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信用/法制
短视频二次创作著作权保护研究
第722期 作者:□文/钟斯琪 时间:2024/2/1 10:54:56 浏览:71次

[提要]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极大地促进和带动二次创作的繁荣,但二次创作者的著作权问题一直备受争议。本文旨在探讨短视频二次创作的著作权问题,分析著作权的归属、保护及解决路径等,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参考。

关键词:短视频;二次创作;著作权

中图分类号:D923.4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518

一、短视频二次创作发展现状

(一)短视频和二次创作的定义。短视频是指时长在15分钟之间、在移动端上传播的视频内容。相比传统电视节目,短视频更加灵活自由,内容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已经成为新的流行文化形式和时尚消费方式。与此同时,短视频二次创作也随之兴起。二次创作是指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创作一个新的作品。例如,通过引用、修改、重组、转换等手段,创作一个新的视频作品。短视频二次创作的主要形式包括版权引用、改编、剪辑、音视频融合等。二次创作能够丰富原创作品的表达方式,增加作品的观赏性和时效性,也能够引领新的文化潮流,促进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但是,如何权衡原有作品的著作权和二次创作的创作权、表达权等,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二次创作还涉及到作品变形、侵权抄袭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和约束。因此,对于短视频二次创作的著作权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讨论,以促进短视频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文化创新。

(二)短视频二次创作的形式和类型。短视频二次创作是指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性的再创作,使之衍生出具有新的表现形式、风格、意义等的短视频。根据创作方式的不同,短视频二次创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一是剪辑类二次创作。这种形式的二次创作主要是基于原作品的素材,通过重新编辑、组合、重构等手段创作出新的短视频。剪辑类二次创作在以前比较流行的一些应用中非常常见,例如火山小视频等。二是配音类二次创作。这种形式的二次创作主要是将原作品的音频删除或改变,用自己创作的配音替代原配音,并配合自己的文字和画面内容,制作出新的短视频。三是原创类二次创作。这种形式的二次创作是以在先作品为基础,赋予自己的新的表现形式和意义,添加自己的素材制作出全新的短视频。这种形式的短视频二次创作可以更好地展现创作者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创意,从而更能被受众所欣赏。四是其他形式的二次创作。这种形式的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超长评测、纪录片式的呈现、特效等方面的创新尝试。总之,短视频二次创作的形式和类型非常多样化,不断创新也是其吸引人的地方之一。短视频二次创作新生的形式不仅仅丰富了短视频的内容和形式,也带来了一些新的著作权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三)短视频二次创作著作权问题现状。随着短视频应用的普及,短视频二次创作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在二次创作中涉及到的著作权问题却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二次创作的法律地位并不明确。著作权法对于二次创作的规定相对较少,导致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争议。例如,在二次创作中使用在先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等元素,是否侵犯了在先作品的著作权?如何判断二次创作是否属于合理使用范畴?因此,如何既保障原作品作者的合法权益,又能为二次创作者提供一定的空间和保护,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短视频二次创作著作权侵权保护困境

(一)短视频二次创作是否构成侵权。短视频二次创作是否构成侵权一直是著作权领域中的热点话题。在传统文学作品领域中,对于二次创作是否构成侵权的讨论已较为成熟,而在短视频领域,尚未有明确的司法解释和规定。但是,根据当前的著作权法和判例,对于短视频二次创作是否构成侵权,仍可以借鉴传统文学作品领域的相关判例。首先,如果二次创作行为涉及到原有作品的核心内容、剧情、人物等,容易造成对原作品市场的冲击,或者引起版权拥有人的对立,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判定为侵权行为。其次,对于二次创作者是否具有合理使用的权利,需要根据转换创意所涉及的范畴、对象等综合因素进行全面评估。例如,如果新作品与原作品的类型完全不同,二次创作只是简单的引用,而不是抄袭,也不会影响原作品销售等,那么此种二次创作行为不会被认为构成侵权。总之,短视频二次创作者需要明确著作权的保障和法律风险,并进行谨慎评估,选择有保障、无侵权的二次创作方式进行创作。对于市场平台而言,也需要加强内部管理,避免恶性竞争和著作权侵权事件的发生。此外,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和司法机关也应加强相关法规制定和实施,以促进短视频二次创作市场的健康和有序发展。

(二)短视频二次创作侵权保护挑战。首先,法律适用不明确。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短视频二次创作的侵权行为的认定和处罚并不明确,尤其是在新兴的网络文化领域,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维权的难度。《著作权法》《网络安全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都对短视频的版权保护作出了规定。2021年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修订版《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第93条规定,“未经授权自行剪切、改编电影、电视剧、网络影视剧等各类视听节目及片段的”,属于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容。单纯的未经授权自行剪切行为构成侵权毋庸置疑,但是短视频的二次创作方式多种多样,侵权标准难以界定,如何权衡原作著作权和二次创作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明确。其次,证明侵权难度大。在短视频二次创作侵权案件中,需要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和损失的大小,但是由于证据难以收集和证明难度大,导致侵权行为难以得到有效治理。此外,短视频行业还面临一些三无网站等未经许可批量搬运短视频的侵权情况,但权利人个体很难对它们进行有效打击。高额的维权成本也使得普通人望而却步。最后,短视频二次创作侵权问题在社会上的认知度不足,很多人对于二次创作短视频的侵权行为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导致侵权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和惩罚。

(三)短视频二次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短视频二次创作者所享有的著作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原作品的使用权,也就是获得了使用原作品中的素材的权利;二是短视频创作的原创性所体现出来的著作权。因此,对于短视频二次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必须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针对短视频二次创作者的使用权,目前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任何人在使用他人作品时都应当获取著作权人的许可。因此,推动建立短视频版权多方联合授权机制,是解决当下侵权问题频发的关键。由国家版权主管部门牵头,建立授权机制。国家版权局具有权威性,在此前网易云音乐与QQ音乐的版权之争中也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由国家版权局来建立一个高效便捷的授权通道,同时对合理的二次创作行为进行保护,既有效控制了侵权行为,又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而对于短视频二次创作者的原创性著作权,也需要进行保护。2021年修改后的《著作权法》将原来的“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改为“视听作品”,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改为“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因此二次创作出的短视频是否构成作品关键在于判断短视频的独创性。当前司法实践中,普遍采用的认定独创性的标准为“独立创作+最低限度创造性”,因此在个案中,只要作者采用了一定体现其个性的有形方式表达,具有独创性,则成为著作权法所保护的智力成果。无论是拼贴、剪辑还是润色等,只要是短视频二次创作者的创意和思路进行了创新,就会形成新的著作权受到法律保护。

三、短视频二次创作著作权保护探索

(一)著作权登记在短视频二次创作中的应用。短视频二次创作的著作权保护措施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其中著作权登记在短视频二次创作中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措施。著作权登记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向国家机关申请对其著作权进行登记的行为。在短视频二次创作中,著作权登记可以有效加强对视频内容的保护。首先,著作权登记可以最大化地保护作者的权益。在短视频二次创作中,如果视频内容涉及到著作权问题,那么在法律上,只有著作权登记过的内容才能够更好地得到保护。因此,所有进行短视频二次创作的作者都应该及时进行著作权登记,并将自己的作品纳入国家著作权保护体系中。其次,著作权登记可以为作者提供法律保证。在短视频二次创作过程中,如果作者发现有人盗用、抄袭或者未经授权侵犯自己的作品,那么登记过著作权的作者就可以追究相关责任。在法律上,如果有人侵犯了作品的著作权,那么作者可以依照法律程序,要求侵权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后,著作权登记可以为短视频二次创作内容提供更好的法律保护。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短视频二次创作的内容被盗用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作者进行了著作权登记,那么作品就可以在法律上得到更好的保护。假如有人未经授权将短视频二次创作的内容转载到其他网站上,那么作者就可以依据著作权法律进行维权,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合来看,著作权登记在短视频二次创作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最大化地保护作者的权益,为作者提供法律保证,为短视频二次创作内容提供更好的法律保护。因此,短视频二次创作的作者们应该重视著作权登记的意义,不断提升自己的保护意识。

(二)版权保护的技术手段。为了更好地保护短视频二次创作的著作权,技术手段成为一种重要的保护方式,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保护作者的利益,并能够有效打击盗版行为。第一种核心技术就是数码水印技术。数码水印技术是一种在数字图像或音频中加入特定信息的技术,该信息不会显著地影响文件,但是可以作为该文件的密钥,用于解析和识别文件真实信息的合法性。在短视频二次创作领域中,数码水印技术被广泛应用。可以嵌入一些特定标识,以唯一标识原始短视频信息的相关参数,从而方便维权。第二种核心技术是基于数据分析方法的版权判断技术。该技术通过分析不同的影片信息特征,识别出具有独特性的影片信息特征,以此作为版权识别的标准。基于此技术,短视频平台可以更完善地保护二次创作作者的合法权益,使得每个二次创作作者都可以得到自己应有的成果。第三种技术是基于视频哈希算法的影片识别技术。利用哈希算法可以对视频进行hash编码,使得不同的视频拥有不同的哈希值。通过对这些哈希值进行匹配,平台可以更好地检测出短视频二次创作的侵权行为。这种技术能够从根本上防止短视频二次创作遭遇盗版的问题。综上所述,技术手段是短视频二次创作最有效的著作权保护方式之一,数码水印技术、基于数据分析方法的版权判断技术以及基于视频哈希算法的影片识别技术都能够在短视频二次创作中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除此之外,针对不同的短视频平台,还可以采取其他有效的技术方式,以进一步加强短视频二次创作的著作权保护。

(三)信息共享和合作打击盗版。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短视频内容的盗版问题日益严重,如何打击盗版成为短视频二次创作中的一个紧迫问题。信息共享和合作打击盗版成为了一种解决方案,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抑制恶意盗版行为。信息共享和合作打击盗版可以帮助发现恶意盗版行为者,并且对其采取更加有效的打击手段。同时,打击恶意盗版行为也是维护创意产业正常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提高著作权保护水平。信息共享和合作打击盗版可以为著作权保护提供更好的保障。一方面有效打击盗版行为可以减少著作权侵权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合作共享打击更能够提高著作权保护的效率。最后,能够增强行业信心和公信力。信息共享和合作打击盗版,可以帮助行业树立更好的形象和信心,并且有助于提高行业的公信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短视频产业的稳定发展。信息共享和合作打击盗版,是短视频二次创作中的重要举措,旨在维护著作权和知识产权的权益,是促进短视频产业健康发展和规范运行的必要手段。我们需要不断地完善制度和机制,提高合作共享能力和打击盗版的效率,才能更好地保护创作者的权益,促进短视频产业的发展。

四、结论

随着社交软件、短视频、网络小说等新媒体的兴起,短视频二次创作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创意表达方式。然而,与之伴随而来的问题也愈加严重。其中,短视频二次创作著作权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著作权法虽然有相关规定,但并没有明确地规定短视频二次创作的著作权问题,缺少明确指引。因此,必须对短视频二次创作著作权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针对这个问题,未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必然的趋势。首先,针对二次创作属于“变体作品”的特点,可以考虑将其纳入著作权法的范畴之内,给予其相关权利和限制。其次,应当加强对短视频二次创作的监管,侵权行为应当受到惩处。同时,鼓励短视频平台完善版权保护机制,为二次创作者提供更多的保护。最后,培育更多的二次创作人才,促进短视频行业的良性发展。

未来,短视频二次创作著作权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应颁布更加详细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行业自律,打击侵权行为,创造更好的创作环境。相信在广大二次创作者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这一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岩,程帼威.短视频产业发展的版权法边界[J.兰州学刊,202303.

2]王果,张立彬.产业视角下短视频领域版权侵权问题研究:边界划定、现状梳理与规则重构[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3.4602.

3]吴依依.影视类二次创作短视频的困境与出路探究[J.采写编,202302.

4]邱国侠,曾成敏.“二次创作”短视频版权治理困境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601.

5]罗杭垠,王秋艳.短视频平台影视作品二次创作的版权侵权现象研究[J.传媒论坛,2022.0524.

6]王瀚婕.短视频电影二次创作的版权问题探讨[J.市场周刊,2022.3512.

7]张子铎.二次创作短视频的版权治理困境与路径[J.青年记者,202221.

8]魏瑞媛.大数据时代短视频著作权保护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23.

9]涂啸菲,周宇.自媒体时代短视频侵权保护探究[J.对外经贸,202209.

10]彭桂兵,丁奕雯.智能传播中短视频平台版权争议及其治理路径——兼评“首例算法推荐案”[J.新闻记者,202209.

11]刘航,史晓龙.短视频“二创”是参与式传播还是版权侵犯?——以抖音平台电视剧的“二创”作品为例[J.今传媒,2022.3009.

12]蔡羽甜.短视频版权保护困境研究——以首例短视频模板著作权侵权案为例[J.采写编,20220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1911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