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智能财务是当今财务工作的前沿,加快发展智能财务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以智能财务为研究主题,首先界定智能财务的三种观点:技术应用观、管理决策观、交叉融合观;其次对实践应用中的应用场景、系统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差异性进行分析;最后对风险防控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智能财务;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12月21日
时代的发展推动了数字化变革,由此带来的数字经济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新源泉。在此背景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顺应社会进步的潮流,同时也成为企业实现自身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具体到财务领域,智能财务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体现。智能财务通过财务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整体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为企业在日常财务管理与经营决策中发挥关键的作用,更好地帮助决策层进行智能判断、策略生成与策略选择。党中央十分重视将数字化引入财务领域,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指出,要对会计数字化转型进行顶层设计,加速会计数据要素利用和流通,提升会计数据的处理能力和获取能力,有效发挥会计在宏观经济管理、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智能财务已成为下一步财务工作中努力建设的方向,故近年来引起了学术界和理论界的深刻探讨。
一、智能财务的界定
智能财务的定义解决了智能财务是什么以及如何做的问题。当前,关于智能财务的界定并没有一个官方正式的答案,因此可以说是众说纷纭。综合来看,可以将其总结为技术应用观、管理决策观以及交叉融合观三种观点。
(一)技术应用观。技术应用观认为,智能财务是将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融入到财务工作中,以供财务人员使用,通过技术的进步进行更好的财务活动。例如,刘梅玲等(2020)认为,智能财务是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于财务工作,对传统的财务工作进行模拟、拓展和延伸,从而降低会计工作成本,提升会计创造价值的能力。可见,相比于传统会计,技术应用观是将智能会计界定为使用工具的不同。这种观点认为,因为所使用的工具技术先进和发达,从而产生了智能会计。张庆龙等(2020)对会计的演变历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每一阶段使用工具的不同,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技术的进步会加快财务流程的传递效率,通过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独特性找出其中蕴含的经济规律,更好地进行针对性分析,这无形中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业务运行效率。
(二)管理决策观。管理决策观认为,智能财务是一种新型财务管理模式,通过与人进行有机协作,以构建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全功能的智能管理新模式。例如,韩向东和余红燕(2018)认为,智能财务表现在以数据发现、智能决策和智能行动为核心的智能管理系统,目的是帮助管理层进行决策。可见,管理决策观最终落脚于决策。这种观点认为,决策能力的提升是智能财务带来的最大优势。田高良和张晓涛(2022)认为,智能财务带来的共享模式,可以有效保障各流程间的相互协调,实现实时监督,提供财务预警和决策建议。财务工作的本质是要帮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这一点是不能脱离的,无论智能财务多么发达,仍然要将决策作为最终主要着眼点。
(三)交叉融合观。交叉融合观可以看作是前两种观点的结合,认为智能财务是将智能化的数字技术与现有的会计学科理论知识结合,形成一类崭新的知识体系。例如,傅元略(2019)提出将会计智能体、深度学习、软计算与传统会计理论融合,将内部报告系统设计、管控系统设计、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以及财务决策纳入会计智能体的知识库和规则库进行研究,形成一套与传统会计理论不同的、又能应用解决现实财会问题的新会计理论体系,并将其定义为智慧会计。财务智能体系的应用并不是简单的替代人类,而是使财务人员接收到更有效的互动,实现更好的人机协作。同时,数字技术可以起到虚拟模拟的作用,利用已存在的信息模仿出未来的状况,这不仅能为管理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帮助他们进行预测,还可以便捷化地自动生成会计报表和会计账簿,极大地抑制了人主观上的财务造假,更具有客观真实的特点,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等劳动资本。可见,此种观点认为,智能财务是一种双向协作、双向制约的过程,技术与决策两者都必不可少,从而产生了综合完整的新知识系统。
综上所述,几种观点各自具有特点。技术应用观认为只要运用数字技术便可提高效率,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没有强调智能化对学习能力、决策能力等带来的影响。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若仅仅依靠运用先进技术便可称为智能财务,则会对智能财务的界定越来越模糊。管理决策观认为只要会对财务决策产生帮助,便会具备传统财务没有的决策优势,但却忽略了智能财务的使用技术。技术使用不当不一定会产生有利的决策,还可能会误导决策人员,进一步会影响整个财务工作的可靠性。相比之下,交叉融合观对智能财务进行了比较完整的定义,它强调人与技术深度融合,人使用先进技术,技术帮助人进行决策,二者达到一种平衡状态,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二、智能财务实践应用
(一)智能财务的应用场景。应用场景是指通过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形成应用设想,从而使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人员更能理解用户的需求,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开发不同的智能产品,进而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因此智能财务的应用场景识别对于智能财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智能财务的智能化程度逐渐成熟,应用场景也呈现智能化发展的进程。首先,智能财务机器人的应用处于发展的萌芽时期,它主要是通过信息的识别,处理大量复杂且重复性的工作,实现模拟工作流程的作用,但在时效性和准确性上有待提高,难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其次,人机协同式的智能助理的应用是在其基础上对智能化的进一步优化,通过对话式的人机交互,可以实现较好的流程优化,具有创新性,然而却容易忽略流程再造的根本要求。最后,专用人工智能是将人工智能融入到企业的决策中,在更高级别的程度上实现人与机器的合作,建设具有一定程度自我意识的机器,从而具备人类独特的优势,这是未来智能财务所能达到的最高场景。同时,对财务人员而言,应当了解智能财务发展的相关技术,如RPA等,准确识别目前和未来的财务应用场景,把握不同场景下使用不同技术的关键之处,在实践中取得成效。
(二)智能财务系统建设。智能财务系统是实现智能财务的关键,智能财务系统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财务管理的智能化。因此,如何让智能财务系统的建设更具有融合理念,使财会工作处理效率得到提高,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话题。卿静和杨记军(2022)认为,建立财务共享与业财融合的智能财务系统能为企业财务转型建设提供参考。将“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相结合,逐渐形成智能财务决策支持系统,从数据治理、会计语言、组织绩效、制度设计等顶层视角出发,融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终结核算、决算、预算、结算分而治之的困局及实现与之对应的业财高度融合,促进业财数据向决策数据转化。除了将智能化应用于决策系统,生态系统的保护也引入了智能化,智能财务生态系统逐渐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来。赵丽锦等(2021)从提质增效、数据驱动、经营赋能和价值创造四个维度对智能财务生态系统建设进行了价值分析,证明了进行智能财务生态系统建设的必然选择。高校的财务审计面临着严峻挑战,常冬雨(2021)对高校智能财务审计系统进行了研究,结合数据挖掘技术设计了高校智能财务审计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让智能数据引导审计路径,有利于监督审计的全部动态过程。由此可见,不同的系统引入智能化会带来不同的作用,在下一步财务工作中,如何将不同的业务与数字化相结合从而建立不同的智能财务系统是企业工作的重点。
(三)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数字技术为会计理论与实务带来了创新,同时也深刻地影响到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于财务领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打破了原有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智能财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是财务转型发展的必然方向,在培养过程中不应仅仅局限于单一领域,更应在跨学科理论的基础上交叉融合培养。具体而言,在理论上,要求财务人员具备扎实的财务专业知识和深厚的经济管理知识,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不同的知识解决复杂的问题,这是智能化财务对会计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在实务上,要求财务人员具备娴熟的财务操作技能,能够熟练地处理各项会计流程,从而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同时,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账房先生”的时代已成过去,企业会计人员将由单纯的会计师转变为管理会计师,甚至是数据分析师和算法工程师等,数据分析能力会成为一项必知必会的技能。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在加强财务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应注重数字技术和数字素养等方面,积极引导财务人才学习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技术,对目标进行搜索、筛选、整理、分析,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数字素养也会成为一项基本的要求。
(四)智能财务的差异性。在智能财务的背景下,企业大量的数据实时生成,并在不同的主体间进行流动,而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目标,因此会导致数据的利用产生差异,进而会导致不同性质的单位内部智能财务的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例如,赵秀霞等(2022)研究了电网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强调智能财务专家系统的重要性;杨京菊(2022)详细介绍了事业单位的用友云技术,提出要加强智能财务规范;林明珠(2022)对公立医院智能财务的建设进行了讨论,认为公立医院进行转型存在思维认知、数据贯通、系统建设和人员结构等方面的障碍,应积极推进思维转型、建设落地和人员转型;杨寅等(2021)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国企业的智能财务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企业信息系统覆盖面较广,但存在信息技术应用较低、智能化程度较低等情况,故提升财务信息系统智能化成为迫切的需求。由此可见,智能财务的应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各单位的侧重点不同,导致其在不同性质的单位中发挥出的效果不同,故各单位在进行智能财务的建设时,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找到适合自身的智能财务建设体系,只有这样,才会在数字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获取最大的收益。
三、智能财务风险防控
在数字技术给财务发展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智能化也提高了财务风险,许多企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因此在新型背景下如何有效做好风险防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关键问题。第一,要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体系,防止基础设施出现漏洞。政府要从完善制度建设的角度出发,保障宏观环境稳定运行,为企业内部运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确保内部智能财务监督预警系统发挥正常功效,从而在宏观上抑制违规风险的影响。第二,要注重财务人员的自由、全面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无纸化、复杂化的操作流程会让舞弊行为更加难以察觉。财务人员的培养不应仅仅关注专业技能,还要注重个性、道德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提高财务人员抵制诱惑的能力。同时,时代的快速发展会让老一辈的财务人员难以适应,可能会面临失业的风险,企业应考虑到这一点,做到人员招聘年龄适中,防止财务人员转型慢导致的经营困境。第三,加大生产研发能力,重视技术创新。要加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能力,通过研发提高财务风险分析和判断的准确性,实现更好地预测未来,从源头上降低财务风险的威胁。第四,强化监管体系的作用,真正起到监督的效果。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两者缺一不可,各种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实现多主体治理。同时,建立激励和业绩评价标准,辅助监督体系的实施,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综上,数字化是生产力高度发达下的产物,智能财务是企业在财务领域劳动的新形式,企业财务转型是一项复杂且庞大的工程。本文对智能财务的界定、应用和风险防控进行了分析,对未来的智能化转型具有借鉴意义,对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希望企业能够在智能财务领域不断探索、不断进步,为推动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动力,为整个社会的智能化建设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晓君,徐玄玄.基于产教融合的智能财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财会通讯,2022(21).
[2]田高良,张晓涛.数字经济时代智能财务理论与发展路径研究[J].财会月刊,2022(22).
[3]卿静,杨记军.基于财务共享与业财融合的智能财务系统研究[J].会计之友,2022(20).
[4]潘松剑,李春友,易金翠.智能财务人才培养变革动因、初始条件与实现路径——基于后发达地区视角[J].财会通讯,2022(11).
[5]赵秀霞,冯卫东,戚珺.电网企业财务智能专家系统构建实践[J].财务与会计,2022(08).
[6]张延华.智能财务对会计人才的新要求[J].财务与会计,2022(07).
[7]杨京菊.Z科学事业单位智能财务应用实践与思考[J].财务与会计,2022(05).
[8]林明珠.公立医院智能财务建设的障碍因素与对策建议[J].财务与会计,2022(01).
[9]樊行健,李慜劼.智能财务标准规范建设的前置性研究[J].财会月刊,2022(02).
[10]赵丽锦,胡晓明,宋卫.企业智能财务生态系统建设——科技驱动与系统耦合视角[J].财会月刊,2021(21).
[11]常冬雨.高校智能财务审计系统构建研究[J].财会通讯,2021(17).
[12]吴非,胡慧芷,林慧妍,任晓怡.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本市场表现——来自股票流动性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21.37(07).
[13]傅元略.数字经济下财务管理理论变革与财务智能体理论[J].财务与会计,2021(12).
[14]杨寅,赵健,吕晓雷.中国企业智能财务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基于调查问卷数据的例证[J].财会通讯,2021(11).
[15]张庆龙.智能财务研究述评[J].财会月刊,2021(03).
[16]刘梅玲,黄虎,佟成生,刘凯.智能财务的基本框架与建设思路研究[J].会计研究,2020(03).
[17]傅元略.智慧会计:财务机器人与会计变革[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7(01).
[18]韩向东,余红燕.智能财务的探索与实践[J].财务与会计,2018(17).
[19]张庆龙.下一代财务:数字化与智能化[J].财会月刊,20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