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兰州河口古镇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第715期 作者:□文/马婷婷 白伟宏 姚 丹 时间:2023/10/16 10:03:24 浏览:479次

[提要] 研学旅行是“旅游+教育”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乡村研学旅行是推动乡村振兴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河口古镇是兰州的核心景区之一,同时又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地理环境和悠久的人文历史遗迹,具有较好的研学产品开发基础。本文在市场调研基础上,梳理河口古镇各类文旅资源,挖掘其研学价值,提出研学产品开发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兰州河口古镇;研学旅行资源;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基金项目:甘肃省高校创新基金项目:“基于产学研合作的乡村研学旅行开发与实践——以榆中县浪街村为例”(编号:2022A-176)阶段性成果;兰州文理学院校级杰出青年人才培育计划:“旅游大发展背景下河西走廊文化旅游产品创新研究”(编号:2018JCQN007);2022年甘肃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越众浪学——乡村研学旅行创意联盟”(编号:S202211562002X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517

河口古镇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系列称号。河口古镇是坐落于兰州的丝路古镇,其研学旅行产业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成为首要任务。

一、河口古镇研学旅行产品开发基础

河口镇地处庄浪河与黄河交汇处,古称“庄河堡”,是金城兰州的西大门。自古以来,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险要地势,成为兵家必争要塞,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水路重镇。河口渡口古时商贾物流繁忙,成为黄河上游闻名遐迩的古渡口,甘肃第一海关设立于此。河口村作为全国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依托河口古镇景区,走典型的历史文化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致力恢复“黄河古渡口” “兰州第一海关”古代河口历史相貌,打造浓郁的黄河历史文化名镇,具有研学产品开发的基础优势。

河口古镇处在兰州市西固区河口镇,古镇依河而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区位具备明显优势。古镇距兰州市中心约47公里,距西固区中心大约24公里,兰青铁路、兰新铁路、国道109线、312线以及兰海高速公路贯穿交汇,兰永快速通道穿镇而过。河口古镇的交通与区位条件满足兰州市和周边地区的研学旅行,车程在2小时以内。

河口古镇作为旅游景区,具备较为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应的旅游接待能力。古镇内有酒店、民宿、美食街、休闲广场、露天剧场等多种生活服务配套和业态,能够满足200人以下的集体住宿和餐饮需求。古镇安全设施也较为完善,具备相应的安保设施和应急预案,配备基本安保人员。

二、河口古镇研学旅行产品开发市场

(一)研学旅行市场规模。依据《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各省出台相应意见,要求学校每学年组织12次集体研学,学生还可以参与寒暑假冬令营、夏令营及学前亲子研学等活动。集体研学旅行对象主要是中小学生,一般安排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含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兰州市中小学生人数呈增长趋势,研学市场空间巨大。2021年,普通高中在校生6.3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0.68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 25.38 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3.54万人。仅针对兰州地区,河口古镇研学市场规模较大,加之古镇的景区优势,周边地市客源市场也较充足。

(二)研学旅行市场需求。通过乡村研学旅行市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研学旅行中家长和学校最关心的问题前三名分别是安全问题、卫生问题及饮食问题,其次才是学生的收获,说明研学旅行开发中的研学管理和研学服务非常重要,是研学旅行顺利开展的保障。家长对研学课程选择意向的调查结果显示,历史文化、爱国教育等主题受到喜爱。研学课程内容方面,家长更看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研学价格主要集中在100200/天,不超过300/天。基于调查结果,古镇具备研学资源优势,且应开发高安全性及高性价比的研学产品。

三、河口古镇研学旅行资源分类

研学旅行资源是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的凭借和基础。河口古镇独特的地理区位形成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厚重的历史留下大量的文化古迹,拥有开发多种研学产品的资源条件。

(一)海关文化。据记载,早在汉魏时期,河口就是通往河西走廊、湟水流域的交通孔道;西北有兰州-河口-新疆的通道,西南为兰州-河口-青海要道,河口古渡成为古代军事天然屏障和交通要道。明朝时期河口设立海关,检验往来贸易商贾及货物,距今有400年历史,是甘肃境内最早的海关遗址,留存“海浪石雕”海关标志。

(二)古建古居。河口古镇拥有辛店文化、秦汉文化、唐宋文化等大量的历史文化古迹。河口古镇存留39处较为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古院落,共计房屋200多间,展现西北明清建筑特点,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现存有家族祠堂5座,其中明朝宣德年间1座,明朝咸化年间1座,清代晚期族祠3座,族谱16部,最早在康熙47年;现有明清时期商铺3座、四合院落37座,狮子楼台2座;并留存明清年间琴桌、太师椅、方桌、衣橱、习武块石、磨扇、石碾、城池石扁等古董文物;清朝光绪年间制作的彩灯、纱灯101件。目前,很多古遗迹景点已修葺恢复原貌,例如河口海关、子响棋院、偶园、纱灯工坊等。

(三)非遗文化。河口古镇有民俗博物馆和纱灯工坊,其中河口古纱灯工艺是古镇最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黄河文化的代表。河口的传统纱灯大多制作于19世纪晚期,当地居民以纱做面,以木为架,每扇灯面上各绘一段历史故事,有《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等中华传统古典名著内容,还有“刘秀和枣树”等河口本地流传的民间故事,先辈的智慧完美体现在每盏纱灯上。每逢挂灯的年节,从正月初十开始在河口四条街道搭建灯架,正月十二“上灯”,正月十四、十五为“正灯”,正月十六则“败灯”,共计5个夜晚,即寓“五谷丰登”之意,亦称“五夜元宵”。

(四)历史与传说。河口村第一大姓氏为“张氏”,自元太祖年间迁徙落户河口,耕田开户,经营发展,繁衍生息,最后形成河口第一大户,“张家河口” “张家台” “张家河湾”等称呼由此而来。张家在数百年的发展中留下许多历史故事和历史古居。此外,还有左公柳的传说:1876年,晚清名臣左宗棠率军西征,行军至河口村便号召当地官府和乡民栽种柳树。当时,洪武祠堂族长遇见一位风水先生说:“正对祠堂多子多福,前柳后牌人才辈出。”后来真的应验,肃王后裔人丁兴旺,家族辈出了不少人才。左公柳成为神秘的传奇神树,树下成为后人祈福许愿的地方。如今树下还有很多祈福许愿牌,代表人们美好的心愿。

(五)休闲文化资源。休闲景观方面,河口古镇抓住“河口”和“古镇”两大主要元素,沿河打造“黄河风情十里金岸”,修建岸边木栈道、沿河景观酒店、石墨广场、码头广场及休闲区,呈现出黄河、丹霞地貌、精致河岸的交融景色。河道夜间旅游场景,形成特色夜间“河口”旅游景观。美食文化方面,河口古镇有美食一条街,经营了多家“古民居”特色餐厅,美食有油壶喧、锡纸烤粉、柴火鸡和特色手工烤馍等,古镇沿街还有很多村民出售特色苦豆粉、手工锅巴、手工凉皮等。娱乐体验方面,《纱灯秘境》作为西北首家非遗景区剧本杀,将景区内的实景直接作为剧本杀的背景,让玩家体验真实的历史场景,做到真正的沉浸式文旅体验。

(六)旅游演艺资源。河口古镇拥有科技艺术一体化的现代化场馆——日月馆,由西固区和法国ECA2公司联合打造推出顶级大型现代化多媒体表演秀项目《记忆·盘古》,节目集艺术创意、科技文化、声光电特效于一体,可呈现裸眼3D效果,吸引了大量游客,丰富了河口古镇的旅游产品。除了现代科技演艺,古镇修建了古色古香的大剧场。自古以来,古镇居民有浓厚的戏剧情结,秦腔戏剧,如“铡美案” “火焰驹” “下河东” “辕门斩子” “四贤士” “四郎探母” “三世仇” “穷人恨” “三十贯”等深受喜爱,是古镇节庆庙会的重头戏。

(七)红色教育资源。河口古镇从古至今其地理位置的特殊,使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自西汉以来,河口便是北连西域、南至巴蜀、西往吐蕃、东到长安的重要门户;现在则为兰州通往青海、西藏、新疆等地的交通要道,有着西北各民族交融往来的历史背景,古镇的巷子墙壁、纱灯四面、客栈牌匾等处体现着各色民族文化的彩绘、标语等,有着研学观摩的价值。新中国成立后,河口古镇成立河口人民公社,古镇景区开发中修建了河口人民公社,装饰陈设体现了革命公社、红色文化等元素和风格,是开展红色教育的适宜场所。

四、河口古镇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策略

研学旅行产品是研学旅行活动的核心内容,是研学开发的重要部分,研学旅行产品要具备教育性、探究性和体验性等特点,同时在组织形式上要有安全性,消费定价中要具备公益性。根据《研学旅行服务规范》(LB/T 054-2016)中的分类标准,按产品属性可以分为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体验考察型、励志拓展型、文化康乐型等。河口古镇具备多种形态、功能和内涵的研学资源,可以开发多类型研学产品。

(一)海关文化研学产品。知识科普型+体验考察型产品。让学生了解古代海关相关知识,探究河口古镇设立海关的地缘条件和历史背景,考察河口海关的遗址遗迹和相关文物,引导学生对海关历史发展的科学认知,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开发河口海关文化周边体验产品,例如设计海关文化标志的“海浪石雕”系列文创产品、手工艺品、绘本等,增加研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延展性。

(二)古建古居研学产品。“知识科普型+体验考察型+文化康乐型”产品。让学生观摩古镇遗迹、古建筑、古民居,考察河口古镇的建筑风格、建筑技艺、建筑历史以及古镇的聚落形态,探究河口地区的村落文化和历史变迁;鉴赏古建古居中的文物,思考其中蕴涵的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通过切身观察和体验,加强青少年对传统技艺和文化的认同感;利用修葺的古建古居,搭建研学活动的体验场景,设计沉浸式文化体验课程,在子响棋院、偶园、纱灯工坊等地开展茶文化、棋文化、书法文化、国学文化、非遗文化等课程。

(三)非遗文化研学产品。“知识科普型+体验考察型+文化康乐型”产品。学生观摩欣赏河口古纱灯,了解纱灯的制作技艺和纱灯文化,亲自参与体验古纱灯制作,探究纱灯背后的传统文化和地方民俗。参观河口民俗博物馆,了解河口传统民俗文化。设计“非遗+节庆”体验性课程,让学生了解古镇节庆传统;设计“非遗+故事”探究性课程,让学生搜集民间故事,通过绘画纱灯面等形式记录和表达故事内容;设计“非遗+游戏”趣味性课程,将纱灯元素、纱灯故事作为游戏的主题或线索,寓教于乐;设计“非遗+艺术”创作性课程,将纱灯作为音乐、美术、手工、古镇IP等的创作题材,启发学生进行艺术再创作。

(四)历史与传说研学产品。“体验考察型+励志拓展型+文化康乐型”产品。学生可以通过观摩考察河口古镇的氏族祠堂,了解古代的家族制度、家族文化,思考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探究河口古镇张氏家族在历史变迁的兴衰荣辱和各种民间故事;探究河口乡村的村落形态、农耕生产、商贸历史等的形成和发展历史,讲好河口古镇的故事;引导学生搜集河口古镇关于“左公柳”的正面传说故事,以及其他民间传说,通过新媒体和传播技术再演绎、再传播;挖掘代表性优秀历史人物,发扬传承人物的优良品德和故事,通过参观、讨论、体验等系列活动,让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优秀传统美德。

(五)休闲文化研学产品。“自然观赏型+体验考察型+文化康乐型”研学产品。可以带领学生欣赏黄河岸风情景观,绿水青山,芦苇葱茏,黄金水道与岸边的古镇交相辉映,想象古代黄河渡口客商往来、货物装卸的繁忙景象。沿着黄河边的木栈道进入古镇,欣赏古城池、古码头遗址、河口当铺、大戏台、钟鼓楼、张公祠、大庄子、洪武祠堂、子响棋院、偶园遗址、碑文石刻、四合院、庙宇祠堂、清代纱灯等历史遗迹和技艺。让学生品尝柴火鸡、“油壶喧”、玫瑰馍等美食,也可以制作一些半成品让大家动手参与制作,增加体验的乐趣。研学活动中,还能让学生参与古镇非遗主题剧本杀的体验,丰富研学体验内容,沉浸式体验古镇文化。

(六)科技与演艺研学产品。“体验考察型+文化康乐型”研学产品。《记忆·盘古》作为古镇特色科技表演项目,是古老神话的艺术活化,通过声光电打造沉浸式的体验场景。学生不仅能欣赏美轮美奂的水秀表演,了解最新的旅游演绎技术,也能沉浸式感受中国古老神话的内涵与精神。河口大戏台和观戏台为学生观看戏剧表演提供了历史沉浸式场景,让学生了解河口人民的休闲和娱乐方式,感受西北戏曲的魅力,也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戏剧的内涵,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树立文化自信精神。

(七)红色文化研学产品。“体验考察型+励志拓展型”研学产品。带领学生考察红色文化的纪念物,学习河口人民公社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新旧社会制度下乡村经济、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利用河口人民公社、码头广场等复古的场景,设计红色励志拓展研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劈柴、拾草、喂养、做饭等劳动活动,以及集体徒步、拔河比赛、“担架救援”等团队项目。带领学生参观蜗蜗牛巷等街道关于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墙绘、标识等,回顾西北各民族在古镇渡口商贸往来的历史,让学生感悟和平、融合、团结的民族发展理念,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河口古镇研学旅行实施保障

研学旅行中不论管理者、组织者还是家长的需求,学生安全都是第一责任,也是其他一切活动的保障,是研学管理中不可撼动的原则性红线。根据研学旅行活动的内容,安全主要涉及交通安全、卫生安全、人身安全、心理安全等四个主要模块。安全管理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一是制度在先,责任到人。河口古镇作为研学目的地,要有常规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针对具体活动的安全管理方案,将每一项安全工作分配到人,责任到人,防止出现安全管理的盲区。二是提前进行安全教育。河口古镇应有专门的安全管理员对研学团队师生开展安全教育,做到早告知、早防范,尽量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监管。从研学活动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无间断配备安全监控的设备和管理人员,做到看得到、查得清。四是做好安全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包括事故的处理和应急救援,其中救援是重中之重,要保证救援人员、设施、通信和交通等能第一时间到位,避免出现任何人为失误造成的安全事故,保障研学旅行产业可持续发展。

综上,随着研学旅行行业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成为研学品质和研学目的地吸引力的重要体现。本文以甘肃历史文化型乡村旅游地河口古镇为研究对象,基于开发基础和市场研判,对古镇研学资源进行挖掘和梳理,提出海关文化研学产品、古建古居研学产品、非遗文化研学产品、历史与传说研学产品、休闲文化研学产品、科技与演艺研学产品、红色文化研学产品等七类产品开发及实施策略,实现资源利用、经济效益、安全保障、研学品质的有效提升。

(作者单位:兰州文理学院旅游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1612-19.

2]历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河口古镇谱写美丽发展新篇章[EB/OL.兰州晚报,2022-08-20.

3]刘婷.兰州市河口古镇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512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