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武汉市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分析
第715期 作者:□文/李润晓 时间:2023/10/16 10:02:46 浏览:381次

[提要]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我国动力电池的产量也逐年攀升。但随之也产生行业监管、产品售后、电池回收、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在相关研究背景下,阐释武汉市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现状,基于SWOT理论,分析武汉市新能源电池回收的战略环境和未来发展战略目标,从而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武汉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战略管理;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112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凭借其低碳环保、快速便捷等优势发展迅猛。但伴随着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市场,一系列问题也随之产生。

一、我国新能源电池回收现状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持续上升,汽车电池的报废量也在逐年激增,这极大加重环境承载压力和资源浪费情况。而且,在相当多超过寿命期限的新能源电池中仍然有七成以上的剩余电量,如果随意丢弃处理,不仅会带来安全隐患,也会导致能源和资源双重破坏。

(一)我国电池回收相关政策。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要求强化对蓄电池综合利用企业的监管。之后颁布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进一步明确电池回收利用的要求,明晰了企业责任制,形成保护环境、循环绿色的良性系统。2018年,颁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责任主体,规定要求汽车企业负责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同时也鼓励社会资本运用市场化模式,共同促进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2020年,国家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建设,实现新能源电池生产、销售、回收周期的可追溯,促进新能源电池再生利用。几年内,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动力电池回收,并强调落实生产者责任制,落实汽车生产企业与电池回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承担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责任。

(二)我国电池回收主要模式。目前,国内市场已经存在着一些小范围的废旧电池回收企业,主要在市场上形成了三种新能源电池回收模式:一是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作为电池回收主体。目前国内电池回收的服务网点,主要是以生产汽车的企业为主,这些汽车企业回收电池,层层检测后,对于可以二次利用的电池进行集中回收处理。二是以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作为电池回收主体。电池生产企业将原来提供电池的网点顺势发展成为电池回收网点,可以直接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统一回收后,再进行检测分类,将有二次利用价值的电池投入到梯级市场,对于那些没有剩余利用价值的电池,直接流向电池制造的原材料端进行重新生产加工。三是以第三方综合利用企业为回收主体。以地域为单位建立一个第三方综合利用产业共同协作联盟,共同建立动力电池回收网络体系。对于流入梯级市场的电池,可以与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形成上游下游协同发展,从而建立相对稳定的回收网络。

(三)武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武汉市已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发展格局,市场占有量也呈现逐年递增,基本形成了四大核心板块,汽车产业已培育出良好的发展生态。随着汽车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快速发展,已有20多家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落户武汉,武汉拥有近50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成为国内首个聚集了四大车系、五大整车企业的城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作为全国第一批新能源汽车的试点城市,武汉持续吸引着全国车企投资设厂,先后有10多家新能源汽车主机厂在武汉成立生产研发基地。

武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日益扩大,但与上海、广州相比,产业规模化、集群化还是不够显著,在规模层次上也有待提升。武汉新能源汽车目前存在核心技术落后、电池造价高、续航能力弱、使用寿命较短等问题,再加上武汉汽车产业集群内部的联系不够密切,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规划上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阻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长期发展。

二、武汉市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战略管理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政治环境上: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有关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的政策。如中央层面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地方层面的如《武汉市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实施方案(2022-2023年)》等,都为新能源电池回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此外,对废弃或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企业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责任主体,同时也鼓励社会资本运用市场化模式,共同促进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

经济环境上:电动汽车凭借其优势发展迅猛,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增长。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累计产量和累计销量均已超过300万辆,整个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文化环境上: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持续发展新能源产业,统筹产业结构,协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只有把新的能源和产业“立”起来,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才有“破”的基础。

社会环境上: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限制,但随着疫情的逐步好转和开放以及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人们越来越选择私家车出行,新能源汽车凭借其低碳环保、快速安全、便捷经济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家庭的青睐,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社会占有率。

技术环境上: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技术上,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申请专利量呈增长趋势,尤其自2016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申请专利量增幅更为明显,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申请专利量达11208件,同比增长19.3%2021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申请专利量为3206件。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

国际环境上: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经济一体化也越来越明显。世界政局的不断动荡,、俄乌冲突不断、美国实施禁止进口石油的反制措施等,致使全球油价不断上涨。在此情况下,新能源汽车需要呈现相对增长,同时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出现进一步增长。

(二)内部环境分析。近几年,武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量也呈现逐年递增,汽车产业已培育出良好的发展生态。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蓬勃发展,汽车零部件、能源行业以及环保业产业已成为拉动武汉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武汉市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SWOT分析。(表1

三、武汉市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未来发展战略

(一)总体战略。武汉市在大力推动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的同时,应该加大力度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方面,解决电动汽车电池回收中面临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武汉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建设,利用技术政策发布回收,实现动力电池生产、销售、回收周期的可追溯,同时促进新能源电池再生利用,合理合规对已报废的动力电池进行可利用资源的二次获取,促进产业资源化、环境绿色化的持续性发展。

(二)外部战略

在管理上:一方面在规范新的电动汽车电池回收方面,目前政策相对温和且不够具体,应严格制定一套针对电池回收的政策,借鉴汽车报废回收的法律法规,实施生产责任延伸制,在具体到回收技术方面,可以加入具有惩戒性的条例;另一方面对废弃或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企业进一步细化,明确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责任主体,落实生产者责任制,促使实汽车生产企业与电池回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承担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责任。

在宣传上:应该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电池回收的认识。在城市宣传栏、社区各处宣传栏、视频媒体上进行宣传,提升公众的关注度和认知度,从不同的领域进行宣传,耳濡目染,使公众主动关注电动汽车电池回收。也可以借助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新华网、荆楚网等新闻媒体,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受众较多的短视频端,开设宣传专栏,告诉人们动力电池的污染带来资源危机和对人们生存环境的挑战。通过开展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活动,同步宣传工作。深化宣传与交流,抓住消防活动日、环境保护日等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陈列展览、学术研讨、公众互动和体验参与等,不断提升武汉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在公众服务上:合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武汉市建立一个线上线下同时发挥作用的新能源电池公共回收平台,采用线上和线下协同服务的模式,消费者通过线上平台及时反馈需求,服务人员及时收集消费者问题和意见,之后进行针对性解决。

(三)内部战略

1、不断实现技术创新。在电子废弃物回收管理过程中,加快对关键技术和生产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扩大自主专利技术的运用,推动电子废弃物拆解行业的进步,提高环保处理水平,加强企业的合作交流。格林美企业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回收体系,可以发挥行业带头作用,在电子废物拆解回收处理领域加强同其他企业、相关行业的合作交流,共同建立规范化的行业环境,互相学习先进技术,提高整个武汉市新能源电池回收的能力。

2、坚持专业的第三方治理。随着动力电池报废量的不断增长,更专业的第三方治理企业相比于生产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电池回收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他们利用梯级回收和再次利用的方式,将电池剩余容量符合要求的电芯重新进行二次组装,充分发挥电池的剩余价值;对于一些没有再利用价值的电池,通常交给原材料电池企业进行拆解,回收有利用价值的原材料。

3、加强人才管理制度建设。通过合理的薪酬待遇吸引电池回收、环境保护、回收技术等方面的专家,也可以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并定期开展培训学习,打造一支适应武汉市电池回收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整个电池回收行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撑。持续完善新能源电池回收行业制度,建立合理有效的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电池回收和二次利用管理制度,实现电池回收日常运营管理流程化和规范化。

4、重视战略管理。统筹规划,结合分析内外部环境,根据行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对每一阶段各方面的工作做出详细安排,量化所需完成的短期目标,定期检查进度,直至达成目标。

综上,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占有量持续增加,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回收利用量也在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战略,也是促进生态文明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步骤,将在未来行业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的回收研究,使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可持续且稳定长远地发展,有利于我国新能源行业的结构优化调整、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建立健全低碳健康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形态,并使其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娟,兰建义.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研究及发展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2028.

2]张超,廖青云,路璐,费鹏飞.锂电池回收产业发展报告[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903.

3]章激扬,段继红,李珊珊.新能源补贴、研发支出与企业资产收益率——基于新能源车企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13.

4]郝硕硕,董庆银,李金惠.基于成本核算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模式分析与趋势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0.

5]姜焕叶.关于武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思考[J.党政干部论坛,202009.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8054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