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劳动/就业
黑龙江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探索
第714期 作者:□文/邵 芮 时间:2023/10/1 17:28:25 浏览:461次

[提要] 近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以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为例,从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存在的困难、黑龙江省大学研究生院的举措入手,提出多措并举促进毕业生留省就业,振兴黑龙江经济。

关键词:黑龙江;留省就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16

一、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存在的困难

(一)部分就业岗位需求萎缩。近几年,毕业生的总人数持续上涨,就业压力不断增大,2023年预计全国应届毕业生总人数超过1000万人。黑龙江省内第三产业和民营、中小型企业就业吸纳能力本身并不是很强,每年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较少。近几年因为国内疫情影响,各个产业的生产情况不是很乐观,省内的第三产业服务业、经营类场所收入大幅度减少,黑龙江省内占据主导地位的煤炭、石油、钢铁等重工业产业产值有所减少,这类大型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数量也逐年减少,用人岗位需求明显萎缩。再加之黑龙江省内互联网产业、新媒体行业不发达,对应专业的毕业生岗位较少,更多毕业生选择到其他发达城市就业。

(二)省内就业岗位薪酬待遇偏低。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稍微落后于全国水平,省内的人均收入也低于全国大部分省份,但是省内的生活成本、居民的日常支出却相对来说比较高,刚毕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普遍薪酬待遇偏低,学历更高的硕士研究生对于毕业后薪酬水平的期望相对来说较高,黑龙江省内的工资水平达不到他们内心的标准,他们就更不会选择省内城市工作发展,他们更向往工作机会比较多的南方城市发展。

(三)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与就业市场结构需求不匹配。现在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大多是“95后”,对当下的就业形势不是特别了解,而且就业观念并不强烈,再加之自身的研究生学历,对自己的就业预期比较高,大部分研究生毕业生还是想选择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公务员等稳定的单位或者职业,特别是在东北,稳定的编制更是大多数毕业生的追求。但是黑龙江省内的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公务员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门槛比较高,需求量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多,而且相对于往届生来说应届生备考的优势较小,有些考不上编制的毕业生会选择离开省内去往工作机会较多的南方城市,造成了省内就业人才的流失。还有一些毕业生持有慢就业、缓就业心态,不急于就业,二战备考等情况有所增加。

(四)省内人才需求地区就业政策宣传不到位。近几年,黑龙江省内人才流失速度加剧,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为了留住人才,加快黑龙江省积极发展,开展高校毕业生岗位扩容行动,支持省内的中小微企业充分吸纳高校毕业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性岗位,但是由于人才需求地区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大多是开发的新区,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很多毕业生知晓度低、认可度低,这些新发展地区引进不来人才。

(五)高校开展校企合作难度较大。高校教育系统相对来说偏向理论化,实践效果较差,部分高校有和企业合作实习实践,但是效果都不是特别显著,学生只是停留在实习实践层面,真正能起到促进就业的效果并不多。校企合作需要高校、企业和行业三方合力共同打造校企合作的平台,仅仅靠一所高校努力很难达到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和效果。由于近几年黑龙江省内的大部分私营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不好,省内的企业大部分岗位偏向于有工作经验的往届生,再加之疫情影响很多实地的实习在校生不方便进行等多方面因素导致校企合作并不能顺畅进行,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行业认知能力和就业观念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

二、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现行措施

毕业生就业问题是黑龙江大学一直关注的重点问题,作为省内唯一一家研究生一级管理的高校,研究生院负责整体研究生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研究生院致力于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创业工作,从研究生教育本身出发,加强产教融合基地建设,联合培养单位从“供给侧”进行改革,同时加强毕业生的择业观、就业观教育,密切关注毕业生思想动态。

(一)突出政策性引导,强化留省就业意识。从政策解读出发,增强毕业生留省就业的意愿。黑龙江省内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推出多项优惠政策和省内基层就业岗位,研究生院通过举办黑龙江省内基层就业指导讲座、选调生校友座谈会、就业促进周就业政策解读等形式多样的报告会、座谈交流会,树立典型优秀留省就业毕业生,加强毕业生对省内就业政策优势的认识,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预期,树立正确就业观,依据自身能力选择就业岗位,突出就业岗位的发展前景,让毕业生看到留省就业的发展前景。省内多地开展人才引进工作,研究生院积极配合学校宣传县委书记进校园活动,鼓励毕业生回到家乡建设家乡,积极主动倡导毕业生做好职业发展衡量,留省就业创业,近三年留省就业整体呈提高趋势。

(二)加强校企合作,搭建产教融合基地。按照市场、行业、企业的需求,从“供给侧”开始调整,研究生院联合培养教学单位积极落实省内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整合优势资源,关注人才供应与市场需求的匹配,与校友企业签订实习基地,鼓励毕业生提前实习,培养毕业生主动顺应就业市场的变革,深化产教融合基地建设,主动对接各方企业,持续挖掘新一批用人单位,召开线上专场招聘会,努力为毕业生开发更多优质就业信息,目前已经走访鸡西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愿,与省内5家校友企业签订实习基地。

(三)加强校地合作,为地方输送人才。黑龙江省内各地方都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性优惠岗位,地方也渴求高校人才入驻,所以加强校地合作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也是推动省内人才留省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发挥合作单位主渠道作用,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利用每年的暑假时间,带毕业生走到地方进行实地考察,与地方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邀请鸡西市委组织部、密山市委组织部等地方人才组织部门、人社部门组团入校开展招聘活动,暑期组织有意愿留省就业的学生到当地进行社会实践,体验地方政府的工作实际,加强宣传引导,促进毕业生留省就业。从2021年暑期开始就业走访,现已有13名黑龙江大学毕业生选择留在鸡西密山工作。(表1

三、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

(一)全校各级协同联动促进毕业生留省就业。促进留省就业工作不仅是一个学院或者一个基层单位能够完成的工作,需要全校各级单位配合完成此项工作,建立健全以学校党委为领导,全校各级培养单位、研究生院等院系领导亲自参与工作,落实促进毕业生留省就业工作,全体专业课教师、研究生导师、毕业班辅导员全员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全校上下一心,形成成熟的工作体系,协力完成促进留省就业这一终极目标。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发挥宏观作用,深入工作一线,通过联系兄弟院校、兄弟地市召开毕业生留省就业工作推进会,挖掘省内地市政府资源、地市公司资源,为全校毕业生挖掘更多岗位,开展全校毕业生留省就业意向大调查,指导各学院培养单位针对各专业毕业生开展毕业生留省就业动员大会,加强一体化就业部署,指导督促全校各级单位留省就业服务工作,形成工作合力。研究生院和各基层培养单位压实主体责任,发挥专业课教师、导师的专业资源优势,联系省内优质企业,促进校企合作,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毕业班辅导员做好引导工作,为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降低就业期望值,优先选择省内适合自己的岗位。

(二)增强省情校情教育宣传工作力度。加强应用型本科以及研究生毕业生省情校情思想教育,营造使广大毕业生群众普遍更加热爱报考黑龙江院校、了解与掌握就读黑龙江院校、关心及帮助黑龙江省毕业生持续稳定高效就业社会舆论氛围。一是要更加积极主动、有效地扎实搞好省内高校政策的对外宣传宣讲和介绍服务,力求政策留人。通过紧密结合在每年毕业季举办的大学生“留省政策宣传周”、大学生招聘会和全省大型学生系列主题活动,积极、广泛深入宣传学习落实省委、省政府办公室有关企业制定各项优惠政策方案的具体要求,有关高等院校推进全省毕业大学生自主创新就业工作及自主创业和发展工作以及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做到使广大应届毕业生人人知晓。

(三)扎实推动省内政策性基层岗位就业项目。近年来,黑龙江省内各地市急需人才引进,相继推出各种基层政策性岗位,这些岗位对于高层次学历人才的优惠力度很大,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对专业限制较少,一般只需要通过面试即可上岗,高校要抓住地方政策性岗位的红利,采取集中培养高校就业工作典型、举办大学生座谈会宣传等多种方式,积极进行基层选调生和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就业人员的分类教育、学习指导和决策帮助,大力支持和引导高校学生直接进入基层就业。通过学校和各级政府的战略规划等,主动对外宣传推广全省各地市,对高校毕业生进行现场就业考察,吸引培训和指导促使全省更多高校毕业生自愿留省工作。

(四)强化留省就业指导,精准跟踪毕业生就业服务。对于高校而言,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是党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全覆盖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进行简历指导、面试指导等一对一服务。高校还应完善配套服务,进一步开拓学生就业渠道,与全省用人单位开展合作,积极获取学生就业意向,并公布学校毕业生实际情况,积极邀请省内公司在校内举办招聘会,为学生求职提供信息平台,根据学生的不同性质与需要,进行供需有效衔接,对有留省求职意愿的学生设立台账,实行“一对一”的帮扶与指导,帮助大家在毕业前将工作落实,并且对离校未就职但有留省意愿的应届毕业生做好求职帮助管理工作,实现“一对一”的跟踪服务,协助学生早日成功在省内就职。

(五)打造全方位留省就业创业教育平台。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没有系统的就业培训体系,打造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体系尤为重要。以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为基础,强化师资团队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从供给侧进行改革,以实习实践教育为主、专业理论教育为辅,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专业、分层次地进行毕业生的培养教育,全面提升毕业生留省就业创业能力。将留省就业的指导内容融入到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当中,引导学生树牢“学在龙江、服务龙江、扎根龙江、创业龙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邀请省内知名校友企业家、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担任实践部分的就业指导教师,对有留省就业意愿的毕业生进行精准的实践指导,课程指导和实践指导相结合,充分助力毕业生留省就业。

(六)完善线上智能综合性就业服务平台。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线下纸质版手写三方的模式逐渐被摒弃,线下的大型招聘会也逐渐减少,互联网就业平台广泛被各个高校使用,例如黑龙江大学的黑龙江大学就业信息网,但是大部分同学仅仅只利用网站签约这一项单一功能。各个高校应该利用网站载体优势,充分发挥大数据分析的功能,提前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意向,邀请更多企业入驻平台,将更多企业信息发布在网站上,增加留省就业板块,将省内企业招聘的岗位信息和有意愿留省就业毕业生的求职信息有机结合,实现在一个平台上发布留省就业信息、企业HR直接线上面试双选和省就业平台联动就业信息的三方签订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提升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效率,在焦虑繁忙的毕业季能够一站式解决就业问题,减少很多中间环节的麻烦。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思源,高铁春.促进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策略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3806.

2]刘慧颖.促进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创业对策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1.

3]谷雪,白杨,刘薇,姜添悦,黄冬霞.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创业机制探析——以吉林省为例[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2.3604.

4]刘鸿宇,富欢,吴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与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对黑龙江省高校的调研[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209.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9417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