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旧建筑再利用下民宿“活化”案例分析 |
第727期 作者:□文/叶 婷1,2 舒文强2 华 瑶2 时间:2024/4/16 16:40:21 浏览:370次 |
[提要] 旧建筑改造再利用的目的是挖掘其中的潜在文化价值及生态经济价值。本文以台湾地区最美民宿天空的院子为案例,透过深度访谈与田野调查,从改造、环境重塑、延续使用等方面分析旧建筑如何活化再生以及实现地方产业的永续经营,为我国其他省份旧建筑再利用与民宿活化如何带动区域产业适应“双循环”发展格局提供借鉴。
关键词:旧建筑再利用;民宿;文化产业;永续经营
基金项目:铜陵学院2021年度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安徽省红色文化遗址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1tlxydxs107);2023年度安徽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3AH040230);2022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乡村振兴下皖江城市带非遗景观管理与传承研究”(项目编号:2022AH051731)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8月3日
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的房间,结合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做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的住宿处所。同时,民宿可以让游客长时间的停留,是可以经营文化的媒介。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闲暇时间的增多,民宿旅游日益成为城市居民放松自我、回归自然的首选。中国台湾地区利用社区营造的方式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和参照使用。以天空的院子民宿作为田野调查的案例研究,民宿位于台湾南投竹山镇海拔800米的山上,在地理环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座民宿所在的竹山镇由于旧建筑的活化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发展也成为新兴的观光景点。透过深度访谈与田野调查,分析经营者何培钧如何将这座古厝潜力开发,并将竹山在地产业串联起来,使得产业永续发展。
一、旧建筑再利用价值分析
(一)文脉价值。吴良镛先生曾谈到:“文化是历史的沉淀,存留于建筑间,融会在生活里。”建筑是时代的缩影,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旧建筑的再利用延长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更好地向我们展示了城市发展变化的历史性和延续性。老旧街屋的存在伴随着地方的不同而潜藏各种形式风格,形塑出各种色彩类型,于经济潮流冲击下,地方早期对于旧有的建筑资源以保存的方式进行思考,在这种情形下,复旧将成为主要目标之一,借由历史建筑的登陆后,赋予基地特性另类的场所文化产生,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虽然保存是对历史产生延续性的行为,但是其延续的过程也是地方文化更新的开始。 天空的院子是传统式的砖造闽南三合院建筑,原本是百年前大户座古宅,是竹山当地的老竹馆厝。这座旧建筑中处处反映了闽南式三合院的特征和表现手法。屋顶前后坡不一样长,后坡长而低,称阴坡;前坡短高,是为阳坡,可引进较充足的光线。在风水上的说法,前高后短则开阔,迎财纳福,后低长,则封闭,截富拒厄。可见,这栋建筑本身体现了闽南建筑的传统文化。同时,南投县的竹山镇是一座具有历史文化的城市,天空的院子结合当时的地域文化,在民宿中采用当地竹条修复建筑,在建筑里放置竹制的椅子和灯具,都可以传承当地竹山镇的竹文化,让旅客体验百年文化的精神。
(二)经济价值。据西方发达国家1987年的统计,经过成功的营销策略和运营、文化元素的改造、巧妙的设计以及保存和维护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节省了大部分用于主体结构的资金,可以节约1/4至1/2的费用。同时,经过成功的营销策略和运营、创新设计和改造,保留和延续区域文脉,不仅可以打造富有文化特色的建筑,还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天空的院子改建为民宿,民宿本身的盈利是一方面,经营者何培均贷款1,500万台币来修复古厝,每个月需要还6万台币的贷款,天空的院子1个月只要租12个房间就可以还房租。花费5年还完贷款,赚来的钱回馈竹山镇,串联在地设计、生产、销售的供应链,不仅带动老店创新转型,更引领青年返乡创业,拉动小镇经济增长。同时,作为台湾地区最美民宿,不少人慕名而来,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生态价值。正如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中所描述的那样,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满足当今需求的发展,同时不损害后代人在地球资源范围内满足其自身需求的可能性,在能源不可再生的环境中,节约生态资源和能源的方式之一是延续旧建筑的使用寿命。生态建筑以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为发展目标。旧建筑再利用是5R思想在生态理念中的具体实践,是可持续建筑开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空的院子是在闲置的旧建筑的基础上修建而成,在活化过程中,传承闽南传统整体建筑文化,延续老建筑记忆,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带动地方产业发展,使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建筑与周边环境和谐相处,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二、旧建筑再利用设计要点
(一)旧建筑外部与内部的改造——新旧共融。对旧建筑的外部形态进行改造,必须深入了解其历史和构成要素,既要保留建筑的内在价值,又要尊重其体量关系、空间特征和结构体系,体现建筑的文化、艺术和历史。天空的院子建筑外部主要手法是保留翻新,保存闽南传统三合院的外观,骨架是穿斗简式,以竹片编串为墙身,再裹上搅和着粗糠泥巴竹编墙,竹编墙下的红砖用的也都是吸水率低的清水砖,屋顶因为太过破旧换为日本文化砖,屋顶的中心轴线使用仰瓦。天空的院子属于硬挑,即将栱身插入墙身或是檐柱中,或是穿过檐柱后压于屋内梁枋之下。关刀拱形态的第一层出挑,以增加其支撑力,上承小斗,与二层硬出挑,朽木及橼木于二层小斗,做纵向的结合。整个建筑没有一根铁钉,数以万计的构件全靠榫卯互相咬合而固定在一起,展现传统建筑的精巧工法。内部的改造设计中,主要体现新旧共融的创新理念,是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与交融。900平方米的古宅只隔了6间,宽阔舒适,每个房间还有独立卫生间,配备现代化的浴室和设备,德国进口浴缸、西班牙的海草地砖拼贴的墙面和地板,厨房放有微波炉和烤箱。再利用的设计需要对旧建筑中如何植入新元素新空间进行思考,协调各种构造、地域特征等,从而达到美学上的平衡。
(二)旧建筑再利用的场所精神。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一书中,诺伯格·舒尔茨强调了回归真实世界的重要性,一个具有场所精神的空间,不仅聚集了相互认同的人,而是通过自然、阳光、光线、空间符号、历史、宗教、思想、事件、触觉、嗅觉、声音等,在心理和生理上认同周围环境,从而产生一个具有心理和物理特性的场域。在诺布尔·舒尔茨看来,场所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位置,而是由具有物质本质、形状、质地和颜色的具体物体组成的整体。这些对象的综合决定了一个地方的特征:地方现象、地方结构和地方精神。简·雅各布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指出:“老建筑对于城市是如此不可或缺,如果没有它们,街道和地区的发展就会失去活力……”。通过材料、色彩、声音、光线等综合运用,营造出天空的院子自然简朴的氛围。建筑改造后保留原有的建筑结构,房间内部没有电视等娱乐设备,客厅放有图书,卧室的被褥采用台湾的传统花布被,伴随着清幽的音乐,渲染回归质朴环境的场所精神。院子本身蕴含中国建筑的风水优势,背靠山梁,前临云海,具有开阔的景观视野。在改造中,经营者在建筑外部设计了一个自然式的庭园。庭园前的半月池在传统合院住宅具有聚财的风水文化,半月池旁边的石头栏杆是由原本的猪圈栅栏改成,保留自然景观植物,与天空的院子自然质朴的建筑特色融为一体,使建筑与景观具有整体性与协调性。
(三)旧建筑的功能置换。功能折旧是指随着时间推移,消费观念转变、规划设计更新、技术进步等因素导致建筑物在功能方面相对不完整、落后或不适用而造成的价值损失。是因为建筑物的功能不再满足用户或当地工业结构的需求,它们才被闲置。建筑有生命周期,旧建筑改造的过程就是更新的过程。为了满足当代城市的发展需要,有必要赋予老建筑新的功能,这不仅可以让旧建筑焕发活力,建筑本身的良性循环也将带动周边经济良性循环,促进其发展。
进入天空的院子,可以见到竹制的沙发、摆饰的竹灯,充满竹山当地特色。为支持当地商家,客人睡觉盖的被子是产自竹山镇的手工棉被,吃的米香点心也是出自镇上的老店。住在天空的院子里,吃得到当地美食,从吃也看得到当地文化。提供的当地特色餐,按照盛装容器和价位的不同,大致可分三款,圆形铁盒、竹盒、特制的陶烧盒。这些餐盒还有个名字称为“脚步便当”,这一个便当支持了三种当地产业──当地食材、当地工厂产的竹盒以及社区妈妈手工缝制的客家花布。陶烧盒是向南投水里蛇窑特别订制,蛇窑源自中国福州,是台湾地区现有最古老、最具传统乡土文化的柴烧窑,在圆形陶烧盒上烙有诗词和花样,文雅别致,每日限量20份。在对旧建筑重新进行功能定位上,天空的院子找出旧建筑与新功能的最佳契合点,在一处具备文化资产价值的旧建筑中发掘其蕴藏的魅力及空间潜力。
三、以产业活化建筑的策略
旧建筑再利用是一种创新的模式,结合地域经济文化,发展当地文化与产业的经营方式呈现独特的风格特色,设计决策者的经营管理模式值得借鉴。此案例能够成功的策略在于:(一)产业的收入回馈当地,使经营可持续发展,体现民宿利益的共享理念。民宿业主通过树立造福居民的理念,既能确保当地居民的支持,又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当地传统文化的手工艺加工资源与产业发展需求的重新匹配,这会将不确定性和流动性转化为稳定的关系。(二)利用政府政策及故事行销带动产业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民宿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在设计和硬件设施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形成了不少连锁式乡村精品酒店式民宿,但缺乏当地人文关怀,如果民宿不在地域文化中挖掘和发展背后的故事,增添文化附加值,那么只是一种景观设计,没有灵魂。民宿业主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不仅仅要靠先进的技术手段,更要以人为本,关注人本身对民宿可持续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三)旧建筑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相结合,串联了相关行业,为消费者提供了完整的体验。由于民宿规模较小,民宿除了自身的设计和特色外,还需要与当地环境相融合。有必要深入挖掘民宿的本土文化,提取当地文化元素,利用反映当地地域特征的文化符号,以扩大民宿相关产品的吸引力。(四)通过创意设计和相关政策吸引青年人回乡,不仅为年轻人提供平台,也为当地产业注入更多创意设计和活力。地方政府应积极出台优惠政策,给青年返乡创业更多的“动力”,给予资源的导入以及资金的协助,吸引青年返乡创业,将在地化转变成经济的优势。
综上,在旧建筑改造利用中保留建筑原有结构,保护当地生活环境,同时融入部分现代化的室内设计理念,展现了一种传统与现代之间互相包容的精神。地方的永续发展是民宿经营的基础,民宿经营者应对当地投入更多的关怀,对地方的文化和资源要充分了解。在旧建筑改造利用中,加强建筑对文化的表达,在延续地域历史文脉的同时,不仅只考虑单体建筑的发展,还应考虑整体社区的发展。以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而言,旧建筑的再利用对建筑的定位十分重要,经营者须分析建筑的价值与形态确定其功能定位,活化与再生顺应当代需求。由此看来,经济、文化与旧建筑三者之间关系密不可分,围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形成绿色消费、地方产业、文化创意产业。
(作者单位:1.又松大学;2.铜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赟,胥欢欢.论习水发展民宿旅游优势、问题及对策[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1.23(02).
[2][挪]诺伯格·舒尔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施植明,译.台北:尚林出版,1984.
[3]刘敦桢.中国建筑史(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4]林会承.台湾传统建筑手册——形式与作法篇[M].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5.
[5]吴良镛. 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6]何佩雯.文化品牌助推乡村建设——以云南大理州诺邓、浉河村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21(05).
[7]覃伟,陈佳昊,王红兵,钟颂磊,刘安.基于在地性设计理念的乡村民宿设计模式研究——以常德市太阳山片区民宿为例[J].重庆建筑,2022.21(1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