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贵州旅游业发展分析 |
第726期 作者:□文/陈 烦1 刘 丹2 时间:2024/4/1 12:13:57 浏览:385次 |
[提要]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地区东部,是一个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山清水秀、气候宜人、适合居住的区域,是苗、侗、布依族最大的聚居地和民族旅游资源富集区,是民族文化遗产保存核心地、民族文化博物馆。通过分析贵州旅游发展现状,有利于科学认识贵州旅游发展基础,对贵州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民族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打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贵州;旅游;发展现状
基金项目:2023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旅游产业化研究”(项目编号:2023GZGXRW068)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7月20日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地区东部,与湖南、重庆、广西、云南、四川接壤,是西南交通枢纽,辖贵阳、铜仁、遵义、安顺等6个地级市,黔西南、黔东南、黔南3个自治州,8个县级市和78个县(区、特区)。贵州是一个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山清水秀、气候宜人、适合居住的区域,全省一共有56个民族成分,在这些成分中世居的民族就有18个,占民族成分的32.14%。贵州是苗、侗、布依族最大的聚居地和民族旅游资源富集区,是全国的旅游胜地,是民族文化遗产保存核心地,是民族文化博物馆。通过调研和分析贵州旅游发展现状,有利于科学认识贵州旅游发展的基础,对贵州地区产业结构的科学构建、产业结构升级、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民族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打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贵州省发布的《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旅游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黔府发[2014]3号)、《贵州省实施旅游“1+5个100工程”管理办法》(黔旅发[2018]7号)、《贵州省文化厅关于推动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黔文市[2017]12号)、《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文化旅游业综合引领消费十条措施》(黔文旅发[2020]34号)、《关于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6]24号)、《贵州省强化文旅融合系统提升旅游产品供给三年行动方案》(黔文旅办[2019]16号)、《贵州省住宿业上规提质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贵州省大旅游创新发展工程专项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的出台,贵州省旅游业产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逐步壮大,旅游总收入从2010年的1,061.23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2,321.81亿元,2019年的旅游收入是2010年的11.61倍,年均增长率高达106.1%,远远超出全国的平均水平;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次也呈现出逐步增长的态势,由2010年的1.29亿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11.3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占贵州省GDP的比重呈现逐步增长的态势,且增长幅度在逐步提升,由2010年的23.1%逐步上升到2019年的73.48%,这说明贵州旅游收入对贵州省GDP的贡献在逐步增大,旅游的地位在逐步上升。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旅游总收入下降至5,791.25亿元,同比下降53%,旅游总人数下降至6.17亿人次,同比下降45.6%,但贵州旅游总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同比略有提升。(表1)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贵州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扩展名录总共是105项,136处,占到全国的5.72%。其中,民俗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扩展名录是最多的,总项数为26项,占贵州省的24.76%;其次依次是传统技艺类26项、传统音乐类20项、传统舞蹈类13项、传统戏剧类13项、传统美术类11项、民间文学类8项、传统医药类7项、曲艺类1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一项也没有。从地域范围来看,黔东南州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数是贵州省各市州中最多的,总共达到了56项,占贵州省的53.33%,远超其他的市州。(表2)
三、A级旅游景区众多
贵州省拥有7个5A级景区,在数量的对比中,发现5A景区中安顺市最多,有2个;贵阳市、黔东南州、黔南州、毕节市、铜仁市各拥有1个;六盘水市、遵义市、黔西南州一个都没有。据表3统计,遵义市拥有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资源的数量在贵州省中最多,总个数达到28个,在贵州省国家级4A景区的数量中占23.33%;贵阳市拥有4A级景区数量在贵州省中排第二,总计21个,占贵州省4A景区总个数的17.5%;黔东南州拥有4A级景区数量在贵州省中排第三,总计14个,占贵州省4A景区总个数的11.67%;铜仁市拥有4A级景区数量在贵州省中排第四,总计11个,占贵州省4A景区总个数的9.17%;六盘水市拥有4A级景区数量在贵州省中排第四,总计11个,占贵州省4A景区总个数的9.17%;安顺市拥有4A级景区的数量在贵州省中排第六,总计10个,占贵州省4A景区总个数的8.33%;黔西南州拥有4A级景区数量在贵州省中排第六,总计10个,占贵州省4A景区总个数的8.33%;黔南州拥有4A级景区数量在贵州省中排第八,总计8个,占贵州省4A景区总个数的6.67%;毕节市拥有4A级景区数量在贵州省中最少,排第九,总计7个,占贵州省4A景区总个数的5.83%。(表3)
四、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丰富
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旅游主要包括苗族、侗族、布依族等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旅游。按照之前笔者研究的观点,将贵州地区的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划分为八大类,即民族建筑、民族节日、民族歌舞、民族习俗、民族饮食文化、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和民族旅游胜地。
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在三个民族自治州。黔东南州的民族建筑,主要是吊脚楼、半吊脚楼、全楼式、半楼式、地层式、全木楼、半木半石式、长屋楼、短屋楼等形态的干栏式建筑;民族节日,主要是苗侗族节日,包括苗年、龙舟节、芦笙节、吃新节、鼓藏节、爬坡节、姊妹节、四月八、侗年、二十坪歌会、三月三歌会、花炮节、林王节、吃相思、斗牛节等;民族饮食文化,主要 是侗族的腌酸食品、酸汤系列食品、油茶,苗族长桌宴、牛羊瘪、疱汤、姊妹饭、花饭、烧鱼等饮食文化;民族服饰,主要是苗族服饰和侗族服饰;民族民间习俗,主要是苗侗等各少数民族的社会管理、祭祀、婚丧嫁娶等习俗;民族歌舞,比较著名的有苗族“飞歌”、“古歌”、“刻道”(苗族开亲歌),侗族“大歌”、琵琶歌,有“东方迪斯科”美誉的苗族反排木鼓舞、锦鸡舞、水鼓舞、芦笙舞、 “多耶舞”;民族工艺,主要是苗族、侗族的银饰加工技艺,芦笙制作技艺,苗族蜡染、刺绣、织锦等技艺,民间泥哨制作技艺,古法造纸技术,藤编技艺,木、石雕技艺等;民族旅游胜地,黔东南州有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舞阳河风景名胜区、榕江苗山侗水风景名胜区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镇远古城1个国家5A景区,黎平肇兴侗寨、雷山西江千户苗寨、施秉云台山、施秉杉木河景区、凯里云谷田园生态农业旅游综合等1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凯里苗侗风情园、黄平野洞河、黎平翘街旅游景区、三穗颇洞农业体验园区、黔东南州苗妹非遗博物馆、麻江蓝莓生态旅游区、镇远青龙洞、凯里下司古镇、黄平旧州古城旅游景区、锦屏县隆里古城旅游景区等51个3A级旅游景区,雷山县、丹寨县2个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巴拉河流域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区1处,16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远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黄平旧州、雷山西江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个,黎平肇兴、雷山郎德、从江岜沙、锦屏隆里等7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全国绘画、艺术之乡5个(从江县小黄和雷山县郎德2个民族歌舞艺术之乡,黄平、剑河、麻江3个现代民间绘画乡),丹寨龙泉山-岔河风景名胜区、岑巩龙鳌河风景名胜区、雷山风景名胜区、镇远高过河风景名胜区、锦屏三板溪-隆里古城风景名胜区、从江风景名胜区、剑河风景名胜区7处省级风景名胜区。
黔南州的民族建筑主要是五大世居民族(布依族、苗族、水族、毛南族、瑶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建筑,如布依族建筑多居住平坝,依山傍水,形式主要有木质结构型、石木结构型、石砌型;苗族村寨多聚族而居,主要是各式的吊脚楼;水族多依山傍水聚族而居,主要是“干栏”式建筑。黔南民族节日主要有布依族的更建节、三月三、赶祭节、四月八、秋坡节、六月六、猴节、更宿节,苗族的苗年、绝年、牛打场节、“米花节”、杀鱼节、吃新节、鼓藏节,水族的端节、敬霞节、额节、娘娘节、卯节,毛南族的火把节迎春节和桥节,瑶族的盘王节、赏新节、年节和六月卯等。黔南州民族歌舞丰富多彩,主要有布依族的扫把舞、响篙舞;苗族的铜锣舞、板凳舞;水族的斗角舞等,民族音乐主要有布依族的八音坐唱、双声部大歌、情歌和山歌,苗族的芦笙曲调、祭祀歌和飞歌,水族的大歌、小歌等。黔南州民族习俗主要有:布依族的婚俗,如要八字、讨花、哭亲、哥背出门、背子孙鸡、守吉时等习俗;苗族通过坐花场、跳月摇马郎、跳花等形式选择意中人的习俗;水族水书习俗;瑶族捶亲、姑娘追、不落夫家、玩门廊、凿壁谈婚等婚俗。黔南州的饮食文化是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具有代表性的有布依族五色花米饭、鱼包韭菜、独山三酸(盐酸菜、虾酸、臭酸)、冲冲糕、惠水马肉干锅、糯米生肉、贵定盘江狗肉等。黔南州的民族服饰主要有布依族服饰、苗族服饰、水族服饰、毛南族服饰和瑶族服饰,各民族服饰形态各异,形成独特的亮丽风景。黔南州民族工艺主要有水族马尾绣工艺、苗族蜡染工艺、枫香染工艺、水族豆浆印染技艺、牙舟陶工艺、水族银饰制作技艺、剪纸技艺等。黔南州民族旅游胜地主要有荔波樟江景区(5A级旅游景区),平塘掌布“藏字石”景区、瓮安草塘千年古邑旅游区、平塘县中国天眼景区、福泉古城文化旅游景区、龙里中铁双龙镇巫山峡谷旅游景区、惠水好花红乡村旅游区、茶文化影视小镇景区等8个4A级旅游景区,以及都匀文峰园、长顺杜鹃湖、贵定金海雪山景区等36个3A级旅游景区。
黔西南的民族建筑主要是居住各民族形成的传统建筑,如布依族依山傍水聚族而居,建筑形式有吊脚楼和平底楼两类,苗族的木瓦结构吊脚楼和木石结构楼房,彝族的“人”字型屋面、六瓜五柱落脚三间式建筑等。黔西南的民族节日主要有布依族三月三、毛杉树歌节、六月六、查白歌节,苗族的二月二走亲节、采花节(也叫跳花坡)、八月八风情节,彝族的火把节等。黔西南州的民族歌舞主要包括板彝族“阿妹戚托”、凳龙舞、织布舞、糖包舞、簸箕舞、狮子舞、转场舞、铙钹舞、打粑舞、打毽舞、粑棒舞、竹筒舞、玩山舞,音乐有布依族山歌、布依族婚俗音乐、布依族小打音乐、布依族情歌、布依族“八音座唱”、布依族勒尤、布依族吹打乐、布依族铜鼓十二调、布依族“谷温”、布依族小打音乐等。民族习俗有许多传统的乡规民约制度文化形式,如必可“众议坟山禁砍树木”碑、绿荫“永垂不朽”碑、阿能寨公议碑、曾家庄“禁约总碑”、阿能寨谨白碑、马黑“永垂千古”碑、八达三楞碑、长贡护林碑、秧佑乡规碑、乃言乡规碑、水淹凼四楞碑等见证乡规民约制度的文物古迹,有铜鼓习俗、布依族婚嫁习俗、丧葬礼俗、“报笨”习俗、祭香祖公等。民族饮食文化主要是布依族、苗族、彝族等民族的饮食文化,具有代表的产品有金州“三碗粉”之称的兴仁牛肉粉、兴义羊肉粉、安龙剪粉、杠子面、盒子粑、贞丰粽子、饵块粑、晴隆辣子鸡、鸡肉汤圆、鸡蛋糕等美食。民族服饰主要是布依族、苗族、彝族等民族独具特色的服饰。民族工艺主要包括吊脚楼营造技艺、粮仓建造技艺、布依族皮纸制作技艺、布依族八音乐器制作技艺、布依族传统手工制香技艺、布依族土布纺织技艺、布依族糯食制作技艺等。民族旅游胜地有黔西南州兴义万峰湖旅游景区、兴义万峰林景区、马岭河峡谷旅游景区、贞丰双乳峰景区、贞丰三岔河旅游景区、晴隆史迪威·24道拐景区、兴仁放马坪高山草原景区10个4A级旅游景区,兴义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会址、兴义马家河湿地公园、兴义雨补鲁天坑景区、望谟新屯布依寨景区、安龙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册亨福尧福寨景区、贞丰龙山阳光农旅景区等24个3A级旅游景区。
结语
贵州旅游资源种类多、质量高,形成了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夏季避暑旅游、森林康养旅游、节庆旅游、传统村落旅游、特色小镇旅游、自驾游等特色旅游。但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协调发展意识淡薄、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发展不均衡、旅游产业联动发展效应不强、旅游发展人才匮乏等问题,笔者将作进一步研究。
(作者单位:1.凯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凯里学院大健康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进福.物之序:从“旅游资源”到“旅游吸引物”[J].旅游学刊,2021.36(06).
[2]邱荣飞,林坤.江西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与策略探讨[J].企业经济,2011.30(09).
[3]陈烦,刘丹.贵州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现状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648(01).
[4]刘颖.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策略[J].企业经济,2013.32(0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