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劳动/就业
智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思考
第727期 作者:□文/张 潇1,2 蒋清文1,2 时间:2024/4/16 15:32:09 浏览:68次
  [提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养老成为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智慧养老专业人才需求也将急速增长。当前我国智慧养老服务还面临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匮乏、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等许多困境,因此需要通过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多方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做好制度和环境保障等措施,加快智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助力我国智慧养老服务发展。
关键词:智慧化;养老服务;人才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京津冀就业促进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HB21YJ050)
中图分类号:F24;C9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8月14日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养老成为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未来对从事智慧养老管理与服务人员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因此培养新型适应性人才迫在眉睫。
一、智慧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机遇
(一)我国高度重视智慧养老的发展。我国智慧化养老起步较晚,但国家高度重视并发展迅速,有关政策相继出台。我国最早是在2007年提出了“数字化养老”的概念,2010年开始出现了通过互联网和电话呼叫进行的养老服务。2012年全国老龄办首次提出了“智能养老”的概念,2013年成立了“全国智能化养老专家委员会”。2015年国家发布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提出了“智慧养老”的概念,智慧养老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列入为国家工程。2017年我国出台《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年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智慧养老进入到全新发展阶段。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国家对智慧养老重视程度的加大,对智慧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必将急速增长。
(二)我国智慧养老产业结构体系已基本形成。《智慧养老产业白皮书(2019)》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自2012年开始起步,2020年已进入产业发展黄金时期。2014年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为0.17万亿元,至2019年已达到3.2万亿元,智慧养老产业结构体系已基本形成。预计2050年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2万亿元。
(三)家庭结构变化需要智慧养老服务人才。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家庭结构不断简化、家庭规模日益缩小。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的平均家庭户规模从2010年的约为3.10人缩减至2020年的2.62人。我国家庭的代际结构也逐渐简化,正逐渐从“二代户”向“一代户”为主转变。以由“一家三口”组成的“二代户”占比从1982年的48.2%下降至2020年的36.7%,而同辈或单身居住为主的“一代户”占比从1982年的13.9%上升至2020年的49.5%。老人与子女同住比例持续下降,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比例仅为27%,约有66%的老年人为一人独居或是与老伴同住的独立居住模式。这意味着,我国家庭养老功能持续弱化,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老年人都需要自己解决养老问题,家庭结构变化对智慧养老服务人才的需求增加。
(四)人均收入水平增长支撑智慧养老服务需求。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增长,这就意味着后步入老龄阶段的老年群体将比之前的老年人拥有更多的财富积累,消费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有经济实力去购买自身所需的养老服务。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老年人在精神文化和生活品质方面的消费意愿不断增强。《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预测,我国老年人消费将从2014年的4万亿元增长到2050年的106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将从8%升至33%。老年人在日常消费、医疗健康、养老金融和社交娱乐方面的支出的明显增长,为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
(五)老年人的数字化认知为智慧养老服务提供基础。互联网在我国老年人生活中占据愈加重要的地位。老年人对数字化产品的学习意原也较为强烈。据《2022年中国智慧康养行业概览》统计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后,93.4%的老年人认为可以学会用手机上网,95.1%的老年人认为有必要学习网络操作。2022年银发人群在京东网购成交单量是2018年的3倍。互联网、数字化在我国老年人群中的大量应用为智慧康养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智慧养老服务面临的人才困境
(一)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匮乏。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养老需求也逐步向享老需求转变。这就对养老服务尤其是智慧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养老服务不但要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老年人享受生活的精神需求。这就要求智慧养老专业技术人才除了具备医疗护理、营养健康、康复保健、心理咨询等专业知识以外,还需具备计算机相关知识,能够胜任智慧养老技术开发、智慧养老产品设计等相关工作。智慧养老产品设计涉及到用人工智能辅助养老服务,包括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感知能力、搜索和规划等解决问题能力等。高端智慧养老人才还需要神经科学、脑科学、物理学、数学、生物学、语言学、认知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使所培养人才能够应对更加复杂问题的挑战。目前高素质的智慧养老复合型人才短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
(二)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我国传统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着重培养学生基础护理、健康管理、老年心理护理、老年疾病预防与照护、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智慧养老方面的知识涉及的较少,缺乏智慧健康评估、老年智慧健康照护、智慧养老模式等方面的课程。目前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也主要是“老年照护”和“养老护理员技能等级证书”。因此,传统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缺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无法适应智慧养老服务的需求。
(三)培养高端人才的师资缺乏。智慧养老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师资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2021年教育部将高职院校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更名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智慧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机遇。由于智慧养老专业设立较晚,许多高校缺乏智慧养老相关专业教师,教师通过自主学习或短期专业培训后进行专业授课,影响了对智慧养老高端人才的培养质量。
(四)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智慧养老服务需要的是掌握计算机和智慧养老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展智慧养老平台设计及研发,智慧养老相关设备和产品的研发,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或者是掌握医学、护理学、管理学和智慧养老相关技术,能够熟练操作智慧养老相关软件和设备,能够在智慧养老相关领域进行养老服务、资源整合和运营管理的服务及管理人才。当前我国养老服务领域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由于工资待遇低、缺少相关福利,工作压力较大、社会地位低,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人员流动性大、稳定性差,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缺乏。智慧养老服务需要更多的高学历、高素质的复合型的年轻人才,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很难留住这些复合型高端人才。
三、智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思路
(一)完善智慧养老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智慧养老服务领域复合型人才,需要依据人才的需求类型,确定智慧养老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智慧养老服务人才岗位需求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专门从事智慧养老产品的开发、智慧养老平台、设备的研发和维护、智慧养老数据分析和维护的人员。这些岗位人员需要具有计算机软件知识,同时也需要掌握社会学、老年心理学和医学方面的知识。二是在社区、智慧养老机构或相关企业中从事智慧养老运营管理和服务人员。这些岗位人员既需要熟练运用相关智慧监测平台及有关设备和软件,也需要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因此需要掌握一定的管理学、护理学、控制论、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完善智慧养老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能从事老年人智慧健康管理、智慧养老机构运营、智慧养老产品营销等智慧养老服务人才,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相关部门应组织高等院校、智慧养老机构、专家学者以及大数据、互联网领域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制定智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
(二)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这是培养智慧养老服务高端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鼓励教师深造和参加系统培训,鼓励、支持专业教师参加相关学术会议、积极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建立以智慧养老服务与管理、大数据专业技术专家、教育专家等智慧养老服务专家资源库,构建智慧养老服务交流平台,便于高校教师、养老企业、政府相关部门有关人员随时联系、沟通和交流分享,使高校教师随时掌握最新方针政策和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措施。支持高校教师到智慧养老企业实践学习,丰富教师实践经验,提高教师实践技能。通过聘用和培养,打造一支专业基础过硬,教学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师资队伍,从而满足不同岗位智慧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
(三)探索多方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院校要和政府相关部门、智慧养老企业、行业协会主动联系,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完善智慧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模式。鼓励和支持高校增加智慧养老服务专业或者课程,扩大相关专业招生规模。院校主动同智慧养老服务产业链对接,共建教学资源。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鼓励和支持智慧养老服务企业建立智慧养老实习基地,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建立双方互学互促机制。高校为智慧养老企业提供服务人员的理论培训及学术研讨的机会,有效提高一线服务人员的理论水平。智慧养老企业为教师和学生的智慧养老服务实践提供场地和指导,让学生通过实践实现“发现问题-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
(四)加强对外沟通交流。西方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间较早,应对人口老龄化经验和智慧养老实践都比较丰富。我国构建智慧养老人才培养模式,还应积极借鉴他们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加快和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全国各地也在纷纷探索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很多地方的先进做法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具有可复制可推广价值。高等院校要积极走出去和引进来,通过参观调研,了解国内外成功的智慧养老服务的经验做法,同相关的专家学者及一线的工作人员建立沟通联系。邀请国内外智慧养老服务机构相关人员或者政府有关专家学者到学校讲授经验做法,指导教学实践。与相关院校合作,广泛收集智慧养老教学资源,或者通过合作办学的方式引入智慧养老人才的培养理念和教学资源,从而提升智慧养老人才培养质量。在引入智慧养老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的时候,要注重考虑本地区人口规模、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思想观念等实际情况,不能教条主义,照搬照抄,从而使智慧养老人才培养更适应我国智慧养老服务实际。 
(五)做好制度和环境保障。政府成立智慧养老专项工作机构,制定智慧养老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发布智慧养老发展政策,完善相关地方法规,建立健全各项标准体系。对于智慧养老服务岗位情况进行调研,据以调整并科学确定职业准入和执业资格条件,形成科学的职业认证标准。建立高标准、统一的智慧养老信息平台,涵盖老年人基本信息、健康档案、服务需求等各类数据,能够实现数据计算分析、传输、和存储的统一处理,对各地自行开发的智慧养老信息平台进行整合,实现智慧养老资源和数据的共享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出台招生就业优惠政策,对报考智慧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学生予以奖励。在全社会宣传创造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提高智慧养老服务人员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完善相关激励机制,提高智慧养老服务人员的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从而吸引和留住更多高端人才,形成稳定的智慧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
(作者单位:1.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2.河北省委党校康养产业研究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婷,林振.“银发经济”越来越“智慧”——智慧养老金融模式探析[J].现代商业,2022(17).
[2]周丽.大数据视域下高端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07).
[3]方波.智慧化背景下老年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2(04).
[4]陈友华,邵文君.智慧养老:内涵、困境与建议[J].江淮论坛,2021(02).
[5]吴雪.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态势、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华东经济管理,2021.35(07).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1334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