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潍坊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探索
第723期 作者:□文/邱晶晶 孔文乙 时间:2024/2/16 15:18:51 浏览:365次

[提要] 近年来,浙江、广西、江西、山东等省份相继推行“链长制”,通过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筑牢产业发展根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链长制”视角,探讨潍坊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从发展重点产业、做强链主企业、培育重点企业、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产业链科技创新平台、推动重点园区建设等方面,提出潍坊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路径,以期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链长制”;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路径

基金项目: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软科学)项目(2022RKX103);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20ZJ1179)。通讯作者:孔文乙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56

一、“链长制”的提出

“链长制”作为一种强化产业链责任的制度创新,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以产业链为中心协同推进复工复产”的有益探索和实践。为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浙江省最早开始系统推进“链长制”。20198月,浙江省发布了《浙江省商务厅关于开展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进一步推进开发区创新提升工作的意见》,“链长制”正式拉开序幕。202110月,潍坊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行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的实施意见》,围绕15个制造业重点产业实行“链长制”,每条产业链由一名市级领导包靠,担任产业链“链长”,负责协调推动相应产业链发展。

为深入落实“链长制”,组建成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工作专班,充分发挥“链长制”对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作用,以重点项目、重点平台、重点园区为抓手,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施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工程,聚焦打造“1+2+N”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体系,做大做强智能消费电子产业链,推动集成电路、智能装备2条产业链强链、补链,推动半导体激光器、高性能传感器、北斗导航等N条产业链建链、延链,着力打造以歌尔股份为链主,共达电声、浪潮华光等骨干企业为重点企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依托“链主”企业开展产业链配套情况专题调研,了解“链主”企业主导产品本地配套及市外配套情况,分析产业链条上的空白环节、弱项环节,围绕补短板、强弱项,谋划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提高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二、潍坊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本情况

潍坊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原有电子信息产业为依托,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基础较好,增长速度较快。近几年,围绕“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组织理念,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和园区建设,加大自主创新、项目支撑和招商引资力度,逐步形成门类完善的重点产业体系,打造了一批省级以上园区基地,具备了较强的发展潜力。潍坊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特征明显,涌现出一批优质企业,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潍坊市有专利企业达到8260家,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有专利企业数量共1205家,企业数量占全市重点行业有专利企业的15%2022年,潍坊市纳入统计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企业42家,全年实现营收971.5亿元,同比增长22.4%

(一)产业分层情况。潍坊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要聚集于基础层、应用层和服务层。基础层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光电器件、传感器产业等(如歌尔股份、浪潮华光、裕元电子、华光光电子等),为潍坊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奠定了底层基础。

应用层主要集中在智能硬件、电子设备、通讯设备等产业(如共达电声、智新电子、胜达科技、蓝创网络技术等),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要的应用体现。

服务层主要集中于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服务(例如新海软件、微立方信息、蓝鹏智能科技等企业),为新一代新兴技术产业及其他领域提供“互联网+”应用服务。(图1

(二)产业分布情况。从有新一代信息技术专利的企业区域分布来看,高新区有专利企业数量最高,其次是寿光市、青州市、潍城区等。从产业细分领域来看,潍坊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企业主要分布于行业应用、电子元器件、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服务、大数据、电子设备、集成电路、软件开发、互联网、光电器件、智能硬件、电信服务等27个细分产业领域。(表1

(三)产业创新情况。从硬科技指数分布情况来看,潍坊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专利为核心能力的创新实力分化较为严重,标杆企业(AAA级)仅有歌尔1家,卓越企业(AA级)有共达电声、迈赫机器人等13家,优秀企业(A级)有智新电子、欧龙电子等36家。企业多集中在良好企业(BBB级)、一般企业(BB级)和相对较差企业(B级和CCC级),分别为375家、316家和457家。

潍坊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涌现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链主企业,如歌尔,也涌现出成长性好、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重点企业,如共达电声、迈赫、浪潮华光等,科技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这些企业,其产品技术水平较高,极大地推动了潍坊市信息技术产业提质增效。

从专利情况来看,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加强,积累了大量高质量创新成果,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专利量共计35267件,其中专利申请量30838件,发明专利公开量13170件,有效发明专利4283件。

(四)产业人才情况。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创新人才情况来看,潍坊市有知识产权创新活动的工程师数量共计18604人。按企业人才职务分类,发明人/设计人共计15224人,其中董高监共计1262人,占比8.3%,法人共计754人,占比5%;按人才类型分类,顶尖人才10人,领军人才10人,高端人才24人,高层次人才数量偏低,有待进一步引进和培育;按人才拥有的专利数量分类,拥有100件专利以上的91人,51100件专利的334人,1150件专利的4221人。

三、潍坊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细分领域发展不平衡。近年来,潍坊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进步明显,但也存在细分领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目前潍坊市在电声产品、LDLED等领域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组装封测、销售服务等环节产业链较完整,但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细分领域产业链条不完整,个别细分领域如区块链、北斗导航等,几乎没有布局,各细分领域发展步调不一,不均衡、不充分的情况较为明显。

(二)企业梯次发展断层。潍坊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总体创新能力不足,企业两极分化严重,目前仅有歌尔等少数几家企业规模较大,成长性较好的中型企业偏少、储备不足,规模企业和“虎腰”企业少。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产值超过500亿元的仅有歌尔股份一家,企业发展规模呈现出“断崖式”下降,产值位居第二位的共达电声仅有十几亿元。小型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整体实力弱,没有对产业链形成有益的补充,企业的梯次培育机制尚未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性弱,不利于产业链的安全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产业本地配套率低。当前,潍坊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分工协作、协同配合的良好产业生态尚未形成,产业集聚程度弱,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个别产业链重点企业本地配套率较低,如智新电子潍坊市内配套率仅为4.2%,省内配套率3.5%,国内配套率85.86%,国外配套率5.91%,传感器、微动开关、PCB板等仍是其短板领域。同一细分领域内的企业各自为战多、分工合作少,导致整个产业的规模效应不足,增加了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成本。

(四)产品处于产业链中低端。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虽已具备一定规模,但整体处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的中低端,缺少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自主品牌,特别是终端产品,更多的是以代加工和零部件配套为主。产品竞争激烈,投资风险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迭代快、周期短,部分新产品也只有1年的周期,不投资、不创新,将很快面临淘汰的风险,投资也要看准产业发展方向,这为配套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产业投资风险。

(五)高端人才匮乏。潍坊市高校和科研机构较少,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高端人才缺乏,人才引进机制缺乏灵活性,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低。潍坊的研发人员流失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多数研发人员流向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相对脱节,歌尔股份在潍坊、北京、青岛、深圳等地都建有研发中心,引进外地的人才,却对本土化的人才需求不足,缺乏稳定优质的高层次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支撑,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高水平研发平台较少。部分企业对科技研发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力度不够,目前仅有歌尔股份获批一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其他龙头骨干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较少,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的缺乏制约了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尤其是缺乏VRAR、芯片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人员,不能满足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的需求,不利于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各类创新要素无法形成合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的长期稳定高质量发展。

四、潍坊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一)大力发展重点产业。立足潍坊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聚焦新领域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推动智能可穿戴、虚拟现实、集成电路、激光器、软件等重点产业发展,重点开发生产MEMS声学传感器、大功率激光器、扬声器阵列等产品,进一步延伸完善电声器件产业链、半导体照明产业链、集成电路产业链,建设虚拟现实和光电产业基地,实现由电子零部件配套基地向高端智能消费设备基地转型,提升产业链价值,拉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集中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二)着力做强“链主企业”。“链主企业”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牵引作用,目前潍坊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歌尔股份为链主,为推动整个产业提质增效,需要进一步做强链主企业,推进歌尔光电产业园四期、高端虚拟现实整机产品关键技术研发等重点项目建设,在增能扩产、土地供给、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产业配套、资源汇集等方面给予链主企业歌尔股份全方位支持,进一步强化链主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其研发创新能力、共生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

(三)培育壮大重点企业。针对潍坊市企业梯次发展断层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企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重点围绕VR/AR、智能可穿戴、人工智能、激光芯片、光刻胶、北斗导航等领域,以歌尔为链主,共达电声、浪潮华光、迈赫机器人、星泰克等15家企业为重点,建立产业链重点企业清单。构建中小企业梯次培育机制,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大力培育领航型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

(四)支持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正视和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核心元器件、关键功能件、终端产品、应用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组织申报一批技术研发项目,加大控制器、存储器、传感器、光学模组的研发力度,提升产业链整体技术水平,突破一批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的新技术、新产品。加快推进虚拟现实、声光电、集成电路等产业项目建设,以项目促进产业发展。

(五)建设产业链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推进产业链科技创新平台,要以链主企业、重点企业现有研发平台为基础,坚持市场导向、需求导向、技术导向,建设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强化人才团队建设,为解决行业“卡脖子”问题提供平台支撑。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聚焦元宇宙、微机电等产业赛道关键技术重大需求,加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及时有效推动创新平台共建、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引进、技术需求解决,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六)积极推动园区建设。产业园区是承接产业链式发展的重要载体,需要巩固声光电及半导体产品优势,建设国家创新性半导体产业集群、国际知名的电声产品聚集区。以“一中心两园区”格局,建设北斗导航公共服务平台,推广北斗民用技术、测绘地理信息应用,参与北斗卫星导航等军用市场竞争。加强潍坊软件产业园、潍坊光电园、寿光软件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培育,加快发展软件开发、呼叫中心、系统测试等业态。

(作者单位:潍坊市科技创新促进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银平.“链长制”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纵深发展的创新实践[J.上海企业,202106.

2]刘志彪,孔令池.双循环格局下的链长制:地方主导型产业政策的新形态和功能探索[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1.

3]孙华平,包卿.产业链链长制的来龙去脉与功能角色[J.中国工业和信息化,202007.

4]秦晓静.“六个一”新“商经”[N.淄博日报,2021-11-02001.

5]熊鸿儒.当前我国企业创新的特点及挑战:来自全国企业创新调查的证据[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6.0105.

6]孙科,王军,杨宝林.加强陕西省科技型企业培育 加快科创企业上市步伐[J.新西部,202204.

7]张志艺,张华.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20.180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488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