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铁路绿色物流发展研究
第726期 作者:□文/郭跃显 李 苗 贾晓蝶 时间:2024/4/1 12:20:02 浏览:467次
  [提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铁路物流作为物资运输的主要载体,承担着我国物资运输的重要任务,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在铁路物流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减少铁路物流运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本文基于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及响应等方面,分析铁路绿色物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提出铁路绿色物流发展对策。
关键词:铁路物流;绿色;影响因素;DPSIR模型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HB22GL028);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D2022037);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22CSLKT3-012);石家庄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35260075A)
中图分类号:F532;U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7月21日
《“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将交通物流节能减排列为重点工程。铁路货运物流在整个货物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随之对环境的影响也逐步增大。经研究发现,运营期是铁路运输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贡献最大的阶段,其碳排放占比85%。铁路物流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成为减碳的重要领域。因此,分析铁路绿色物流的影响因素,加强铁路绿色物流管理,减少铁路物流运营对环境的影响,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铁路物流的快速发展,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实现铁路绿色物流是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运营过程中铁路绿色物流进行管控,对促进我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铁路绿色物流的研究,国外主要是针对铁路建设后生态修复效果,包括绿化面积、生物补偿性、运营维护和减碳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Maji Ibrahim Kabiru等使用描述性统计、卡方和回归进行编码,分析绿色物流举措对环境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物流运营类别和行业经验年限对绿色物流举措和可持续性指标有直接影响,并得出实施绿色物流政策,政府需要与有经验的物流企业合作,特别是运输和仓储企业。国内大多学者从路径优化、节点选址、物流园区布局、发展策略等方面对铁路物流进行研究,也有学者从碳排放角度进行分析。张均宏以七个国家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公路和铁路二氧化碳排放的二次分解模型,研究得出能耗强度和能源结构的改善是实现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重要途径。于克美等建立铁路碳排放效率经济计量模型,利用回归分析研究社会经济因素、市场竞争因素以及铁路内部因素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王勇等通过不同模型测算出产业结构、平均运输距离以及换算周转量三个变量正向促进铁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车辆结构、高速铁路是抑制或减少铁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也有学者从铁路绿色物流评价角度出发对铁路绿色物流发展进行研究。张宇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突变理论对新建祟礼铁路进行绿色等级评价。
以往对有关铁路绿色物流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假设各影响因素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但在铁路绿色物流实际运作中,各影响因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DPSIR模型因其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和灵活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复杂环境系统的研究中,而且能够揭示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理,但将其应用于铁路物流研究的较少。考虑到铁路绿色物流与生态环境是两个相互作用的系统,本文基于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等方面分析铁路绿色物流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作用机理。
二、铁路绿色物流现状
(一)铁路物流运营。铁路物流依托铁路线的点、线集合,综合铁路基础设施和生产运作网络,将需求和供给双方连接起来,实现货物的空间转换,驱动经济发展,具有网络性、便捷性、大宗性特点。截至2022年底,我国铁路营运里程15.5万公里,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49.84亿吨,其中国家铁路39.03亿吨。全国铁路货车拥有量为99.7万辆,其中国家铁路货车拥有量91.0万辆。铁路物流运输网络覆盖全国各个地区,具有完成仓储、包装、装卸搬运、运输以及中转等基础物流服务能力。
(二)铁路绿色物流。目前我国铁路物流功能和设施设备得到规范,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现代物流服务理念逐步深入,为铁路绿色物流发展奠定了基础。铁路绿色物流是利用绿色技术和手段减少货物到达目的地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资源消耗、废气排放,降低对环境的破坏程度的绿色物流运输方式。
(三)铁路物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的特点。铁路物流作为货物运输的主要载体,相比公路、水路及航空等物流运输方式,具有环保、时效性高、成本低等优势,但随着货运量的不断增加,铁路物流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也需要进行重点关注。2022年国家铁路能源消耗折算标准煤1.5亿吨,比上年下降4.7%;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3.91吨标准煤/百万换算吨公里,比上年下降4.2%,但是下降速度较为缓慢,铁路物流能源消耗量仍然较大。
铁路物流场站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是铁路物流污染的主要来源,其危害程度远远大于铁路建设时期。近年来,在一系列的相应措施下,铁路物流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包括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排放量逐年下降,2022年国家铁路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48吨,比上年减少158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228吨,比上年减少1,112吨。2022年我国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3.1%,但距离“双碳”目标的实现仍有较大距离。铁路物流作为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加强节能减排责无旁贷。并且我国铁路物流运营阶段的碳排放量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较高,是节能减排的关键阶段。
三、基于DPSIR模型铁路绿色物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
(一)DPSIR模型基本思想。DPSIR模型,即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可以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DPSIR模型具有完备因果关系链和闭环反馈系统的优势,被学者应用到绿色交通领域研究中。DPSIR模型一般因果关联图如图 1所示。(图1)
(二)铁路绿色物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分析。铁路物流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是两个相互作用的系统,考虑到DPSIR模型的系统性和灵活性优势,本文将DPSIR模型引入铁路绿色物流影响因素研究中,分析“驱动力” “压力” “状态” “影响” “响应”各因素对铁路绿色物流发展的影响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图2)
“驱动力”是铁路物流运营导致周围地区环境变化的根本动力和潜在因素,是影响铁路绿色物流发展的内在因素,也是推动和制约铁路绿色物流发展的关键。首先,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公转铁”政策的稳步实施,必然会导致铁路物流需求量增加,引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其次,提升铁路绿色物流水平,加强铁路绿色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要以经济发展作为支撑,因此经济水平也是铁路绿色物流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加强由铁路物流运营导致的环境污染治理,解决铁路物流节能、环保、减排等关键技术问题,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以及铁路物流自身过硬的技术支撑。
“压力”是铁路物流在驱动力作用下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造成直接破坏的因素,分为能耗压力因素和排放压力因素。对于能耗压力因素,我国铁路能源类型主要以电力、柴油和燃煤为主,既有线路的电气化改造和新的电气化铁路的开通,缓解了我国铁路物流对传统化石能源依赖的压力。减少柴油、煤炭等能源的使用,能够降低铁路物流运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另外,牵引能耗和非牵引能耗比例反映我国能源使用效率,也是能耗压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排放压力因素,我国铁路主要污染物排放包括二氧化碳、化学需氧量以及二氧化硫等。“压力”与“驱动力”共同构成驱动力组件,促进铁路绿色物流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压力”的产生会减弱“驱动力”对铁路绿色物流的推动力,也对生态环境的“状态”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状态”是在“驱动力”和“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反映铁路绿色物流、环境和资源状况的因素,是对“压力”的反馈,也是对“驱动力”的反映和表征,能够通过噪声、电磁辐射、振动以及生态景观等物理、化学及资源状态直观体现。
“影响”指铁路物流在上述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对环境造成影响后反作用于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因素,是一种反馈机制,本文主要指社会影响、经济影响以及对其他政策的影响,可以通过公众投诉率、货物运输满意度以及对经济的带动水平等因素具体体现。
“响应”是指针对各因素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后所采取的措施因素,通过相应措施以改变铁路物流系统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通过这种改变,也改善了生态环境系统对社会、经济以及铁路物流系统的影响,是铁路绿色物流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措施包括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政策引导、人才培养以及环境保护宣传等。“响应”与“影响”共同组成反馈组件,对上述4个因素进行反馈,揭示铁路物流发展和环境相互作用机理,实现控制“驱动力”、缓解“压力”、改善“状态”、消除“影响”的目的,保证铁路绿色物流运营状况良好和生态环境的完整。
四、铁路绿色物流发展对策
在铁路货运量逐年上升的同时,铁路物流运营对环境的影响也在加大。机车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振动、噪声、电磁、废气、废水以及固体废弃物等对生态环境造成诸多影响。因此,铁路物流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应不断改善发展环境。在铁路物流运输过程中,提升铁路机车电气化水平,推广低能耗运输装备。对于现有的内燃机车,开发面向碳中和的新型燃料内燃机技术,寻找零碳燃料或者碳中性燃料代替传统碳排放较高的燃料;开展铁路物流运营期内各类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护方法研究,提升污染综合防治水平;铁路物流应迅速向现代物流方向转变,加强铁路物流复合型人才培养,提高铁路物流工作人员素养;出台铁路绿色物流政策引导,加大铁路物流科技创新力度;积极开展多式联运物流服务,加强铁路物流与其他物流运输方式的结合。
综上,在全球交通运输能源需求上升、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情况下,对铁路绿色物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改善铁路物流现状,继续发挥铁路物流在货物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对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任南琪,许志成,鲁垠涛,等.铁路运营期碳排放特征及减排路径思考[J].铁道标准设计,2022.66(07).
[2]姚胜永,赵栋,卢源,等.资源型城市铁路物流园区发展功能定位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21.43(07).
[3]郝芃斐,池瑞,屈志坚,等.求解铁路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改进灰狼优化算法[J].计算机应用,2021.41(10).
[4]王蕾.新时代铁路运输型物流组织的优化路径研究[J].中国储运,2022.260(05).
[5]谢杰.朔黄铁路物流发展策略研究[J].铁道货运,2023.41(05).
[6]张宏钧,王利宁,陈文颖.公路与铁路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7(04).
[7]于克美,武剑红,李红昌.我国铁路运输业碳排放效率与影响因素分析[J].技术经济,2020.39(11).
[8]王勇,李红昌,郭雪萌,等.我国铁路运营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铁道学报,2021.43(06).
[9]张宇.高速铁路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9.
[10]马壮林,高阳,安韬,等.基于DPSIR模型的国家中心城市绿色交通水平测度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生态经济,2022.38(0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719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