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黔南州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思考 |
第726期 作者:□文/秦袁春子 时间:2024/4/1 12:12:49 浏览:213次 |
[提要] 黔南州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自身资源的限制,发展较为缓慢。本文通过对黔南州以及部分县市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正确认识当前黔南州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结合相关实际情况提供现实解决策略。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7月31日
一、民营企业概念和性质
(一)民营企业概念。民营企业是一个非国有的概念,但凡非国有企业都可以统称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又是非公企业,大多的民营企业都以个体经营的方式存在,所以也可以叫私人企业。民营企业包括个人独资或合伙经营、私人承包、控股等混合所有制企业,以及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等均为民营企业。
(二)民营企业性质。民营企业为集体所有制性质,其相对国有企业而言,按照所有制性质来分,可以分为国有民营企业和私有民营企业,国有民营企业产权归国家所有,经营者以租赁形式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己承担风险;而私有民营企业则是以个体经营为主,也可以称为私营企业。
二、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迅速、健康发展,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力量源泉。还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人民收入的增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是县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源泉。因此,必须培养一大批有潜力、效益好的中小民营企业,才能保证县域经济强大的发展后劲,才能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改善民生就是促进就业,可以说,人民群众的就业问题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民生问题,民营经济对解决我国就业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甚至是功不可没的作用。大力发展中小民营企业,让其真正做大做强,有了一定实力,才能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才能为改善民生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黔南州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黔南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讲话精神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有关部署,积极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1996年至今,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黔南州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建立起一批中小民营企业,如惠水永红食品厂、贵州信邦制药公司、独山金孟锰业有限公司、贵州苗姑娘控股集团、贵州佳穗绿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定希绿色农业有限公司等,已成为黔南州经济发展的重点骨干企业。黔南州经济社会发展走后发赶超之路,离不开民营经济的有力支撑,黔南的发展,希望和潜力在民营经济。从发展现状来看,黔南州民营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明显提高,对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突出。
(一)民营企业政策指导。为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着力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在意见》,贵州省相继出台了两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简称:民经“38条”)。黔南州成立“黔南州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先后印发了《黔南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实专项行动方案>等专项行动方案》《黔南州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黔南州加快民营经济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黔南州发挥州级担保功能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开展服务民营经济政策落实、服务企业、降本减负、扩大民间投资、金融服务、营商环境“六大专项行动”,全方位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保障。通过印发政策措施、开展政策宣讲等线下模式和通过部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推进政策上网等线上模式,提升涉企政策的知晓率,进一步解决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二)民营企业发展服务。切实加强省、州、县各级中小民营企业服务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民营企业中心服务水平,积极引导社会各类服务机构充分为企业提供服务。组织相关单位申报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双创基地、企业服务示范平台等平台认定,2022年全州27户企业通过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认定企业数量仅次于贵阳市、遵义市,位列全省第三;截至2023年5月,累计46户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其中1户企业获国家“小巨人”认定,9户获省级“小巨人”认定。在中国中小企业黔南网开设了“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活动专栏,免费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及毕业生求职信息。积极组织中小民营企业走进各大高校,举办校园现场招聘会,并结合各院校及企业的具体实际,面对面与高校毕业生沟通交流,推荐就业岗位。
(三)民营企业对外交流。每年组织州内相关企业参加广州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组织州内特色食品、特色轻工企业参加黔南州工业博览会;组织刺绣、蜡染、雕塑、银器等企业参加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组织创新企业参加“创客中国”贵州省创业创新大赛,2022年推选的3个优秀项目,1个项目在新材料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国家级赛事)中获得企业组一等奖,2个项目在“创客中国”贵州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省级赛事)中分别获得企业组一等奖、创客组三等奖。通过组织企业参加商业展会、产品推介会、项目对接会等,促进州内民营企业对外经贸交流合作,促成了一批实实在在的合作项目。
(四)推动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加强众创空间建设,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点围绕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等创新、创业,积极引导和支持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目前,黔南州已打造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2个,省级示范基地2个,创建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众创空间4家。独山经开区通过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瓮安、福泉、龙里、独山等4家单位获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双百工程”12县(市)实现全覆盖。黔南州累计申报认定省级工业设计中心4个、企业技术中心15个、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1个、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个。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黔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力,涌现出贵州信邦制药、贵州川恒化工、金正大诺泰尔、贵州芭田、红狮水泥、长顺的贵州联韵智能声学科技、贵州(独山)香港产业园企业等一批销售亿元的民营企业,并成为了推动黔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四、面临的困难
(一)落实企业支持政策不到位。政策的贯彻落实不畅,民营经济政策属多方面参与管理,部分县市虽制定具体实施的配套措施,由于财政财力有限,导致支持力度不够,奖励措施难以实施。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吃不透民营经济政策,未能对企业开展政策宣讲、解读及业务指导工作。
(二)现代企业制度未完全建立。黔南州的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部分小微企业,仍处于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过渡的阶段,管理基础薄弱,内部控制不严,企业在决策和生产经营方面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低,技术创新能力较差,主导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信息化水平不高,知名品牌少。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弱点和局限性,信用等级较低,诚信经营还需提高,很难支持一个完整的创新研发体系。
(三)融资难贷款难依然突出。中小民营企业的不动产是贷款和融资的主要途径。金融机构融资和贷款门槛高,程序复杂,部分银行为规避风险,在企业的“信用”和企业的抵押物方面,信贷上更倾向于有效益有抵押物的企业,贷款方式上中小型企业多以抵押、担保贷款为主,在抵押方式上以不动产为主,大多数银行不认可生产设备抵押,且抵押物资产评估手续繁锁、费用高,对于部分发展的中小企业,由工业园区提供厂房或租赁生产厂房,企业没有土地、厂房等不动产抵押,无法通过银行贷款。
(四)企业运行成本较高。黔南州内量大的运输商品主要是矿产品、化工产品,价值较低,物流业技术水平低,组织化程度不高,物流费用占比偏高。重工业企业支付电费额度大,给企业带来了资金压力。企业工人工资逐年增加,为员工上缴的社保费逐年增加,贵州省最低缴费基数3,397.6元,缴费比例单位承担部分为:养老19%,医疗7.5%,工伤0.4%~1.6%,失业0.7%,生育1%,特别是对技术型人才,最高缴费基数18,028.25元,公司人工成本大幅度增加。
(五)资源配置不够到位。在生产要素及政府资源配置方面,民企项目仍受到土地、金融、基层服务、进入市场的门槛过高等方面的制约。民营企业普遍很难引进和留住专业人才,部分企业缺乏人才成长平台和起码生产生活条件,导致人才对企业没有归属感。贵州省针对中小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定,2017年取消了越级申报,评定高级职称必须要获得国家中级职称才能申报,致使中小民营企业人才获得地方高级职称的难度增大。企业人才相对匮乏,招工用工难度较大,特别是高端型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紧缺,这也是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五、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策引导,搭建政企互联互通信息平台。首先,充分整合政策资源。继续开展好服务民营经济“六大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黔南州民营经济政策汇编》并扩大宣传范围,抓好《黔南州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相关工作任务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其次,增强信息互通共享。搭建供需信息沟通平台,依托“贵州工业云” “黔南工业云”等平台,积极开展企业上云培训及落实相关工作,着力搭建供需对接板块,为民营企业提供综合数据归集平台。最后,提高民营企业参与度。对涉企政策的制定,要充分征求企业的意见,在政策在制定过程中,引导企业人员共同参加,充分考虑企业需求。
(二)建立人才机制,推进企业现代化制度建设。第一,要强化人员培训。进一步安排民营企业各类人才培训专项经费,利用“银河培训”和“星光培训”工程等载体做好企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和员工技能的培训工作。鼓励黔南州中小民营企业家参加国家、省级组织的国内“双一流”大学或省内大学培训学习。第二,要引进高端人才。大力支持中小民营企业招聘或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和行业高层次领军人才、优秀青年,采取优惠政策给予相应补贴。积极借鉴外地经验,推进科技人才职称评定改革。第三,打造人才高地。通过“人才+政策+资金”建立和完善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研发平台和技术研发中心,确保中小民营企业能跟上形势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三)保障资源配置,解决资金紧缺及成本问题。首先,建好服务体系。向上争取国家、省级对中小民营企业政策扶持及资金帮扶,建立中小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用好、用活“贵园信贷通” “贵工贷” “转贷资金池”等相关政策,积极开展相关金融产品宣传及推广活动,不断扩大产品覆盖面,拓宽企业融资选择面。其次,搭好服务载体。搭建政银企三方合作对接平台,加强企业与银行的信息交流和有效合作,进一步完善中小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引导中小民营企业增强信用意识,加快信用体系建设,规范财务管理,打造信用企业。最后,要用足惠企政策。严格落实各项金融、税收、用电、用气等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企业运营效益。争取用地指标,降低工业用地地价,针对中小民营企业,探索租赁、弹性出让等供地方式,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对具备条件的企业,引导开展技术改造、转型升级、股份制改革和上市融资等相关工作。
(四)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服务体制机制建设。一是要深入推进服务体系建设。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加强营商环境整治,探索建立覆盖面更广、涵盖行业更多、服务企业更好的服务中小民营企业体制机制。二是要建立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市场监管、税务、自然资源、生态环保等部门信息较为集中的中小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形成多部门信息互通共享,促进中小民营企业信息公开透明,稳定社会信用秩序。三是要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全方位优化完善市场准入准营退出政策,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产品质量和服务监管,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和企业合法经营,让中小民营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作者单位:中共独山县委党校)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叶华.国外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研究[J].管理观察,2014(35).
[2]庄选时.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08.
[3]宋锡高.加快黔南州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38(01).
[4]伍玉林,于东亮.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及其途径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0(0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