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河北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探索
第720期 作者:□文/齐晓伟 时间:2024/1/2 9:25:28 浏览:229次

[提要] 体育产业基地是培育壮大体育产业的重要平台,在深化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聚体育资源要素、培育壮大体育市场主体、形成集群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提高体育产业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为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河北省先后命名认定一批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项目),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提升全省体育产业聚集发展能力、创新发展能力。本文聚焦国家体育强国战略,坚持问题导向,分析体育产业基地发展现状,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更好地促进体育产业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河北;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421

一、研究背景

本文旨在从产业集群的视角观察各省级体育文化行业产业基地的发展现状,并剖析其形成原因、动力机制、集群效用,找出产业基地发展中的难题,寻找可供改善之处。在汇总和剖析河北省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基本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产业集群的理论角度进行科学研究,明确提出体育文化行业产业基地发展的途径、方式和策略,以此为体育文化行业产业基本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本文以河北省为例,作为关键的研究目标,具备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首先,在理论视角下,通过对省级体育文化行业产业基地的产业集群进行科学研究,本文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性,可填补省级体育文化行业产业基地发展中的理论空缺,健全该行业的理论管理体系;其次,在实践活动视角下,省级体育文化行业产业基地的发展必须依靠理论支撑,当前的理论无法满足实践需求,本文的研究可为省级体育文化产业基地的具体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二、河北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发展现状

2014年河北省设立首个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崇礼冰雪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开始,相继批准了崇礼、元氏、定州等8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张家口市崇礼区、张家口高新区、保定市涞源县、定州市等被命名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呈现爆发式增长的特点,在引领聚集体育资源要素、提升体育产业发展质量、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中作用显著。从发展特点看,主要有:

(一)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基地规模效应初步显现。从2018年到2020年,河北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总数从3个增加到8个,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从1个增加到4个,体育产业总规模从51.2亿元增长到169.8亿元,增长3.99倍,全省体育产业增加值从20.8亿元增长到56.9亿元,增长3.06倍。其中,定州市体育产业基地产值近百亿元。定州、涞源、崇礼、海兴等4个体育产业基地总规模超10亿元,还有6个体育产业基地总规模超亿元。

在全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中,定州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9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38.3亿元,产值规模居全省首位,崇礼、涞源、海兴紧随其后,体育产业总规模分别达到30亿元、28.3亿元和12亿元,永年区、张家口高新区、易县的体育产业规模也分别达到6亿元、2.072.5亿元,体育产业基地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从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情况看,河北省多数体育产业基地增加值超过1%。其中,崇礼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13.4亿元(估计数),占当地GDP比重达到34%左右,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作用显著,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涞源县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3亿元,占比达到3%;定州市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38.2亿元,占当地GDP比重达到1.12%;海兴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0.98亿元,占当地GDP比重达到1.8%;易县体育产业增加值5000万元,占当地GDP比重达到2%

(二)市场主体加快成长,体育集聚效应持续放大。2020年,全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的体育企业达到735家,体育企业经营收入达到112.02亿元,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8.18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体育企业数量达到45家,体育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的体育社会组织达到155个,平均每个基地18个体育社会组织,参加体育社会组织的人数达到33960人。

(三)产业基地各具特色,影响力日趋扩大。当前,河北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的产业要素集聚度高,呈现较为鲜明的发展特色,例如崇礼的冰雪运动赛事、定州的体育器材制造、海兴的健身路径器材、涞源的冰雪健身休闲、永年的太极拳运动、易县的体育旅游等,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靓丽名片,在国内体育产业发展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四)政府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政策创新集成效果显现。河北省各级政府对命名的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重视程度日益提高,8个体育示范基地所在地政府全部将体育产业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有7个示范基地成立了体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或管理机构,4个(海兴、定州、永年、涞源)制定了体育产业规划,3个县(海兴、定州、涞源)制定了体育产业土地优惠政策,4个(海兴、定州、永年、涞源)制定了体育产业财政补贴专项政策,体育产业投入稳步加大,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基础。

(五)产业创新力度强,创新发展优势突出。随着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投入加大,河北省体育产业基地的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升。2022年,河北省8个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投入体育研发经费2900万元,拥有体育技术创新服务平台3个。全省体育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海兴、定州两个示范基地,分别达到11家和10家,张家口高新区拥有体育高新技术企业1家,显示出较强的体育创新能力。

(六)赛事活动广泛开展,体旅融合步伐持续加快。近年来,河北省体育产业基地承办举办了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际雪联高山滑雪积分赛、全国大众高山滑雪系列等国际国内高级别赛事活动,打造形成涞源七山滑雪节、龙西旅游公路自行车赛、中国崇礼国际滑雪节、京津冀白石山“登山节”、清西陵半程马拉松赛、全国跳绳联赛、京津冀国际铁人三项大赛、168超级越野赛、斯巴达勇士赛等一批自主品牌赛事,在带动区域经济转型、提升城市知名度、增加就业、促进脱贫攻坚和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全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举办各类赛事活动80多项,体育赛事参与人数14.20万人,其中省级以上体育赛事活动达到13项,体育从业人员达到18.2万人,带动体育旅游人数311.8万人,带动了旅游、交通、餐饮、酒店等相关行业发展。其中,崇礼区2020年接待各类旅客人数达到281万人次,体育旅游收入20.05亿元,直接、间接带动就业3万多人,占全区总人口的近1/4。易县全县体育旅游从业人员7000人,体育旅游消费人次100万人次。崇礼区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易县龙西体育旅游公路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涞源县白石山景区被评为全国十佳体育旅游精品景区。

三、河北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合理规划引导,发展层次还不高。目前,虽然河北省体育产业基地的资源禀赋相对较为丰富,但是由于缺乏针对性的发展规划和引导政策,导致体育产业基地缺乏统一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无法与其他领先的省份和城市相比。此外,河北省省级体育产业基地所涉及的产业板块和领域较为单一,覆盖面不广,缺乏多元化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路径,也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来看,河北省省级体育产业基地也存在不少短板。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不够高,缺乏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和设施,无法满足高层次体育赛事的需求,同时也制约了基地内部体育产业企业和机构的发展动力和创新能力。其次,基地内部企业和机构的经营管理和运行机制也不够灵活和先进,缺少针对性的业务模式和管理方法,难以推广和复制成功的商业模式。尤其是在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方面,河北省省级体育产业基地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强市场调研,深入挖掘消费者需求,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体育产业品牌。

河北省省级体育产业基地的产业集聚效应不显著,缺乏良好的产业生态与合作机制。基地内部企业和机构之间缺乏充分的互动与协作,这不利于传统产业向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发展。河北省体育产业基地在公共服务体系方面亟待完善,特别是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需要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培养力度,发挥优势院校的作用,加强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在政策支持方面,河北省省级体育产业基地需要落实好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措施,同时也需要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为基地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保障。

(二)企业研发投入水平不够,产品竞争力不强。河北省的省级体育产业基地目前处于发展初期,知名的体育品牌企业较为稀缺,这导致一些体育企业在市场竞争力上存在一定劣势。其中主要问题是,基地建设规模相对较小,部分体育企业生产制造主要依赖劳动密集型和原料加工,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产品往往处于产业链低端,附加值不够高。另外,一些体育企业对于生产链创新和研发认识不足,研发投入水平也不高,因此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面临较为严峻的竞争局面。与此同时,体育主题餐厅、房车、酒店、体育产业旅游园以及体育产品科技馆等特色项目之间缺乏充分的协同融合,未能形成特色基地产业链的协同效应。

(三)体育产业基地管理水平低,专业人才匮乏。体育产业是一个充满潜力的领域,但也需要有高水平的管理和专业人才支撑。然而,在现实情况下,一些体育产业基地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专业人才匮乏,这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管理水平低是导致基地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体育产业基地缺乏高效的管理机制,管理流程复杂,相关政策制度不够明确,管理信息化程度低,业务操作繁琐等问题屡见不鲜。这使得基地管理变得低效,很难提供给企业良好的服务,进一步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发展。专业人才匮乏也是制约基地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体育产业中,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包括营销、市场策划、品牌宣传、金融等多个领域,而且对于这些专业人才的要求也非常高。但很多基地由于规模较小或者缺乏资金投入,导致无法引进或留住高水平人才,这使得整个行业缺乏技术支撑和管理能力,阻碍了其良性发展。

体育产业基地的管理水平低和专业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水平,提高专业人才的水平和数量,加大资金投入等,才能够实现这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四)服务设施不完善,资源融合程度低。在一些知名景区,特别是在旅游高峰期间,由于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往往会出现游客过多、拥挤不堪的情况。这些区域常常是安全风险频发的,在汽车越野赛场、航空飞行、跳伞、漂流、攀岩等项目设施中,若体育器材未能及时检查和更换,或赛道规划不达标,就可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游客通常渴望寻求极限体验,容易忽视安全隐患,而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缺乏科学性,从而带来更大的隐患。此外,城市布局的两极化使得郊区山区旅游资源相对集中,而城市资源相对较少,这也使得城市区域的体育旅游项目单一,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政府有关部门与体育产业基地没有对其功能和市场进行实质性定位,导致产业融合认识不足,无法深层次融合,各区域之间没办法实现资源共享,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产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四、河北省体育产业基地发展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好政府在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发展中的作用。政府的支持与引导是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的关键,也是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省级体育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中,政府应扮演主导角色,成立专门的体育产业基地建设专班,指派专人负责基地建设等工作,全面推动体育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应加强规划引领,明确发展目标,优化基地布局,制定可行的阶段性任务,结合各地情况实施一批有益的体育公共基础设施、体育制造业和竞赛表演类项目,引进并培育一批优秀的体育产业企业和发展人才,提升体育产业基地发展的内生动力。还需建立体育产业发展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相关单位,共同研究解决用地、用水、融资、审批等方面的问题,协同破解当前制约体育产业基地发展的瓶颈,为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并促进运动健康产业的长足发展。

(二)壮大市场主体,推动体育产业基地全产业链发展。体育企业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体育产业基地的发展根本在于体育企业的成长壮大。应发挥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的平台效应、聚集效应,加大体育项目招商引资,着力引进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体育制造项目、体育赛事运营单位、体育旅游策划企业和体育产业市场推广企业,延伸体育产业链条,培育体育产业集群。应针对不同体育产业基地、体育产业示范企业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补短板行动,对体育制造业聚集度高的体育产业基地,从前端研发和后端体育赛事服务等方面着手拓展产业链条。应依托体育制造业的基础,谋划组织体育赛事活动,形成自主赛事IP,带动形成体育器材销售与体育赛事活动的良性循环,促进体育产业基地的发展壮大。对冰雪体育旅游类的产业基地,重点从体育装备制造项目引进、体育旅游四季拓展等方面着力,推动形成集冰雪装备制造、冰雪用品销售、冰雪赛事活动、冰雪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全季冰雪体育基地。

(三)强化科技赋能,提升体育产业基地发展内生动能。科技创新是促进体育产业基地突破发展的关键变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加快向体育产业各领域渗透,加快了体育装备更新、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河北省应抓住科技创新、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契机,引导体育产业基地、体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瞄准体育产业基地发展的短板,有针对性地引进专业技术团队,从产品外观、产品标准、产品质量、产品品牌、营销策划等开展全方位研发设计,促进体育器材设备、体育赛事活动、场馆服务产品质量提高。推动“科技+体育” “数字+体育”等发展,加快研发一批智能运动装备、智能健康设备、AR运动器材、智能运动辅助设备,发展智慧体育服务平台、智慧体育场馆、智慧体育运动监测,推动实现体育产业与数字时代的深度融合。

(四)健全支持政策,提升资金人才要素保障能力。对于初步建成的河北省体育产业基地,产业政策是一种有力的工具来推进其初创成长期的发展。为了加速基地的壮大发展,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制定一系列支持政策。具体措施包括:成立引导资金来支持体育产业基地的发展,通过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在体育产业领域形成引领示范效应,积极培育新兴基地;制定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政策来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完善金融和土地政策,鼓励产业集团在河北省投资体育相关产业,为体育产业基地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条件;同时,完善体育产业人才支持政策,吸引国内外的体育中介人才,培育体育中介服务机构。这些措施将有效促进河北省体育产业基地的快速发展。

(五)加大宣传推广,扩大体育产业基地发展影响力。体育产业基地是河北体育产业的“名片,建议加强体育产业基地典型案例总结宣传。选择一批体育产业发展较好的基地,开展体育产业集体发展经验总结,形成体育产业基地上报件,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人大政协等相关部门报送,展示河北体育产业基地发展成效,向全省、全国广泛宣传,提升河北体育产业知名度。要用好媒体宣传平台,加大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宣传,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的特点,通过短视频、VR等多样化的新媒体手段,讲述河北的体育故事,充分展示河北体育产业基地的特色。同时,评选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发展十佳基地、十佳企业、十佳人物,让体育产业基地所在地和体育产业基地内的企业都有荣誉感、获得感。

(作者单位:河北省体育局基建装备保障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大伟,张一凡.省级体育产业基地的构建与发挥作用研究[J.体育经济研究,201603.

2]陈俊,王东风.基于产业生态圈视角下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发展对策探析[J.体育科技,202102.

3]蒋丽君,田斌,梁月红.江苏省体育产业基地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005.

4]张建成,杨忠.省级体育产业基地的影响因素与发展模式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体育科技科学,201802.

5]董广义.省级体育产业基地的发展风险及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201912.

6]袁华贞,赵松.江西省体育产业基地创新发展模式探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0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699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