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金融/投资
西藏民营企业金融支持研究
第715期 作者:□文/张金玲 格桑次仁 马学平 邢跃鹏 张 可 时间:2023/10/16 9:53:53 浏览:230次
  [提要] 从行业分布看,西藏民营经济与市场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是构成市场经济的基本成分和现实要素。本文首先对西藏整体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与市场资源配置状况进行分析,其次对民营经济进行优劣势分析,指出新常态背景下拉萨市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以及与民营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融资存在的问题,最后阐述新时代加快西藏民营经济组织融资创新建议。
关键词:西藏民营企业;市场资源配置;融资
基金项目:2022年度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碳中和背景下环境金融对西藏低碳经济转型发展促进研究”(项目编号:119508601)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11月25日
近年来,对于西藏的金融支持政策与行为并不少见。但通过查找数据的方式我们发现,大量金融支持政策的支持并未达到对拉萨民营企业预期中的援助效果,当今拉萨的民营企业数量尤其是创新型企业的数量仍然不见明显增长,这除了来自于西藏本身地理环境特殊性的不利影响外,决策的实施程度也会有一定的影响。银行是进行金融支持的主要执行者,尽管有国家政策支持,银行也要考虑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存在趋利避害的倾向,但是这就使得一些民营企业经营时出现了资金的周转困难,却由于借不到资金而面临破产倒闭以及类似情况,对于中国的民营经济来说无疑是一重大损失。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还存在手续繁多以及贷款金额过小等因素,导致了虽然出台了不少相关金融政策,却没有收到实质性的效果。
一、西藏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与市场资源配置状况
(一)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1、从西藏民营企业发展所处的阶段看。产业结构的演进与工业化发展阶段相关。产业结构的演进被分为五个阶段,西藏民营经济基本处于工业化初期,第一产业产值比重逐渐缩小;第二产业有较大发展,工业重心从轻工业主导型逐渐转向基础工业主导型;第三产业也有一定发展,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比较小。
2、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西藏民营经济处于以低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同时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也占有一定比重的阶段。参考主导产业的转换理论,西藏民营经济应加大高新技术的应用,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产业发展,力争实现弯道超车。
3、从三大产业依次替代的特征来看。在第一产业内部,西藏民营经济产业结构正从技术水平低下的粗放型农业向技术要求较高的集约型农业转变。在第二产业内部,民营经济产业结构正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
4、从民营经济数量的变化情况看。个体户数量以及参与个体就业人数是有效表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项关键指标,通过对国家统计局自2015年以来西藏个体户数量与个体就业人数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个体户数量与个体就业人数均呈现增长趋势。(图1、图2)
(二)西藏民营经济市场资源配置状况
1、资源配置效率。由于西藏独特的地形、地势、气候条件,很多偏远地区的某些行业事实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竞争受到限制。大力改善交通条件与拓展民营经济空间布局是应对竞争受限的有力举措。
2、企业内部效率。由于竞争不强、人才储备有限等原因,西藏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较低,特别是占比很大的家族式企业,经营管理处于相对混乱的状态。优化管理模式才是企业成功的必备手段。
3、产业技术效率。产业技术效率原则是一个产业的所有产品必须由最具效率规模的厂商提供。西藏的民营经济应遵循这一原则,淘汰落后产能,提质增效。
4、技术进步。西藏民营经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研发能力有限。西藏的民营经济应尽可能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与使用。
二、以拉萨为例对西藏民营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第一,自治区优厚政策扶持。习近平多次强调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提供立法保障。第二,特色资源禀赋助力民营经济发展。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拉萨民营经济以拥有天然的资源禀赋、独特的高原文化和特色节庆日吸引着世界游客。
(二)劣势分析。第一,特殊环境因素限制较大。拉萨的民营经济竞争力在近些年已经得到大幅提升,但是地理环境仍然是一个不可跨越的限制因素。第二,藏族经营者参与度低。拉萨本地人的意识中,自主创业不是其择业首选,西藏籍高校毕业生更倾向于去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就业。第三,民营企业融资难。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不规范与不健全的缺陷,这就导致在金融机构进行政策放宽时,民营企业难以获得。第四,西藏民营经济普遍存在科技含量与科技贡献率低的问题。这极大阻碍了西藏民营经济的产业升级优化。
三、新常态背景下拉萨市民营经济与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拉萨市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
1、民营经济起步慢、起点低、规模小。拉萨市民营经济仍存在着起步慢、起点低、规模小的问题,如果产品不能走出拉萨市,推广到全区乃至全国,产量低下,就无法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没有办法打开外部市场,实现企业规模生产效益增长。
2、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民营企业在起步运营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虽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因需求过大、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影响,大部分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仍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一旦遭受风险就摇摇欲坠,影响拉萨本地的民营经济发展。
3、管理经营体制不健全,企业存续难。据西藏主要新闻报道,2019年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共23,421人。从这一数字结合西藏的总人口数来看,人口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在高校毕业生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倾向于选择公职就业,自主创业的人很少,这对于民营经济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桎梏。同时,外来的高素质人才少,本地的高素质人才留不住,这样一来就会使得民营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受到制约,发展进步空间有限。中小民营企业多是家族企业,管理上较为混乱,分工不明确,增加民营企业经营失败的风险。
(二)西藏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银行贷款条框多、流程长。民营企业一般在进行银行贷款时,就意味着出现融资扩大规模、引进新技术等的机遇期或者是企业运转不灵出现资金缺口等的困难期,无论出现哪一种情况,都讲求兵贵神速,所以贷款的繁杂程序和周期长的特点不适合西藏民营经济的发展。
2、融资担保体系不完善,信贷保证方式较单一。这样的情况一旦持续,就有可能使得民营性质的中小型企业无法达到融资的条件门槛。
3、融资途径单一。长期以来西藏一直是我国进行重点帮扶的地区,如会有经济发达的东部与南部省份对口支援西藏地区。然而,就是因为这种长期的对口帮扶与支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西藏过于依赖国家,过于依赖兄弟省份,这对于西藏民营企业的长足发展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4、互联网平台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没有一个银企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众所周知,信息不对称会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无法实现精准施策。
5、资金供需不平衡,加大融资难度。经济新常态下民营企业不得不转型升级、寻求新的增长点,融资需求随之增大,但在社会融资增速不断回落的大背景下,资金供需矛盾加剧,导致融资难度加大、融资成本增加。
(三)总体分析及建议。考虑到西藏自治区特殊的区情环境和薄弱的产业基础,其经济金融支持与发展必将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
第一,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西藏严峻的地理环境与独特的历史发展使得西藏至今仍旧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一个企业要想在西藏发展,首先考虑的就是它的地理环境所带来的各种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就人才来说,西藏本地区的人除外,如果不是有国家的优惠政策,会有更少的人特别是优秀有能力的人选择到西藏发展。就技术来说,由于西藏海拔高,很多技术在内地的运营效率是比较高的,但是相同的技术或者是产品到西藏进行运营就会产生效率低下的问题。就运输来说,相对内地的一些地区,它的基础运输设施不健全,加之西藏的地形地势较为崎岖,运输过程中的风险也在攀升。
第二,社会环境影响西藏经济金融发展。其他别有用心的国家从来没有停止过分裂中国的图谋,一些反动分子在社会层面上不断鼓吹造谣,力图达到自己的不法目标。所以,同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作斗争,防止他们搞破坏,对西藏经济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说,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西藏经济的发展。
第三,本地市场环境阻滞经济金融发展。从消费市场条件看,西藏消费市场狭小,加之远离国内大市场,西藏商品进入内地市场的运销成本高昂。从地缘环境看,地缘环境欠佳使西藏商品难以进入南亚消费市场。
第四,基础设施条件薄弱抑制西藏经济金融发展。在国家长期大力扶持下,西藏的交通、能源、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由于西藏的特殊区情,其经济发展仍未能摆脱基础设施这一因素的制约。
四、西藏民营经济发展与企业融资创新对策建议
(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应坚持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协同发力,正确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处理好国家投资和社会投资的关系。在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促进西藏民营经济产业优化和产业升级。
1、运用政策导向合理引导民营企业进入国家支持的朝阳产业。首先,国家应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民营企业本来就是市场经济中比较脆弱的企业,所以政府在进行降税的同时还要给予其适当的特殊优惠。其次,抓住西藏特色,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环境与文化,做好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产业。最后,政府部门或者是其他国有部门在进行购买服务或者是产品时应优先考虑此类性质的企业。
2、优化民营经济产业空间布局。要积极响应《西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综合利用各地市资源,因地制宜,因地施策。
3、有目标有重点的帮扶。支持西藏民营企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对于目前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夕阳产业或者是一些不具备发展潜力的企业,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弃,将可用的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民营企业当中去,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能。
4、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充分发挥市场潜力。毋庸置疑,一个好的企业只有投入到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去,才可能实现发展壮大。国家应推动一切市场资源充分涌流,使市场的活跃度达到最高。只有市场活跃度足够高,企业作为市场当中的竞争主体才会更有力量。
5、形成产业集群,降低布局风险。同类型的产业与上中下游产业在空间上越聚集,时间成本、空间成本、机会成本就会大大的减小。同时,这种规范的产业聚集度越高,说明一个地区的经济越发达。
6、继续加强基础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可以节省出很多的成本,企业就可以将节省下来的钱投入到生产建设的过程中去。
7、为民营经济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人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员工的技术能力可以间接地决定一个企业到底能走多远,尤其是对民营企业,在技术与资金上都不占优势,倘若人才的力量足够厚实,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民营企业运营的风险。
8、依托有利的地理位置,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西藏与多个国家毗邻,不论是在运输成本还是在对对方文化的熟悉度上,都占了很大的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对西藏整个地区来说不失为一种较优的选择。
(二)促进企业融资创新的建议
1、金融机构层面。(1)强化责任意识,增强服务民营企业经济的能力。资金是一个民营企业成立与发展成熟的必备要件。金融机构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保证所有的借贷均是采取正常合规合法的程序,这对于无论哪一方面相对于国有企业都处于劣势地位的民营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保障。(2)简化借贷流程、缩短时间。(3)依托互联网积极与其他省市银行取得联系,实现信息数据共享。目前,区块链技术蓬勃发展,金融机构可以借助这一技术实现全国客户的所有借贷信息在所有达到一定条件的金融机构之间信息数据的共享。(4)与地区特色相结合创新担保方式,推出创新金融产品。
2、政府层面。(1)健全担保体系,筑牢补偿机制。目前,西藏的担保体系仍处于相对不健全的一个状态。(2)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有选择地加以选择运用,因时因地制宜。比如,对重点民营企业发债给予一定的贴息,鼓励重点民营企业进行债券融资。(3)实施帮扶机制。实现国有企业技术部门对民营企业技术的帮扶,定时定期地派民营企业的工作人员前往国有企业进行帮扶交流,引进先进技术。除此之外,也可以尽可能地进行其他方面的帮扶。总之,实现大对小的帮扶,实现大企业带小企业。(4)政府专设资金用于补偿民营企业。每年定期定时召开发布会,向社会公众公布对民营企业的帮扶数额,要求明细要清楚。(5)加大财政支持金融的创新力度。设立相应的绩效评估机制,对相关的负责人以及有关人员进行奖惩,鼓励创新。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罗科.西藏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03).
[2]王士勇,景芳,何淑英.西藏藏族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藏学,2018.134(03).
[3]普布次仁.西藏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研究[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9.36(0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94981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