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在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程中,民营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近年来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开始放缓,甚至难以继续发展,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民营企业资金短缺。本文分析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民营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0.3;F2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1月10日
新时代,民营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问题显现。一般的民营企业在创立的初始阶段没办法通过证券等方式来开展融资,所以这不是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主力。融资租用对民营企业的适用幅度也是较小的,并不可以作为民营企业能够借助、值得信赖的融资方式,大多数民企还是挑选个人信用贷款、内源项目投资等作为企业融资的关键主力。因此,如何解决新时代背景下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各项路障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新时代背景经济概述
(一)新时代背景经济的定义。新时代背景经济指的是在新时期状况下萌生并发展的新式经济体制,这类新式经济体制既能改善传统经济模式中的短板,同时对于在该背景下我国各个行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由于经济发展全球化,各种行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信息技术要求的范围。在这种趋势下,顺应大市场前景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增加新经济体系的原始使用价值,确保新经济体系在发展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二)新时代背景经济的特征。新时代背景下有一些明显的经济特征:一是传统式经济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通常必须投入很多资金、人力资源与生态资源,一旦生态资源出现衰退难题,必定造成有关经济发展水准降低,这对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较大的危害。而新时代背景下发展的经济则可以改进传统式经济发展中驱动力不足的体制,合理减轻各项资源匮乏的难题,并且能够贯彻落实新经济发展驱动力体制自主创新的总体目标。二是与传统式经济模式对比,新经济发展趋势下体制会产生挺大的更改,具体表现在从协作职责分工发展朝着共享体制方向变化。这不但可以改进经济模式原有发展缺点,还能注重市场经济体制的共享力度,逐渐让大家融入新经济模式,促进新经济模式下公司、社会的发展,进而推动新经济模式长期平稳发展。三是在对新经济联动机制开展分析过程中,掌握新经济的联动机制。具体表现在开发、设计、协作等多个层面上,不但可以提高相关部门在新经济模式中的参与力度,还符合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要求。
二、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及特征
(一)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在融资之前,一定要分析公司的特征和销售市场的经济结构,并为公司制定合适的融资组合计划。主要的融资方式有:(1)内源融资。指公司通过日常的生产经营而获得的资产,即企业内部融合的财产,主要包括留存收益等。内源性融资具有低成本和不损害公司财产的特征,是业务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公司选择的首要融资方式,也是公司财产的重要来源之一。(2)外源融资。指公司按照一定方法从公司以外的其他社会经济发展实体筹集资金的方式。 外源融资的关键途径有银行贷款、发售证券等。除此之外,企业间个人信用、融资租用在一定实际意义上也可以当作是外源融资。
(二)民营企业融资特征。民营企业指的是非公有制企业,即私人项目投资,私人运营,私人管理方法,自负盈亏的企业。企业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自筹资金,独立运作,并承担责任。其融资具有以下特征:(1)民营企业资产来自非政府组织和个人;(2)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较多;(3)民营企业多数没有标准的体系来管理;(4)民营企业大多数聚集在第三产业及新科技产业链中;(5)民营企业思想意识上更接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新时代背景下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一)民营企业自身短板
1、民营企业资金成本高、效率低,无法考虑金融机构和投资人的营利性需求。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商品升级换代快,企业要立即回应销售市场需求,因而贷款一般要得急,多见周转资金贷款,贷款需求频率高、总数少,管理成本高,客观上扩大了金融机构贷款的管理成本,因此金融机构就会选择性地借款或是提升企业贷款利率和降低贷款限期,那样企业就更添了巨额的资本成本率,也随时随地都面临着付息的财务压力,有的企业将会选择不贷款乃至是宣布破产,从而导致民营企业的股权融资艰难。
2、民营企业资产结构情况一般不符合金融机构贷款的贷款担保要求。金融机构通常要求公司以固定资产抵押贷款,抵押物的选择通常限于土地、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和房地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私营企业一般情况下规模较小,固资少,农田、房地产等质押物不够,出示一定总数和品质的商品用以贷款抵押难度系数很大,有的企业甚至仅仅租赁承包,更没有合理的财产可用于贷款抵押。
3、民营企业有很大的融资风险,与金融机构投资人的安全系数需求不符。大部分民营企业销售市场营运能力低,抗风险能力差,以致民营企业在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比较困难,所以有的企业选择较为极端的方式,即不考虑筹资成本的高低,甚至向民间高利进行借贷。然而,在此方式下的融资成本率远远高于投资报酬率,无法实现财务杠杆效益,大大增大了财务风险,再加上借款期限短,企业还本付息的压力加大,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筹资风险和经营风险。
(二)金融融资环境制约
1、银行贷款审批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银行仍旧是企业从外部获取资金的主要途径,然而在现行的金融体系中,各大商业银行对于民营企业的贷款权限进行严格管控和繁琐的审批程序,有的县级银行只能做一些基础的资金工作,并没有贷款权限或者贷款额度限制森严。此外,国家对中小型金融机构和普通民间金融方面的活动严格限制,使民营企业借贷无门,无法有效地及时处理公司财务风险,进而造成了公司的危机。
2、金融机构可选择性借款。金融机构给各规模的公司经办贷款业务流程时,所消耗的成本费是相差无几的,但造成的经济效益却截然不同。民营企业贷款绝大多数是周转资金贷款,贷款需求紧迫,贷款风险性大,而且具有较高的管理成本,金融机构为了确保自身能够正常运作,从而挑选部分民营企业进行借款。
3、担保机构欠缺。很多民营企业自有资产不够,没法开展质押贷款,因此只能依靠担保贷款。可是为民营企业提供担保服务项目的金融业机构屈指可数,即便有的地区建了那样的机构,也因担保资金不够、担保股票基金不可以避开本身风险性等层面的难题而无法合理运行。另外,担保机构都比较突出有参照政府的个人行为,进而造成帮扶中小型民营企业的通过率不高。总体看来,民营企业股权融资难题仍然存在而且日趋严重。
(三)政府层面欠缺
1、对金融机构的合理监管有所欠缺。新时代经济背景下,金融机构为了自身利益而选择性借贷,有时候民企就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而这类金融机构还是在政府的管辖之中,政府如果不给予合理监管,规范此类行业,该类机构可能就会造成市场乱象,需要资金的民企无法获取资金,从而走向灭亡。
2、欠缺对新型融资方式的引导和鼓励。在大经济时代,多种多样的新型融资方式如雨后春笋显现发展,而有的企业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亦或是怯于新型融资方式的风险,还是固守以往的融资方式,无法获取更多的资金,造成财务危机。
四、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解决对策
(一)民企自身方面
1、应当建立有效的企业资金运转机制,合理利用企业自有资金。一般情况下,公司会首先倾向于进行内部融资,因为利用留用利润并不会对外部造成任何对股价不利的消息,所以民营企业本身应该首先合理利用自有资金,合理布局有效资金。
2、探索多元化融资途径,合理安排企业债务资本比例。探索新型融资渠道,来缓解公司发展的资金约束;通过股权质抵和资产抵押,增加长期债务融资。修正的MM资本结构理论认为,随着企业债务比例的增高,企业的风险也会相应上升,因此企业也非常有可能会引发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当然也会增加企业的额外成本,从而降低企业价值。因此,企业自身所选择的资本结构必须达到最优,即节税利益和债务资本比例相平衡。所以,民营企业要发展多元化融资途径,适当增加长期债务融资,一方面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营运资金;另一方面债务压力会适当减小,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营运,获取财务杠杆效益。
(二)金融机构方面
1、适当降低民营企业借款补偿性余额。银行要求企业借款补偿性余额比例越大,企业的资本成本率就越大。虽然企业债务利息可以从税前扣除,但是由于补偿性余额所占比率高,企业可利用有效资金就会缩水,而与此同时还是要面临同样的借款利息,会加重企业负担,由此企业可有效利用的资金也随之变少。
2、响应国家政策,适当降低民企贷款限制。银行资金实力非常雄厚,能随时为企业提供足量的短期贷款,而且银行短期借款具有较好的弹性,可以在资金需要增加或减少时随时借还款项。但是,由于银行短期借款资本成本率较高,要高出同期债券融资,不仅需要企业支付数额较高的管理和服务费用,而且需要在调查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后才能进行贷款,企业流动比率和负债比率要达到银行所希望的范围。由此可见,银行短期借款限制多。所以,银行可适当降低限制,促进企业发展。
(三)政府方面
1、积极鼓励民企拓宽融资渠道。在新时代背景经济下,社会涌现出多种多样的新型融资方式,政府应该规范此类新型融资方式,给予政策法规支持,搭建高速、高效率的融资新方式,协助民营企业开展再筹资,推动公司资产融合,从而推动民营企业发展趋势。
2、改革创新融资供给侧结构,考虑民营企业融资要求。国家应当制定和执行可行的各项政策,推进融资供给侧结构,及时优化企业市场融资环境,从根本上协助民营企业处理融资艰难、融资成本费贵的难题。
3、对金融机构必须加强监督和管理,坚决杜绝和处罚不规范行为。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机构持续不断成长。但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质,部分金融机构可能会利用信息不对称来铤而走险,对市场造成损害。因此,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职能,对金融机构从严监管,规范市场上的乱象,保障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保障民企融资的渠道多元化发展。
五、几点建议
(一)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合理有效利用资金。企业应该适当减少短期债务的比例,增加长期债务,让自身不必时刻面临财务困境,长期而稳定的融资资金可以给企业提供较好的财务杠杆利益,这时候就需要企业自身主动优化资产结构,将综合资本成本率降至一个合理的范围,来获得财务杠杆效益,增加公司的价值。信号传递理论认为,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资本结构来传达企业有关盈利和风险方面的讯息。根据啄序理论,企业第一步应该利用自身内部资金,其次再进行外部筹资,所以民企应该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按照一定顺序有效利用资金,最大限度发挥融通资金的作用,降低自身财务风险。
(二)开拓新型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融通资金约束。在当代经济背景下,民营企业受传统融资方式的限制,但思想行动不可固化,要积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探索新的融资方式,比如可以进行发设可回购债券、附认股权证的债券等,进而获取长期资金,实现融通资金的财务杠杆效益,缓解企业自身财务不足。
如今互联网发展迅速,出现许多资本成本率低的融资方式,比如众筹等。众筹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而衍生的门槛较低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其对象范围广,并不局限于一个产业或者一个群体。企业也可借助互联网宣传自己,展现企业价值,继而获取融通资金。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较而言,利用众筹门槛低,成本低,融资快而广,受限制较少。民营企业应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新时代科学技术,利用大数据正确评估分析,客观反映企业项目的收益和风险,针对市场需求,继而获取融资。
(三)充分利用国家补贴资金,做到专资专用。随着当代社会经济技术的进步,有科学技术傍身的企业,发展前景也一定是广阔的,科技产品蕴含着巨大的社会利益。但新技术发展前期,投入资金众多,收益却很小,甚至呈负增长,这时候就需要政府用有形的手进行引导扶持。自2009年开始,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和规制、财政优惠、税收补贴等。截至目前,国家仍旧对民营企业科技发展进行扶持。由此可见,应该合理规划利用政府补贴资金,专款专用,不可投机取巧,避免影响企业自身经营和发展。
综上,资金是公司在激烈的市场需求中击败敌人的有效利器。如果要保持发展,不仅必须合理使用其内部资产,而且还必须在适当的情况下合理地从外部进行融资。由于外部资源的稀缺,而资金也是公司生存发展的刚性需求,如果公司要继续发展就必须拥有足够量的资金。因此,对于企业而言,融资已成为公司日常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而民营企业更是需要持续的发展资金。所以,融资问题的解决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关键影响。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田小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6(12).
[2]刘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与相关政府政策研究[J].中国商论,2017(21).
[3]蔡智渊,李立辉.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及解决途径[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04).
[4]雷雨.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成因与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18(10).
[5]周继刚.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9(10).
[6]杨洁,胡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