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西北地区农民可持续增收困境及对策
第713期 作者:□文/袁春静 时间:2023/9/16 16:43:41 浏览:237次

[提要]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民收入问题则是核心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有效促进西北地区农民收入可持续增加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甘肃省舟曲县为例,分析农民增收现状,探析农民可持续增收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促进西北地区农民可持续增收的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路径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519

引言

长期以来农民增收问题非常艰巨,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农民增收问题。我国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三农”问题的核心则是农民收入问题。此外,农民增收问题历来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需要深度“与时俱进”,结合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变化考察的重要政策和实践问题。本文以西北地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的舟曲县为例,通过对舟曲县农民收入情况进行分析,探析该地区长期以来农民增收困难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一、舟曲县农民收入情况分析

舟曲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辖4个乡、15个建制镇、208个行政村和403个自然村,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山高、谷深、石头多、坡陡、土薄、水流急、荒山荒坡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严重是舟曲的自然地理基本特征。据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底全县户籍总人口14.4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0.25万人。2021年,舟曲县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乡村振兴局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一)舟曲县农民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分析。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通过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后的收入,可用于居民的最终消费、非义务必支出以及储蓄。从图1可知,舟曲县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5724.44元增加到2021年的9825元,增加了4100.56元,增长了71.63%7年以来一直连续稳定增长,但是该地的增长趋势呈波动势态。这说明虽然舟曲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现出增长的趋势,但是增长不稳定,缺乏长效的促进路径,不利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图1

(二)舟曲县农民可支配收入构成变化情况分析。自2013年起,国家统计局统一了城乡居民收入指标名称、分类和统计标准,从2014年开始农村居民纯收入用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代替,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来源主要可以分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四类。在舟曲县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主要部分。从图2中可以看出,2014年以来,舟曲县农民收入主要由工资性收入构成,该收入占据了65%以上,从整体趋势分析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的增长幅度,工资性收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图2

一是工资性收入。20152021年舟曲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从绝对量角度分析,工资性收入由2014年的3342.15元增长至2021年的6442.85元,增长了92.78%。从相对量角度分析,工资性收入在未来将会持续上升。由于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外出务工人数逐渐增加,工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农村的劳动力不断转移,会使工资性收入有持续上涨的态势。

二是经营净收入。从绝对量角度分析,经营净收入由2014年的1242.08元增长至2021年的2230.3元,8年来增加了988.22元,增长了79.56%。从相对量角度分析,舟曲县农民的经营性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于种植业、畜牧业、旅游业这三大方面。经营性收入远远低于工资性收入,说明舟曲县农民的收入来源不是依靠于种植业、畜牧业、旅游业,而其有着较大的上升空间,可以认为这是舟曲县农村居民的一个潜在收入增长点。

三是转移性收入。从绝对量角度分析,转移性收入由2014年的515.56元增加到2021年的1120.47元,增加了604.91元,增长了117.33%。从相对量角度分析,在舟曲县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占人均纯收入构成中,转移性收入所占比例不断扩张,一直呈现增长趋势。这与我国出台的大量农业补贴政策息息相关,例如《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通知》,通过转移支付的手段来给予农民大量的补贴,并且不断优化各项政策,从而保障转移净收入的提高。

四是财产净收入。从绝对量角度分析,财产净收入整体呈现的是微上升的态势,由2014年的17元到2021年的31.38元,8年来仅仅增加了14.38元,增长了84.59%。从相对量角度分析,财产净收入的占比一直很低,一直维持在0.3%左右。该数据可以很好说明舟曲县的农村居民并没有关于金融服务、理财产品等方面的知识,这与当地居民的文化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舟曲县农民可持续增收困境

从舟曲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处于上升趋势,但是近些年来增长缓慢。根据现有的情况分析来看,要实现收入的可持续增长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因此,要切实合理分析农民增收缓慢的影响因素,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这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认为主要是以下因素制约了舟曲县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

(一)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农牧业是一个生产周期长、极大依赖自然环境产业,特别是自然灾害的突发会对农牧业造成极大的影响。舟曲县位于甘肃南部,地处西秦岭岷、迭山系与青藏高原边缘,气候复杂多变。根据数据显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舟曲县常年以来受旱灾、水灾、风雹灾、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影响,2021年舟曲县农作物受灾面积3.45万亩,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下属县中受灾面积最大。此外,舟曲县多发水土流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是国家级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县、全国自然灾害频发县,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舟曲县农牧业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低下,进而农民增收面临巨大的挑战。

农牧业的发展与基础设施有着密切的联系,要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就必须要有科学的基础设施,推进舟曲县农业生产现代化。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舟曲县境内山高、谷深、石头多、坡陡,地形复杂,使农业生产工具机械化、电力、水利以及交通面临巨大的挑战。当地农村的水利、电力系统常年失修、老化严重,农村居民人数少而维修需要极高的成本,乡镇无人管理,当地农村道路设施差,车辆难以进出,农产品的运输面临问题,这些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使得农民对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受到了挫败。

(二)农产品品牌意识薄弱。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对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满足消费者需求。农产品的交易大多发生在城镇,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营养、安全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更加倾向于品牌产品。由于提供的农产品多而杂,消费者无法识别产品的优劣。但是品牌可以帮助消费者进行识别,进而增加农产品的销量。其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一农产品在不同的地理、气候、生产方式下,品质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利用品牌效应,可以使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到产品的信息,在品牌的保证下,消费者会再次购买该农产品,同时向身边的亲友推荐农产品,无形中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塑造了良好的口碑,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农产品品牌意识淡薄。消费者可以轻而易举罗列出服装、汽车等品牌,而关于农产品,消费者却一片空白,这主要与农产品的生产者息息相关。农民受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对于农产品的生产只注重产品的数量而对农产品的品牌关注很少,忽视了农产品品牌对于农产品带来的效益。第二,品牌经营管理落后。虽然一些农民注册了品牌,但是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例如:农产品上没有防伪标志,导致许多的不法分子进行仿造;农产品包装落后,无法体现农产品的优质;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规模小等。第三,政府对于农产品品牌的扶持政策尚需完善。我国的农产品品牌化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三)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通过金融“造血”功能,可以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农村居民实现可持续性增收发挥关键性作用。2021年,舟曲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731255万元,各项贷款470728万元,分别较2020年增加3030万元和10322万元。舟曲县金融机构在舟曲县农业金融供给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1年,舟曲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25元,农村居民人均总支出11065.6元,农村居民人均总支出大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说明舟曲县农村居民对资金的需求大,而金融渠道是满足农村居民资金需求的重要方式。农村金融科技薄弱,在农村发展面临困难。舟曲县农村人口逐渐老龄化,并且文化水平低,对金融方面内容理解不足,加上受金融诈骗的负面影响,使得农村居民对金融业务有所顾忌,阻碍了金融机构在农村开展业务。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农业保险种类少,农业保险服务水平不高,无法保障农村居民的农业生产风险、农民的权益。

(四)农民整体素质较低。农民收入的增长不仅取决于生产水平、生产方式、土地等,还与劳动者的知识、能力、技能等息息相关。但是,受教育资源、科技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舟曲县农村居民整体文化水平仍然处于缓慢上升状态,其中乡村从业人员中高中以上程度8892人,初中程度17514人,小学程度32231人,文盲、半文盲7893人,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不愿意再回到农村,导致长期以来农村居民文化水平一直难以提升,存在着对新事物难以理解,管理理念落后,科学技术知识匮乏,与现代化的农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无法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规划农业生产等问题,这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舟曲县农村居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此外,许多农业生产者个人心理素质较低,对于长远的或集体的利益不给予重视,只关心眼前的或个人的得失,因此不具有承担风险的能力,阻碍个人和整体的经济发展。

(五)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广大农民的基本权益,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舟曲县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施中,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窄。最低生活保障是指政府对于收入水平低于政府公告最低生活标准的公民,以保证该公民基本生活所需的社会救助制度。在舟曲县农村居民有10.25万人,其中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0227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862户,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少。第二,农村社会保障缺乏资金支持。2021年,舟曲县一般预算收入11941万元,该县2021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012万元,此一项的支出就远远超过了该地当年的一般预算收入,由此可以看出,舟曲县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资金存在缺口。第三,农民的参保意识不足。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并且政府对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不足,使农民对此缺乏了解,导致参保的人数相对较少。

四、舟曲县农民可持续增收对策

(一)完善基础设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优良的生态、生活、生产环境对于实现舟曲县农村居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有着基础性的作用。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重要论述优化了乡村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的发展途径。习近平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秉持这一理念,推进乡村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修复,坚持绿色生态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只有两者的协调发展才能保障农村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全力推进生态项目建设,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环境测评工作,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以及对水、土壤的保护,强化执法管力度等。让新时代的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农村农民生活,成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打造美丽乡。

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需要舟曲县政府发挥关键性作用。第一,农业机械化是将先进技术、现代装备等引入农业,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民生活品质,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民全面发展的过程。2022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就是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而农业机械化正是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手段。第二,着力推进农田水利、水源工程、农民饮水等重点项目,全力推进舟曲县农村的水利现代化程度,切实夯实农村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对电网进行改造,保证农村居民在农耕的需求,使农村居民使用上质量高、价格实惠、安全可靠的电。第四,积极响应中央文件,202289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布了《农村公路扩投资稳就业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将进一步补齐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实施“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五大工程。

(二)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农产品品牌化已经成为重要的经营手段,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第一,农民树立品牌意识。农村居民要深刻意识到“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思想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要用现代化的营销理念来替代传统的营销理念,使农村居民积极、主动地树立和经营品牌。第二,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无论是在农民树立品牌意识还是在政府政策扶持中,政府都要发挥自身作用,帮助农村居民改变传统的农业观念,树立新的农业生产观念,使农村居民意识到农产品品牌对于农业收益的重要性。第三,品牌个性化。在品牌建设过程中,要凸显当地的特色。例如对舟曲核桃进行品牌建设,加大宣传力度,不仅要宣传该农产品,还应向消费者传达舟曲核桃与其他地区核桃的与众不同,“粒大皮薄、果仁饱满、口感脆嫩,油而不腻,甘香可口”。

(三)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科技,打造数字化金融体系。数字化对于金融体系的建立健全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在西北地区的农村。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加尤为重要。政府通过宣传教育的形式来促进农村居民对金融知识的理解,加强农民的守信观念、金融意识。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来收集农民的交易记录、数据信息,方便金融机构推出金融产品。政府部门对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来保障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不受影响,最大限度地减轻农业收入损失。一方面政府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放宽对金融市场进入农村的要求,政策支持引导金融企业在农村市场的发展,宣传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改变传统收入观念;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多元化的理财产品。

(四)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实现舟曲县农民收入可持续的增加,需培育一批高素质的农民,构建农村人才队伍。第一,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为农民的教育与学习提供坚固的保障,加大对农村地区文化教育的投入力度。在舟曲县乡村从业人员中文盲、半文盲有7893人,政府应当集中力量加大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投入。例如,聘请教授到乡村进行讲座,为农民提供相关的课程视频,对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建议,进行政策引导来完成农村教育改革。第二,完善对舟曲县农村居民的教育培训体系,通过教育培训的途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农民自身要学会顺应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电商平台等技术手段,开展网络电商业务,通过网络直播或线上线下同步运行的方式,多渠道稳定收入来源,提升经营性收入。

(五)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质量有着深刻且深远的意义,针对于舟曲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拓宽保障范围。明确在农村居民中需要进行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应将孤寡残疾人、无人赡养的农村居民也纳入到保障的范围之内,落实应保尽保,使农村居民的生活保障得到保障。第二,创新资金筹集模式。对于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模式,除了政府的财政支持以外,还可以通过私人企业对农村社会保障进行资金捐赠。舟曲县有大量的自然资源、文化遗产,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来发展特色产业,为农村社会保障提供资金支持。第三,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舟曲县政府的宣传部门应当加大力度对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的知识进行宣传,可以通过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短视频等形式进行宣传,丰富农村居民的相关知识。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长,唐旻敏.基于农民角色转变视角下的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培育[J.生产力研究,202202.

2]姜长云,李俊茹,王一杰,赵炜科.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特点、问题与未来选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3.

3]严倩,夏从亚.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西部地区农民稳步增收的困境与对策[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2.1406.

4]李海金,陈文华.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重要论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206.

5]邓悦,吴忠邦,罗连发.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民增收吗?——基于农村人力资本调节效应的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01.

6]林晓荣.乡村振兴战略下增加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路径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3.

7]周哲,周秋莹,郑若楠,黄聪,邵菁,华娜.新冠疫情对农民收入的冲击及应对——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09.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560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