行可以进入风险更小、更稳定的国债市场,积极开展票据服务、同业拆借等金融服务,对于提高村镇银行资金流动性水平,加强资产流动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三)完善约束机制,重视对业务人员的培训,发挥审计的作用。村镇银行要根据实际运营环境,建立起完善有效的风险约束机制,形成动态的风险监控体系。强化对专业人员的思想教育,使他们具备防患于未然的风险意识和事事关心的责任精神。与此同时,加大对内部员工的风险管理专门技术培训。当前社会是一个注重数据经济的时代,利用互联网技术使得数据分析更具效率和精确性。对村镇银行的审计也可以利用相关技术,商业银行审计不同于传统制造业,具有数据量大、信息化程度高的特点。所以,可以通过成立数据分析团队来对相关数据进行总体管理,并在银行内部建立数据分析平台,发挥新时期大数据分析对审计模式的改变作用。同时,及时更新内部审计软件,使审计软件这项工具具体适应到不同的村镇银行。加强我国村镇银行数字化审计的建设,可以提高审计人员利用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和效率,清晰审计人员的工作思路,最终促成整体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

保障我国金融秩序、促进乡村振兴发展,要确保对村镇银行的风险管理切实有效执行,并最大限度发挥出风险管控的作用。各村镇银行要结合自身实际,广纳专业人才,重视制度建设在风险监管中发挥的作用,以最大限度地规避和减少重大风险的发生。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奥阳,王聪.以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研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化解中小银行风险的业务机会和介入途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10.

2]高晓光,王新然,司涵硕.村镇银行风险及防范研究综述[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05.

3]周学东.中小银行金融风险主要源于公司治理失灵——从接管包商银行看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的关键[J.中国金融,202015.

4]蒋玉敏.村镇银行风险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浙江长兴联合村镇银行为例[J.浙江金融,20110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607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