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民营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相比于国有企业来说,民营企业营商环境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为此,引入扎根理论,通过三级编码构建以民营企业市场环境、民营企业政务环境、民营企业法律政策环境、民营企业人文环境为一级指标共24个二级指标的民营企业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并以青岛市民营企业发展情况为例展开实证研究,对我国开展民营企业营商环境评价,推动民营企业营商环境优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营商环境;民营企业;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3月30日
民营企业是激发我国市场活力的主力军,是保障就业及基本民生的关键所在。而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助于促进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激发民营企业活力的重要外部因素,是激发市场活力、稳定社会预期的重要保障。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探寻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建设的短板与不足,引领、督促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的优化。
一、民营企业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梳理相关政策文件与研究文献发现,截至2022年,关于营商环境的研究总数达5,840篇,但关于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的研究总数只有48篇,而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绩效评价研究数量更是少之又少,且现有评价体系过于宽泛,研究主体有局限,无法切实有效指导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实现优化。因此,本研究选择扎根理论研究模式方法,从根本上扎根到民营企业现实情况中,挖掘更本土化的影响要素来构建民营企业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更好地指导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的优化。
(一)数据与资料收集。本研究首先综合相关文献等资料制定初步的访谈提纲,以访谈对象对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的认知程度、相关工作及研究经验、对研究主题的理解程度作为三个重要筛选标准,共选择业界访谈对象20人,学者访谈对象5人。其中,业界访谈对象主要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民营企业中相关管理人员;学界访谈对象主要来自高等院校,从事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形成2万字左右的访谈文本资料。
此外,通过网络、报纸、期刊等渠道,查找案例,并且对市长热线电话、评论、跟帖等内容进行摘录,最后根据访谈提纲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研究文本10份。因理论饱和度验证的需要,随机选择11份资料不进行编码,确定待编码文本资料为24份。
(二)三级编码分析
1、开放式编码。本研究将整理的文本资料不带任何笔者的预设和偏见逐字逐句进行编码、标签,在剔除出现频次少于3次、无关紧要以及前后存在矛盾的初始概念后,最终识别出137个标签、68个概念,进一步提炼归纳这些概念得出市场开放性、竞争公平性、市场信息获取、产业配套性、融资便利性、科技创新支撑、人力资源供应、办事效率、服务意识、信息公开、政府管理、税务负担、政策完善性、政策稳定性、政策透明度、政策落实度、对外开放、社会信用、合作意识、包容意识、交通便利、医疗卫生、教育环境、生态环境24个子范畴。由于文本编码资料的冗杂,对来源于不同文本资料但初始概念相同的原始语句仅列举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内容,见表1。(表1)
2、轴心式编码。在开放式编码提取获得的24个概念化范畴基础上,进行归纳提炼,共获取4个主范畴,包括民营企业市场环境、民营企业政务环境、民营企业法律政策环境、民营企业人文环境。具体来看:市场开放性、竞争公平性、市场信息获取、产业配套性、融资便利性、科技创新支撑、人力资源供应主要体现民营企业对于市场环境的要求,因此将这7个副范畴整合为“民营企业市场环境”;办事效率、服务意识、信息公开、政府管理、税务负担主要体现民营企业对政务环境的要求,因此将这5个副范畴整合为“民营企业政务环境”;政策完善性、政策稳定性、政策透明度、政策落实度主要体现了民营企业对法律政策环境的要求,因此将这4个副范畴整合为“民营企业法律政策环境”;对外开放、社会信用、合作意识、包容意识、交通便利、医疗卫生、教育环境、生态环境主要体现了民营企业对人文环境的要求,因此将这8个副范畴整合为“民营企业人文环境”。
3、选择性编码。通过对原始数据资料进行重新审视分析,前面得到的4个主范畴从不同方面描述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情况,因此确定“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绩效评价维度”这一核心范畴。形成的“故事线”为:为了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的绩效,需要针对民营企业市场环境、民营企业政务环境、民营企业法律政策环境、民营企业人文环境进行评价。各主范畴之间既自成体系,又相辅相成,并直接影响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总体。
(三)理论饱和度检验。依据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本次研究将预留的10份样本数据进行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处理,再次提取概念和范畴来对得到的“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绩效评价维度”概念模型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将第二次编码结果与第一次编码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没有新的概念、新的范畴产生,说明本文扎根理论研究饱和度良好,上述4个主范畴及24个概念范畴可以有效反映民营企业营商环境。
(四)编码信度检验。编码过程中的2个编码人员,分别使用V1、V2代表各范畴中编码的概念,V1∩V2代表各范畴下概念交集,V1∪V2表示各范畴下概念并集,通过交集除以并集来衡量一致性程度。编码一致性大于0.8即为可接受信度,表示2个编码人员编码得到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由此得到,民营企业市场环境、民营企业政务环境、民营企业法律政策环境、民营企业人文环境四个范畴相对应的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3、0.87、0.86、0.82,编码结果通过信度检验。
(五)指标体系确定。通过前文的三级编码,得出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绩效评价指标,具体包含一个目标层,民营企业市场环境、民营企业政务环境、民营企业法律政策环境、民营企业人文环境4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指标解释如下:
1、民营企业市场环境(A1)。市场环境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贯穿到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当中,由企业的初创到企业的经营乃至企业的倒闭。公平、有序、开放的市场环境,能够积极接纳新进入民营企业,且使各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具体二级指标为市场开放性(X1)、竞争公平性(X2)、市场信息获取(X3)、产业配套性(X4)、融资便利性(X5)、科技创新支撑(X6)、人力资源供应(X7)。
2、民营企业政务环境(A2)。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除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外,对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十分依赖。主要涉及办事效率(X8)、服务意识(X9)、信息公开(X10)、政府管理(X11)、税务负担(X12)。
3、民营企业法律政策环境(A3)。法律政策涉及民营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它是保障和促进民营企业健康有序经营的根本。包括政策完善性(X13)、政策稳定性(X14)、政策透明度(X15)、政策落实度(X16)四个方面。
4、民营企业人文环境(A4)。人文环境主要包含8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对外开放(X17)、社会信用(X18)、合作意识(X19)、包容意识(X20)、交通便利(X21)、医疗卫生(X22)、教育环境(X23)、生态环境(X24)。
(六)权重确定。在确定指标体系后,本文选取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组合的综合赋权法进行权重确定,结果见表2。(表2)
二、民营企业营商环境评价实证分析
本文以青岛市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建设现状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选择不同发展周期、不同发展状态、涉及各行各业的600家民营企业发放问卷。调查问卷第一部分为民营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所在区市、成立年限、企业规模等内容;第二部分为营商环境评价,采用Likert五标度评分法:满意、较满意、一般、较不满意和不满意,对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律政策环境、人文环境四个方面的各项变量进行评分;第三部分为企业对民营企业营商环境优化的意见与建议。线上线下共计发放70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601份。样本企业特征见表3。(表3)
获得基本数据后,运用TOPSIS方法计算青岛市各区市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得分。具体步骤:第一,对矩阵进行规范化处理。第二,确定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第三,计算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间的欧式距离d+i和d-i。
d+i=■
d-i=■
第四,计算相对贴近度。贴近度越大,则民营企业营商环境越优。得到目标层及一级指标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表4)
Ti=■
从整体来看,青岛市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整体绩效较好,平均值为 0.480,但各个区市间差异较大,第一名城阳区得分0.620,最后一名胶州市0.313,相差0.307。从排名看,青岛市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值排名依次为城阳区、市北区、李沧区、市南区、西海岸新区、崂山区、平度市、莱西市、即墨区、胶州市。从得分情况来看,得分分布区间为0.3~0.7,平均绩效得分为0.480。其中,城阳区、市北区、李沧区、市南区、西海岸新区、崂山区、平度市 7个区市的综合得分高于平均值0.480;其余3个区莱西市、即墨区、胶州市的综合得分低于平均值0.480,主要集中分布在0.3~0.4。结果显示:当前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发展整体较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同区市的实施效果仍存在较大差异,整体发展不协调。
从一级指标评价结果来看,民营企业市场环境的绩效评价得分位于0.2~0.7之间,民营企业政务环境的绩效评价得分位于0.3~0.7之间,民营企业法律政策环境的绩效评价得分位于 0.2~0.6之间,民营企业人文环境的绩效评价得分位于0.2~0.8之间。其平均绩效评价得分分别为0.484、0.492、0.443、0.498,民营企业人文环境的平均绩效得分最高,政务环境的平均绩效得分次之,法律政策环境的平均绩效得分最低。其中,从民营企业市场环境来看,城阳区的绩效得分最高,为 0.678;其次是李沧区、市北区、平度市,得分分别为0.669、0.644、0.510,且均高于平均值;往下依次是西海岸新区、市南区、崂山区、胶州市、莱西市、即墨区,得分分别为0.472、0.447、0.437、0.345、0.343、0.295,且均低于平均值。从民营企业政务环境来看,市北区的综合绩效得分最高,为0.662;其次是崂山区、西海岸新区、平度市、城阳区,分别为0.614、0.560、0.529、0.522,且均高于平均值;再往下依次是莱西市、李沧区、市南区、胶州市、即墨区,得分分别为0.490、0.461、0.402、0.383、0.336,且均低于平均值。从民营企业法律政策环境来看,西海岸新区的综合绩效得分最高,为0.580,其次是城阳区、市南区、市北区、平度市,得分分别为0.573、0.568、0.559、0.515,且均高于平均值;余下依次是李沧区、莱西市、即墨区、崂山区、胶州市,得分分别为0.383、0.380、0.370、0.257、0.240,且均低于平均值。从民营企业人文环境来看,城阳区的综合绩效得分最高,为0.705;其次是崂山区、市北区、市南区,得分分别为0.646、0.611、0.596,且均高于平均值;余下依次是李沧区、西海岸新区、平度市、即墨区、莱西市、胶州市,得分分别为0.490、0.458、0.432、0.379、0.375、0.284,且均低于平均值。
三、结论
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青岛市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绩效整体绩效较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不同区市的实施效果仍存在较大差异,整体发展不协调。(2)青岛市民营企业人文环境、政务环境建设不错,民营企业人文环境绩效得分最高,为 0.498,政务环境绩效得分次之,为0.492。表明青岛市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完善城市功能,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政务环境方面,青岛市改革创新发挥了作用,取得很好的成效,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3)青岛市法律政策环境建设有所不足。从评价结果来看,法律政策环境绩效得分最低,为 0.443,低于平均值,且各子准则层的综合绩效得分位于0.2~0.6之间,没有较高的得分值。表明青岛市需要在法律政策环境建设上再下功夫,尤其要注意政策完善性、政策稳定性、政策落实性的提升,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但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4)青岛市民营企业市场环境略有不足。从评价结果来看,青岛市民营企业市场环境绩效得分次低,为0.484,虽高于平均值,但仍有不足之处,表明当前民营企业市场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市场开发性、竞争公平性、融资便利性、科技创新支撑、人力资源供应等对绩效影响较大的因素。
完善的营商环境能够为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条件,助力民营企业的稳步成长。本研究通过扎根理论三级编码构建民营企业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组合的赋权法确定权重,选取TOPSIS优劣解距离法作为评价方法,为今后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有关民营企业营商环境评价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将民营企业营商环境评价方法进行实际应用,为提升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激发民营企业新活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汇宇.基于浙江省民营企业家感知的营商环境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21.
[2]史亚洲.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问题研究[J].人文杂志,2019(09).
[3]刘洪银.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约束与对策建议——基于京津冀地区的调查[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8.20(03).
[4]邵传林.地区营商环境与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42(09).
[5]张菀洺,杨广钊.营商环境对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影响[J].财贸经济,2022.4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