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从创新影响力视角揭示研发资金是观察分析相关利益主体同高技术制造业集聚关联关系的重要切入点。采用区位熵方法从地区和行业两个角度对陕西高技术制造业研发资金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地区比较上,陕西高技术制造业研发资金集聚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排名也较靠前,但在细分行业上研发资金集聚状况存在巨大差异,进而表明在政府研发投入、企业研发投资、合作创新活动等方面相对活跃度也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创新影响力;高技术制造业;研发资金;集聚
基金项目:2022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创新影响力对高新技术研发资金集聚促进机制研究”;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科研创新影响力的形成机理及其人才集聚效应优化研究”(编号:2021D013);西安市2022年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国际化视角下西安创新影响力及其提升路径研究”(编号:22GL64)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12月5日
高技术制造产业属于研发资金密集型产业,在地理上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已有文献多从区域人力资本、规模经济、运输成本、基础设施、知识溢出、外国直接投资、政府补贴、规制政策、产业协同发展等维度做产业集聚研究,也取得较好解释成效。在回顾高技术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实践过程中,发现研发资金的流动与集聚已经成为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利益主体同高技术制造业集聚之间的关联纽带之一,因而也是一个观察探究高技术制造业集聚状况的重要维度。
一、创新影响力视角的研发资金集聚机制
创新影响力是指创新效能高的地区行业对其他创新效能相对较低的地区行业的创新资源产生的吸引、调动、支配和使用的能力。创新影响力不仅对地区间的创新资源流动与集聚有促进作用,对当地行业间的创新资源流动与集聚也有促进作用。创新资源流动与集聚是指研发人员、研发设备、研发资金等创新资源要素在行业间、地区间的流动和空间集聚现象。创新资源流动与集聚会影响到行业和地区的创新效能以及地区产业发展,而高效能地区产业发展以正反馈的方式提供创新资源。概而言之,创新效能差异产生了创新影响力,创新影响力促进了地区间和行业的创新资源流动与集聚,创新资源流动与集聚促成了差异化的创新效能,并影响地区产业集聚发展以及分工与专业化格局,而地区产业集聚发展又创造补充了新的创新资源。图1清晰地表达了上述循环正反馈机制,但本文侧重点在实线部分。(图1)
创新资源具有异质性,通用性(或专用性)程度不同,故而流动性和集聚性也不同。研发人员、研发设备和研发资金作为关键的创新资源,各自流动性和集聚性就存在明显差异。受隐性知识、家庭生活、工作组织和社会关系等因素影响,研发人员异质性和专用性较强,流动性和集聚性偏弱;受专用性程度、所有权和交易成本约束,研发设备流动性和集聚性也不是很强。相比而言,研发资金具有同质性高、通用性强、流动性强和集聚性高的优良特点。不论是政府资金、企业资金、境外资金,还是其他的社会资助和捐赠资金,在功能上都可以快速地转化为行业的和地区的研发资金。尤其是在现代网络安全支付技术条件下,研发资金可以在地区间和行业间以较低的成本快速流动和集聚。此外,用于研发创新活动的土地与建筑物等不动产的流动性和集聚性最差,专利技术等显性知识资源只需一次流动即可,共享性很强,不具有排他空间集聚性。因此,从创新影响力影响创新资源流动与集聚的视角,具有强流动性和强集聚性的研发资金是观察分析不同利益主体同地区高技术制造业集聚及变化的关联关系的一个较好切入点。
二、数据来源与测度方法
(一)数据来源与指标选择。《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把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为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六大类。2018年之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没有发布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的统计数据,只有五个高技术制造业的行业数据。考虑到数据可得性和可比性,数据采集自2019~2021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和2019~2021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指标主要有政府资金、企业资金、R&D经费内部支出和R&D经费外部支出等指标。
(二)研发资金集聚测度法。学术界用于测度产业集聚的方法有基于总体经济活动集聚测度法(如区位熵、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M-S指数)、距离空间测度法(如K函数、D-O指数、M函数)和空间自相关法(如全局Moran’s I指数和局部Moran’s I指数),也有测度产业协同集聚的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劣,对数据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要根据研究目标来选用一种或多种集聚测度方法。本文能收集到的是地区宏观行业研发资金数据,目的是要测算比较研究各地区各细分行业的研发资金集聚程度,所以选择了计算较为简便的区位熵方法。测算高技术制造业研发资金集聚的区位熵计算公式如下:
LQ=(Hij/Hi)/(Hj/H)
其中,LQ表示i地区的j高技术制造业(或细分行业)某指标区位熵,Hij表示i地区的j高技术制造业(或细分行业)的某指标值,Hi表示i地区的全部科技产业的某指标值,Hj表示全部地区的j高技术制造业(或细分行业)的某指标值,H表示全部地区全部科技产业的某指标值。公式中的某指标可以是政府资金、企业资金、R&D经费内部支出和R&D经费外部支出中的任意一个指标,所以对应的区位熵测算结果也就有四个。LQ取值小于1,表示研发资金集聚程度较低,反映政府投入或企业投资或合作创新等活动的活跃度较低;LQ取值为1,表示研发资金集聚程度等同全国平均水平,反映政府投入或企业投资或合作创新等活动的活跃度等同全国一般水平;LQ取值大于1,表示研发资金集聚程度较高,反映政府投入或企业投资或合作创新等活动的活跃度较高。
三、结果分析
(一)地区间比较分析。表1中列出了2018~2020年陕西高技术制造业及各细分行业研发资金集聚平均区位熵及全国排名,从中可以看出陕西地区高技术制造业及五个细分行业的平均区位熵和在全国对应细分行业的排名。(表1)
从表1陕西地区高技术制造业平均区位熵及排名数据可知,陕西政府资金区位熵值为1.791,排在第5位,表明陕西政府对高技术制造业研发支持力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陕西企业资金区位熵值为1.060,全国排名第8位,表明陕西企业在高技术制造业研发投资力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陕西R&D经费内部支出区位熵值为1.040,在全国31个省级地区排名第9位,表明陕西R&D经费内部支出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研发活跃度较高;陕西R&D经费外部支出区位熵值为1.061,在全国31个省级地区排名第7位,表明陕西R&D经费外部支出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研发合作度略高于全国水平。此外,各细分行业四项平均区位熵及全国排名差异巨大,表明陕西高技术细分行业研发资金流动和集聚的差异性较为显著,具体分析见下文行业间比较分析部分。
综合观察陕西地区高技术制造业研发资金的四项区位熵的全国排名,可以发现陕西高技术制造业研发资金集聚程度居全国前列。陕西政府对高技术制造业的资金支持力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在高技术制造业方面投资活动较为活跃,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分工合作活跃度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行业间比较分析。表2为2018~2020年期间陕西高技术制造业的五个细分行业的政府资金、企业资金、R&D经费内部支出和R&D经费外部支出的各年区位熵,从中可以看到五个细分行业的四项指标区位熵变化趋势。(表2)
综合表1和表2中陕西高技术制造业的细分行业数据分析结果,可知:
1、信息化学品制造业。陕西信息化学品制造业研发资金集聚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排在全国前列。在2018~2020年期间,陕西信息化学品制造业的政府资金区位熵从2018年的0.923一直上升到2020年的4.079,企业资金区位熵和R&D经费内部支出区位熵都从2018年的0.6上升到2019年的2.1后下降到2020年的1.7。
2、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陕西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政府资金平均区位熵和R&D经费外部支出平均区位熵分别为5.639和1.075,取值都大于1,高居全国第1位和第6位,而企业资金平均区位熵和R&D经费内部支出平均区位熵都小于1,但在全国排名中位居第12位和第7位。在2018~2020年期间,陕西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政府资金区位熵和R&D经费内部支出区位熵分别从8.648和1.059一直下降到3.782与0.771,企业资金区位熵先升后降到2020年的0.628,R&D经费外部支出区位熵从0.564一直上升到1.560。
3、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陕西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研发资金集聚程度居全国中上游,但四项指标的平均区位熵值都小于1,在0.5上下徘徊。在2018~2020年期间,陕西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政府资金区位熵从1.822一直下降到0.083,企业资金区位熵从0.503上升到0.647,而R&D经费内部支出区位熵、R&D经费外部支出区位熵大体保持稳定,变化不大。
4、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陕西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研发资金集聚程度居全国下游,四项指标的平均区位熵都不足0.05,远小于1,严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2018~2020年期间,陕西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政府资金区位熵在2020年仅为0.021,企业资金区位熵和内部支出区位熵先升后降且都不足0.1,R&D经费外部支出区位熵从0.013一直下降到0.006。
5、医药制造业。陕西医药制造业的研发资金集聚程度位居全国末位,四项指标的平均区位熵小于1,不足0.4,严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2018~2020年期间,陕西医药制造业的政府资金区位熵一直在下降,从2018年的0.386下降到2020年的0.164,而企业资金区位熵、R&D经费内部支出区位熵、R&D经费外部支出区位熵都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
综合以上细分行业分析结果,可以发现陕西的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和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研发资金集聚程度相对较高,而陕西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研发资金集聚程度相对较低,并且各细分行业间集聚程度和发展趋势也存在显著差异。
四、结论及建议
(一)主要结论。从创新影响力视角揭示创新资源流动和集聚机制,研发资金是观察分析相关利益主体同高技术制造业集聚关联关系的重要切入点。基于区位熵对陕西高技术制造业研发资金集聚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陕西高技术制造业研发资金集聚程度在地区整体上较高,在各个细分行业间呈现出高低严重分化格局。第一,陕西高技术制造业研发资金集聚程度总体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整体排名比较靠前。四项指标区位熵显示,陕西的政府资金集聚程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资金、R&D经费内部支出和R&D经费外部支出的集聚程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出陕西的政府研发投入、企业研发投资、合作创新活动比较活跃。第二,陕西五个细分行业研发资金集聚程度却存在着巨大差异。陕西的信息化学品制造业研发资金集聚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政府研发投入和企业研发投资活动比较活跃,而医药制造业研发资金集聚程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排在全国末位,相应的政府研发投入和企业研发投资活动很不活跃。其余三个细分行业中,除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研发资金集聚程度稍略前外,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研发资金集聚程度全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排名也比较靠后,政府研发投入、企业研发投资、合作创新活动相对不活跃。
(二)政策建议。研发资金是影响创新效能和地区高技术制造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进一步提高研发资金在地区行业的流动与集聚便成为政策建议的基本导向。第一,多方提高研发资金比重。省一级政府要继续重视高技术制造业的长期发展,健全完善科技研发资金管理体制机制,在自主可控的省级层面加大高技术制造业研发类财政资金投入,并借助国家创新平台争取更多国家级财政资金投入。采用多种所有制合作机制,以高技术产业发展基金吸引和撬动企业社会资金投入到高技术制造业研发活动中。第二,引导研发资金合理分配。依托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健全“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省级平台及省级以下各级科技创新平台作用机制,因地制宜、因业制宜地将政府资金合理分配到不同高技术制造业细分行业中,并以土地、人才、税费等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向不同的高技术制造业细分行业中配置研发资金。第三,推动市场配置研发资金。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提高科技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政策等规定,激励高技术制造企业投入更多研发资金。尤其是鼓励以市场方式整合多方社会研发资金,推进高技术制造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促进基于比较优势的科技创新分工,促进高技术制造业的研发资金链、技术创新链、产业供应链的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1.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权,王成军,王红亮.效率视角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新影响力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12).
[2]尼古莱·J.福斯,彼得·G.克莱因.企业家的企业理论:研究企业的新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3]王燕,郭立宏.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1(04).
[4]张琳彦.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06).
[5]金春雨,王伟强.我国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07).
[6]何龙斌,何协,杨婉楹.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21(09).
[7]王文成,隋苑.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效应研究[J].管理学报,2022.19(05).
[8]秦爱红,何洁.长江经济带环境规制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J].科技和产业,2022.2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