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当前,粮食企业融资难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愈发凸显。本文针对粮食企业所处行业特色,分析中小粮食企业具有资金需求量大、企业抵押担保产品少、缺少财务数据等融资特点,提出设立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鼓励企业重组做大做强、打破粮食供应链壁垒、实施粮食贷款优惠利率等相关建议,以缓解粮食企业融资难问题。
关键词:民营粮食企业;融资;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12月13日
近年来,粮食加工企业作为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主体,其发展受到更多关注。尽管政府部门出台诸多支持粮食企业的相关政策,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粮食加工企业发展相对落后,成为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本文着重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和行业特点,以期能够为解决民营粮食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一、民营粮食企业经营状况
粮食加工企业是指从事粮食收购、贮存、生产加工、市场销售、研发的企业,民营粮食企业具有自身融资特性,其资产主要来自于银行贷款业务和自然人投资。
(一)生产经营面临多重风险。粮食加工企业与农业产业紧密相关,粮食企业具有多重经营风险:第一,粮食企业对资金需求量大,在有一定银行贷款的前提下,粮食加工企业需要对大量农产品进行仓储,因此每到粮食集中收购时企业都会面临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第二,原料占生产成本的比重相当大,供应商、供应渠道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的高低,即原材料风险;第三,对主要客户的依赖性强,加工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会受到挤压、破损的情况,面临产品消耗和运输成本的风险;第四,企业所属行业突显,但收益、盈利来源相对性单一,假如该产品市场状况产生变化,将对公司经营销售业绩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二)企业抵押担保产品少导致银行信贷难度大。银行给企业发放贷款时,会着重考虑企业的资金流,由于企业经营过程难以监控和跟踪,银行会更加重视第二还款来源——抵押品。粮食加工企业生产产品结构单一,仓库存储多为农产品原料,总价值量不高,商业银行往往不愿加大对这类企业的贷款力度。而在企业发展战略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缺少贷款来源会使企业出现局部、临时性的股权融资不够的状况,进而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三)缺少长期稳定的财务数据。大多数中小粮食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产购销环节上,而忽视财务管理,导致资金流动环节无法得到有限监管。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即投资者,奖惩制度主观随意性大,决策缺乏科学性,经常会出现经营以及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财务数据失真、数据不透明等现象。财务数据的不健全无法向投资者以及金融机构传递企业经营情况,从而影响贷款方对企业贷款的热情。
(四)粮食企业盈利性低影响还款能力。农业产业本身具有弱质性,农业生产成果具有不稳定性,粮食加工企业以农产品为主要生产对象,经营利润不仅会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还会受到生态环境变动的影响。大多数粮食企业未能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上中下游无法有效衔接,粮食附加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企业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是提高企业融资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想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加强产购储加销体系建设,加快“想念面馆”布局,依照按质论价的基本原则,与农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签署订购合同,加快推进粮食全产业链发展,为其他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二、民营粮食企业融资现状
(一)信贷供给约束得到缓解。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带头牵引下,我国信贷环境得到有效改善。2013年以来,中央银行先后放开贷款、存款利率管制,建立并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形成机制,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民营粮食企业以及其他中小型企业的贷款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信贷,商业银行有其自身局限性,如信贷结构不够合理、重工业企业而轻农业企业。我国粮食企业多为民营中小型企业,依靠政策改革能更有效率地提高银行信贷可得性,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河南省通过开通农产品企业贷款“绿色通道”、创新融资模式等途径,积极为粮食企业优先办理贷款业务、简化审批程序。农发行河南省分行于2021年3月启动支持夏粮收购各项准备工作,筹措500亿元资金,保障企业收购不间歇、资金供给不断档,做到“钱筹粮”。
(二)粮食企业与金融机构联系更加紧密。涉农金融机构为粮食稳产加工做出重要贡献。农村金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其功能多样化,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中发挥纽带作用。政府及政策性银行对于粮食企业融资方面的支持有一定局限性,金融机构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近年来在支持粮食企业融资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2020年初,河南碧海食品有限公司在特殊时期无法还上企业贷款,为确保企业能够顺利复产复工,太康县农商行与该企业迅速展开对接,向碧海投放1,000万元的续贷资金,使该企业成功投产复工。太康县农商行还建立起“一对一”金融服务机制,优化贷款流程、简化办理手续,为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服务。
(三)企业融资成本仍远超行业利润水平。近几年,民企融资成本正在稳步下降。截至2021年末,民营企业贷款年化利率为5.26%;截至2020年末,该数据为5.35%。尽管中小粮食企业融资环境有所改善,融资产品及融资模式也在逐渐多样化,但针对粮食加工产业,企业所需承担的成本费用还是远超企业生产加工销售的利润。在会计报表中,企业财务费用能够较为直观地观察企业的融资成本,如果企业财务费用过高,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企业融资的高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净利润。根据粮食加工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粮食加工产业的平均利润率很低,约为3%。粮食企业由于筹资计入会计报表中的财务费用也严重影响到企业利润的增长。
三、民营粮食企业融资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金融体系滞后制约企业直接融资。一般情况下,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取得的资金在使用中较为灵活,但实际情况是,我国股市进入市场的条件十分苛刻,进入门槛高,多数民营粮食加工企业由于规模不足、自身条件不够等原因迟迟未能上市,因此很难从直接融资渠道获得经营资金。另外,计划要上市,公司则必须定期公布其营业数据,且股价将会受到股市整体情绪的影响,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将会承受更大的经营风险。特别是当企业着眼于长远发展时,可能会因为尝试新产品或进行结构调整,需要增加投资、提高资金成本。在经济衰退期间,上市公司投资回报亦会减少,资本市场便会出现压力,迫使经营者采取各种短期行动,以迎合市场的需要,企业抵御压力的能力便会减弱。
(二)缺乏优质融资渠道。大多数粮食企业采用的融资方式尚不具有“利率低、服务好、质量优”的综合优势。就目前来看,我国绝大多数民营粮食企业的资本结构较为单一、资本负债率普遍偏高、资金来源不规范,这些问题势必会给其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加重其财务负担。民营粮食加工企业的经营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然人投资或企业投资、申请银行贷款、企业拆借、资产抵押等。尽管各家银行在不同程度上都对民营企业有所扶持,如降低贷款利率、减免不合理费用、严格落实“七不准”
“四公开”要求等,但从各类银行小微贷款在总量中的比重来看,民营企业并不受商业银行的青睐。
(三)粮食企业效益与融资成本不相称。小微型企业贷款业务的主要条件包括抵质押物、稳定的下游客户渠道、公司具有较强的成长性等。对于粮食加工企业来说,农业产业本身具有弱质性,农业的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程度高,而农产品的产量又会直接影响到市场上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从而增加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主要依靠初级农产品,市场不稳定因素多,产品最终价格波动大。因此,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往往不愿对这些企业开放更多的资金,特别是易受市场影响的小微企业。最终这些中小型民营企业不得不以比其他企业更高的贷款利率来进行融资,导致融资成本较高。
四、民营粮食企业融资环境改善建议
(一)设立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依照政府主导、公司自行、责任共担的基本原则,开设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能够有效改善粮食企业市场化回收资金短缺、融资贵难题。政府面向社会募集基金,通过多渠道宣传发动,对主要从事小麦、稻谷、玉米三大品种粮食收购、销售、储存、加工等经营活动的粮食企业进行扶持,通过审核的企业可以获得基金支持。2021年,山东省已经启动该基金,山东飞雪粮油食品公司就是一家典型的粮食加工企业,“粮食收储贷金穗宝”产品使该企业不需要办理质押手续,只需提供粮食仓储证明,就能够办理贷款担保,破解粮食收储加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题。
(二)依托粮食供应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打破粮食供应链壁垒能够加强银行与中小粮食企业的资金联络,提高粮食企业的信贷可得性。粮食供应链以粮食加工企业为核心,通过整合上下游企业,联结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对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实施供应链管理。在此过程中,粮食加工企业通过与上下游相关企业签订长期购销合同,整合生产与销售信息,降低供应链的整体成本,最终实现粮食生产加工各环节的协同运作。因此,优化粮食供应链能够有效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以及降低交易成本等,从而延伸到金融供应链,打破粮食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资金阻断,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鼓励粮食企业重组做大做强。企业兼并重组能够使企业获得规模效益,从粮食加工行业来看,尽管民营企业对行业有较高的资产贡献率,但对比来看,产品销售率要远低于国营企业。通过企业兼并,一是能够拓宽民营粮食加工企业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销售率;二是企业能够充分享有规模经济,在一定规模之内,获得最高规模报酬;三是整合技术资源,提高生产专业化、规模化水平。例如,2017年,“克明面业”接手五谷道场,把生产地从北京迁至河南新乡,在这以前,五谷道场饱经转让,连中粮集团都没能将其做大做强。但在重新组合后,五谷道场于2019年扭亏增盈,并逐步形成克明面业的盈利主力军之一。
(四)实行粮食贷款优惠利率。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有效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商业银行应加强对粮食企业的信贷支持,满足其科学合理的融资需求,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要一视同仁。提升银行信贷风险定价能力,能够有效缓解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约束。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当地政府需在税务、财政等多个方面给予中小型粮食加工企业特惠,使这些企业能够更好地达到银行放贷要求。正确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粮食加工业中长期贷款发放力度,提升全产业链供应链的平稳性,努力使金融行业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和民营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相适应,以推动完成“碳达峰、碳中和”总体目标,健全绿色金融体系。
(五)完善信用评级机制。针对粮食产业,建立起具有公益性的信用征信评级机构,对民营粮食加工企业做出专业的信用分析报告,能够在银行对企业贷款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使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更有意愿为粮食企业放贷。信贷平台要确定信贷资产损失的不确定性程度并尽量减少信贷风险,必须要对企业的活动、业绩、利润、信用评级等进行科学评估。信用是贷款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为了更加直观地估量融资者的还款能力,借款信用的评级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完善对企业的信用评级机制,能够使得贷款程序简化、贷款对象准确化以及提高贷款的安全性,保障贷款回收率。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何佳,张玉青,姜亚明.民营企业融资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业观察,2022(13).
[2]桑朝阳.商业银行模式创新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基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视角[J].财会通讯,2022(04).
[3]刘惠好,焦文妞.国有股权参股、融资约束与民营企业金融资产投资[J].现代经济探讨,2022(04).
[4]郭力.我国粮食生产的银行信贷融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09).
[5]张玉兰,强春侠,高路遥,周小洲.融资约束、商业信用与民营企业财务绩效[J].会计之友,2021(10).
[6]董泽强.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22).
[7]魏建国,魏英杰,司筱涵.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与中小企业融资效率提升[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