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探究
第715期 作者:□文/吕雁琴1,2 雷红兵1 时间:2023/10/16 9:14:22 浏览:315次

[提要] “产教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发展高等教育、加强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策略。本文通过阐述产教融合的内涵,论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1年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产教融合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制培养探索与实践”(编号:XJ2021GY0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110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

1946年,美国职业协会发表《合作教育宣言》,把合作教育界定为:“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模式”,这被认为是对产教融合概念最早的解释。1988年,加拿大合作教育协会(CAFCE)的描述为:“合作教育是在有合作教育协议的雇主机构中把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工作经验相融合,一般需要学生在工业、商业、政府部门和社会服务行业等领域的专业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之间定期替换”。

目前,学术界对产教融合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唐未兵等(2018)认为产教融合是指行业企业和高校在资源共享、需求对接、优势互补过程中形成的合作活动、关系和机制,其实质是通过构建利益共同体来实现生产与教育的融合。刘志敏等(2019)认为深化产教融合,要解决产教融合涉及的深层利益协调问题,以创新链为核心,构建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的协同发展关系。

本文认为产教融合是指企业和学校在共同培养专业人才、专门人才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和实践互相融合的一切活动的加总,其主要特点是合作主体多元化和合作方式多样化。合作主体多元化要求合作主体不仅是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等,还应当与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单位积极合作。合作方式多样化要求合作主体发挥作用,拓宽方法思路,在学生参与专业实践、企业开办讲座、校企联合开办实操课程等基础上丰富合作方式,深化合作内容。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能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在产教融合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是加快推进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有助于高校创新教学模式。建设产教融合实践基地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基础。在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教授对象的角色不再是课堂中的学生,而是企业中具体的岗位,研究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真实的企业环境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实践基地可以有效地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打破了以往研究生实践能力欠缺、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局面。实践基地已经成为创新教学模式的载体,为高校提供了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满足产教融合发展的需要。产教融合发展依托于实践基地的建设。2020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明确提出:“要实施‘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计划,重点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型城市,大力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通过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同时高校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案。此外,研究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寻找到学位论文选题及写作的方向。因此,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满足产教融合发展的需要。

(三)有效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校期间教授专业理论知识时,虽然采用案例教学、沙盘演练、参与企业咨询、现场参观研讨等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但只是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到实地接受真实环境下相关工作的训练,参与企业项目运营、专业实践顶岗等校外实践锻炼,才能达到培养目标。产教融合实践基地的建设不但能够让研究生学习和积累相关专业实践经验,还可以让他们了解和发现行业和企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工作责任意识、专业技能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产教融合过程中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产教融合校外实践基地在实现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也普遍存在实践条件参差不齐、基地管理缺乏考核标准等问题。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企业参与实践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不高、高校产教融合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以及产教融合配套机制不到位。

(一)企业参与实践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其投资收益具有滞后性,企业考虑到经营成本、经济效益等因素,认为人才培养不是企业的责任,参与高校合作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不高,在没有政府或行业协会产教融合优惠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更偏向于从劳动市场上直接获取人才,对产教融合的理念不够重视,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成本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因此,在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意愿不强烈、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二)高校发挥产教融合主导作用不充分。高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运行过程中应当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存在高校与企业合作缺乏经验,产教融合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的情况。一方面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职责不明、沟通不畅。研究生在开始专业实践之前,高校未能对校外导师的职责进行明确规定,此外,校内导师缺少与校外导师沟通和联系,导致校外导师参与研究生培养工作积极性不高,实际作用不断弱化。另一方面高校对教师参与产教融合的激励机制不完善。高校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之外,还有一定的科研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教师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和动力参与到产教融合中去,导致高校产教融合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

(三)产教融合配套机制不到位。目前,高校与企业基于产教融合的合作框架已经搭建起来,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也在不断地建立和拓展,但在实践基地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产教融合配套机制建设不到位的问题。首先,缺乏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政策保障制度,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多元主体的责任和义务没有明确的规定。其次,产教融合发展经费投入不足。政府针对产教融合过程中实践基地建设的奖励或资助不足,税收优惠力度不够,优惠政策的针对性不强,很多项目无法有效开展。最后,产教融合监管与评价制度缺失。缺乏明确的监管制度,缺乏对人才培养质量、实践基地效能、企业成本效益等的评价制度,单凭企业和高校的评价体系不能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导向性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四、产教融合过程中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建议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建设要以产教融合理念的形成与运行实施为前提,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才能实现多元主体的融合发展。

(一)深化产教融合培养理念。在开展产教融合一体化的进程中,高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合作意识,积极开展与企业的互动合作项目,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案,积极深化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协同创新。同时,企业要接受产教融合理念,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与高校合作,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此外,高校和企业要助力校内外导师不断丰富合作形式和指导形式,寻找校企合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开创更多的“实践基地”,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真正走上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

(二)以“双导师”制度引领实践基地建设。“双导师制”培养模式需要高校和企业共同发力,针对校外导师参与研究生培养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高校要及时建立对于校外导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邀请实践基地的实务专家或高层管理人员来校进行交流,开展科研合作项目或联合申报科研课题。针对校外导师实际作用不断弱化的问题,高校要积极建立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和研究生三者之间的沟通平台,并逐步建立有效的交流机制,鼓励高校教师到实践基地进行实地调研或者培训学习,实践基地可提出课题需求,会同高校制定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层次的课题项目,开展深入的课题研究,通过“双导师”制度引领实践基地的建设。

(三)以课程体系创新推动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基地能够为高校课程体系创新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组织现场参观学习活动、在研究生案例大赛中接受高校参赛团队进行实地调研、合作开发共建课程、讲授最前沿的理论及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与实践案例等,加大对技术变革下教学新知识和经验的分享,增强教育的适应性和前瞻性。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名家公益大讲堂和各类论坛讲座,鼓励合作开发案例申报全国优秀教学案例,为案例大赛中获奖的参赛团队提供实践岗位的奖励等,为研究生搭建一个学习、展示、提升的平台,帮助研究生理解商业思维、透视商业环境、提升职业竞争力。对于参与高校相关实践活动支持较多、力度较大的实践基地进行表彰,进而通过课程体系的创新推动实践基地建设。

(四)以评价促进实践基地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的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工作,关系着实践基地运转的效果与实践目标实现的程度,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的评价显得尤为迫切。实践基地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如何对研究生实践能力进行测评、总结、反馈等,都要花费很多时间进行研究和设计,并且由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高校对实践基地进行评价,形成一种完整的制度保障体系,从而促进实践基地建设。

结语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需要,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基地建设不仅仅是高校的责任,而且需要政府、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构建产教深度融合关系,实现协同育人,提升研究生实践能力。

目前,我国亟须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高校可根据实践基地合作协议有效期及双方合作情况进行定期深化,在研究生实践结束前后,通过研究生实践调查问卷、经验交流座谈会等方式,从实践基地是否能满足研究生专业岗位需求、是否能提供相应的实践证明材料、是否通过实践提升了自身的实践能力、是否对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有所帮助等方面对实践基地进行评价。基于高校的评价结果,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在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到期前决定是否继续与该实践基地续签,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1.新疆大学商学院;2.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07.

2]陈永刚.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唐未兵,温辉,彭建平.“产教融合”理念下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808.

4]刘志敏,张闳肆.构筑创新共同体深化产教融合的核心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910.

5]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专业学位简介[EB/OL.https//yz.chsi.com.cn2010-06-02.

6]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2020-09-30.

7]陈倩,徐立青.地方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2009.

8]杨玉,黄丽静,景晓娜.基于协商共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09.

9]张振刚,许颖.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结构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201106.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159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