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紧凑城市的内涵及其启示
第542期 作者:□文/贾盈盈 时间:2016/8/1 16:13:48 浏览:4039次

[提要] 紧凑城市概念的提出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对其产生的城市问题的研究,是西方发达国家解决城市问题的一个手段。紧凑城市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更有效地实现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空间策略。本文对紧凑城市的内涵加以阐述,并对紧凑城市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指出紧凑城市是我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合理途径,但要注意与我国实际结合。

关键词:紧凑城市;城市可持续性;内涵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项目编号:2013BAJ10B08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关于紧凑城市的文献综述

收录日期:2016523

一、紧凑城市的产生

城市的快速发展不仅产生了许多正面影响,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交通拥挤以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而随着可持续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紧凑城市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形态”也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西方城市发展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欧洲为代表的紧凑型模式,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布置较高密度的产业和人口,节约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土地的配置效率;另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松散型模式,人口密度偏低,但消耗的能源要比紧缩型模式多。

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蔓延提出来的,最早见于1973Dantzig.GSatty.T的著作《紧凑城市——适于居住的城市环境计划》。紧凑城市被认为是一种解决城市无序蔓延,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和手段,在西方发达国家引起广泛的关注。1990年,欧洲社区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发表了《城市环境绿皮书》,较为系统地提出城市紧凑发展与改善城市环境的关系,提出了回归紧凑城市的城市形态。英国学者迈克·詹克斯等人则于1996年编著了《紧凑城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对紧凑城市能否成功迈向可持续展开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二、紧凑城市的定义

(一)紧凑城市的认识误区。目前,学者们对紧凑城市的认识还存在一些错误,主要有:

1、认为紧凑城市等于拥挤城市,把紧凑理解为高密度。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人多地少,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城市密度是很高,而且是一种无序的高密度和拥挤,虽然这种拥挤的确是城市集中所带来的外部负效应,但那种把紧凑城市认为是单纯地、无限地增加城市的密度,使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现有的城市土地上,这属于一种极端的紧凑城市认识的表现。我们所说的这种高密度只是紧凑城市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不是其主要内容,持这种观点的人,只注重城市人口密度和高建筑密度的特征,而忽略了城市形态紧凑和城市功能的有机混合。

2、认为紧凑城市会带来高的生活成本,尤其是居住成本。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的紧凑度必然随之增加。一些人认为随着城市紧凑度的增加,过多的人口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如城市土地价格攀升,住房拥挤,交通系统压力大而造成拥挤,生产和生活垃圾以及小汽车等的使用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也大大增加了能源的消耗。然而,从香港以及欧洲一些城市的发展来看,就长远来说,采取紧凑的发展战略,可以把更多的土地、更多的资源和空间留给后代,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持上述观点的人也属于一种极端地对紧凑城市认识的表现,他们将紧凑城市理解为一种单维的城市空间无序叠加的结果,忽视了紧凑城市要求城市的紧凑度与环境舒适性及经济上的可行性之间的平衡。

(二)紧凑城市的定义。西方学者对紧凑城市提出了不同定义和理解,如纽曼和肯沃西认为,紧凑城市密度较高,更重要的是,混合的土地利用功能有助于充分发挥中心区的经济活动及高密度效益;埃尔金斯认为,紧凑城市是强化对城市空间的使用;麦克拉伦认为,紧凑型城市应当具有高密度的人口;罗塞斯认为紧凑布局是未来城区发展与人口的活动在有限的区域范围内增长。哈若萨瓦进一步阐述了紧凑城市:他认为紧凑城市的重点不是城市的空间和尺度,而是城市增长和环境承载力能够保持一个适宜的平衡点,从而使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而瑞达则认为紧凑城市是依托于城市多样性的交通手段,将各个集中的城市单元联系起来,从而使城市形成一个交通和土地合理增长的高密度城市空间。布雷赫尼认为,紧凑城市就是促进城市的重新发展和中心区的再次兴旺,保护农地,限制农村地区的大量开发,具有更高的城市密度和功能混合的用地布局,倾向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并在其节点处进行集中开发。

我国学者也对紧凑城市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定义:如李琳认为,紧凑城市是能利用较少的城市土地提供更多城市空间,以承载更多高质量生活内容的城市;方创琳指出,从城市形态分析,紧凑城市的主要特征为城市高密度(人口和建筑的高密度)、功能混用(城市功能的紧凑和复合)和紧凑及密集化(城市各项活动的密集化);耿宏兵认为,紧凑城市在形态上表现为人口与建筑的高密度、土地混合使用以及功能紧凑。总体看来,我国学者几乎一致认同紧凑城市的三大特点是(人口和人类活动)高密度化、土地混合使用和功能紧凑化;仇保兴等进一步指出,紧凑城市的紧凑度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最主要的条件,是对环境干扰最小的城市化空间模式的必由之路,是一种着眼于区域和国家整体长远利益的“外向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认为紧凑城市应成为城市空间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

也有的学者对这些观点进行总结归纳,划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上来说:相对于城市蔓延与超高密度,其原型大都已经具有千年的历史,至今仍保留了中世纪的特色——较高密度的城区,街道狭窄,功能混合,宜人的步行尺度,但城市规模都不大;建筑高度主要为36层。对于持有这一观点的学者来说,他们反对美国乡村的城市蔓延,也反对像香港、纽约、东京这样的超高密度的紧凑城市,他们将自己的紧凑城市理论局限在一种城市类型看上去非常像旧的小城镇的几何形式,是真正的回归传统的城市主义。广义上他们共同的特点包括:紧凑、功能混合和网络形街道,有良好的公共交通设施、高质量的环境控制和城市管理。对他们来说:与其说紧凑城市是一套理论,不如说是一种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其手段包括:促进城市的重新发展、再生或复兴;保护农业用地,限制农村地区的大量开发;更高的城市密度;功能混合的用地布局;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并在其节点处集中城市开发等。

笔者比较同意李红娟等人对紧凑城市的概括,并将他们的观点进行整理,认为对紧凑城市的理解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核心内容:功能紧凑,用地功能混合。紧凑应该突显的是高效率和高质量,而非高密度,城市空间功能的紧凑是其核心内容。城市空间功能的紧凑依托于城市土地的混合利用,这就要求城市商业、办公、居住和娱乐休闲的汇集,以达到城市功能的混合。而且还要求社区内以及社区间的混合,甚至可以是一栋楼和几栋楼内的混合。其目标追求的是用最少的土地换来更多和更优质的城市空间,承载更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2、基本原则:节约。紧凑城市所倡导的对城市空间的有效开发减少土地的粗放利用;利用公共交通减少能源和污染所体现的是一种节约的城市发展原则,既节约土地、节约投资、节约能源。

3、主要特征:多样性、有机复合性和整体性。紧凑城市的多样性不仅包括城市用地功能的混合所带来的多样性,也包括城市人口的多样性,紧凑城市要求吸引各种年龄、各种收入阶层的人以及文化和种族的多样性。紧凑城市所主张的城市土地的混合利用,是要求各种复杂的城市构成要素实现有机组合,而不仅仅是功能的叠加。通过城市中经济、社会、交通、土地和环境等多种要素的相互作用体现城市的整体状态,注重城市的整体协同。

4、发展目标:以人为本,构建宜居城市。紧凑城市要求能够实现对城市环境、氛围、邻里关系的改善;降低对小汽车的依赖和公交车利用率的提高;更小的社会压力以及回归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从而为人们提供一种强烈的城市归属感和有吸引力的城市生活,并成功营造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融合。体现了人性尺度,是将人的需要与城市空间结构有机地组合起来以实现人性化的城市功能和城市结构。

5、衡量标准:城市空间高效运行。紧凑城市中的紧凑应该要包含的是城市空间的整体状况,强调城市中各种要素的协同作用和动态运行。对于紧凑城市,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城市形态紧凑这一单一要素,而且要注意城市的高效集约和生态性。

三、紧凑城市存在的问题

紧凑城市在西方国家的有效性和可接受性也受到质疑:紧凑城市在保障贫困人口住房方面遭到质疑,Cordon1997)总结了美国推行紧凑城市理念的实施成果,结果显示城市中心的高度密集以及竞租行为使得房屋价格持续上涨;紧凑城市中心区高昂的住房价格不仅取决于较高的房屋建设和维护成本,还与高成本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必然联系;由于发达国家紧凑城市中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阶层主要居住在城市中心,这使得贫困人口住房难以得到保障。紧凑城市理念提倡通过连接各功能中心的高速便捷的交通系统以支持可持续目标的效果也受到质疑:通过调查人口密度对与工作相关的交通需求的影响,结果显示紧凑形态下,虽然交通流量在短期内表现出下降趋势,但是交通密集所付出的环境和能源代价随之增加。

关于紧凑城市在西方国家各利益群体中间的可接受性也受到质疑。大量城市居民对紧凑城市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紧凑城市中高密度居住模式下的生活环境较差,人口拥挤,噪声污染严重,缺乏开放空间;紧凑城市下的城市中心区住房的可支付性较低。

四、紧凑城市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启示

紧凑城市是作为城市蔓延对立面提出的策略,由于各个国家存在着不同的城市蔓延现象,导致紧凑城市在不同国家所对应的城市问题不同,如在荷兰主要对应的是内城衰败(后被“网络城市”取代);在日本对应的是缺乏公共服务的弥漫式扩展;在美国对应的是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在澳大利亚主要对应的是城市中心活力丧失;在欧洲对应的是自然环境被破坏。

随着我国进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资源和环境的需求与日俱增,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重视,紧凑城市对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很大意义。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紧凑城市在解决城市无序蔓延以及节约资源环境方面的重大贡献,但同时也不可忽视与之相伴生的一些问题。不可盲目借鉴别国经验,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从我国各个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Mike JenksElizabeth BurtonKatie Williams.The Compact CityA sustainable Urban FormM.LondonSpon Press1996.

2]于立.关于紧凑型城市的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7.1.

3Salvador Rueda.City modelsbasic indicatorsM.Quadems2000.

4Michael Breheny.Urban compactionfeasible and acceptableJ.Cities1997.

5]李琳.紧凑城市中“紧凑”概念释义[J.城市规划学刊,2008.3.

6]方创琳,祁巍锋.紧凑城市理念与测度研究进展及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7.4.

7]耿宏兵.紧凑但不拥挤——对紧凑城市理论在我国应用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8.6.

8]仇保兴.紧凑度和多样性——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J.城市规划,2006.1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963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