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金融/投资
金融科技在信贷流程中的应用
第726期 作者:□文/吴思仪 江 丽 时间:2024/4/1 11:55:34 浏览:55次
  [提要] 金融科技是信息技术在金融业务中的应用,为金融行业带来巨大变革。基于信贷流程的金融科技应用具有巨大潜力,能够提供快速、精准、便捷的信贷服务,同时也存在数据隐私和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和监管政策的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基于金融信贷的作业流程,从前端、主体和后端过程中金融科技的应用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我国金融科技监管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科技;信贷流程;金融风险;监管科技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7月14日
金融科技的发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变革,加速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并推动金融创新和新业态的出现。金融科技是金融与新兴技术融合,其覆盖面广而全,不仅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对传统的金融业务办理流程也产生影响。
一、金融机构信贷业务流程
在数字经济发展与金融科技发展的推动下,大部分金融基础业务已经实现了数字化与线上办理。其中,信贷业务是金融机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业务之一,基于信贷流程分析金融科技的应用与发展将是一个特殊的视角。
一般的金融信贷流程包括客户申请贷款、客户身份验证、贷款审批和风险评估、合同签订、资金划拨、还款管理、数据分析和风险监控、客户服务和支持、技术支持和更新、监管合规与报告等。本文研究金融科技在这一流程中的应用,则可将金融贷款业务运作流程分为三个部分,其中主体为商业银行,前端则是以第三方支付为核心的相关流程,后端则是以数据库管理与评估的相关流程等,这个流程简要指出了贷款业务的基本业务操作,实际流程中的具体步骤和措施可能因金融机构的内部规定、市场条件和法律法规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图1)
二、信贷业务流程中金融科技发展现状
(一)前端——第三方支付中的金融科技应用不断深化。随着中国消费者移动支付习惯的普及,移动支付金额连续多年稳定增长。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笔数为10,241.81亿笔,累计交易金额为337.87万亿元,详见图2、图3。随着中国跨境贸易不断扩大,跨境支付壁垒逐渐打破,中国第三方支付公司开始扩展到全球范围,并与全球银行、支付公司合作,协同构建跨境支付网络。除了总量的增加,在业务模式创新和业务板块发展上也有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最初的领域集中在消费领域,现在各大公司已经向生活缴费、基金保险、医疗、教育金等板块扩张。这些发展与金融科技的深化密不可分,如移动支付和无接触支付、数据驱动风控、开放银行和支付整合、跨境支付创新等形式发展与应用都是直接的体现。(图2、图3)
(二)主体——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主要举措
1、商业银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根据部分银行的年报数据显示,2019~2021年国有六大行的科技投入分别为716.76亿元、956.86亿元和1,074.93亿元,2020年和2021年科技投入增速为33.5%和12.34%。2022年,六大行的科技投入总额为1,165.49亿元,同比增速放缓到8.42%,说明其开始追求高质量投资,如图4所示。(图4)
2、商业银行成立科技子公司。为满足银行自身内部孵化转型需要、突破银行传统体制需要、金融科技输出需要,以及应对来自外部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的激烈竞争。自2015年起,各银行纷纷开始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截至2023年5月,已有21家银行系科技子公司成立,表1列举了10家科技子公司。通过对这些科技子公司的业务范围和业务布局进行分析,发现银行系科技子公司主要呈现出以下两大特征:(1)绝大部分科技子公司开展金融领域技术输出,赋能银行同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2)科技子公司积极布局非金融领域,涉及建筑、餐饮、旅游、房产、汽车等多个产业,大行在政务和公共服务领域已有多个标杆案例落地。(表1)
3、重视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我国商业银行坚持“人才兴行”的发展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大对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中国银行业协会、普华永道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22)》显示,55.4%的受访银行家认为,“金融科技引领数字化转型,带动业务增长”是银行业未来首要的利润增长点,各家银行还会继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2021年、2022年上市银行增员成为普遍选择,新增员工主要分布在业务营销、金融科技、新设分支机构等方面,柜员、低学历员工群体则继续优化减员。(表2)
(三)后端——技术性和应用性更强
1、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应用广泛且不断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风控与反欺诈:分析客户的信用、行为和历史数据等信息,预测客户违约风险,并在交易中检测和预防欺诈行为。(2)投资与理财: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为投资者提供量身定制的投资方案,并且可以实现智能资产配置和动态风险控制。(3)金融市场预测和交易:通过训练模型,分析历史数据和现有信息,预测未来市场走势和趋势,辅助金融投资决策和交易。
2、区块链。区块链在银行征信领域的应用可以提高信用评估的透明度和准确性,降低征信行业的风险和成本,具体应用如下:(1)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征信数据库可以保证数据透明、去中心化以及隐私性,让银行和借款人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信息共享,从而提高征信的准确性和效率。(2)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信贷评估可以自动化审核贷款申请,并以可编程的方式实现信用借贷的追溯和记录。通过智能合约能够帮助银行优化整个征信过程和信贷分配流程。(3)银行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KYC(客户了解程度)平台,用户将个人信息和合规数据提供到该平台,实现KYC的自动化通过,有效提高银行的监管合规和客户体验。
3、生物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应用现状主要是在安全认证和反欺诈方面发挥作用,具体应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身份认证:生物识别技术可以通过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方式鉴定用户的真实身份,从而提高安全性。(2)交易授权:在金融交易过程中,使用生物识别技术可以确保只有账户持有人才能进行授权,从而减少交易风险。(3)反欺诈:生物识别技术可以通过识别用户的个人特征和习惯行为等,从而辨别欺诈行为。
三、金融科技发展中潜在风险与主要问题
金融科技兼具技术属性和金融属性,与之对应,金融科技发展的潜在风险根据其侧重点可以从技术层面和金融层面进行分析。技术视角下的金融科技风险包括技术风险、道德风险与垄断风险。金融科技的核心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最新的技术应用,技术风险是最为突出的一种风险。包括:技术安全风险,在数据传输、存储、处理过程中,存在数据泄露、木马病毒等安全风险;技术操作风险,由于金融科技的投资、决策等重要环节大量依靠机器,技术操作出现失误,将会严重影响机构的运营和客户资金的安全等。道德风险在金融科技领域则更为复杂,涉及人机关系、隐私保护和社会公正等方面。例如,机器决策风险,机器代替人的决策可能带来道德风险,容易发生人身权利与机器人权利的冲突,尤其在社会福利分配、个人信用评价等应用领域;金融科技公司的垄断风险,除了规模效应带来的市场垄断行为外,尤其容易产生对获取外部数据不公进而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市场行为,如价格欺诈、价格串谋、掠夺式的收购行为等。
金融视角下的金融科技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信用风险的种类也由于金融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新的模式与融资平台的信贷违约,不良贷款、信用评估偏差、失信等问题带来的信用风险也在不断变化;由于金融科技的创新业务和金融工具的复杂性增加,加之金融体系内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流动性风险日益增加。金融科技在产品设计中设置了更多的隐含性条款和非透明性风险,这使得对金融科技产品的流动性风险难以评估和管控。金融科技所带来的技术变革和金融新业态也会对金融体系整体产生一定的系统性风险。如果某个金融科技公司出现了庞大的债务问题,将会导致多个金融机构的连锁反应,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以上潜在风险带来的最直接的挑战便是金融监管问题。与此同时,金融科技的发展过程中还有金融科技企业、金融科技市场发展等多个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金融科技带来的金融监管难题。金融科技的发展与监管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金融科技风险情况愈加复杂的背景下,监管机构面临着维护消费者和市场各方的利益的同时保持市场竞争的活力和创新性,规范金融科技市场秩序的难题。技术性风险的监管最为棘手:海量数据安全使得监管机构缺乏相关技术和设施,使其对这些数据进行安全的存储、加密和保护。同时,跨领域合作难度大,金融监管涉及金融和科技两个领域,监管机构需要与技术专家、金融机构、法务机构等进行更加有效的跨领域合作与沟通,以保证监管的顺利实施,这对金融监管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金融性风险的监管也存在监管标准不统一、监管责任不清和聚合效应与联动效应。由于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监管标准难以及时有效出台,且缺乏统一性,尤其在世界范围内,国际差距较大;即使在国内,金融科技产业链上涉及到多个参与者,一般难以明确其中每个参与方的具体责任和义务,这可能导致监管的滞后和混乱;同时,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具有聚合效应与联动效应,监管一个特定的市场或者产品可能会对其他市场产生影响,从而加重系统性风险。
(二)不平等和风险集中问题。金融科技的发展可能导致市场份额和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可能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中小型企业面临竞争压力。如前文所述,传统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过程中,资金、人才、技术等实力雄厚,而中小型金融科技企业在初期发展时往往亏损,缺乏盈利能力,难以为投资机构带来良好的回报前景。而传统金融机构往往与中小型金融科技企业在技术和金融领域的合作相对保守,这些中小型金融科技企业由于缺乏稳定的现金流和资产,往往难以获得传统渠道的贷款和融资,难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此外,金融科技的高度集中可能会导致系统性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冲击。
(三)金融科技领域缺乏高尖端人才。金融科技领域与传统的金融领域比较不同,其对于高技能、跨学科的人才需求很高,包括技术专家、金融专业人士和数据科学家等。目前,金融科技人才供应相对不足,这限制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能力。然而,这些领域的发展相对较新,又处于快速变化和不断创新的状态,高尖端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此外,金融科技领域对于人才的需求比较多样化,需要技术背景与金融背景都比较强的人才,这对于一般的金融或技术人才来说都增加了难度,导致了金融科技领域缺乏高尖端人才的问题。
四、政策建议
(一)强化监管科技,开展国际合作。监管部门要强化监管科技的应用,让科技赋能监管,完善监管科技基础设施,如数据中心和大数据平台,提高监管科技的数据采集、分析及处理能力。建立金融监管数据共享机制,促进监管科技数据共享,避免重要金融机构之间数据孤立和数据查询的重复,提高监管科技的效率、准确性和及时性。
随着金融科技行业的迅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深,金融科技监管国际合作的意义日益凸显,监管机构应着眼于全球监管发展的大趋势,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保障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科技创新等方面实现共赢,共同推进金融行业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推进金融科技监管标准化,形成国际通用的监管标准体系和监管合作机制。
(二)预防潜在金融风险,健全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监管部门应明确职责,加强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金融科技行业中的风险问题,督促企业完善内部的风控机制。应建立起行业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风险分类管理体系、风险处置机制,及时发现风险、预警风险、处置风险。
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监管规则和标准,确立统一的监督行为和数据标准,规范相关主体的行为,防控风险。监管部门还应定期评估和完善监管规则,及时发布行业风险提示,让金融科技企业充分意识到其潜在风险,起到引导作用。
(三)拓宽中小金融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大力培养金融科技人才。相较与传统大型金融机构,中小型的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受限于融资渠道的不足,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制定和资源整合,积极寻找和拓展贷款、资本市场融资等多元化融资模式,加强双方的合作,拓宽融资渠道,优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和融资环境,推动中小金融科技企业的振兴和发展。
金融科技人才是金融科技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资源。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分层次、分领域、分类别推进企业核心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注重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竞争力。还可以开展海外人才招聘、引进海外金融科技人才,加快人才的知识和技术的国际化交流。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文红,蒋则沈.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与监管:一个监管者的视角[J].金融监管研究,2017.03(01).
[2]叶蜀君,李展.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及应对策略[J].山东社会科学,2021(03).
[3]邹靖.我国金融科技发展面临的问题与路径优化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04).
[4]李跃然,陈忠阳.发展中的金融科技:影响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4).
[5]周蓉蓉.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困境与战略路径[J].新金融,2020(10).
[6]缪雪梅.金融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现代商业,2019(3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3669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