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民宿旅游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但当前我国民宿旅游业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民宿经营者文化水平较低、民宿基础设施不健全、宣传力度较低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基于乡村资源、基于生态环保、基于农业旅游的三种民宿旅游发展模式,并给出一些民宿旅游的具体发展策略,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民宿旅游;发展模式
基金项目: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研究青年项目(编号:HB22-QN019)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3月21日
近年来,由于旅游消费模式逐渐过渡到度假式深度体验游,作为享受乡村特有的空气好、生态佳等资源的新型旅游度假方式的民宿旅游逐渐兴起。各地民宿旅游得到快速发展,需求不断增加,民宿旅游释放出巨大红利,对于助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当然,民宿旅游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许多隐性问题。针对乡村民宿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民宿旅游高速发展的新模式,破解乡村民宿旅游发展难题,助力乡村振兴显得尤为重要。
一、民宿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追求也逐渐增强,人们愿意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在旅游上,乡村旅游的独特地理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而民宿则成为影响游客旅游体验感非常重要的因素。乡村振兴背景下,消费升级和旅游新需求出现,为了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各级政府加大对民宿旅游的支持与推广,使得民宿旅游迎来发展机遇。但由于行业门槛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专业管理力度较弱,市场竞争力度弱,民宿旅游品质不一,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尚不健全,民宿旅游需要多个部门共同监管,造成互相推脱、无人监管情形出现,同时民宿旅游市场上存在许多质量差、安全隐患多的住宿设施,给顾客带来不好的住宿体验,导致游客出游体验不佳。民宿经营者大多是当地的村民,文化水平低,从未接受过系统培训,综合素养水平较低,只注重硬件方面的更新换代,而不注重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并且缺乏宣传意识,部分经营者甚至觉得宣传可有可无。除此之外,乡村民宿旅游地域分布也不均衡,民宿旅游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发展较为缓慢。显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宿旅游发展既存在机遇又面临着挑战。
二、民宿旅游发展模式
(一)基于乡村资源的开发模式。乡村资源是民宿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民宿旅游可以充分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可以更有效地宣传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农村地区是促进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乡村资源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好当地的乡村资源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来讲是至关重要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它们各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所在,每一处景色都有其吸引人的独到之处,充分利用地方的特色,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乡村文化资源是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乡村旅游开发的根基和依托,乡村旅游通过强化城乡要素流动,能够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包括人文历史、农业文化等。民宿旅游开发要以当地的乡村资源为基础,挖掘地域特色,发掘其文化内涵,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住宿体验和旅游服务。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开发乡土文化气息浓厚的民宿旅游资源,如利用乡村自然景观开发生态民宿、利用当地文化历史遗迹开发文化主题民宿、通过农业文化和农村体验开发农家民宿等,从而使游客充分感受当地的文化特色。
(二)基于生态环保的开发模式。民宿作为乡村度假重要载体,对于带动乡村旅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环保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提倡生态环保不仅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民宿旅游发展的必要条件。基于生态环保的开发模式不仅强调民宿在装修过程中使用像石膏、砂石、木材等纯天然的环保材料,也可以利用太阳能、生物源等可再生资源和清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提高环境质量的同时,也能提高家庭收益,民宿装修风格和当地的人文特色充分结合起来,也能更好地凸显出当地的文化特色。绿色、健康、环保,有特色的民宿住宿设施不仅符合环保标准,而且更能获得游客的青睐。此外,民宿经营者还可以通过宣传和推广环保理念,引导游客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让更多人看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双赢局面,从而实现实现环保教育和生态旅游的双赢。
(三)基于农业旅游的开发模式。农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方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选择农业旅游,去亲自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百度百科对农业旅游的定义为,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参观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即以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并为游客提供特色服务的旅游业的统称,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乡村旅游等。民宿旅游与农业旅游充分结合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而且也可以带动民宿行业的蓬勃发展,在农家民宿和农业旅游产品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开展民宿旅游,整合周边旅游资源,进一步拓展民宿产业链,使民宿成为农业旅游独具特色的亮点之一。利用独特的地理环境来开展农业观光、农村体验等农业旅游活动,让游客参与农耕活动,体验农耕生活,不仅会让游客感觉到有生活体验感,而且可以让游客感受到真正的农村生活,从而可以真正体会到农村生活的乐趣。
三、民宿旅游发展策略
(一)政府加大扶持和引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把每项责任具体落实到实处。当地政府应充分利用好闲置的房屋和土地,依托当地条件、人文特色来发展和宣传民宿,这样不仅可以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可以更好地宣传当地特色打卡地。同时,加大普及宣传特色服务的相关知识,从而让民宿经营者深刻认识到打造人性化、特色化、专属化民宿旅游的重要性。政府应大力提升民宿旅游的知名度,利用抖音、快手等当前比较火爆的新媒介来加大宣传力度,并可适当邀请影响力比较大的公众人物来做宣传,提高当地民宿旅游的知名度。疫情过后,全国各地的旅游业迎来发展机遇,全国各地文旅局局长身践力行,利用新媒体方式进行宣传,进而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取得了一定成效。民宿经营者大多都是本地居民,资金积累薄弱,民宿品牌意识薄弱,难以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民宿品牌,政府可以适当出台一些惠民金融政策,在资金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同时落实相关部门的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民宿旅游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并且鼓励民间投资,加大农村住宿设施的改造和升级。民宿旅游从业者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因此政府要加强对民宿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民宿旅游的品质和安全水平。
(二)经营者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意义重大,这不仅可以带动当地居民提高收入,而且也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重要途径。随着时间的推移,乡村民宿不仅是游客休息的场所,也是游客体验文化和民宿的好去处,因此提高服务质量对于民宿经营者是至关重要的。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游客对民宿旅游的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民宿旅游服务也慢慢从之前传统的、僵化的服务向人性化、独特化、优质的服务转变,因此民宿经营者要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要转变自己之前的思路,紧跟市场的变化,优化自身服务体系,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给游客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服务不仅能给民宿经营者带来更多的效益,而且还能形成民宿经营者独特的竞争优势。因此,必须加强员工培训,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与专业素养,同时要注重服务模式优化,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能力,构建简易、快捷、方便的服务新模式,提升游客体验感,提供优质的住宿环境和周到服务,打造颇具影响力的民宿品牌,从而提升本地民宿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强化多方合作和联盟建设。文旅融合充分体现合作的重要性,有效的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民宿资源优势,从而带来更大的收益和效益。当前民宿大多是独立经营的,以家庭为承包单位,影响力较弱,抵抗外来风险的能力不足,单户经营者暂时还不具备承担风险的能力。这样不仅会大大阻碍民宿旅游的快速发展,而且也会影响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民宿旅游的发展更加需要多方的合作和联盟,合力建设具有影响力的民宿旅游。当地政府要大力招商引资,与旅游机构、企业、农户等建立深度的合作,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通过建立乡村民宿旅游合作社的方式来降低个人的风险,把村里闲置的房屋、土地等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统一管理,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打造标准化特色化的服务体系。当地政府还可以提供有力的政策与资金扶持来助力民宿旅游发展,积极鼓励企业和农户参与民宿旅游开发,这样不仅可以使民宿管理更加规范,而且可以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当前,民宿经营者不仅宣传意识不足,而且宣传经验也严重缺乏,合作社可以弥补这一短板,可以借助其独特优势,提高民宿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帮助民宿旅游产品的推广和营销,实现合作双赢。企业和农户可以提供更加优质的住宿设施和农村旅游服务,与政府、旅游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展民宿旅游业务,充分发挥多方合作与联盟建设的优势。
(四)提高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随着民宿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民宿旅游的安全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不仅要保证游客旅游体验感,而且也要保证游客的安全。民宿旅游涉及到住宿安全、交通安全、旅游风险等多个方面,要保证游客的住宿安全首先应该加强民宿的基础设施,定时检查维修民宿的基础设施,及时更换陈旧设施,加强安全保护措施,不仅使顾客感受到优质的服务,而且可以消除游客对住宿安全方面的担忧。因此,不仅需要政府加强对民宿安全管理的监督,加大对相关部门监管力度,而且需要政府加强对安全教育知识的普及,进一步提高民宿经营者的安全管理意识,同时也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政府需加强当地的公路、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保障游客的交通出行安全、通信便捷以及人身财产安全。当地政府应当加强对民宿行业的大力监督,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避免出现个别民宿和商家漫天要价、同一个地区收费不统一的现象,保证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不会遭受巨大的损失,同时民宿经营者要加强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提高民宿经营者的安全意识,民宿经营者也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安全管理规定和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此外,还要加强游客安全教育和风险提示,引导游客理性消费,遵守旅游规定,减少乡村民宿旅游的各种风险。
综上,我国民宿旅游正处在不断发展中,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现阶段存在诸如民宿经营者文化水平较低、品牌影响力较弱、地域发展不平衡、民宿旅游管理缺位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各方利益相关者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政府应该加强民宿管理,针对民宿的建立设置一定的市场标准,加强多边合作,各地区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民宿旅游开发模式。民宿经营者则要着力提升民宿旅游的服务质量,增加游客的服务体验。作为民宿旅游参与者的游客也应加强生态保护理念,保护乡村旅游资源,实现乡村民宿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1.齐鲁医药学院;2.衡水学院;3.顺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主要参考文献:
[1]游上,史策.发展民宿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J].人民论坛,2018(13).
[2]黄逵芳.论乡村旅游民宿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14).
[3]张芷瑜,郭宇航.“乡村旅游+民宿”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1(04).
[4]徐冬,贾文通,范擎宇,等.乡村旅游地文化胁迫演化机制及其资源开发模式[J].自然资源学报,2023.38(02).
[5]杨新兴.环保材料在乡村民宿设计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7(09).
[6]刘逸萱.内蒙古自治区乡村牧区民宿旅游新模式[J].旅游与摄影,2022(16).
[7]李玉荣.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困境及策略探究——以民宿旅游为例[J].全国流通经济,2022.2338(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