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自澜湄合作机制建立以来,中国与澜湄国家推进经贸领域的各项合作,取得显著成效。云南省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我国和澜湄合作的交汇点和进入东南亚市场的契入点,近年来云南省对澜湄国家的出口额逐年增长。本文从异质性产品角度切入,利用人力资本对云南省出口澜湄国家的贸易数据,构建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从总产品出口,还是异质性产品的出口,人力资本可以直接提高云南省出口澜湄国家的贸易额。
关键词:云南;人力资本;出口;澜湄国家
基金项目: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一般项目:“云南省对RCEP国家出口比较优势升级路径的实证研究——基于产品空间理论”(项目编号:YJSJJ22-B24);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基于GMS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云南进出口贸易影响的Copula相关结构研究”(项目编号:YB2015035);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一般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省与澜湄国家的贸易影响因素分析”(项目编号:YJSJJ21-B15)。通讯作者:袁新宇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5月5日
一、文献综述
澜湄合作机制于2016年成立,由中国与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组成,各国秉持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围绕着澜湄沧江-湄公河流域创建的次区域合作平台。澜湄合作的成立有助于积极推进中国-东盟合作,更是促进“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因此,云南省是我国与澜湄国家合作的重要省份。近年来,云南省与澜湄国家的经贸合作不断升级。根据昆明海关统计,2020年云南省与澜湄国家的贸易额为73.45亿美元,与各国的贸易额都在同比增长。尽管贸易额在不断增加,但云南省和澜湄国家之间的贸易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贸易地区不平衡,商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1986年美国经济学家Romer建立了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认为资本、劳动、人力资本和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四要素。张同斌使用中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得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由“人口红利”转变为“人力资本红利”。铁瑛、张明志等基于中国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认为在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中国出口转型升级需要促进人力资本的提升,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人力资本也为推动我国出口贸易质量和数量的提高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和动力。近年来,云南省政府越来越注重人力资本的重要性,2020年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等一系列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政策,加快了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的步伐。
我国已有学者对人力资本与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目前的文献总结,一是从全国层面分析人力资本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如张燕、孙孟蓓使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渠道”和“成本加成率渠道”来提升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王拓运用我国2007~2017年的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广义矩阵模型,得出高级人力资本极大地促进了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和传统型服务贸易。从已有的文献研究来看,学者大多从国家层面来进行研究,缺少聚焦省份层面的分析。彭伟斌、曹稳键认为人力资本集聚可以影响区域高质量发展,但其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的影响不同,具有区域差异性。李丹丹通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得出人力资本对区域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是这种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不同的地区推动作用也不同。由此可知,人力资本对不同省份出口贸易的影响也不同。二是大部分学者关注的是人力资本的异质性对一国或一地区贸易的影响,例如吕洪燕、于翠华等研究得出,人力资本具有异质性,中级和高级人力资本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制造业出口结构高级化水平,而初级资本将起相反作用。张志新、张琳琛等研究得出人力资本对改善我国的贸易结构具有异质性,高技术的人力资本存量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升级起到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基于不同类型的出口产品的特点不同,人力资本也会对不同的产品产生不同的影响。纵观已有文献,少有学者研究人力资本对异质性产品出口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构建模型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人力资本的角度,通过实证分析人力资本对云南省出口澜湄国家贸易的影响。
二、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和变量选取。通过构建包含人力资本、出口贸易的模型,以探究人力资本对出口贸易的直接作用,为了克服异方差的问题,本文所有变量都采取对数化处理。
lnEXi,t=C0+α1lnHct+α2Xi,t+εi,t (1)
其中,lnEXi,t为云南省出口到澜湄国家的出口贸易额,lnHct为云南省人力资本水平,Xi,t为其他控制变量,C0为常数项,βi为系数,εi,t为随机扰动项。
(二)变量介绍
1、被解释变量:出口贸易额(lnEX)。本文采用云南省历年来对澜湄国家的出口贸易额。由于产品的异质性,不同的出口产品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针对人力资本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中,需要区分人力资本对异质性产品的分析。这对提高云南省出口澜湄国家的贸易有着重大意义,具有较强的政策操作性。本文将出口产品分为初级产品(lnEXA)、低技术含量工业制成品(lnEXB)、技术含量工业制成品(lnEC)。分别以云南省出口澜湄国家中这三类产品出口额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
2、核心解释变量:人力资本(lnHc)。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实践经验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通常,人力资本水平采用人均受教育年限来衡量,人均受教育年限越长,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其计算方法为:将受教育程度分为小学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程度、中职以及高中文化程度、大专文化程度、本科文化程度以及研究生文化程度,分别赋予6、9、12、15、16、19年的受教育年限,再将各年份云南省各阶段的受教育人数乘以相应的受教育年限的积除以云南省当年六岁以上的人口数。
3、控制变量。(1)澜湄各国人均GDP(lny):人均GDP的大小可以代表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一国的进口量的大小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人均GDP越高,会使得一国的进口商品的潜在能力越大;(2)澜湄各国物价指数(lncpi):物价指数的变动既会影响一国生产者行为,也会引起消费行为的变化。通常来说,一国的物价指数也会引起进出口的变化;(3)澜湄各国的汇率(lnr):汇率是影响一国进出口的关键因素,汇率上升,本币贬值,进口减少。
为反映人力资本对云南省出口澜湄国家贸易的影响,本文以云南省的人力资本为核心解释变量,澜湄各国的人均GDP、物价指数、汇率作为控制变量,分析云南省人力资本与澜湄国家出口贸易的关系。
(三)数据来源。选取2002~2019年云南省与澜湄国家的面板数据作为分析样本,数据来源于《云南省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wind数据库、世界银行以及国研网。
(四)稳定性检验。为了保证估计结果的可靠性,在建立回归模型之前,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使用LLC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各变量均为平稳序列,可以进行回归分析,检验结果见表1。(表1)
(五)计量结果及分析。为了保证估计结果的可靠性,在建立回归模型之前,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各变量均为平稳序列,可以进行回归分析。此外,由于云南省与澜湄国家的贸易具有异质性,因此本文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采取随机效应模型。从表1的结果可知,从总体来看,云南省人力资本可以显著促进云南省对澜湄国家的总出口额,人力资本每提升一个百分点,会引起云南省对澜湄国家总出口额提升5.939%。说明云南省可以通过不断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从而促进云南省对澜湄国家的出口贸易。从初级产品来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人力资本可以显著提升云南省对澜湄国家初级产品的出口。云南省人力资本提高1%,会引起初级产品出口额增加10.286%。结合云南省的出口情况来看,云南省发展的产业仍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再加上澜湄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云南省出口到澜湄国家的产品大多为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随着人力资本的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劳动者的生产率都会得到改善,从而促进云南省对澜湄国家初级产品的出口。从低技术含量工业制成品出口和高技术含量工业制成品出口来看,人力资本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云南省出口澜湄国家的贸易中都具有促进作用。云南省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起步较晚,因此工业技术比较低。而低技术含量的工业制成品和高技术含量工业制成品的生产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而人力资本水平的上升通过影响劳动者的素质,吸收并创新技术,劳动者技术水平的提升也意味着企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生产出的产品相对其他国家而言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从而促进云南省对澜湄国家低技术含量工业制成品和高技术含量工业制成品的出口。(表2)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剖析人力资本对出口的影响机理,人力资本可以对出口贸易产生直接的影响,基于云南省与澜湄国家2002~2019年出口贸易的相关面板数据,运用实证检验的方式,得出如下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人力资本对云南省出口澜湄国家的贸易额是显著为正的,不管是对初级产品、低技术含量工业制成品和高技术含量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都有促进作用。因此,说明人力资本的提升,可以增加云南省对澜湄国家的出口贸易。
(二)政策建议。一是进一步优化云南省出口澜湄国家的商品结构,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从云南省出口澜湄国家的贸易现状来看,能源行业、农产品等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较大,但这些产品的附加值低。因此,云南省应努力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强研发投入和对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视,改善产业结构,研发高质量、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优化产品出口结构。二是云南省应不断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根据实证结果得出,人力资本提高云南省对澜湄国家的出口贸易额。因此,云南省应加大政策大力引进省外乃至国外的人才,加快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同斌.从数量型“人口红利”到质量型“人力资本红利”——兼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机制[J].经济科学,2016(05).
[2]铁瑛,张明志,陈榕景.人口结构转型、人口红利演进与出口增长——来自中国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19.54(05).
[3]张燕,孙孟蓓.人力资本扩张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基于“高校扩招”政策的准自然实验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20.34(11).
[4]王拓.人力资本结构对服务贸易的影响[J].财经科学,2016(04).
[5]彭伟斌,曹稳键.人力资本集聚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异质性[J].求索,2020(05).
[6]李丹丹.人力资本与区域劳动生产率的收敛性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8.33(05).
[7]吕洪燕,于翠华,曲世卓,田玉来.人力资本与制造业出口结构高级化水平[J].华东经济管理,2020.3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