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伴随“大智移云”应用迅速发展,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发展要求,互联网给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提出新挑战的同时,也为高校财务管理带来新的发展契机。首先分析“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其次提出“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创新思路,以期为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智能化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智移云”;高校财务管理;管理模式
课题项目:河北省会计学会2022年度会计科研课题:“‘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冀会[2022]2号)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12月21日
随着“大智移云”时代的到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各个行业。高校财务部门作为高校财务管理中心,联系着各职能部门和学院,其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高校各部门正常工作的开展与学校的发展。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不低于国内生产总值4%的要求下,高校经费逐年增加、电子发票的普及、智慧校园的发展都直接导致高校财务管理活动更加复杂,财务报销繁琐、财务人员工作量大和财务分析滞后等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因此,在“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财务应在内部控制约束框架范围内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财务报销流程,积极推动财务管理智能化,为高校师生提供“一站式”服务,为财务人员减负,为决策者提供有效数据支撑,实现智能化财务管理模式。
一、“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首先,随着“大智移云”不断向各产业纵深发展,多数高校已经开始“智慧校园”建设,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必须顺应高校发展要求,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实现财务管理与“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效融合,实现智能化财务管理模式。其次,高校人员地域结构复杂,人员聚集明显,自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更体现出“非接触式报账”的必要性,高校财务部门应继续探索报销单据网上签批、会计资料电子化归档及查阅等,确保实现报销单网络传递到财务处。最后,建立多校区是全国高校发展的趋势,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提升跨校区财务处理效率,导致高校师生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这种情况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势在必行。高校应进一步探索将财务报销系统与学校办公系统对接,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不同校区间、各部门间高效协同,做到跨区域“零接触”式报账。
(二)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可行性。“大智移云”背景下,多数大型企业集团,尤其是跨区域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都在积极探索运用“数智化”,并以“数智”为推手构建业财融合平台,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国内“大智移云”运用较成功的企业都为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借鉴。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对“大智移云”的运用较为落后,近几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为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提供了便利条件,如电子发票逐渐普及、财政票据电子化、会计档案电子化、“公务之家”、财政一体化平台的运用、二维码及小程序收费、银企互联报销等更加便捷高效。另外,高校的特点是分支机构较多,但多数分支机构业务具有同质性,这也为“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提供了重要实践基础。
二、“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全校层面的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缺位。“大智移云”背景下,传统的财务核算已经无法满足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在融入管理学、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及网络技术等相关内容基础上,应引进相关业务部门积极参与,如与财务管理息息相关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管理模块、人事部门的人员信息管理模块、教务部门的教学管理模块、科研管理部门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块等。新背景下,很多高校领导仍然无法打破传统思维,深层次理解“大智移云”对高校发展的冲击,忽视新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理念,没有将高校财务管理放于全校发展的战略布局中,缺乏全校层面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导致财务管理被认定为财务部门单独的任务,无法引起全校人员重视。财务管理模式单一,服务水平提升较慢,缺乏信息共享,短时期内必然会引起师生的不满。
(二)财务信息利用率低,数据分析不足。高校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财务管理的要求,“大智移云”下高校财务信息的种类、数量、质量等均已经发生明显变化,高校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环境下财务信息的要求。目前,高校财务系统仍然注重业务核算,财务数据挖掘、汇总、分析等比较落后,导致财务信息利用率低,无法为高校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为保证高校良好发展,财务部门应该在完善的核算系统基础上,对财务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分析,为学校决策及良好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三)高校信息系统共建共享程度低。大多数高校没有在管理学角度设计全校数据库,数字化校园搭建多个系统平台,不同部门数字化时间不一致,如财务部门的财务核算系统、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系统、教务部门的教学系统、人事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科研管理部门的科研管理系统等,分别引入不同供应商的软件支持,导致高校各系统之间无法实现有效共享与整合,高校“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为高校师生服务方面,业务与财务信息共享程度低,会导致高校无法实现“一站式”服务,同一项报销业务可能同时需要到科研管理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同时跑办;提升财务管理能力方面,高校信息系统共享程度低,无法有效满足决策人员急切需要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信息的要求。
(四)财务信息填报复杂,智能识别功能欠缺。多数高校已经顺利推行网络报销并设置了“网报投递柜”,为高校师生提供了很大便利,真正实现7×24小时随时投递功能。但目前网络报销智能识别功能不够完善,财务信息填报复杂,大量信息需要手动填写,如报销事由、报销内容、附件张数、发票金额、收款人信息等,差旅费报销还涉及出差地点、出差天数、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补助等信息。繁杂信息的填写耗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给高校师生带来不便。同时,财务审核人员需要逐项核对报销人填制信息的准确性,而且随着电子发票的普及,财务审核人员无法识别发票重复报销问题,多数高校仅要求报销人员承诺并注明“发票首次报销”,但这种约束性是有限的,存在很大财务风险。财务部门应尽快引入智能识别系统,减轻高校师生及财务人员的信息填报压力。
(五)学校网络资源分布不均,财务系统安全风险较大。“大智移云”背景下,多数高校为保障财务信息安全,财务管理系统一般依托于专用局域网,服务器单独设立并集中存放于信息部门。另外,网上报销大众版系统与财务部门财务处理专业版系统分别采用B/S结构和C/S结构,导致传统的网络架构资源分布不均匀,系统灵活性差,可能导致少部分服务器空间运行不足但全校范围服务器过剩的情况,造成高校信息系统资源浪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网络结构复杂,为高校财务管理带来新的挑战。财务数据在“云”端流转、存储,数据的安全性、服务的顺畅性会受到网络黑客入侵、病毒攻击、系统崩溃等威胁。
三、“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思路
(一)总体布局,上下联动推动业务开展。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财务核算工作,其涵盖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等科学。当前新形势下,高校领导层应更新财务管理理念,以更加开放的思想和心态,将新时期财务管理置于多领域视角,进行统筹布局和全盘规划。同时,“大智移云”背景下财务管理还需要人事、招生、教务、后勤、科研等业务管理部门、信息中心等多部门协调配合,需要各部门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并反复沟通实施方案,是多维度的系统工程,因此仅凭财务部门一己之力很难实现。高校可以考虑成立“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财务信息作为“智慧校园”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领导小组对高校信息化建设进行总体布局,生成全校范围的设计实施蓝图,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梳理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逻辑关系,在整合内部系统的基础上对接外部成熟系统。在领导小组的推动下,定期进行信息化建设宣传与培训,形成高校师生共鸣,以共识机制代替强制执行机制,全校合力推动“大智移云”背景下的高校信息化建设。
(二)完善高校财务信息决策支持系统。“大智移云”背景下,信息获取成本变低,财务信息将会变得更加全面、复杂,不仅包括各种结构化数据,还能获取很多非结构化数据。高校财务部门应充分利用已有系统建设成效,建立更全面的数据获取与分析平台,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技术获取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建立满足学校发展要求的经济指标体系,分别构建财务收入、支出、结余、成本、资产、人力、绩效等分析模型,以数据为基础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另外,高校财务管理应实现全校范围业务活动的动态跟踪与监控,提高财务信息的时效性,以现有信息化发展成果为基础,建立动态分析机制,从事后控制向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控制转变。可以将实时财务信息转化为直观的图形、表格等形式,为高校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易于使用的财务信息。
(三)打破“信息孤岛”,促进高校业财融合落地实施。传统财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工作已经无法满足“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的发展,高校必须从“重业务、轻管理”的模式中脱离出来,切实实现以财务管理为重点的业财融合,通过大数据将不同部门的闭环管理结构打通,将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融合,以信息化为基调,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从资金流角度提供面向全校师生的全方位财务服务,实现财务信息联查明细数据,将资产、学生、教学、科研及薪酬等信息与会计凭证数据进行校验。以“大智移云”为手段,将财务数据与财政往来票据、企业发票、商旅平台以及银行系统互通,以“智慧票据”
“智慧差旅”和“智慧管理”的形式,实现全校范围的业财融合,优化财务报销流程,以期达到差旅报销零跑腿,实现真正意义的智能财务管理,为全校师生提供顺畅的“一站式”服务,提高财务服务满意度。
(四)引入智能识别系统,实现发票信息自动识别。发票是高校师生报销最重要的原始凭证,一张发票上几乎包含了报销需要的全部信息,随着“大智移云”时代的到来,字符识别技术应更加广泛地运用到财务管理中,高校报销系统可以通过图片处理和深度学习技术等,智能地从增值税发票、火车票、飞机票等中获取关键信息并自动生成到经费报销单和差旅费报销单中,同时设置审批预警,可以有效减轻报销人员和财务审核人员的工作量。高校财务系统可以与税务局发票管理系统对接,以实现验证发票真伪、电子发票重复报销、发票连号等预警。财务人员不必查验发票真伪,发票信息直接关联财务数据,减少财务人员工作量,提高高校报账效率。随着国家档案局提出规范电子会计信息归档的要求,智能识别系统可以继续深入发展实现财务信息影像化,同时保存财务电子档案,以减少对纸质档案的依赖程度。审计人员也可以随时根据财务数据联查发票信息,为审计工作提供便利。“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图1)
(五)提高安全意识,加强信息和网络安全。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选取符合高校实际的安全管理方法,普遍提高全校师生网络安全意识,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定期组织网络安全培训和网络知识测评,建立高校网络完全防线。信息安全方面,财务部门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交互,财务部门内部应备有“云”数据存储,加密传输财务数据,定期、多方式备份财务数据,设立财务信息化平台的风险评价、预警机制,不同数据实行逻辑分离,加强财务报销系统用户信息认证管理,提升密码安全系数等,保障财务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方面,加强高校网络安全监督检查,安装防火墙、病毒侵袭拦截软件等,及时修复网络漏洞,采用黑名单和白名单访问机制。引进懂得财务和“大智移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对财务流程管理和系统维护,及时为高校财务管理系统提供优化建议。
(作者单位:1.石家庄学院;2.石家庄市城投集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珞冰.高校网络预约报销模式的研究[J].财会学习,2022(08).
[2]周瑞,任军利.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方案与规划[J].教育财会研究,2015.26(04).
[3]牛星,陈桂荣.“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财务报销模式变革探析——以K高校为例[J].会计之友,2018(10).
[4]秦锂,马红红,蒙福亘,杨小龙.财务共享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探析[J].教育财会研究,2020.31(05).
[5]宋粉鲜.“大智移云物区”背景下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2021(11).
[6]唐磊.“大智移云物”时代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研究[J].财会学习,2020(33).
[7]张晨燕.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财务管控流程优化研究[J].会计之友,20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