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沙坪湘绣小镇创新发展探索
第723期 作者:□文/肖琳子 时间:2024/2/16 15:13:53 浏览:443次

[提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特色小镇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用场景,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力。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沙坪湘绣小镇是湘绣发源地、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和AAA级旅游景区,以湘绣小镇为载体,推动湘绣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不仅能够进一步促进对湘绣的传承与保护,而且能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特色小镇

课题项目:本文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院属课题:“‘产城人文’融合视角下的湖南特色小镇发展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61

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距今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长沙市开福区沙坪街道是湘绣的主要发源地,是中国湘绣之乡、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基地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在湘绣的延续传承和产业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湘绣在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的冲击下,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巨大挑战。近年来,沙坪湘绣小镇加快推动湘绣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传承中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

一、沙坪湘绣小镇发展现状

沙坪湘绣小镇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北部,总面积2779.34亩,常住人口3400余人。沙坪作为湘绣发源地,其历史悠远,可追溯到2500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1998年,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沙坪为“中国湘绣之乡”。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湘绣(沙坪产区)成功取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2011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湘绣之乡”荣誉称号。2017年,沙坪湘绣小镇成功入选长沙市特色小镇创建培育名录。依托浓厚的湘绣文化底蕴和依山傍水的秀丽风景,集文化传承基地、湘绣产业园区、休闲旅游胜地为一体的湘绣主题小镇已初具规模。

(一)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多年来,沙坪大力发展湘绣产业,不断完善产业链,打造湘绣产业集群。沙坪重点规划建设了沙坪商业老街、湘绣文化广场、沙坪绣坊街等产业载体,集聚了天利湘绣、再红湘绣、金球湘绣、玉玲湘绣、手牌湘绣、伊飞湘绣、湘风云绣、扬帆湘绣等重点企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2016年,开福区湘绣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目前,沙坪注册的湘绣企业一共有37家,沙坪湘绣产量占到湖南省湘绣总产量的70%以上,年销售总额达2亿元,占整个湘绣行业销售额的50%以上,其中再红湘绣、天利湘绣营业额连续5年超过千万元。沙坪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沙坪医院、公交停保站、派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为湘绣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充分保障。

(二)文旅融合态势日益明显。文旅融合是沙坪湘绣近年来的成功探索。沙坪湘绣小镇文旅资源丰富,沙坪湘绣博物馆是湖南首家民办湘绣产业配套型博物馆,汉回民俗文化景区是长沙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湘绣文化广场汇聚了湘绣博物馆、湘绣名人馆、湘绣工艺体验馆、湘绣婚庆馆、绣乡食府等体验场馆和美食中心,小镇周边创建了多个省级、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将沙坪湘绣小镇、汉回民俗文化村两大景区和沿线美丽农庄“串珠成链”,规划设计《五彩沙坪》都市休闲一日游线路,打造长沙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的新名片。湖南省沙坪湘绣博物馆(天利湘绣)、长沙市湘绣研究所(再红湘绣)等湘绣企业开展研学与团建活动,充分挖掘湘绣文化内涵,鼓励通过专业讲解员讲解、工艺大师现场教学、研学者与参观者体验刺绣等活动,弘扬与传承“绣道文化”。

(三)产学研一体化初见成效。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湘绣产业发展的重要特色。一是校企深度合作,共育湘绣人才。2006年,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全国首开湘绣专业;2011年,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与湘绣企业共建湘绣艺术学院,在湘绣人才培养、技艺传承、技法创新、产品研发、文化研究等方面奋力开拓,全力打造“新湘绣”。十余年来,学院为社会培养培训高素质湘绣设计、管理、制作人才超过3000名,研发新湘绣系列作品300多项。二是产学研结合,推进湘绣产业化发展。2011年,湖南师范大学与湖南沙坪湘绣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湘绣创新研发中心,致力于湘绣数字化保护和文创产品研发,推进湖南湘绣数据化、创意设计化、生活方式化和品牌国际化,与市场接轨,加速科研孵化,走产业化发展之路,让湘绣飞入“寻常百姓家”。三是湘绣大师进课堂,传承湘绣文化与工艺。作为湘绣传承人,湘绣大师们带着绣娘团队进校园、进社区,开办湘绣培训班,开展湘绣知识讲座、教学体验活动,让湘绣走进千家万户。

(四)湘绣大师队伍逐渐壮大。湘绣是美与技艺的结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湖南乃至国家的艺术名片,湘绣代表性传承人在湘绣的保护与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续写了新时代湘绣艺术的新气象。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上显示,湖南省共有6位湘绣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湘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有刘爱云、柳建新、江再红,湘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有黄笛、毛珊、李艳。在沙坪,目前从事湘绣产业人员5000余人,获大师和传承人称号的有44人,其中包括邬建美、李露、罗利香、江再红等4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笛、毛珊等2位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陈航、李艳玲、魏艳玲、周利云等33位湖南省刺绣大师,王铭杰、易航智、杨晓红、李杏芳等4位画师,黄刚是唯一的绣线传承人。

二、沙坪湘绣小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需求的改变,湘绣产业发展遇到了瓶颈。而沙坪湘绣小镇作为一个传统资源禀赋型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湘绣产业举步维艰。湘绣是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大部分湘绣企业历经几代湘绣人的传承,由家庭作坊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企业,缺乏创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生产效率不高,竞争力不强,市场份额占比较低,产业规模效应不大。目前,沙坪湘绣小镇仅有湘绣企业37家,除了天利湘绣、再红湘绣、金球湘绣、玉玲湘绣、手牌湘绣、伊飞湘绣、湘风云绣等少数湘绣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以外,大部分湘绣企业规模都很小,甚至还存在一些手工作坊。沙坪湘绣企业的发展定位、生产模式、销售方式相近,产品同质化程度高,消费人群高度重合,企业之间没有抱团发展,而是各自为政,抢人才、争资源等恶性竞争事件时有发生。行业内缺乏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企业发展呈现出“小散弱”的局面,同时湘绣原材料生产、文创产品加工等配套企业较少,湘绣产业难以做大做强。

(二)创新能力不足,产品不能有效匹配市场需求。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商品琳琅满目,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湘绣产品虽然精美独特,但在图案、材质、产品种类等方面缺乏创新,难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开拓市场的能力有限。目前的湘绣产品仍然以摆件、挂件、屏风等为主,湘绣产品的图案仍然以狮虎、熊猫、花卉、人物肖像等传统题材为主,缺乏符合时代特征的个性元素,对消费者缺乏吸引力。除此之外,产品销售模式也没有创新,和多年前一样,仍然以单位或私人定制为主,近年来,受政策影响,企事业单位订单骤减,给湘绣企业带来很大的冲击。虽然,湘风云绣、伊飞湘绣等企业开发了许多文创产品、具有时尚元素的生活日用品等,湘绣创新研发中心在长沙的后湖、桃子湖等文创基地开设直营店,但是在批量制作、工艺创新、材料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难点。

(三)人才后继乏力,严重影响湘绣技艺传承。近年来,湘绣行业从业人员数量不断下降,严重影响湘绣技艺的传承,不利于湘绣产业发展壮大。据统计,目前沙坪绣工50岁以上的占85%4050岁的占13%40岁以下的占2%。由于绣工社会认同感低、工资待遇不高、工作环境单调、工作内容单一,再加上就业选择多样化、沙坪公共配套不够完善等原因,愿意在沙坪从事绣工岗位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湘绣不仅是一个产业,更是一门艺术,它吸收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绘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等诸多艺术精华,真正优秀的湘绣从业者、传承人必然是复合型人才,且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如绣艺超群的廖家惠、鬅毛针的创始人余振辉、诗咏生辉的李云青、丹青老到的杨应修。但现在的绣工普遍来自当地农村,文化基础薄弱,综合素质不高,难以担当湘绣传承与创新的重任。

(四)配套设施落后,文旅融合程度有待提升。沙坪湘绣小镇湘绣文化内涵丰富,风景秀美,但停车、就餐等旅游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如汉回民俗文化村没有建设停车场,湘绣文化特色突出、场馆集中的湘绣文化广场仅有一家小型餐馆,有较强接待能力的农庄离核心景区较远,且设施老化,小镇缺乏有特色的民宿,等等。同时,沙坪湘绣小镇的商贸、休闲、金融、信息等配套功能较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建设滞后,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对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也较低。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沙坪湘绣小镇创新发展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质旅游资源,旅游是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方式,两者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性发展的背景下,大力推动湘绣与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湘绣的影响力,为湘绣产业带来活力与希望,同时为旅游注入文化内涵,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打造长沙文旅产业新的增长点。

(一)推动湘绣与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湘绣产业的延伸辐射作用,借鉴檀木岭村、汉回村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经验,逐步将钟山村、双塘村、竹安村打造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整合湘绣文化广场、汉回民俗小镇、长沙园林生态园等文旅资源,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形成“景区+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生态圈,实现湘绣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建设和完善游客中心、景观公路、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引进知名餐饮、民宿企业,建设具有地方风味的餐饮店和体现湘绣文化内涵的特色民宿,鼓励当地居民开办农家乐和乡村民宿,为游客吃、住、行、购提供一站式服务。

(二)鼓励湘绣产业创新发展。鼓励湘绣企业开展产品创新研发,对接和开拓市场需求,创造更多大众化、生活化的湘绣文创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推动湘绣在保护传承中实现创新性发展。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湘绣企业开展紧密协作,实现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的正向转化。积极对接国家及省市区关于扶持众创空间、双创基地及技术平台的相关扶持政策,出台支持沙坪湘绣小镇发展的政策,引导社会资源在小镇内投资建设“双创”载体,鼓励个体户、企业、工匠艺人入驻载体,形成创新创业资源的积聚效应,全面推进湘绣产业创新发展。利用互联网,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进驻网络销售平台,开启湘绣电商直播新时代。加强品牌建设,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三)探索“政府引导规范+市场化运营”路径。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聚集大资源、服务大产业”的原则,引进社会化资源成立沙坪湘绣产业服务平台,建设涵盖人才培训、技术分享、市场拓展、检测认证、电商直播、宣传营销等产业链配套服务的综合服务空间。聚集企业、高校及产业链服务资源,重点推动人才及品牌工程,大力传承湘绣文化,把文化基因植入小镇建设。推进湘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促进湘绣博物馆、湘绣培训基地、湘绣研究所开展合作,充分发掘千年文化积淀,传承工艺文化精髓,以大格局发展湘绣产业,以湘绣产业支撑特色小镇创新发展。

(四)培育壮大湘绣传承人队伍。探索湘绣人才培养学历教育,鼓励湘绣企业与高等院校、高职院校等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协商制定湘绣相关专业招生计划、教学计划,为沙坪湘绣小镇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创业型高素质人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湘绣工作室和企业建设公共实训基地,政府部门给予资金支持。鼓励湘绣从业者进行学历提升,并给予学历提升补贴,定期开展技能大赛、中高层次人才研培研修以及湘绣人才复合技能培养。开展荣誉评定与职称晋升辅导,培育湘绣高层次人才,壮大骨干人才队伍,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建立起梯队人才库。支持长沙县中小学开设湘绣兴趣班和社团,鼓励湘绣从业者走进校园传授知识技艺。定期开展面向公众的湘绣研学项目,建设湘绣体验工坊,面向各年龄段开展湘绣手作互动体验活动。

(五)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小镇。依托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进一步实施道路提质改造、水利设施建设、景观节点建设等,建设道路通达、风景优美、设施完善的特色小镇。构筑彰显产业特色和地域特征的建筑风貌,不断完善景区品质,持续提高沙坪湘绣小镇的辨识度。推进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有机协调小镇内外绿地、河塘、林地、耕地,建设“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推动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互促共融。依托沙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立“小镇客厅”。完善教育、医疗、金融、商业、体育、休闲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规范沙坪老街经营门店管理,加快构建繁荣的“商业圈”和便捷的“生活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杨,熊莹.传统与创新之间:苏绣的传承、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704.

2]曾耀农,徐军.工匠精神语境下的湘绣产业创新策略[J.江苏商论,201802.

3]张钰琳.文化旅游视角下特色小镇的建设研究——以苏绣小镇为例[J.知识经济,201804.

4]潘立军,朱春辉,刘喜梅.湘绣产业创新发展的再思考——基于对长沙市湘绣企业调研[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806.

5]杨飞飞.苏州非遗特色小镇与苏绣文化传播的创新发展[J.创意与设计,202001.

6]李雨晴.文化资本视角下非遗文化传承的实践与思考——以苏绣为例[J.今古文创,202227.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522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