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金融/投资
金融科技助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思考
第713期 作者:□文/艾鑫洲 白佳丹 时间:2023/9/16 16:42:26 浏览:308次

[提要] 当前我国传统金融行业面临着环境信息披露系统和披露制度还未建立,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突出、金融产品缺乏多样性与多层次性,难以满足人们对金融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金融领域服务质量与效率低等问题。而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金融科技日渐崛起,这就为解决中国传统金融行业面临的问题找到新的出路,从而促进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金融科技;金融业;绿色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122

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供给侧结构性失衡、传统金融弊端的显露、信息不对称问题、绿色金融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等问题仍亟待解决,金融科技在中国日渐崛起,这就为解决中国传统金融行业面临的问题找到了新的出路,从而促进中国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金融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一)金融业供给结构性失衡。从改革开放到如今,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到现在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中国经济结构已难以适应当下经济变化发展的需求,供给侧结构失衡问题突出,传统金融行业也同样面临着该问题。

1、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失衡。相对于欧美等国家的金融发展进程来说,我国金融市场发育较晚,在我国金融结构中,间接融资的占比高于直接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不平衡。金融企业在直接融资中主要依靠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从股权融资来看,《公司法》对企业上市融资具有严格的要求,绝大多数企业无法满足上市融资要求;从债权融资来看,企业在债权融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银行借款与债券融资,但小规模或者信用等级低的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获得资金。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衡,贷款规模膨胀、贷款质量降低,银行贷款膨胀,结构失衡,加大银行经营风险,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了较高的风险,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

2、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融资失衡。民营企业融资困难,一是融资渠道狭窄;二是融资渠道不畅。在我国金融结构当中,信贷资源主要掌握在大型银行手中,往往对国有企业提供贷款较多,面向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一般只提供信贷融资服务;中国股票市场和债权市场的发展与改革主要在国家指导下配合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进行,如今也并未向民营企业完全开放;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主要是间接融资渠道不畅,民营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对于民营企业的偿债能力不能进行有效评估,加大了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发生的可能性,这些原因都加剧了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从而加剧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融资失衡的问题。

3、城市金融和农村金融发展失衡。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农村金融在支持和解决农村经济建设以及“三农”问题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但是农村金融与城市金融失衡问题日益突出。农民的社会素质以及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因素都对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且农村信用社对农民所提供的服务相对单一,对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效用与城市中各种商业银行给城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效用完全无法相比;金融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也严重影响了城乡金融发展的差距,相比城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单一、机构匮乏,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受硬件设施、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限制,都导致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发展之间差距的逐渐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民收入低等都造成城乡金融发展之间的严重失衡。

(二)传统金融弊端显露

1、传统金融服务效率低。传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低下是传统金融服务痛点之一,业务办理手续繁杂、审核周期长,时间成本大;金融供给“脱实向虚”问题突出,企业融资困难,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2021年对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超过58.2%,中小企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超过0.8,中小企业的从业人数占全部企业从业人数的比例达到80%,但是中小企业却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中小企业的融资流程受到严格的审核与限制,这样的服务流程对于服务实体经济的中小企业发展是不利的。

2、传统金融具有时空限制。传统金融实行“二八定律”,金融服务覆盖面窄,对于金融需求无法做到全覆盖。传统金融机构网点和人员设置成本高,会将金融资源投放在经济发达地区,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地域和空间的限制,无法获得金融服务,银行会将贷款放给资信程度高、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而不会选择一些对资金需求强烈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的选址会优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而不会选择去存在资金缺口与金融需求的欠发达的农村。

3、传统金融服务亟待更新。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金融产品和业务都亟待更新,人们对金融产品以及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与多元化,而我国传统金融却长期有效创新不足,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下新的经济发展形势,这就要求金融业加快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金融相结合,加速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使投融资更匹配新兴经济结构、更满足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当下新兴技术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迫切需要金融机构打破封闭式经营模式,加快转型升级。

(三)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1、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发展状况。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正处于初级阶段,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碳金融产品等多层次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虽然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在国家政策支持以及金融机构不断创新的背景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主要为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单一,创新不足,产品难以进入市场。产品种类亟待更新,相关政策体系待完善。

2、绿色金融产品信息不对称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绿色金融规模的不断扩大,绿色金融对企业信息的披露程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企业信息掌握程度的高标准要求,使得绿色金融行业会获取更多有关企业生产与资金流向方面的信息,但也因此会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出现。国内的绿色金融产品发展还不成熟,并未完全投放市场,信息的封闭又使绿色金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突出。

3、绿色金融风险管理成本高。绿色金融在我国建立初期就一直存在着监管方面的问题,我国在绿色金融产品的立法方面只有零散的描述,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作为支撑,所以监管难度较大,风险较高。这也使得一些规模较小的绿色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将会面临较大的阻力,以及商业银行在面对中小规模的绿色企业进行发放信贷时也会有所顾虑。

二、金融科技助力解决传统金融面临的问题

(一)金融科技助力解决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问题

1、金融科技促进直接融资增加。(1)金融科技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从而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使得金融机构愿意贷款给中小微企业,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注入资金,形成良性循环,不断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使得中小微企业发展为一个成熟的低风险企业,使金融科技可以进一步提升对其直接融资的数额。(2)金融科技可以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加强国家对于企业的监管力度,从而降低企业直接融资的风险对我国金融市场所带来的冲击,放宽企业直接上市融资的要求限制,使得更多的企业可以上市融资。(3)金融科技的发展可以不断完善上市企业信息披露机制,使投资者可以更充分地了解企业信息,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增强投资者对于中国金融市场的信心、对上市企业发展前景的信心,有效帮助企业成功上市融资。

2、金融科技降低企业融资风险。(1)企业通过数字经济与数字生产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从而降低企业风险;基金组织、商业银行等,由于企业的风险随着经济与生产数字化的应用而降低,也同时降低了为其提供直接融资的风险,从而可以提供更多的直接融资,缓解我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失衡问题。(2)央行通过金融科技的大数据分析与区块链追踪,更好地了解各商业银行的融资状况,从而进行宏观和微观调控,以缓解国有企业融资与民营企业融资、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不平衡、不公平的问题。

3、金融科技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1)利用移动互联技术,使金融业务接触到传统金融难以抵达的用户;(2)利用大数据进行预授信,无需抵押,无需人工调查,大幅降低信贷成本,提高放贷效率,为农村小额贷款提供服务;(3)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甄别、追踪风险,降低贷款风险。

(二)金融科技赋能传统金融

1、完善征信体系。金融科技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企业信息的可信度与准确度,从而帮助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信用等级的判断,以此来降低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风险。并且传统金融机构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方面面临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而金融科技的出现则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些问题,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完成海量信息的收集、处理、筛选、匹配和追踪,能够有效控制与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现象的产生。

2、金融科技助力拓宽融资渠道。(1)通过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的深入应用,为金融市场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非同质化的产品,简化办理手续流程,降低了时间、人力等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小微企业的“小、频、急”的融资需求。(2)金融科技当中“区块链+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对于解决企业间信息流转、产业链的上下游之间的交易活动效率等弊端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办法。(3)区块链中分布式账本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数据信息的透明度、可追溯性和安全性,通过分布式账本,准确地对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控。

3、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的提升。(1)利用金融科技可以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打破了金融服务的时空限制,运用大数据分析、审批,提高金融业务审批效率,节省人力审核成本,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融资流程繁琐的问题。(2)金融科技助力实现个性化服务。利用大数据对客户的风险偏好、资产状况等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对客户进行个性化、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提高客户的体验度与满足感。(3)加强信息披露,通过线上交易平台,使借贷双方可以根据对方的需求进行自行匹配交易,提高效率,加强信息披露,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三)金融科技助力绿色金融发展

1、加强顶层设计。加强金融科技的顶层设计,统一和完善绿色金融的标准体系,拥有统一的绿色信息披露标准,降低信息成本,同时填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领域的空白,利用金融科技避免信息不对称问题,最大限度减少风险,加强绿色金融基础平台建设,实现对绿色金融业务信息的统计分析,同时加强监管,为金融科技更好地赋能绿色金融保驾护航。

2、促进创新与信息监管。(1)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可以准确地发现企业和客户在不同场景、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绿色金融需求,为绿色金融产品的供给和创新提供数据支持。(2)金融科技能够提升信息收集与传递效率、提升计算速度,为金融产品的开发提供数据和算力支持。(3)金融科技对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当下金融发展所面临问题,国家可以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实现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促进创新的同时,提高效率,降低监管成本。

综上所述,金融科技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可以有效解决传统金融业供给侧结构失衡、发展缓慢、绿色金融仍处于初级阶段等问题,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发展金融科技是推动金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必然选择,可以有效促进金融科技与我国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推动我国金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江芮琳.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困境及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10.

2]薛熠,张昕智.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推动金融业发展的机理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8064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