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三一重工数字化转型中价值创造研究
第725期 作者:□文/李玉倩 时间:2024/3/16 17:30:30 浏览:384次

[提要]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数字化转型成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动力。本文结合传统制造企业转型背景,以行业巨头三一重工为案例对象,其是同行业中率先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聚焦于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具体策略,探究传统制造业转型中数字化如何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从而赋能企业价值创造。

关键词:三一重工;数字化转型;价值创造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710

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为了更加高效地发展,纷纷进行数字化生产变革。数字化转型不仅助力企业在生产方面智能化升级,同时还实现了业务流程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价值创造,有效地促使了内部资源的高效整合。总的来说,数字化在生产环节、供应链以及研发创新等方面均促进了企业实现价值创造。本文以三一重工为例,重点关注案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因以及其赋能企业价值创造,有助于鞭策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

一、文献综述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逐渐使数字化转型成为现代企业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是当下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学者吕铁(2019)认为数字化转型是通过充分地利用数字技术对企业进行多维度的重塑,应用于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中,使企业全面达到数字化水平,进而推动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升级。曾德麟(2021)把数字化转型总结为在数字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实现个人、组织以及产业等方面的升级变革。孙新波(2021)则提出了价值创造是企业为实现顾客需求而进行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一系列经营活动,主要强调的是价值创造的资源基础、主体以及其一系列活动过程和结果。因此,随着数字技术的推进,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价值创造问题备受关注。值得肯定的是,组织间丰富的价值要素、多元化的价值关系以及频繁的价值互动都是由数字红利实现的,通过“价值网”的多样化方式共同进行价值创造,各环节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断地交互,从而达到价值创造的效果。李晓华(2020)指出数据作为价值创造的重要资源,能够将各个生产和加工环节及要素相结合,与信心技术高度融合,在促进数据价值链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整合企业资源,从而提高数字化水平。罗艳梅和张全爽(2022)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重构价值链的过程具有积极作用,能够促进企业价值创造,提高盈利水平。可见,学者们对数字化转型产生的经济后果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二、案例分析

(一)三一重工数字化转型发展历程。通过对三一重工发展进程的了解,发现其数字化历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重构信息化平台。伴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繁荣发展,同时国家出台加快数字技术发展政策,三一重工逐步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企业的发展举足轻重,从而开始将信息系统平台进行重构。在此时期,三一重工搭建了全方位的信息框架,通过OA系统进行信息化办公,随后搭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M2M(远程数据采集与监控平台)和ECC(企业控制中心)等系统,基于这些数字化系统,企业内部实现了数据的精确采集与处理。卓越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为三一重工构建了敏锐的神经系统,也为企业全面实施数字化转型创造了契机。

2、实现业务流程信息化管理。2012年以后三一重工开始重点关注信息化与业务流程相结合,于2013年初企业启动改革流程,设立了流程信息总部,进行流程管理体系的完善,并制定了“互联网+工业”的发展战略体系,在战略指引下,推行了核心ERP(企业资源计划)项目,对产品的出入库流程进行完善。随后,公司开始携手与IBM达成全球战略协议,集中力量构建集内存数据和应用平台为核心的行业领先的信息化平台。在2015年更是将互联网营销平台完成搭建,推行客户营销(CRM)系统项目,覆盖公司在国内外的营销活动,业务服务变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3、推进全面数字化转型。以人工智能、互联网为载体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极大地影响着企业未来的产业结构模式,因此这一时期三一重工意识到传统的重工制造企业迎来了新的转折点。2016年,三一重工正式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战略,向工业互联网进军,逐步从流程信息化深入到产业链大数据治理,将数字化融入到研发、供应链、营销等环节,实现了整个组织变革。随着制造行业市场回暖,三一重工借助前期数字化基础,打造了互联网工业操作平台——跟云平台,改变了以往服务的单一模式,提供物联接入、云计算以及工业大数据等多样化服务。北京桩机工厂的设立是三一重工数字化转型又一重要转折点,它融合了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实现了全流程的数据连通。三一重工逐渐完善企业数字化技术创新,实现了全产业链的互通互联。

(二)三一重工数字化转型的动因

1、国家政策支持。近些年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不断发展,加快了企业发展,改变了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成为调整全球资源分配的重要核心力量。国家也随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我国企业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关于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政策已经慢慢充实。《中国制造2025》中强调,制造行业中引入数字技术,不仅能够切实改变企业的构架,进行产业变革,还可以改进企业原有的产业模式,其重点提出制造企业要抓住机遇,完成数字化的转型。“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将“加快互联网+工程机械产业的高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列为重要的任务,推进工程机械制造业全面提升企业在生产、研发以及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改革。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企业重新对自身发展战略进行谋划,实现数字技术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已是必然要求。

2、提高核心竞争力。我国制造业稳步发展,自2010年以来一直位居世界第一。三一重工作为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化企业,在国内龙头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在互联网智能引领的时代,大型制造企业为了稳固自身市场地位,逐步开始思考如何实现企业自身数字经济,利用数字技术来促使企业提升产品品质以及服务水准。国外机械龙头企业利用物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支撑建立起了数字化运营系统,使资源在内部实现流通,更好地帮助各部门完成决策。而对于国内的竞争对手,如徐工集团在供应链方面大力提升了数字化水平,实现了全链条数据检测和管理;中联重科则在研发创新、营销服务等方面进行数字化转型。面对大宗企业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化趋势,三一重工也决心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升级赋能,加快数字化升级步伐,在研发、生产以及营销领域实现数字化,以此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市场消费需求变化。经过技术的更新迭代,产品的价格已经不是消费者唯一的选择,更多的是对其品质和服务的要求,传统的保障品质的道路已经行不通。因此,企业对产品的智能化水准拿捏程度要求越来越重要,不仅要实现机器设备运行的远程监控,更重要的是对产品的自检、无人化运行等方面要达到新高度。像三一重工这种企业,销售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售后的维修和服务成为企业的巨大潜在市场。三一重工利用物联网及流程信息化管理更好地实现数据共享,洞察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同时通过后台数据能够很好地预警设备故障问题并采取及时性行动,从而降低维保成本。

(三)三一重工数字化转型价值创造效果

1、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对于三一重工这种离散型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的创新,更应是内部组织架构的调整。如表1所示,三一重工产品的原材料占比从201484.11%上涨到202090.78%2021开始出现回落,而人工成本所占比例持续下降,由9.06%下降至4.45%,主要是由于三一重工在人才的培养上强调员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实现智能化改造以后,机器人AI设备代替了原有的大量工人,使其从重复的工作中脱离出来,专注于更加有价值的工作当中。由此可见,三一重工积极推进数字化生产优化了企业的成本结构,且效果显著。(表1

2、营业收入显著提升。从图1中可以看出,三一重工在未完成数字化转型以前的业绩和增速是出现断崖式下滑的,表明企业处在一个困境阶段,亟待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难题,来维持现有的市场份额。随着中国机械行业的迅速回暖,同时国家出台优惠政策积极推动机械行业发展,三一重工把握机遇,在2016年全面正式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拓展线上渠道,因而在打开市场的同时,营业收入增长率也逐渐好转,由2015年最低的-23.05%2020年的31.29%。伴随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放缓,但营业收入额却在直线上升,主要是由于虽然企业传统的线下销售受到严重影响,但线上销售进展明显,三一重工通过数字化营销模式,开展线上直播交流等活动,使得企业海外销售强劲增长。(图1

3、供应链管理效率提升。机械工程制造行业的供应链管理具有商品繁杂且流程相对严格的特性,因此为了追求对供应链的极致完美,三一重工从采购到入库,整个流程应用了数字化技术,每项流程都清晰地记录在管理系统中,实现了可视化管理。三一重工构建了供应链决策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决策水平及科学准确性。同时,通过对数字化转型升级,三一重工还构建了仓库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互联网技术,使工作人员能够对产品进行及时准确的分包验收,执行“三线入库”,实现了较低的库存管理成本。在供应链两端实现了数据共享,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创造。

三、研究结论

通过对三一重工的案例分析可以发现,制造行业的数字化不止局限于产品本身,更多的是其产品创新研发、信息化平台及供应链的升级过程。三一重工于2016年大规模开展数字化升级对企业的价值创造产生了积极影响,不仅使企业的业绩有了极大的增长,更是实现了内部数据资源共享,提高了经营决策效率,赢得了市场好评。数字技术不断实现突破,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契机,同时在我国政策的支持引领下,企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已达成社会共识,在转型的进程中,亟待发现自身问题,制定契合的数字战略方针,逐步实现企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价值链的转变,在未来的资本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吕铁.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向与路径[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7818.

2]曾德麟,蔡家玮,欧阳桃花.数字化转型研究:整合框架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21.4305.

3]孙新波,张媛,王永霞,等.数字价值创造:研究框架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21.4310.

4]张媛,孙新波,钱雨.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价值创造与演化——资源编排视角的纵向单案例研究[J.经济管理,2022.4404.

5]陈凯华,冯泽,孙茜.创新大数据、创新治理效能和数字化转型[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0.3206.

6]李晓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价值创造能力提升[J.改革,2022.34511.

7]罗艳梅,张全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链深度融合的创新研究——基于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的案例分析[J.商业会计,2022.73010.

8]陈旭,江瑶,熊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和路径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23.2390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52715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