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财经素养与农民收入增长实证研究
第713期 作者:□文/秦伟娜 时间:2023/9/16 16:49:59 浏览:253次

[提要] 近几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在以往对于农村金融、农村经济研究基础上,充分考虑乡村振兴这一战略背景,对广西乡村振兴、农村金融发展、农民财经素养这几个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从金融支持、农民财经素养提高角度出发,为实现广西农民收入增长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财经素养;农民收入增长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基于AHP法的大学生财经素养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研究”(编号:2022ZJY2425)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56

农村农业发展是国家之根本。作为农业强国,我国应该怎样推动农村良好发展,而“三农”问题又应该怎样破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重要措施。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政府一号文件出台。文件强调要发挥国有财力的资金引导功能,采取市场化方法建立农村土地复兴基金,融合金融资产和经济社会力量助力农村产业的发展;推动乡村金融改革创新,加强政府对县域金融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农村商业等银行类机构积极发展涉农服务;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形成了较健全的农村信用体制。党的二十大汇报中,提到了城乡、农民生活和农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并指出农村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全党应紧扣“三农”,实施乡村振兴策略。这些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中国农民收入与农村经济振兴发展提供了前进方向、迎来了机会和挑战。

近年来,中国金融系统在农村复兴中的建设效果日益明显,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过程中,农村金融的服务品种、经营管理模式、金融诚信系统的建设和农民财经素养等都实现了持续的创新和完善,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以,在中国乡村振兴工程扎实深入的关键时刻以及金融经济越来越高效益的今天,人们应该越来越重视提高农民收入的实践。

一、乡村振兴和农民财经素养现状分析

(一)广西乡村振兴现状。202238日,根据广西农村振兴局的消息,广西壮族自治区将着力打造4个农村复兴示范县、2个农村复兴示范园(乡镇)、100个家乡乡镇复兴模范村、43个农村文化旅游复兴模范村、15个数字农村城乡建设模范村、100个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展示基地,以促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改厕垃圾污水管理持续改善,数字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巩固脱贫致富成效的基石越来越坚实。

广西是中国的传统农耕地区,在中国农耕史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国历史的变迁,广西的农业地位正在逐渐降低,农村生产总值所占全国农村生产总值的比例正在持续减少中。由表1数据可以发现,2016年广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均为1534.03亿元,而同时期的国内总产值则为112091.26亿元,广西农业所占比重只有1.37%。由此可见,广西农业在国内的农村地位和对农业的贡献都是相当小的。对农村生产总值变化进行分析发现,广西在2011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均为1207.57亿元,2020年上升至1935.84亿元,大约是2011年的二倍,单从农业自身发展角度看,广西已经在发展种植业方面做出了相当的成绩。在农村生产总值构成方面,种植业占据了主要的比例,然后为畜牧、林业和渔业,以2020年为例,种植业、畜牧、林业和渔业总产值所占比依次为55.58%31.32%7.08%0.34%。由表1可以看到,种植业和畜牧业为支持广西农村发展的两个主要支柱产业。(表1

实施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根据自身的乡村工作实际,按照认真落实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目标的要求,明确地对乡村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深入农业发展供给侧结构化改造,努力形成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群体;坚持品质兴农、品牌兴农,全力提高农业质量安全水平;坚持融合富农,提高农民收入,保持经济的稳步增长;坚持绿色经济发展,促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举措。但总体来说,乡村经济振兴政策的出台给农村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契机,广西政府在未来若干年的发展工作中,会越来越关注于乡村、农民和农业方面,并投入更多的国家财政资金,从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流入乡村方面,从而为广西农村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投资环境。

(二)农民财经素养现状。为增强服务农村复兴、农业农村信息化的综合服务功能,为全面助推乡村振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信联社同省内多部门协同联动,破解融资难题,提高农民财经素养。与农信联社在领导机构、部门人员、农村农民收入、绩效评估等层面进行“四个衔接”,将各级“扶贫农民收入领导组”调整为“农民收入乡村复兴领导组”,按农村复兴的工作重点支持县、全面推进建设县、先行发展模范县分类,对108个县级行社实施差异化考核。为满足新的社会农民收入需要,农信联合社还对信用产业进行了整理总结、创新与开发,共打造了6大系统、14大板块、36项信用产品,逐步建立全方位、广覆盖、差异化的农村信用产品系统。自治区农信系统将围绕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的“特” “优”战略,加强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投入强度,推动小微贷款“扩面、增量、提质、增效”,具体成果如下所示:

202112月,各项贷款余额6565.16亿元,较年初增加676.47亿元,增长11.49%。单户1000万元(含)以下贷款较年初净增276.18亿元,增速达到14.8%,支农支小力度显著加强。已对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995个,对接了重点项目277个,对接率均达到100%。农村基础设施贷款余额达67.16亿元。支持产业集群建设,助力做大“长板”。累计投放脱贫人口小额信用贷款28.83亿元,余额31.43亿元,支持6.75万户建档立卡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生产经营。确保投给这些帮扶县的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全系统各项贷款增速。对46家重点帮扶县投放的各项贷款余额达1400.86亿元,较年初增加132.97亿元。2021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联社各项贷款余额6565.16亿元,比年初增加了676.47亿元,增幅11.49%,落实了在2021年年初提出的全年各项贷款投放600亿元的“三农”农民收入目标。如图1所示,广西壮族自治区联社已投放给脱贫人口的小额贷款28.83亿元,总金额约为31.43亿元,帮助了657000建档立卡的脱贫人口和农村边缘地区易致贫人口发展经营。(图1,数据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

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农业产出效益不足。经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户受教育状况调查分析,农户的受教育水平主要是中小学企业文化教育程度,中学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较低。从农业劳动者整体素质方面分析,农村呈现出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主要表现为,农村年龄结构老龄化问题严重,多数劳动者都在45周岁以上;从农民性别结构方面分析,青壮年男性农业劳动者大都在外打工,而在家的妇女劳动者居多。农业劳动者不仅整体素质低下,再加上在当前农村还不能做到对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工作的全覆盖,导致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欠缺,从而导致农民思维意识和财经素养落后,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民过于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从而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社会与农民生活的新发展趋势。所以,上述问题势必会造成农村生产和农民收入等各方面的发展均受到限制,农业总体经济水平也无法提高。

(二)农民自身财经素养缺失。乡村复兴的基础是产业繁荣,乡村产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也离不开农民自身财经素养的提高。广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好,农业发展基础也比较脆弱,农业互联网金融机构中的资金供给相对单一,以乡村商业等互联网金融机构居多,而证券、保险业等不多,且农业金融机构结构不健全,证券、基金、保险业等服务缺少。如表2所示,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乡村商业中包含了113个农村信用社、22个村镇银行、68个农村商业银行、2个证券公司、33个保险业。与全国相比,广西所拥有的占比过低。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金融机构的数量已无法适应中国农村经济振兴战略所形成的融资需要,也无法有效地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表2

近些年来,由于农行的股份制改革以及对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化改革,越来越少的农村信贷资金投身到了涉农领域来,农村的营业网点也逐渐撤并,而城区的营业网点逐渐多。金融支持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在广西金融机构扶持农村企业发展的历程中,大多资源都是用来改善农村棚户区、“城中村”的问题,这虽然对提高农村农户生存能力、改善农户生存条件做出了重要的努力,但是也应该看到,这些财政扶持措施在一定意义上都只是对财力进行的转化,并没有真正从根本上缓解农村困难,也没有实实在在地进行对农村产业的开发。

(三)农民收入机制不健全。农村社会征信系统建立较滞后,由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村居民生活,因此对其建立社会征信档案也具有一定的困难。不论是高强度的操作量或是相对高昂的人工征信成本,均导致农业社会征信体系的建立较慢,机构往往无法精准掌握农户和涉农经营主体之间的信用信息,从而导致贷款双方相互之间所掌握的信息出现误差。近些年来,国家逐渐建立农村征信制度,但相应的配套业务部门数量还不够,且对其发展也没有完成,农村征信体系建立也还处在初期。而在经济社会发达程度与全国平均水平更低的乡村区域,农村征信业务组织更是鲜少存在,严重影响了乡村征信体系的建立。

三、财经素养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研究

(一)模型建立和指标选取

1、变量选择。本文选取了两组共四个指标:农民财经素养(农村金融发展规模(FIS)、农村金融相关率(FIR)、农村资本边际产出率(MPK))、农民收入增长(AG)。解释变量为FISFIRMPK,被解释变量为AG。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是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地区的存款额与农村地区贷款额的和,农村金融相关率是指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对农民收入的比例,农村资本边际产出率是指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在农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农民收入增长用农民可支配收入G来表示。

2、模型构建。根据以上分析,本文使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做分析,初步模型设定为:

AG=β0+β1FIS+β2FIR+β3MPK+U

单位根检验:对FISFIRMPKAG之间的关系运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之前,要先对其进行ADF单位根检验,验证序列平稳性。如果ADF检验中的P0.05,说明检验序列非平稳,反之则说明序列平稳。首先对原始序列FISFIRMPKAG取对数得到的T1T2T3T4进行单位根检验,验证其平稳性。随后对一阶差分后MPKF3)进行单位根检验,验证其平稳性,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表3

从表中可以看出,变量T1T2T4均为平稳序列,T3在一阶差分后F3为平稳序列。

(二)模型分析。经济学意义上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民收入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村金融相关率和农村资本边际产出率成正相关,从回归结果来看,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村金融相关率和农村资本边际产出率的符号为正,与预期符号一致,表明每年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增大、农村金融相关率和农村资本边际产出率的提高,即农民财经素养的提高会带来农民收入的增长。统计学检验分析,表4对所需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由表5可以看出,R2=0.95F值为90.91,说明整个方程是显著的,FIS对应的P=0.02<0.05,即α=0.05的置信水平下可以拒绝原假设,模型是显著的;FIR对应的P=0.04<0.05,即α=0.05的置信水平下可以拒绝原假设,模型是显著的;MPK对应的P值为0.04<0.05,说明在置信水平α=0.05的水平下可以拒绝原假设,模型是显著的。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得到,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村金融相关率以及农村资本边际产出率和农民收入具有线性相关,伴随着财经素养的提高,农民收入也会相应增长。(表4、表5

四、财经素养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策略

(一)加强农民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劳动力素质。农业劳动者是农业经营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劳动者自身素质及劳动者结构等都会对农业经营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劳动者普遍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现象,且文化程度也普遍偏低。但随着中国农业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程度的提高,这些低素质、高年龄的农业劳动者结构已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致使农业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有效改变农业经济发展状况,政府必须加大对劳动者的培养,以提高农业劳动者整体素质和生产能力水平,并根据农业市场需求实行合理劳务分配,推动农业经营的集约化发展,以提高农业劳动者整体素质,并用长远目光重新审视中国农村的发展问题。

在农民劳动者素质教育培训方面必须注意下列问题:第一,搞好农民教育工作,及时改变农民教育理念,健全教育体制。增加对农业教育投入,以完善学校办学条件。同时,抓好师资建设,以完成国家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第二,做好劳动者的技术培训,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业劳动者的技术培训力量,制定农业劳动者技术培训项目专项经费。在农业劳动者技术培训方面要根据本地实际状况,保证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在农业劳动者培训工作中还必须针对劳动者的特殊性,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第三,在农村人才培训工作中必须加强国家的支持力量,采取与社会培训机构和大专院校联合的方法,不断完善农村职业素质教育,积极进行农村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工作,并提高农村技术推广,引导农村人才进行创新。

(二)完善农村金融政策工具体系。多渠道挖掘农村资金投资渠道,引进各种资本助力农村振兴,大力推进农村振兴。财政方面,政府应当利用自身掌握的公共资源去促进农业发展成长,以提高农村资本运用效益,并逐步加大政府对农村经营主体的补贴力度,赋予农业金融政策优惠,以减少其帮农成本,从而带动乡村产业成长,起到政府财政资金对农业金融市场发展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在增加农村金融支持规模上,一方面各农业金融机构要按照广西农业地域特点和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特点,适当增加涉农企业贷款资源比例,使之按照乡村经济振兴战略需要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广西政府部门也可以建立相应的机制,赋予已在农业领域开设网点的农村金融机构以相应的政策优惠,如税费减免、补贴农业损失等。同时,通过对金融机构中新增的为“三农”服务业务的贷款投入,予以必要的财政补贴等激励办法调动资金投放的积极性。

企业方面,创新其内部的管理模式,以拓宽涉农信贷供给来源。第一,要继续充分发挥农信社、农商行等农村银行一类机构的主要支农功能,其在农业区域内农民收入覆盖范围最广、客户数量多、规模最大、社会影响力最强。在继续拓宽涉农范围、创新涉农业务方法、提升涉农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大与其他农业金融机构的合作,如与保险业的合作等,以增加涉农领域及内容业务的广度与深度。第二,充分发挥政策意识与支农银行的榜样效应。以农发行为代表,扩大其经营范围,把资金更多地投入到涉农服务产业当中,以发挥更积极的带头作用。第三,充分利用网络发展进行投资,为中国农村市场注入更多的资本来源。

(三)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提供对口金融支持。广西正在全面建设特色农业优势产业聚集区,打造差异化产业布局、集群化发展、项目化支撑、精细化管理四个领域,努力建设形成粗粮、畜产品、鲜活蔬菜、水果食品、中医药、酿酒等六个农业主导产业聚集区,打造特色农业资源园区。相对于一般农产品而言,由于特色农产品具有比较广泛的消费领域,因此特色产业的融资和贷款风险都比一般农产品较低,因此银行就能够根据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区,研制出具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农业农民收入品种,对这些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区域对口扶持,这不但减少了农村信贷的损失,而且还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保障。

(四)优化农民增收环境。推动农业征信系统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农民财经素养不相匹配的问题。相关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推动有关机构构建起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征信系统。首先,建设统一的农业征信网络平台,进一步提升改造农业银行征信体系技术,使其服务覆盖面更广、信息传播更加方便。开展农民的个人信息征集工作,逐渐完善诚信档案,同时对农业机构的征信采集工作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以保证农民个人信息收集工作真实、有效。其次,政府要完善农业信用等级评估机制,重视农业信用环境建设,农业机构、征信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都要重视进一步提高自己岗位素养,以做到真诚守信用,而且政府在社会管理工作中,也要重视对农户的宣讲教育工作,以强化农户的诚实信用意识,提高财经素养。健全农村信用担保制度构建,促进农业农村建设,推进农村信用担保组织的构建,健全基础网络服务工程,构筑起全覆盖面、高效运转的农村信用担保制度。减少商业银行进行支农业务的损失,促进商业银行帮助农村振兴。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增加国家财政支出,增加或引入社会信用担保公司的资本,引导社会各类资本的加入,以扩大其资金来源,从而增强社会融资能力。把已整合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经济市场中,在农村经营主体申报信贷时,可以为其进行贴息、保证等业务,从而增加了财务支农的精确性和效率度。另外,还应推动国家农村投资保障基金和当地涉农机构进行协作,进一步完善当地风险补偿制度,以合理分散农村信贷风险。

广西是中国传统农耕地区,农耕历史也比较久远,但在近年发展中,农村发展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大多数的地方政府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对农村发展的资金扶持也比较少。农村土地大复兴策略的出台,“三农问题”再一次受到了关注,这又给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所以,今后广西壮族自治区必须积极把握这种契机,不惧挑战,迎难而上,以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许诺金.探索可持续、可复制推广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J.当代金融家,202001.

2]刘合光.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发展路径与风险规避[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

3]郭延安,陶永诚.现代农村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

4]蒋远胜,徐光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制度变迁、现实需求与未来方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4008.

5]温涛,王煜宇.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演进逻辑与未来展望[J.农业技术经济,201801.

6]张洪武.发挥政策性农业担保优势倾力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当代农村财经,201807.

7]赵富洲.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农民收入[N.学习时报,2017-11-2204.

8]赵子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制约因素和建议[J.吉林金融研究,201805.

9]杜为公,祁华清,王正喜.西方农业经济学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

10]苟聪聪.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路径[J.农业经济,201911.

11]管前程.乡村振兴背景下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1810.

12]张晖.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经济学阐释[J.求索,20200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528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