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成果显著,2022年页岩气产量达到240×108m3,是全球第三大页岩气生产国,加快页岩气开发投资不仅对保障我国能源供应、调整能源结构具有战略意义,也是促进资源地经济社会发展,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现实选择。但是,受到地形、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勘探开发成本过高严重影响其开发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从我国页岩气开发阶段主要工作量和成本管理现状入手,基于页岩气开发生产流程和勘查开发成本核算理论,明确定义我国页岩气开发成本涵义,理清其成本构成,并对各成本核算做相应说明,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进一步优化策略,为实现页岩气低成本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页岩气;开发成本;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6月1日
一、研究背景
(一)加快国内天然气产业发展,必须打破页岩气开发成本高的桎梏。页岩气是一种清洁、高效、低碳的化石能源,在以天然气为过渡的新一轮能源结构转型浪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特征导致近年来国内天然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外依存度高达40%。考虑到我国的能源特征,大力开发储量丰富的页岩气是我国中长期调整能源结构、推进减排的现实选择。
我国页岩气在十余年的勘探开发实践下,已经在四川盆地及周缘实现商业性开发,至2019 年末,中石油、中石化累计探明涪陵、长宁、昭通、威远、威荣和永川6个页岩气田,2022年中石化又发现地质储量1459.68×108m3的綦江页岩气田。但是,我国页岩气开发成本与市场化应用往往受到地质地表条件、国内天然气价格、开采技术和装备水平、政策优惠等因素影响,企业面临着推动开发上产和缩减成本的两难境地,开发成本过高是制约我国页岩气发展的主要瓶颈。
(二)针对页岩气开发难度大、成本高的实际,需要健全页岩气开发成本管控体系。降低页岩气开发成本是推动页岩气高效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在油气价格低位运行、盈利压力增大的背景下,迫使参与页岩气开发业务的企业加强成本管控,利用关键工程技术的创新、“工厂化”升级提升开发效率,在数据信息和技术的支持下预测成本走势、实现低成本开发。
为此,规范页岩气开发成本会计核算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页岩气开发管理现状入手,根据页岩气开发过程和成本核算理论解释了成本构成,对我国页岩气开发成本进行概述。分析进一步优化的策略,为实现页岩气低成本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二、我国页岩气开发成本管理研究现状
(一)文献综述。目前,国内已发表的文献中对页岩气的开发成本理论研究较多,但较为分散,没有归集成完整的理论框架,国外已发表的文献中对于页岩气开发成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实现成本控制上,受到国情和产业发展的限制,会计核算不尽相同。蒋红兰(2013)结合现代边际机会成本理论,提出为提高页岩气开发的投资回报率,需要将页岩气开发成本管理延伸到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吴勘等(2015)对我国页岩气开采成本预期做出分析,提出建立页岩气的金融支持体系,我国的开发优势在于相对廉价的土地、人工以及国产化设备等,未来成本下降还有空间。郭瑞等(2015)针对页岩气开发产生的环境问题,建立了环境成本量化模型,认为页岩气开发环境成本主要包括水资源耗费成本、水污染成本、大气污染成本、生态环境补偿成本、地质灾害补偿成本、页岩气替代煤炭节约的环境成本等。范松梅等(2017)对页岩气勘查投入的成本问题进行研究,认为页岩气勘查投入可以通过调整成本结构降低总成本,减少研究费、管理费等间接成本的比重,重点利用技术革新降低钻探单价投入。王世谦(2017)对页岩气资源开采现状、问题与前景进行分析,认为通过培育第三方油气服务市场、增加页岩气钻完井配套技术与设备的多渠道供给和提高服务质量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国内页岩气开采成本。
(二)页岩气开发管理现状。我国页岩气开发遵循综合地质评价→优化开发方案→水平井钻井→体积压裂→工厂化作业→高效清洁开采的体系,在国家行业管理层面,施行了一系列政策为页岩气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完善页岩气矿权竞争性出让和矿权退出机制。页岩气相关政策和规划情况统计如表1、表2所示。(表1、表2)
对比北美页岩气开发模式,目前我国页岩气产业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页岩气资源禀赋条件较差,地质预判情况的不明朗、地表环境的复杂性和严格的环保要求制约着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二是初期经济技术条件仅能支撑3,500米浅页岩气的规模开发,大体量3,500米以上的深层优质资源的开发要求更高、难度更大,而川南地区有超过一半的资源埋深都在3,500米以上;三是油气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导致页岩气开发项目面临效率提升的瓶颈,“重生产、轻经营,重规模、轻效益”的观念也与我国未来能源结构的发展方向不一致。
三、我国页岩气开发成本管理优化
(一)页岩气开发成本构成。基于页岩气开发生产流程的三个阶段,即矿区取得阶段、地质勘探阶段和开采阶段,结合非常规油气资源成本构成,本文将页岩气开发成本定义为从事油气勘探和油气生产的企业所发生的矿权购置成本、勘探成本、开采成本,最后按阶段性成果归集储量成本。
1、矿权购置成本
(1)矿权购置成本界定。矿产开发产业属于国家垄断,这意味着矿产资源的价值和使用必须伴随着适当的成本和开采费用。开采页岩气的企业必须向国家有关部门缴纳适当的税费,以获得开采权。中国实行探(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制度。主要包括勘探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和采矿权使用费,征收按矿区面积计算,逐年缴纳。
(2)矿权购置成本的核算。探矿权使用费和探矿权价款发生在探矿权支出、采矿权支出中应分别核算,发生在探矿权支出中,应按区块转入“地质勘探费用”,作为费用化支出;发生在采矿权支出中,应转为无形资产,按规定摊销,采矿权使用费作为期间费用,列入当期损益,采矿权价款则根据规定年限进行摊销。
2、勘探成本
(1)勘探成本界定。页岩气的勘探成本指在勘探权有效期内,为查明勘探区内一个或多个地层的页岩气资源而在勘探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勘探和勘察费用,包括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等直接投入成本以及研究和管理费用等间接投入成本。页岩气勘探投入成本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区分,见表3。(表3)
(2)勘探成本的核算。当勘探成本发生时,对非钻井勘探成本列为“地质勘探费”,计入当期损益。对钻井勘探成本,在钻探时暂时资本化,直到确定是否已经发现探明储量。当发现经济上可采的储量时,确认为成功探井,其中有效井段的探井成本将转入井与有关设备成本予以资本化,无效井段转入“地质勘探费”,其成本按照钻井工时分配。未发现经济可采储量即为干井,探井成本转入“地质勘探费”。
3、开采成本
(1)开采成本界定。页岩气的开采生产阶段是将探明储量开发的过程,在从井底开采到地面的过程中,涉及到与购置开采、收集和储存页岩气的设施有关的各种成本和费用。页岩气的开采成本构成见表4。(表4)
(2)开采成本的核算。页岩气开采成本应全部予以资本化,并在页岩气开发区域据开采储量逐步进行摊销。页岩气开采成本发生时,计入“页岩气开发支出”,在建工程竣工后,转入固定资产,相应计提折旧。页岩气开采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直接费用则直接计入区块成本和成本项目;间接费用可选择产量、井数等作为分配标准,计入各区块成本和成本项目。
4、储量成本
(1)储量成本界定。依据油气储量成本可以综合性评价矿业资源的投资效益、进行定价及转让,我国计算油气储量成本通常使用勘探投资直接计算。基于油气储量成本理论,可以将页岩气储量成本定义为取得和探明页岩气储量的各阶段成本。
(2)储量成本的核算。页岩气储量成本的核算分为一至四级科目。一级科目页岩气储量。二级科目核算包括:决策成本,按照决策的风险衡量和失败损失下设三级科目“决策信息取得”;交易成本,根据勘探权及其他交易费用下设三级科目“矿区勘探权取得”;勘探成本,根据不同的四级科目作业类型如开发井作业、物耗下设三级科目“地质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组织成本,下设三级科目“组织创新” “结构改革”;学习和创新成本,根据不同的四级科目培训费、差旅费下设三级科目“员工素质培训” “新技术掌握”。
(二)我国页岩气开发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我国页岩气行业因开发成本高、依赖财政补贴、行业整体受边际效益水平的制约,面临开发效益的瓶颈,成本控制在开发初期相对较差。根据已探明页岩气田的投资成本显示,国内页岩气开发井单井投资介于5,000万~7,500万元,操作成本介于0.12~0.55元/m3。通过近十年的技术探索,已经实现成本降减,但还存在一定问题:
1、页岩气“工厂化”作业模式亟须推广。页岩气开发项目进入施工阶段后,由于不确定性事情的发生和设计的变更、进度安排的不妥当或者是施工工序的问题,可能造成施工人员发生窝工的情况,加上现场管理人员有限,会造成极大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的浪费。页岩气的工程技术企业需要完善其管理细节,重点关注钻完井和压裂核心工程。
2、页岩气开发项目需改善前期投资决策程序。页岩气的不同区域平台单井产量差异较大,在单个平台部署6~8口井、总投资达3亿~4亿元的基础上,如果地区资源品质变差或工程设计出现偏差,单井投资风险过高。为此,每单平台需要重新测算投资收益,优化投资决策,有效规避投资风险。
3、激励政策与规范政策并存的政策组合有待完善。目前,政府没有出台关于页岩气开发成本核算的指导性文件,页岩气开发成本的核算范围边界不明确,企业可能将与页岩气开发无关的费用计入成本,导致高估勘探投资,在实际进行成本管理时,没有统一的管理约束标准会影响成本控制的时效性。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明确定义了我国页岩气开发成本涵义,将其分为矿权购置成本、勘探成本、开采成本,以及按阶段性成果归集后的储量成本,由于获取的页岩气开发阶段的数据有限,本文提出的我国页岩气开发成本不包括技术因素影响后不同企业成本核算的差异,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调研我国页岩气开发阶段的主要工作量,获取更多技术的投入数据,完善核算范围。
当前页岩气行业发展速度放缓,针对页岩气开发项目设计和开采阶段成本过高、效益不足等问题,建议政府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合理优选有利地区开展新一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加强页岩气勘探投资的风险管理;形成适合我国页岩气特点的开发技术体系,降低对国外技术依赖性;加快出台页岩气开发成本核算标准,通过科学化预算管理,降低实际投入成本。企业层面则需要继续深化成本管理创新,促进页岩气开采技术的突破,实现页岩气增储上产和低成本开发。
(一)完善页岩气开发效益管控制度。一是确立页岩气开发效益回溯机制。在方案设计阶段之前,页岩气开发应对钻采生产成本进行估算和控制,同时确定开发井的位置、数量、投资限额和EUR下限,并建立具体的预警处理机制,实现项目成本的全过程动态监控。二是完善页岩气开发效益管控体系。一方面明确各部门的成本控制职责。确定项目实施单位全面负责全井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包括设计变更、异常工况、沉降工作等;另一方面应根据标准井的基本情况,设置明确的投资预警阈值。
(二)健全页岩气开发成本管控体系,强化财务监督和控制。页岩气开发成本管理需要与财务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首先,页岩气开发企业要做好内部财务机制的优化工作,确保其他部门在实施工作时能够积极配合、相互监督。其次,必须建立健全的会计程序,利用成本控制在内部建立权责发生制,科学比较预算和生产情况,分析差异原因,优化工作。最后,在生产过程中,建立健全现场管理制度,分析超出成本标准线的原因,确保成本控制在各部门、各项目、各环节得到有效实施。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蒋红兰.页岩气开发成本分析与研究[J].会计之友,2013(23).
[2]郭瑞,罗东坤,李慧.中国页岩气开发环境成本计量研究及政策建议[J].环境工程,2016.34(03).
[3]范松梅,沙景华,马玉芳,张梦瑶,刘申,陈怡汶.中国页岩气勘查投入的成本问题研究[J].中国矿业,2017.26(12).
[4]王世谦.页岩气资源开采现状、问题与前景[J].天然气工业,2017.37(06).
[5]杨国丰,周庆凡,卢雪梅.页岩油勘探开发成本研究[J].中国石油勘探,2019.24(05).
[6]李志学,李君,陈健.天然气开采企业操作成本动因研究[J].会计之友,2016(04).
[7]吴勘,杨树旺.中国页岩气开采成本分析及金融支持策略[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05).
[8]张君峰,周志,宋腾,李飞,陈榕,卢妍欣,陈相霖,徐秋晨,王超,王昱荦.中美页岩气勘探开发历程、地质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对比及启示[J].石油学报,2022.4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