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石家庄市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第726期 作者:□文/岳志春 王梦雨 张晓蕊 时间:2024/4/1 12:31:40 浏览:450次
  [提要] 目前,绿色和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生态转型发展的基本指导原则与重要评判标准。对中国来说,节能减排是“达峰”手段,能源替代是“中和”途径,而“双碳”目标的实现关键就是技术升级。“双碳”目标是全球环境和能源转型的必然选择,碳排放的降低对我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对石家庄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分析石家庄市产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状,分析其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内外产业转型升级经验,对石家庄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总体思路与基本路径进行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双碳”;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路径
基金项目:202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220202117);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HB22GL013)
中图分类号:F062.9;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8月13日
引言
“双碳”的发展目标是促进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促进绿色科技的创新,增强产业与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必然选择。中国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努力兼顾经济发展和绿色转型同步进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推进我国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京津冀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经济体,其发展也应顺应时代发展规律,减少碳排放。石家庄市作为京津冀南部的中心城市,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对石家庄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路径进行研究,调查其产业转型升级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设计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基本路径,并提出促进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政策建议,不仅对石家庄市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第三极”具有重要意义,对京津冀南部城市产业发展亦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一、石家庄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状
(一)石家庄市产业发展现状。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省会城市,是京津冀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石家庄市致力于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致力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城市,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引领和带动区域的发展。目前,石家庄市拥有重点产业园区共21家,其中国家级园区5家、省级园区8家、市级园区8家。
据初步核算,2021年石家庄市全年生产总值为6,490.3亿元,较上年增长6.6%,如图1所示。(图1)
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04.8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107.1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878.4亿元,增长8.2%。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占比为7.8%,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为32.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59.8%,如图2所示。(图2)
2021年石家庄市粮食播种面积为66.5万公顷,较上年增加0.06万公顷,增长率为0.1%。粮食总产量为432.4万吨,同比增长0.4%。其中,夏粮产量为198.8万吨,增长率为1.1%;秋粮产量为233.6万吨,下降0.3%。全年蔬菜播种面积为6.6万公顷,同比增长3.3%;总产量为491.2万吨,同比增长1.6%。全年肉类总产量为50.09万吨,较上年增长4.6%。
2021年,石家庄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82.2%,制造业增长5.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9%。全年规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45.7亿元,较上年增长15.8%。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8%,如图3所示。(图3)
石家庄市工业基础雄厚,近年来围绕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速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健康、先进装备制造、现代食品等主导产业,形成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支撑;通过对标引领、大力实施技术改造,推动钢铁、石化、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成效逐步显现,总量规模不断壮大,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二)石家庄市产业转型升级现状。石家庄是河北省的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和信息中心,是国家首批科技创新示范城市、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国家卫星导航产业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冶金钢铁、医药、石油化工、建筑建材产业为主导。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石家庄市工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基础,工业门类齐全,形成了以纺织、医药、电子、机械、化工、建材、轻工业为主体,布局比较合理的综合性工业结构。2010年后,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存在着产品升级缓慢、创新能力薄弱、人才资源流失、市场竞争力下降等突出问题,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地位;2015年后,以石家庄为主力的河北医药产业产值在全国已跌至前十名以外。
在制造业方面,通过整理分析2016~2020年石家庄市统计年鉴数据可以发现,在重金属加工产业的发展上呈现较为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在全市规上企业营收占比中保持着头部地位,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烟草制造业正成为石家庄市发展较快的产业,排名较2016年上升15位。与此同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发展则不尽如人意,在营收占比降低2.84%的情况下,排名下降了3位;农副食品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营收占比排名也不断下降。具体如表1所示。(表1)
自2011年以来,石家庄市吸引投资总额的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2017年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根据前瞻大数据显示,石家庄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从2011年的28.51%下降至2021年的-5.90%,下降幅度高达34.41%,平均每年下降3.13%,如图4所示。(图4)
石家庄市积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共纳入省千项技改项目191项,滚动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07项。积极发展新兴产业,5个项目获得省级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资金支持;强化绿色制造系统,增加绿色制造企业35家;铸造产业整顿升级,全面开展现场全面检查的企业203家。通过技术创新,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减少了50万吨焦炭产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了10产,911辆标准车,完成率达273%。推动1,000家企业上云,其中科林电气被评为工信部上云的示范企业,8家车间、2家企业被评为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推进“互联网制造”,实行“三品”,其中鹿泉、藁城、栾城三区入选省级食品产业强区,11家纺织服装企业入选省级十大服装品牌和个性化定制试点企业,君乐宝奶制品荣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等。
石家庄市的五大产业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现代食品产业以及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作为石家庄市主导产业,产业基础好,创新优势大,发展潜力足。石家庄市将倾力构建以新型显示、现代通信、LED为核心的优势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卫星导航三大特色产业,全面布局大数据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智能传感器、区块链、汽车电子四大创新领域,推动技术创新链、产业配套链、要素供应链、产品价值链的“四链”驱动,打造高端、开放、融合的电子信息产业新生态。目前,石家庄市生物医药产业基础条件良好,石家庄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基础配套设施日益完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突飞猛进。石家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位于栾城区,占地6.7万亩,产业用地3.6万亩,其依托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氢能装备等产业,着力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藁城区北部的现代食品产业园,占地2.4万亩,其中3,300亩的起始规划区域,三年内打造国家北方现代食品产业的新地标;藁城区现代商贸物流枢纽基地,占地4,800亩,目前已入驻润沃智慧物流、宇培冷链、韵达等物流项目,全力打造一个辐射冀中南的现代化特色物流园区。
(三)石家庄市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
1、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石家庄市的制造业综合竞争力指数较全国平均水平低,产业层次偏低;行业名优企业少,部分行业的龙头企业竞争力不强,缺乏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主导产业支撑作用不明显,其GDP仅占石家庄市比重的1/3。中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弱。目前,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生产设备、技术、工艺水平都比较落后,产品的创新与设计能力较弱,产业链条较短,大部分产品处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
2、部分重工业产值高但效益低。近几年,石油加工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业、核燃料加工业以及压延加工业的经济效益不太理想。导致产值高但利润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因而缺乏核心竞争力;低端产品较多,在市场中所占份额较小,从而造成产能过剩;由于生产制造技术没有更新、制造费用增加而引发的技术落后。
3、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绿色循环体系不完善。石家庄市目前的经济发展迅速,但其雾霾天气增加、空气质量不断下降,其PM2.5值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之首。石家庄市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虽然对雾霾天气有所影响,但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是导致雾霾严重的重要原因。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出现,导致石家庄市成为全国工业污染较重的地区,这对居民的生命健康、生活生产等方面构成了极大威胁。因此,绿色化循环体系的构建尤为重要。
4、产业结构调整仍在阵痛期。目前,石家庄的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虽比全国及河北省的平均水平要高一些,但是与郑州、太原、济南这三个周边省会城市相比,仍显得有些滞后。虽然石家庄市的产业结构优化率要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是从其二三产业的比重数值中可以发现,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其第三产业的比重还没有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工业传统行业占比大,产业结构层次整体偏低,转型升级任务十分艰巨,高排放产业正在压减和调整,传统行业的拉动作用逐步减弱。生产性服务业滞后,严重影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5、现代化产业布局存在不足,产业集聚度偏低。石家庄市产业园区建设起步较早,产业聚集效应明显,集聚效应逐渐显现。随着园区规模逐渐扩大,经济总量迅速增加,但受历史、制度等因素的限制,产业的集聚程度较低,各园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部分园区存在着“小、散、弱”的问题,园区整体效益不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石家庄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总体思路与基本路径
(一)总体思路。“双碳”目标是改善全球气候环境、能源转型的必然之路,是全球产业界和全社会的共识,也是中国承担大国责任的卓越体现,减少碳排放对我国有重要意义,各行业都需加速开展绿色低碳转型。随着“双碳”目标的正式提出,能耗双控被赋予了时代的新内涵,京津冀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经济体,其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减少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京津冀区域有重大责任。因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减少碳排放总量和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关键。
具体到石家庄市,产业转型升级总体思路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新兴产业。在具体执行层面,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严格控制能耗强度,把握新的产业机遇,倒逼调结构、转方式、定标准。
(二)基本路径。要积极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按照石家庄市的战略定位、发展阶段、产业特点、能源结构和资源禀赋,探索石家庄低碳发展的道路。实施能源消费双控制度,积极推进煤炭消费达峰。全产业链发展,支持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要在提升种养业规模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1、做强主导产业,实现率先新突破。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大力支持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强优质、绿色的创新发展,大力支持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其质量与经济水平。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推动石家庄装备制造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高端化发展,着力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绿色食品工业,重点发展方便休闲食品和保健食品,积极推动传统主食及中式菜肴工业化生产;加快构建质量安全、绿色生态、竞争力强的现代食品产业体系。
2、做优传统产业,开创振兴新局面。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要积极开展“千企转型”的行动,全力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在钢铁、化工、建材绿色化、纺织和食品等六大行业领域,积极建设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比的产业基地,重点打造具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园区。钢铁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钢铁产业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和城市钢厂搬迁,加快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集中度提升,大力发展技术装备、品种质量、产业链条延伸和非钢产业,加快经济循环和节能减排。石化产业以园区化、精细化、链条化、循环化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石化产业向园区集聚,实施园区提升、推动园区循环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开发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新型建材,积极推动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应重点发展三大产业链,即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高端纺织品和自主品牌服装。开发纳米、碳纤维等新型材料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发展功能性纺织品和成衣制造。家具制造产业要提升家具产品的原创设计水平,积极推广研发新型复合材料、绿色环保材料、强化水性涂料的新技术,推动家具制造行业向功能、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
3、做大新兴产业,打造发展新动能,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环境监测技术研发、环保设备、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制造,创建环保节能产业园区。努力做大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努力打造国内先进环境监测设备制造及服务基地,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重点专项的实施,推进制造业绿色发展示范工程的开展,以及推动生物医药等产业的绿色技术改造。大力支持企业实行绿色标准、绿色战略、绿色管理以及绿色生产,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产业。建设绿色公路、绿色机场等示范项目,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交通运输体系。
4、推动产业数字化、生态化发展。将数据视为关键生产要素,将网络通信技术视为核心动力,将现代化网络视为重要载体,加快数字经济深度融入实体经济,建立数字产业链,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水平,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和治理方式的转变,以数字经济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强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以提升创新能力为动力,强化质量标准为引领,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档次和品牌影响力,推动产业向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三、石家庄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建议
(一)增强制造业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创新体系,积极打造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石家庄制造业要以创新为引领,把创新放在核心位置,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创新园区发展模式,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提升园区空间资源配置效率。推进石家庄国家创新型示范城市建设,通过创新改革政策先行先试,加快推进制造业的创新和发展,使之成为河北省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促进产业高级化,并且可以进一步让产业更加均衡化发展。
(二)优化重工业发展。目前,石家庄市几大重工业的产值虽位于前几位,但其盈利状况并不是很好,市场并不是很认可这些产值。要使重工业持续保持产值,并相应提高其盈利能力,就迫切需要调整产品策略,将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型。企业必须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构建绿色化循环体系。全面构建绿色生产体系是制造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以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试点示范为抓手,持续推进重污染企业退城搬迁,引导企业入园进区集聚发展,持续打造绿色制造先进典型,引领重点行业绿色转型,大力推广低碳化、循环化以及集约化,使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加速推进产业园区的绿色化、循环化改造,综合进行园区能源资源的梯次开发和系统优化,推动企业间循环经济的发展,强化园区内的产业循环耦合,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加快构建节能降耗的长效机制和活力机制,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绿色制造格局。
(四)提供积极的产业升级规划引导。强化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政府力量,综合考虑地域位置、发展基础、资源环境等因素,制定合理的产业规划政策,加强统筹规划,调动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推进关键技术突破,加速形成先导性、支柱性的产业,真正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与经济效益。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健康、先进装备制造等优势领域,补短板、强优势、提质量、优生态,突破核心电子元器件、工业基础软件等因素的制约,推广先进的基础技术,巩固产业技术基础,支持一批产业的基础再造,提高产业的基础高级化水平。
(五)完善现代化产业布局。目前,石家庄市主导产业占比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应在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完整产业配套体系方面下工夫。统筹推进取长板和补短板,努力完善产业链、做强技术链,着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着力做强做大骨干企业,积极培育快速成长型中小企业,助推小微企业成长为“小巨人”。建立重点培育企业信息库,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育和扶持政策。
(六)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当前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抢抓战略机遇,狠抓各项政策落实,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持续走向深入。要围绕和发挥石家庄的发展特色、比较优势以及产业升级、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等方面,采取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突破,增强产业链中的弱势环节,促进重点产业的创新发展。选择重点产业如钢铁、医药以及节能环保等,集聚各类优质创新资源向优势工业企业集中。
(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管理工程与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博,秦欢,孙威.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互动关系——基于中国116个地级资源型城市的实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22.37(01).
[2]杨鸿雁,李艺璇,范晓瑛.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省土地利用强度的影响研究[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18.35(03).
[3]2021国际电子信息技术与产业合作论坛成功举办[J].电子世界,2021(22).
[4]王金鑫,王震.石家庄市产业结构问题剖析[J].时代金融,2021(06).
[5]周东洋.双碳目标促产业转型升级[N].中国贸易报,2021-08-03(007).
[6]冀农宣,于广宁,田军河.结构调整 调出河北农业一片新天地[J].河北农业,2020(10).
[7]崔烨.如何打造有利于石家庄主导产业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J].中国集体经济,2022(30).
[8]籍雪梅.全力构建“4+4”现代产业发展格局——访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左力鸥[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8.20(05).
[9]赵智圆.新常态下河北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D].石家庄:石家庄铁道大学,2017.
[10]谷鹏,邢婷.关于推进石家庄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1.23(06).
[11]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N].石家庄日报,2021-03-18(011).
[12]郑玉香,陈瑶.产业转型升级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影响文献综述[J].智库时代,2019(52).
[13]肖贵玉.“双碳”目标下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路径[J].智慧中国,2022(0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730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