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管理/制度 |
宝钢股份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726期 作者:□文/张瑞琪 时间:2024/4/1 11:23:48 浏览:693次 |
[提要] “双碳”愿景代表的是全球人民的期盼,对世界可持续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本文对碳绩效的研究放在指标体系这一环,在对相关研究进行了解、学习后决定使用“5E”视角并以钢铁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宝钢股份为例,通过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公平性等五个维度对碳绩效指标进行选取,搭建评价体系。
关键词:碳绩效;碳达峰;碳中和;5E原则;绩效指标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7月25日
一、什么是“双碳”愿景
(一)研究背景。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采、肆意排放与无止境地扩张,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生态平衡,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物种灭绝等速度都在急剧上升。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人们逐渐意识到,降低碳排放是缓解全球变暖、提升空气质量,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994年由联合国牵头诞生了第一个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随后,2005年的《京都协定书》、2015年的《巴黎协定》指引各国制定相应的减碳计划、设置目标。“双碳”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分别是指碳达峰与碳中和。碳达峰是指碳排放量达到历史峰值之后下降,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方式使抵消自身的碳排放量。各国也做出了达成碳中和的承诺,比如,美国、欧盟与日韩纷纷计划于2050年实现,印度承诺于2070年实现。我国领导人在联合国大会上对“双碳”战略目标做出承诺,力求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二)研究意义及思路
1、研究意义。企业绩效评价往往更关注与企业经营相关的指标,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水平与财务状况,以追求经济效益。碳绩效是对企业绩效评价的补充,评价企业的外部价值、社会责任与企业绿色转型成果。将碳绩效评价指标加入到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中,反过来督促企业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融入企业日常经营中,有意识地降低企业排放量,减少污染,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2、研究思路。本文以现有理论为基础,通过“5E”视角,从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公平性(Equity)、效果性(Effectiveness)、环境性(Environmental)五个维度,以宝钢股份为例设计碳绩效指标体系,探讨以“5E”视角进行碳业绩评价考核的可行性,完善一套适用于钢铁企业的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三)研究综述
1、研究现状。碳绩效的提出相对较晚,对于碳绩效评价体系,学界与行业间尚未达成广泛的统一共识,国内外有各种模式、方法相结合,不同视角下构建碳绩效评价体系。国外大致在2008年由Hoffmann和Busch提出。国内文献从知网搜集到的与碳绩效相关的文章来看,最早发布于2010年,近十年的相关研究论文数量呈上升趋势,从2012年的10篇上升至2022年的48篇,站在不同视角下,碳绩效指标体系的搭建也不同。
以宝钢股份绩效为研究主题的论文近五年有二十多篇,大概分成三个方面:首先是研究方向与低碳转型、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绩效评价研究;其次是研究方向与宝钢股份并购武钢相关的绩效评价研究;最后是我国企业改革相关的绩效研究。不过,将研究主题聚焦在碳绩效的论文较少,且集中在近几年。
2、文献评述。通过阅读、梳理查询到的相关论文,发现已有的研究论文对于碳绩效的研究还不够。首先,缺乏对不同行业个性化的碳绩效指标体系的研究,目前还集中在能源密集型企业。其次,也缺少一个可以广泛使用的、灵活的、适用范围较广的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用于推广碳绩效评价体系。最后,关于如何规范企业的碳信息披露、碳审计与碳绩效考核等都仍待进一步研究、论证。从在知网上的检索来看,无论是“3E”视角还是“5E”视角下的碳绩效指标相关论文都很少。罗喜英(2018)、李琪(2020)、杨洁(2021)等基于“3E”模型,从三个方面构建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阳秋林(2022)在研究不同学者对企业碳绩效指标选取方法后,提出了“5E”视角下的碳绩效指标体系。袁广达(2022)也在“5E”维度低碳审计视角下以中石化石油企业为例搭建了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是,关于与“双碳”目标至关重要的钢铁企业,还未有从“5E”视角下的碳绩效指标的选取与体系搭建。
(四)“5E”视角与碳绩效指标相结合的依据。关于碳绩效指标的搭建,有很多从不同角度的研究,有平衡记分卡、投入产出、RSP模型等等,这些方法各有优劣。通过检索发现,已有“5E”视角下将企业碳绩效从五个维度搭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文献研究。五个维度既有各自侧重点又相互联系,体现了企业的低碳投入与环境保护成果之间的关系,记录碳资源的利用率与排放量的增减变化、管理效果,平衡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5E”视角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价企业的低碳业绩。
二、“5E”视角下宝钢股份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宝钢股份公司基本介绍。宝钢股份于2000年由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独家创立,同年年末上市,是全球范围内首屈一指的钢铁企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钢铁冶炼、生产技术的创新,集中控制生产流程并在生产线上装备自动化系统,大量机器人替代人工保障安全性,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的钢铁制造水平。在数据物联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搭建覆盖全球的网络销售服务,其各类钢铁产品畅销海内外,享誉全球。
作为国内钢铁企业的龙头老大,宝钢股份很早就致力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2005年开始每年都发布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当前,企业每三年制定一次低碳转型规划,其“双碳”目标分别计划于2023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此外,还设立碳中和推进委员会并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不断提高碳管理水平,逐步推进低碳技术创新、碳减排、碳数据管理等工作。
资源效率方面,致力于在保证产量与质量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产品创新方面,开发低碳绿色产品并大力开发风电用钢;电力能源方面,扩大绿色电力采购比例;人员培训方面,注重培养员工绿色发展意识。宝钢企业在各方面的努力已经初具成效,与碳相关的数据稳中向好。但公司的绩效评价单一,与企业战略目标不匹配,碳数据太过零散,缺乏针对性、个性化分析,且企业的低碳绩效管理浮于表面。
(二)基于“5E”视角选取企业碳绩效指标的原则与思路。在进行碳绩效指标体系的选取与搭建前应当明确指标选取的原则与思路,同时应参考国家、行业及研究机构出台过的相关办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ISO14031的指标库、《污染源检测管理办法》等。
1、企业碳绩效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1)保障指标的客观真实性。用于计算碳绩效指标的原始数据要保证其真实性,数据的统计口径、计量方法要一致,不能随意更改,影响评价结果。
(2)指标搭建要科学成体系。碳绩效指标的选取要通过一套科学成体系的思路去搭建,本文是在“5E”视角下构建,保障各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绩效体系的全面性,做到层次分明、相辅相成。
(3)可行、可算、可理解。碳绩效指标的选取必须能够实际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并可以在行业内推广。碳绩效指标不仅要通过科学方法计量,成为可量化的指标,而且还要便于使用者理解,提取有用的信息。
2、基于“5E”视角选取企业碳绩效指标的整体思路。碳绩效指标和传统绩效指标一样,包含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并应当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进行选取。在进行系统性的搭建时要根据“5E”视角,分四层搭建分别是:目标层、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目标层应当是建立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应分别是“5E”指标代表的五个维度;二级指标是五个维度根据其特点的各自延展;三级指标则是进一步细化后需要计量的具体数值。最后,还应当划分这些指标是定量指标还是定性指标,明确指标的计量方法与指标方向。
(三)“5E”视角下搭建宝钢股份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5E”视角——经济性指标选取。依照经济性指标的特性,应当将此维度下的二级指标划分为低碳成本与低碳收益两个方面。宝钢企业对低碳成本的投入不仅仅包括低碳技术,还有低碳产品、低碳资产等,当然也通过碳交易、销售低碳产品等方法实现了低碳收益。低碳成本与收益指标的选取不仅要考虑数额大小,也应当反映其在公司整体投入、收益的比例。(表1)
低碳成本指标包括低碳技术的投入额及占企业整体技术投资的比例、低碳绿色产品的投入占企业产品的投入比率、低碳资产占比率、从事低碳工作的员工率及宣传低碳理念的教育费占企业教育费的比例。低碳收益包括碳交易市场取得的收入、低碳资产的利润率与低碳绿色产品的利润率及占比。上述指标均为定量指标,指标方向为正向。
2、“5E”视角——效率性指标选取。根据效率性的侧重点,宝钢企业的低碳转型绩效指标应当延伸出的二级指标为能源利用情况与低碳资源配置。能源的利用情况应当反映各环节同等单位的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或者排放相同体积的温室气体所制造出的产量,与企业低碳冶炼技术水平有关。低碳资源的配置应当反映出企业低碳资源在整体资源中的占比。(表2)
能源利用情况的三级指标应当包含企业各环节消耗单位能源的碳排放量、单位碳排放的产能,这两个指标均为定量指标,单位能源碳排放量方向为负,单位碳排放的产能为正。低碳资源配置的三级指标有绿色电力(光伏、风力及新能源发电)的采购与消耗占比、天然气消耗量在整体燃料消耗中的占比。低碳资源配置的三级指标均为定量指标且为正向。
3、“5E”视角——效果性指标选取。效果性的指标更关注企业低碳转型的成果以及与预期的差距,因此其二级指标可细化为碳减排效果、碳控排效果,也就是预期差距。碳减排效果的三级指标应为二氧化碳排放减排率。宝钢股份的生产流程为大致为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这些环节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碳排放,所以在计量技术可靠的条件下还可以在减排效果的三级指标细分加上以上各环节的二氧化碳排放减排率。碳排空效果的三级指标为二氧化碳的整体排放达标率与各环节达标率,判断碳排空效果是否与预期相符。(表3)
4、“5E”视角——公平性指标选取。公平性是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考量,是否兼顾经济效益与低碳发展及承担了行业“领头羊”的责任。因此,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钢铁企业,可以将宝钢企业的二级指标划分为社会公平、行业公平。社会公平是考核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行业公平反映企业是否承担了与企业实力相匹配的责任。(表4)
社会公平的三级指标可以是工厂生产区与资源开采区附近的居民对企业碳减排满意度、企业是否对附近居民进行了污染补偿及企业是否进行了低碳宣传。满意度可以通过发放问卷、走访等方式取得平均分。是否进行污染补偿与低碳宣传指标数为“1”或“0”,为定性正向指标。行业公平的三级指标为企业碳披露程度、低碳技术的领先程度、碳减排占行业减排比率。企业碳披露程度可以同过向专家发放问卷判断,技术领先水平可以通过查询专利技术、技术减排效果等方法判断。
5、“5E”视角——环境性指标选取。环境性指标要选取能体现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的指标,其二级指标可以划分为碳吸收效果、其他环保情况。碳吸收效果是指企业在实现碳中和目标时,要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吸收与其碳排放量相同的二氧化碳,宝钢企业已经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碳吸收。因此,要设置的三级指标是企业的绿地覆盖率、企业碳资产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碳中和完成率,用来测量企业碳吸收效果。钢铁企业还会有其他的环保措施用来治理水污染、空气质量等,这也是环境指标的选取范围。所以,其他环保情况的三级指标可以是工业取水量、废水排放与粉尘排放是否达标。(表5)
三、总结及展望
本文通过查询与梳理当前碳绩效评价研究,认识到碳绩效评价体系在国内经历十多年的研究、发展后,仍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在整理各学者对碳绩效指标构建的不同视角后,决定结合“5E”视角,以宝钢股份为研究对象对碳绩效指标体系进行搭建,提出关于碳绩效指标的选取建议。初步搭建起一套综合性、可行性、科学性较高的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四层搭建,指标划分为三级,并确定指标的性质,希望为碳绩效指标的选取方向研究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怡.ESG表现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以宝钢股份为例[J].投资与创业,2022.33(12).
[2]张亚连,刘巧.企业碳绩效指标体系构建及测算[J].统计与决策,2020.36(12).
[3]袁广达,顾建莉,王裕琴.低碳绩效审计“5E”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研究[J].商业会计,2022(24).
[4]阳秋林,刘婕.“双碳”目标下我国企业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析[J].财务与会计,2022(03).
[5]王晓丽.企业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J].财会学习,2019(09).
[6]温素彬,朱珊,张宇晴.企业碳排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会计之友,2017(20).
[7]张晨.“低碳”概念下企业业绩的评价与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