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海南自贸港产业关联度分析
第726期 作者:□文/王 师1,2 时间:2024/4/1 12:18:58 浏览:245次
  [提要] 进入“十四五”时期,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面临新问题,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在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高效能发展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分析海南自由贸易港产业之间的关联度,提出测算产业关联度改进方法,得出产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根据相关指标对海南自由贸易港42个产业部门进行分类讨论,评价海南自由贸易港总体产业关联情况,分析各产业辐射和制约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结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链延伸不足,产业内部发展水平较低,产业间有机融合程度较低。研究成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海南自由贸易港;产业关联度;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
基金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区域融合背景下多层网络动态规划模型的海南自贸港产业链强链延链应用研究”(项目编号:722MS086);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动态网络规划模型的海南自贸港产业链发展潜力研究”(项目编号:722RC728);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海南自贸港航运产业链延链补链策略研究”(课题编号:HNSK(YB)23-17)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7月24日
引言
20世纪30年代中期,里昂惕夫首次提出产业关联理论,该理论也被称为投入产出理论或者是产业联系理论,该理论将国民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中的各产业部门体现在投入产出表的均衡且静态的分析体系中,将产业部门之间的关系确定为“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通过分析产业部门之间“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就可以挖掘出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规律,这种分析方法打破了以往只能通过定性分析方法的局限,正因为产业关联理论,为挖掘产业关联规律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量化分析方法,产业关联理论在经济分析、经济预测、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等领域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基于海南自由贸易港42个产业部门的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测算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研究各个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分析各产业的辐射和制约之间的关系,分析海南自由贸易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程度,分析结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一、产业关联度一般测算方法
(一)影响力系数。影响力系数是指某一产业部门在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所产生需求波及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ICj=■ (1)
其中,bij=(I-A)-1-I为完全消耗系数,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I为单位矩阵。
当ICj>1时,表明该产业部门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对全社会各产业部门的需求量高于全社会的平均水平,即该产业部门生产对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所产生的需求拉动作用高于全社会的平均影响力水平;当ICj<1时,表明该产业部门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对全社会各产业部门的需求量低于全社会的平均水平,即该产业部门生产对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所产生的需求拉动作用低于全社会的平均影响力水平。综合分析可知,影响力系数越大,该产业部门对其他产业部门的拉动作用也就越大;反之,拉动作用就越小。
(二)感应度系数。感应度系数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在每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产业部门因此而发生的完全需求感应程度,即需要该产业部门为其他产业部门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其计算公式为:
SCi=■ (2)
当SCi>1时,表明全社会各产业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对某一产业部门产品的需求量超过全社会的平均水平,即该产业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大于社会平均感应水平;当SCi<1时,表明全社会各产业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对该产业部门产品的需求量低过全社会的平均水平,即该产业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低于社会平均感应水平。综合分析可知,感应度系数越大,该产业部门发展对其他产业部门发展的推动作用就越大;反之,推动作用就越小。
通常认为,影响力系数较大的产业部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感应度系数较大的产业部门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
二、产业关联度改进测算方法
本文充分考虑当年产品结构的影响,在计算影响力系数时,将各产业部门最终产品使用的等权平均方法修正为加权平均方法,即将最终产品的占比作为加权系数,从而修正改进了一般影响力系数的计算方法。类似地,在计算感应度系数时,将元素等权相加的方法修正为加权相加,即将初始投入的部门结构的占比作为加权系数,从而修正改进了感应度系数的计算方法,从而使得计算结果更加合理。加权影响力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WICj=■ (3)
其中, αj=■为加权系数,xj为当年最终产出。
加权感应度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WSCi=■ (4)
其中, βj=■为加权系数, yj为当年初始投入。
三、实证分析
(一)各部门产业关联度分析。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2017年42个产业部门的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利用公式(1)和公式(2)计算出各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根据相应数值做了排序。类似地,利用公式(3)和公式(4)对产业关联度一般测算方法进行改进。具体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表1)
综合分析表1中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海南自由贸易港2017年各产业部门改进前后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存在高度相关,产业部门的排序前后也保持一致。由此可知,影响力系数排序前五的是海南“支柱产业”,分别是“交通运输设备” “电气机械和器材” “纺织品” “化学产品”和“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品”,感应度系数排序前五的是海南“基础产业”,分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 “金融” “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品”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和“交通运输设备”。从“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的角度不难看出,“交通运输设备”和“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品”不论是从影响力还是感应度的角度看,都是至关重要的产业,可确定为重要关键产业部门。
虽然工业影响力系数比较大,但是海南的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并且海南的工业先天条件有限,工业企业的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较低,经营管理水平较为落后,竞争力较弱。
(二)各部门关联交叉分析。根据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是否大于1或小于1,对海南自由贸易港42个产业部门进行关联交叉分析和分类,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表2)
对表2中的42个产业部门关联交叉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影响力系数小于1,感应度系数小于1。这类产业属于弱辐射力和低制约力,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和支撑作用都小。这些产业有“农林牧渔产品和服务”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产品” “金属制品” “通用设备” “水的生产和供应” “住宿和餐饮”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研究和试验发展” “综合技术服务”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 “教育” “卫生和社会工作” “文化、体育和娱乐”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以第三产业部门为主,关联效果最低。
2、影响力系数小于1,感应度系数大于1。这类产业属于弱辐射力和强制约力,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较小和支撑作用大。如“煤炭采选产品” “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 “批发和零售” “金融” “房地产”,是发展较为成熟的产业。
3、影响力系数大于1,感应度系数小于1。这类产业属于强辐射力和低制约力,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大和支撑作用小。这类产业有“金属矿采选产品” “非金属矿和其他矿采选产品” “食品和烟草” “纺织品” “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 “木材加工品和家具” “非金属矿物制品” “专用设备” “电气机械和器材” “仪器仪表” “其他制造产品和废品废料”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服务” “燃气生产和供应” “建筑”,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4、影响力系数大于1,感应度系数大于1。这类产业属于强辐射力和强制约力,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和支撑作用都大。这些产业有“造纸印刷和文教体育用品” “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品” “化学产品” “交通运输设备” “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 “租赁和商务服务”,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应给予重点扶持的关键产业。
四、结论
通过对海南自由贸易港2017年42个产业部门投入产出表数据进行产业关联度分析,对特定产业的波及效果进行分析,可以解决确定何种产业为主导产业,应重点扶持发展什么样的产业为战略产业的问题。
(一)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规模小,产业结构存在不足。海南自由贸易港现代高科技产业发展起点低且发展起步晚,产业的技术水平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主要表现在:资源消耗较大和附加值较低的产业的比重仍然偏高,然而技术知识密集型的附加值较高的制造业比重偏低;具有生态特色的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对其他行业的推动力仍需挖掘。目前,仅有交通运输设备、通信设备等极少数技术型产业的影响力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亟须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高发展潜力转化为实际动力,提升其他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二)产业内部发展水平较低,产业之间融合程度较低。综合海南三次产业结构来看,海南自由贸易港整体产业发展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资源的生产与转化水平仍然较低,产业链条存在延伸不足和普遍较短的问题,整体产业结构正处于较低层次的产业结构演进阶段,促进形成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发展存在动力不足。具体表现在:第一,农业相关产业拉动效应在产业数量和拉动能力上均不存在优势,产业链条延伸不足,精深加工潜力较弱,附加值也偏低,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天然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存在高度不匹配。第二,工业化水平偏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结合产业关联分析来看,石油、天然气等开采产品的拉动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发展,这与海南自由贸易港拥有优越丰富的油气、矿产等资源不相匹配。第三,第三产业根基弱,内部结构亟须优化。从海南自由贸易港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看,第三产业在没有经过农业化积累、工业化支撑的发展阶段,跃居三次产业主导地位,因而不具备传统工业化发展路径的成长条件,现实条件的薄弱与优势产业的发展潜力不相匹配。从产业内部结构来看,服务业的优势产业以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传统产业为主,而金融、信息等新兴产业的比重仍然较小,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作者单位:1.海南科技职业大学;2.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航运发展与物权数字化重点实验室)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亚欣,张彦.产业关联、波及效应下民族地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困境与对策——以广西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3.21(04).
[2]郭迎春,马千惠,邢雪媛.基于产业关联分析的产业风险效应研究[J].中国商论,2023(12).
[3]于蕾,潘秋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路径——基于里昂惕夫分解的测度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5(03).
[4]关冠军.我国经济内循环的产业关联关系研究:基于四期投入产出表的数据[J].统计与决策,2023.39(08).
[5]Q.T L,Peter M.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and Industrial Linkage in Japan:A Granger Causality in Quantile Test[J].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2023.59(02).
[6]张皓,赵佩玉,梁维娟,等.空间集聚、产业关联与企业创新[J].产业经济研究,2022(0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710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