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劳动/就业
“Z时代”青年新就业态度和行为调查
第722期 作者:□文/张雨萌 郭玉晗 练 洁 时间:2024/2/1 11:45:28 浏览:93次

[提要] 随着科技革新、产业变革和人口结构的变更,“Z时代”青年在成为职场新主力军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良莠不齐的就业信息,由此,“Z时代”青年产生新的就业态度和就业行为。本文发现“Z时代”青年这一群体的就业态度和就业行为更加具有多样性和典型性,并且通过对“Z时代”青年产生的新就业态度和就业行为进行分类分析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够帮助“Z时代”青年调整好就业态度、练就好就业本领、抓住就业良机,从而提升就业质量。

关键词:“Z时代”青年;新就业态度;新就业行为;就业形势;就业策略

基金项目:郑州师范学院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DCY2022030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59

前言

出生于19952009年之间的青年群体被称为“Z时代”青年,“Z时代”青年在中国的人口数量已超过2.6亿人。由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形塑的社群关系与价值观念深深地影响着“Z时代”青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在愈发国际化、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的今天,作为“数媒土著”的“Z时代”青年群体的就业态度和就业行为也随着时代发展呈现出别样的光景。他们的就业心理更易受到环境和政策的影响,他们的就业行为更加多变和难测。

国内外研究对于“Z时代”青年就业的直接结果、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Z时代”青年群体就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与前辈群体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有继续更新演变的趋势。而现有研究成果仍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在现有的研究中对目前关于青年就业方面的研究多是单方面研究就业态度或者就业行为,并没有深入分析“Z时代”青年群体的新就业态度和就业行为背后所反映的种种社会现象。

本研究通过数据调查、资料分析和实地访谈等方式对目前“Z时代”青年的就业态度和就业行为进行归类分析总结,深度了解“Z时代”青年内心真正的所思所想,以及其面临的经济形势和就业现状,从而帮助“Z时代”青年转变和调整就业心理和就业行为,使其未来能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加优质的就业资源,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同时为企业优化人才资源管理,最终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双赢”。可见,关于“Z时代”青年新就业态度和就业行为的研究至关重要。

鉴于此,本研究基于《经济蓝皮书: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21)数据和互联网相关数据,对“Z时代”青年就业新的价值取向和新的行为模式进行异质性分析,并以TPB理论为指导针对“Z时代”青年新就业态度和就业行为所引发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为“Z时代”青年适应社会大趋势、大环境而转变和调整就业心理和就业行为提供借鉴。

一、新就业态度类型分析

(一)注重自我价值感的满足。复旦大学《2020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显示,在年轻人看来工作最重要的四个因素分别是发展空间、收入、提升机会和个人兴趣,总比例为77.5%。可见,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Z时代”青年不再仅仅把工作看作谋生手段,更把工作看作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途径。他们更倾向于做由兴趣驱使、向往自由、彰显个性、激发创新、包容多样、符合自我成长预期、实现个人价值的工作。他们希望通过就业达到自我价值感的实现和升华,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为未来的发展加足马力。

(二)在稳定与自由间权衡。国家统计局2020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倾向于体制内就业的青年占比为42.9%,偏好体制外就业的则占28%。总体来看,“Z时代”青年的就业去向呈现出多元化、均衡化的特点,而其中偏好体制内就业的比例确实较高。结合传统意义和近年来疫情的大背景而言,“Z时代”青年参加公务员考试,获得一个“铁饭碗”不失为一种良策。但是数据显示的“Z时代”青年当中,有近两成的人偏好自由职业,同比上升8.1个百分点。相信在后疫情时代会有越来越多的“Z时代”青年以更加灵活和弹性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加入到新兴行业。稳定之路并非全然平坦,自由之海也非无边无际。而无论“Z时代”青年最终究竟会在稳定与自由之间如何抉择,其都应该为自己找到做好本职工作的“支撑点”和“对标点”。

(三)责任与理想并重。与全球化和中国崛起相伴成长的“Z时代”青年见证了中国成为高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的豪壮历程。根据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21)数据,在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看法中“00后”评价都是最高的,这凸显出“Z时代”青年具有极高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同时,“Z时代”青年认为工作是“履行个人与社会责任”的需要,他们更加重视肩负工作的责任,而非是网络上被妖魔化的“一言不合开除老板” “拒绝加班” “把辞职挂在嘴边”等取向。这说明对很多“Z时代”青年而言,工作不再仅仅是满足自身基本生存、实现自身理想、成就人生自由的简单的经济活动,而拥有了更高层面的价值——成为肩负责任与理想的时代曙光。

二、新就业行为类型分析

(一)去雇主化和职业数字化。随着共享经济和数字经济的突破性发展,基于合作而非雇佣的自由就业越来越成为社会常态。如今,个人在互联网平台能够独自完成生产、销售、服务过程,如此一来个体生产者对某一个特定的单位组织的依赖性愈来愈低,而独立自主程度和灵活度则有了明显提高。“Z时代”青年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逆组织化”工作模式,去雇主化成为“Z时代”青年就业形态的新趋势。而就业者与平台之间,在工作形式、报酬支付、管理规则上都有别于传统企业,更多的是一种合作关系而非雇佣关系。同时,数字职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中首次出现,标志着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更多新职位,更多高素养的“Z时代”青年在此激励下进入新产业。由此观之,“Z时代”青年就业去雇主化和职业数字化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工作创新,也能为社会经济良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终身学习化和Π型人才化。学科交融、知识交汇、技术交叉的形势在互联网背景下愈发明显,而行业、业务和职位等之间的交互特征也更加显著。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衍生出多样的市场需求,“Z时代”青年也在顺时而变,与时俱进。《2022大学生在线职业技能学习需求和就业趋势大数据报告》显示,全国线上学习技能的大学生中,岗位职业技能学习者的比例已提升至90%以上,发展态势如火如荼。可见,“Z时代”青年在职业发展中学习多种可变现技能并时刻保持学习和创新,他们会选择新的职业赛道以应对自己灵活就业的选择和新业态快速更迭所需要的技能,成为未来一专多能、多专多能,具备自我发展性和潜力无限性的Π型人才。故而,“Z时代”青年就业终身学习化和Π型人才化将有力推动人力资本转换升级和人力资源结构向深度优化。

(三)投身新职业,拥抱新业态。社会经济在新一轮技术革新与工业改造的逐步迈进和发展中也催生出了各种新型职业与新兴的就业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显示,我国净增了近150多个新职业,职业数量达到了近1700个。同时,根据智联招聘《2022雇佣关系趋势报告》,“95后” “00后”从传统职业转至新型职业的比例相对更高。并且人民智库的数据也显示近七成的受访青年表示新业态大大影响了自身的择业观念。“Z时代”青年群体对于新事物和新兴领域的接受度较高,有天然的优势。近年来流行的“两栖青年” “斜杠青年”也正是“Z时代”青年新形态就业的典型代表。“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作为互联网社会的推动者和新兴领域的积极探索者,“Z时代”青年已经成为新职业和新业态领域的主力军。前路尤漫漫,任重而道远,希望“Z时代”青年仍能心怀赤诚与热爱面对时代挑战去投身新职业、拥抱新业态。

三、存在的问题

(一)求职焦虑显著,就业信心低迷。近年来,中美贸易战带来的摩擦与争端和全球疫情的影响下经济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加,极大地影响了国内企业的发展,给国内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加剧了国内创业就业的严峻形势。《2020年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显示,有七成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可见后疫情时代下“Z时代”青年的消极认知和共同困境在于就业难。仅有两成的大学生相信毕业时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这反映出部分“Z时代”青年在择业过程中的信心低迷和焦虑心态。TPB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个体的态度和认知行为控制会直接正向影响行为意愿和行为。就业焦虑和就业信心低迷都会导致青年就业迷茫、缺乏规划,会加剧“慢就业”和“浅就业”的现状。“Z时代”青年欣赏过人生金字塔的风景,就业时却步步艰难,其中原因还不乏“高压竞争” “就业内卷化” “供需脱节”等,求职焦虑和就业低迷在这种情况下其实都可以被理解。

(二)受传统观念束缚,职业偏见显著。传统的就业观念认为,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们只愿当白领不愿当蓝领,那些保姆、外卖配送员等被认为是低端工作不被人们尊重和认可。随着教育水平提高,“Z时代”青年更偏好于从事福利高、薪酬高、劳动强度低的行业。也正是因为这种狭隘的就业态度,造成“Z时代”青年自身囿于方寸之地,大大减少了职业选择的多样性。要从根本上破除职业歧视,让职业技术工人更受人尊重,这样才能产生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工作者,就业者的整体水平和就业市场才能得到提升。TPB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主观规范(个体对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决策的认知)直接正向影响个体的行为倾向和意愿。“Z时代”青年要摆脱传统观念和消极舆论的束缚,否则狭隘的就业态度不仅会造成自身囿于方寸之地,还大大减少了自身职业选择的多样性。“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Z时代”青年应该以自己的真才实干和切实需求为导向进行择业、就业或创业。

(三)人口负增长对未来就业新形势的影响。自2022年起,中国人口发展进入历史性的负增长阶段,在未来可能依旧呈现出阶段化加速趋势,而长期的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短时间内无法逆转,这势必会波及未来新的就业形势。面对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的变动,就业破坏和就业创造并存的局面很有可能会出现,但人口的下降造成市场需求收缩,岗位需求可能会大量减少。而生育率持续低迷,短期内对母婴用品行业、教育行业等造成冲击。中长期内对婚庆行业造成冲击,对汽车消费、房地产消费增长也造成不可忽视的压力。反之,高科技、医疗、保健、家政、护理等行业发展前景则相对乐观。总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结果将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被资本、技术、知识密集的新型产业替代,由此,人口负增长也给“Z时代”青年带来警醒,无论今后从事哪个行业都应该未雨绸缪,日日自新。

四、相关建议

(一)增强信息甄别能力和求职技巧训练。“Z时代”青年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和社会鉴别意识,同时信息甄别能力和风险应变能力不足,常常落入一些就业陷阱。一些不正规的用人单位会利用网络招聘市场建立的不完善和大学毕业生求职心切的心理来“骗”求职青年。另外,由于就业竞争压力大,“Z时代”青年会尝试通过考证、培训等来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于是就有一些不法机构吸引青年求职者缴押金、缴报名费、买培训贷等。因此,“Z时代”青年在求职应聘过程中要增强防范意识,对于招聘单位提供的实习期的高薪诱饵还有延长试用期等现象需要增强信息甄别能力和维权意识。此外,还应加强求职技巧的训练,包括简历优化、基本礼仪和交谈技巧等等,这些都显示出一个求职应试者的综合素养和能力,锻炼好求职技巧有助于“Z时代”青年在求职时取得良好的面试效果。通过以上锻炼和提高之后,相信“Z时代”青年的求职之路会更加柔韧有余、如鱼得水。

(二)转变求职观念,增加校内外实践、实习。在求职过程中,“Z时代”青年应该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坚决避免眼高手低和急功近利,脚踏实地地从实习开始积累工作经验,更要建立多样化就业思维,明确岗位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劳动都能够创造社会价值,以便为自身职业选择提供更多可能。由此,在大学期间,“Z时代”青年可以利用课余或者假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既充实了自身的课余生活,帮助自身了解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市场需求,也丰富和提高了自身的实习经历和实践水平,更深刻地了解自我优势和求职偏向,同时可以在校期间适时把握实习机会以降低毕业后就业试错的成本,提前积累工作经验。学历并非能力的唯一评判标准,实践才是通往就业的第一扇大门。相信在良性就业观念、择业经验和实习经历的加持下,“Z时代”青年在面对毕业求职时将会从容不迫、如虎添翼。

(三)加强校企合作、创业号召和就业指导。学校和企业要积极响应落实《“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等就业指导性纲领文件内容,通过加强协作构建有力的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可靠的培训、就业信息,以及加强对“Z时代”青年创业就业和有关劳动法规的教育和指导,通过增设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课程以及创业就业模拟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在求职、创业上的经验和防范、维权意识,帮助提升“Z时代”青年人才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同时,学校应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鼓励创新创业,评选“Z时代”青年创新创业优秀模范,帮扶优秀创业项目,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此外,校企合作有利于“Z时代”青年将专业学习、校内训练和企业实习进行有效结合,缩短教育机构与就业岗位的距离,调动学生就业、创业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指导的针对性,让“Z时代”青年成为就业有能力、劳动有素质、创新有意识、进一步深造有平台、继续提升有空间的人。

综上,本研究通过数据调查、资料分析和理论分析等方式对目前“Z时代”青年的就业态度和就业行为进行归类分析,并结合时代趋势找出“Z时代”青年就业的突出问题,然后提出积极可行的解决策略,对“Z时代”青年调整自身心态、武装自身职业素养、提高自身就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人口负增长的背景下,“Z时代”青年的新就业态度和就业行为的调查研究折射出的不仅是青年自身的就业变动,更是时代、社会、企业变动和发展的共同结果。相应地,就业岗位的供给侧和需求侧都会随之变动,新的就业形态正在演变,这也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蔡昉.中国面临的就业挑战:从短期看长期[J.国际经济评论,202205.

2]李春玲.社会经济变迁中的Z世代青年:构成、观念与行为[J.中国青年研究,202208.

3]张现苓,翟振武,陶涛.中国人口负增长:现状、未来与特征[J.人口研究,2020.4403.

4]王朝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就业重要论述的时代意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1153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