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浅议 |
第727期 作者:□文/庞黎君 时间:2024/4/16 16:46:17 浏览:240次 |
[提要]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农业产业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基本情况,梳理河南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财政资金支持政策,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化;农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8月28日
“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是带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化为改造我国落后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提供了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力军,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研究综述
农业产业化研究一直以来都热度不减,相关研究较为丰富。刘婷等通过研究提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全产业链的构建路径,鼓励龙头企业承担“链主”职责以带动相关主体共建全产业链。彭登苹认为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渠道窄、研发投入少、管理水平低等现实困境,并提出了转型路径建议。钟丽娜等以黑龙江省某村的集体产业发展为例,探讨以村集体为主导的嵌入式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径,发现“统分结合”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为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转变的路径探索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高圆圆等指出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主体合作关系呈现从分散经营走向合作,再从多样衍生型合作走向多主体间联合的轨迹,多主体联动型组织模式在经济效益、土地效益和精神效益方面较龙头企业引领型、中介组织推动型模式更具优势。张延龙等研究了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特点、问题及发展思路。李扬等以2018~2019年中国农业龙头企业500强为例,运用泰尔指数、热点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区域差异。练晓月等对新时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的财税支持政策进行了研究。
综上,近几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地域差异、评价方法、发展路径等方面。并且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对于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相关研究还不充分,其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尚未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因此,优化农业发展并且降低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无疑是目前的关键所在。
二、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河南省农业基本情况。河南省位于我国的中东部,地处中原,具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其中平原面积约占55.7%,耕地面积稳定在0.073亿hm2以上,居全国第3位;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0.107亿hm2以上,居全国第2位;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05.33万hm2,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523万hm2,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7.4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54个等别。而且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水流量丰富,特别适合农作物的成长。近年来,随着河南省对于农业重视的力度加大,各项有益于农业发展的决策相继提出,同时各项举措逐步推进。特别是孟津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使黄河下游的防洪防旱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同时也使得农业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从总体水平来看,该省农业发展条件比较优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水利事业的发展更加重视,随着各项农业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该省在农业产业方面的发展水平也趋于稳定。与此同时,棉纺类和肉类的总产量也稳居全国前3位,小麦产量则居于全国首位,为我国的粮食产量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近年来河南省生活水平等各方面的提升,该省开始致力于发展优质小麦,2022年河南省麦播面积持续稳定在566.67万hm2以上,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113.33万hm2左右,约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20%。这种优质小麦中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等指标均能达到国际优质面包要求的标准,有望替代以前我国从国外进口优质小麦并且逐步打开并进入国际优质小麦的市场。2021年河南省遭受了特大洪灾的袭击,粮食总产量仍达6,544.2万吨,占全国的9.58%。从现有数据分析来看,河南省的农业产业是我国农业产业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目前河南省农业产业正在逐步优化并持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河南省2023年夏粮产量3,550.1万t,约占全国夏粮总产量14,613万吨的24%。从河南省农业厅披露的相关数据来看,秋粮的丰收是形势所向,必然能够完成650亿公斤的粮食产量目标。这也使得河南省全年粮食总产量得以实现预期的目标。从上面的各项数据分析来看,河南省农业产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也为全省的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后续动力。
(二)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近年来,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正处于稳步上升阶段。主要的产业化构成有小麦生产基地、牛羊畜牧基地、家禽类养殖基地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河南省也越来越重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传统农业产业化龙头持续扩大和新兴的农业产业化公司日益增多。截至2022年底,河南共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169家,其中国家级102家,省级1,067家。这些企业近半分布在河南南部、东部的信阳、南阳、驻马店、商丘、周口5市。截至2021年末,河南1,169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资产规模合计6,186.68亿元。
河南省在面制品、肉制品以及果蔬三大领域优势明显,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均超过200家。河南涉农企业在资本市场梯度培育体系完善、上市后备资源充足。目前,河南涉农企业已有17家在A股上市、4家在H股上市,另有3家涉农企业处于IPO排队审核中、9家处于上市辅导阶段。从这些数据来看,近年来,龙头企业发展相当迅速。而且,河南省也逐渐成为我国最大的肉类和速冻食品的加工基地。2022年度,河南省GDP突破6万亿元,达61,345.05亿元,同比上年增长了约3.1%,2022年河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5,817.78亿元,同比增长4.8%,占全年GDP总额的9.48%。一些传统的产业化公司如牧原食品、双汇发展、莲花味精、三全食品、思念汤圆持续做大做强,农产品企业的品牌优势开始显现。近年来,河南省创出了一系列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兴农业产业化企业,如“卫龙”辣条、“想念”食品、“白象”方便面、“华英”鸭、“永达”食品、“金苑”面粉、“南街村”方便面等。近年来,河南省农业产业企业正在稳步发展,农业附加值不断增高,占据社会经济总产值比例也日渐升高,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的发展水平也日趋成熟,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使部分农民直接进入龙头企业务工,还缩小了城乡贫富差距,有力支持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河南省内各地经济水平发展不一,高科技技术应用水平不足,很多还停留在原始人力耕作、养殖阶段,研发和固定资产设施投入不足,总体经济规模与全国的先进省份相比还存在部分差距。山东省耕地面积不如河南,但2022年度山东省第一产业增加值6,299亿元,比上年增长4.3%,比河南省高出481亿元。第二,利益联结机制不够规范,财务体系不够健全。通过财政部发放专项资金的数据来看,分配到河南省的专项资金远不如发展较好的山东省那么多。通过对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和龙头企业的调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河南省现在的产业化形式主要是“公司+农户”,也就是说龙头企业几乎掌握了利益关系的全部主动权,而农户则几乎没有主动权。假如农产品市场比较发达,农产品数量比较紧缺,或者企业对农产品原料的标准化要求比较高,那么龙头企业想要与农户的利益机制关系比较紧密一点;反之,假如农产品市场萧条,农产品供应量较多并且龙头企业并不要求高标准化的农产品原料,那么龙头企业就会选择松散的利益联结,正是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河南省理想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迟迟不能实现。同时,在这种现象下,龙头企业可能只是需要农民充当廉价劳动力,甚至会欺诈农民,并不能及时地给予他们应得的利益和补助,因而也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此外,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近几年,河南省局部地区有大旱、暴雨洪灾等情况出现,导致农作物的收成不好;陆续出现的猪流感、禽流感等各种瘟疫也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良好发展。正是上述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使得河南省在优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上步履维艰。
三、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建议
(一)河南省农业产业化政策举措。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和有关市县按照省政府发展战略要求,以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抓手,同时推进种业工作、科技农业、品牌农业建设,支持农产品加工能力提升。一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建设强筋小麦、优质谷子、精品蔬菜、道地中药材、优质专用葡萄、山地苹果、高端乳品、优质生猪、优质蛋鸡、特色水产等10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为抓手,加快推进河南省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种业工程建设。支持种业基地新建和改扩建,建设双高大豆、鲜食玉米、甘薯、食用菌、中药材、西甜瓜、辣椒等7个良种繁育基地,支持特色种业育种创新,组建节水小麦、中药材等12个特色作物种业联盟。三是加快科技农业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视农业领域专家和人才培养引进,破解产业发展技术瓶颈。支持建设1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团队,新建62个农业创新驿站,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提供技术支撑;支持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数字化,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四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打造11个农产品加工规模大、集中度高、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配套完整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支持建设36个有产业基础的省级农业产业强镇,为创建国家产业强省做好项目储备;培育1个中央厨房产业园区和20家中央厨房示范企业。五是打造品牌农业。推进实施农业品牌“十百千”工程,打造12个系列“产业集群品牌”、100个系列“河南品牌”,重点打造提升100个高端区域公用品牌、50个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品牌,推广1,000个产品品牌。
(二)河南省支持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政策。在财务支持方面,河南省主要采用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的方法,主要扶持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的重点龙头企业,同时适当兼顾其他行业;申请扶持的项目则必须符合农业产业化的相关发展政策和要求,同时也必须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在经营期方面,应该至少在两年以上并且连续两年处于盈利状态,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并且财务管理规范,资金状况运转良好,不曾出现过拖欠职工工资以及社会保险金、逃税漏税或拖欠税金等现象。
对于农业的优惠政策主要有降低贴现率、减免税收、直接扶持和间接扶持等。扶持的重点环节有:(1)对于农产品的精加工加大力度;(2)引进新技术、新装备,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3)质量和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4)知名品牌的培育和创建。
对于农业项目的政策扶持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贴息,项目单位引进各项新技术、新设备以及项目扩建时发生的贷款,只要符合要求(贷款发生额不低于2,000万元)即可作为贴息项目。同时,为防止有人投机取巧,贷款贴息也要控制限额,每个项目的贷款贴息总额不能低于100万元,也不能高于300万元。二是补助,参与补助的项目是近三年新上项目,对于设备先进、技术优势明显的企业应给予一定的补助,激发农业企业对于优化技术改造的重视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三是奖励。奖励资金的发放对象主要是那些致力于农产品加工的企业以及农产品品牌的创建和培育。对于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应给予一定的鼓励,从而促进知名农业品牌的创建和发展。
四、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景
从上述分析我们得知,想要农业产业化取得良好、快速发展,河南省应对标山东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以达到一些发达省份的标准。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大多数人越来越重视养生,回归自然,追求绿色食品、杂粮等。因此,河南省可以从这个方面入手,加强对绿色食品的重视程度。一是培育新兴有机食品生产企业,以达到技术与农业有机结合的目的。二是应加大对于农业方面的资金财税支持力度和企业上市推动力度,努力推动新型农业的发展,创建出更多的知名优胜品牌。
(作者单位:获嘉县财政局)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婷,徐晓.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全产业链构建研究[J].农业经济,2023(06).
[2]彭登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型升级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2022(12).
[3]钟丽娜,吴惠芳.统分结合: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的路径探索——基于黑龙江省X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调查[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8(05).
[4]高圆圆,陈哲.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演化逻辑、效益比较与未来发展取向[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2(05).
[5]张延龙,王明哲,钱静斐,等.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特点、问题及发展思路[J].农业经济问题,2021(08).
[6]李扬,盛科荣,卢超.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J].江苏农业学报,2021.37(03).
[7]练晓月,常平平.新时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的财税政策支持研究[J].农业经济,2021(0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