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数字创新流程探析
第729期 作者:□文/赵 潜1 赵陈芳2 时间:2024/5/16 10:30:02 浏览:93次
  [提要] 在数字技术发展中,创新从新技术和新流程中获取的知识促进了增长和竞争力。创新管理中的流程管理是一项复杂的领导任务,其目标是在整个战略和业务方法中进行系统的变革。本文在总结数字创新流程的起源、内涵和特征基础上,梳理数字创新流程对传统管理与创新创业理论的拓展,总结提炼数字创新流程及特征,拓展数字创新流程的理论视角,为组织创新流程的数字化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数字技术;创新流程;数字平台创新;分布式创新;组合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9月9日
当下,我们正处于数字化经济的浪潮之中,经历着从互联网时代向数字时代的全面转型。一系列新颖而强大的数字技术、数字平台和数字基础设施的出现,表明数字化技术在产品和服务中的广泛嵌入。这些数字化进程改变了经济中众多行业的创新方式和手段,以具有广泛组织和政策影响的重要方式改变了创新和创业精神。
数字创新的论调已经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的时代,组织生存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意味着通过引进新技术和新生产方式以及发展新技能来实现经济变革。创新是这一过程的核心。以往的创新管理侧重于组织用来开发新的和改进的产品、服务和业务流程的系统流程。它包括在组织内和网络环境中开发创造性的想法。然而在数字技术的发展中,创新从新技术和新流程中获取的知识促进了增长和竞争力。发展知识社会需要在研究、开发、教育等方面投入足够的资金,并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创新方面的重组帮助许多公司提高了生产率,从而增强了竞争力。因此,在市场全球化、数字革命、技术、产品和服务动态发展的环境下的创新管理研究意义重大。
一、数字创新流程的内涵、特征与类型
(一)数字创新流程的内涵。创新流程是描述创意产生、资源协调、价值创造与扩散、效果评价等全组织范围的创新过程的概念,包括创意产生和动员、宣传和筛查、试验、商业化、传播和实施等过程,组织可以选择单独执行、外包或与外部实体(例如客户或业务合作伙伴)联合执行每个阶段。创新过程的一个关键方面是创新单位从几个外部领域收集信息并向其传输信息的能力。然而,尽管来自外部领域的信息对创新的有效发展或扩散至关重要,但大量的研究表明,跨越组织边界的沟通既效率低下,又容易产生偏见和扭曲。因此,这里存在一个两难境地——来自外部领域的准确信息对创新过程至关重要,但相对较难收集。这种困境及其后果是创新进程的重要障碍。新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缩短了创新过程行为者之间的感知距离,同时使客户和供应商能够融入设计和开发过程。此外,数字技术成功对传播开放创新思维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数字创新流程的特征。数字创新流程主要解决数字创新是如何产生的问题,其创新流程主要基于数字技术的三个基本特征:可重编程性、数据的均质化以及数字技术的自我参照性。具体而言,可编程性是指基于冯·诺依曼架构,数字设备由执行数字编码指令的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组成,存储单元以相同的格式和相同的位置保存指令和数据。只要用户就数据的含义达成一致,并且想出新的指令来操作数据,该体系结构就可以在操作数据的方式上提供灵活性。可重编程性允许数字设备执行广泛的功能(如计算距离、文字处理、视频编辑和Web浏览)。数据的均质化是指,数字技术把所有模拟信号都映射成一组二进制数,这导致了数字设备可访问的所有数据的同质化。任何数字内容(音频、视频、文本和图像)都可以使用相同的数字设备和网络进行存储、传输、处理和显示。此外,与模拟数据不同,数字数据来自不同的来源,可以很容易地与其他数字数据组合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从而消除了创新过程中产品和行业的界限。数字技术的自我参照性是指,依赖于数字技术而产生的创新具有积极的网络外部性,进一步加速了数字设备、网络、服务和内容的创造和可用性。这反过来又通过降低进入门槛、降低学习成本和加快扩散速度的良性循环,促进了进一步的数字创新。计算机性价比的大幅提高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以前被排除在外的各种经济和创新活动更容易负担得起创新所需的数字工具。
基于数字技术的特征极大地丰富了各个参与主体之间动态交互过程,数字技术对创新流程的作用特征主要体现在趋同性、数字素材、异质性、生成性、创新轨迹以及创新速度等方面,具体论述见表1。(表1)
(三)数字创新流程的类型
1、数字平台创新:数字技术的创新过程和成果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是出现了一个平台,作为创新的中心焦点,普适数字技术创新平台的作用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从一个角度来看,为了利用无处不在的数字技术带来的融合和生成性,公司现在通过创建平台而不是单一的产品进行创新。该平台及其模块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关于平台在无处不在的数字技术中的作用的第二个观点是,数字工具或数字组件的激增使公司不仅可以构建产品的平台,而且可以构建整个组织使用的数字功能的平台,以支持其不同的功能。例如,大型复杂信息系统,如企业资源规划系统或电子病历系统,正越来越多地充当可以添加其他工具以利用共享数据资源的平台。
2、分布式创新:数字技术创新的第二个特点是创新产品和过程的日益分散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组织科学学者已经注意到,信息技术降低了沟通和协调成本,导致创新活动在地理上分散。学者们还注意到,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创新过程“民主化”,将创新活动的控制权分散到多个组织。因此,创新活动的中心日益向组织的边缘转移。
3、组合式创新:数字技术创新的第三个特点就是组合创新。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将现有模块与嵌入式数字功能相结合来创造新的产品或服务。Arthur(2009)指出,数字人造物近乎无限的重组已经成为创新的新来源。许多遵循标准接口的基于软件的数字模块现在可以很容易地与遵循相同标准的其他模块“混搭”。例如,许多Web服务现在提供标准化的接口,以便其他开发人员可以将其与他们的新产品或服务结合起来。因此,对于组合创新,产品的边界是不可知的,并且产品或服务仍然是不完整的。在这一方面,智能手机在第一次购买时基本上仍然是不完整的产品:用户需要安装应用程序,才能将新的功能结合到现有产品中。事实上,随着用户不断添加和删除应用程序以及更改其功能,它们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仍然是不完整的。
二、研究不足及展望
数字创新颠覆了现有的创新管理理论,动摇了创新定义的边界、创新动因以及创新过程和结果之间关系的基本假设。数字创新快速发展,但相关的研究仍然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现有的研究多借用如动态能力理论、创新扩展理论或者知识基础观等其他领域的理论以及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理论基础分散并且未遵循一个连续或统一的研究体系,缺乏完整的研究框架。二是现有的研究集中在单个层面的研究,对多层次或者跨层次的分析不多。同时,由于数字创新的特征,数字创新的研究通常涉及多个领域或学科,但是相关跨学科的研究还存在空白。三是数字化创新相关的研究多是定性研究,实证研究较为缺乏,相关的实证分析方法包括测度方法和工具选择等多个方面存在大量的空白。四是数字化仅仅被认为是研究背景,忽视了数字创新和一般的创新存在本质上的不同,数字化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内在机制和影响结果都与一般的创新存在巨大的差异。
鉴于此,本文认为未来的数字创新研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在研究理论上,目前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创新扩散理论和知识基础观。传统的创新理论难以解读数字化时代的创新现象,数字创新结果变得可扩展和再演化,创新主体变得多元化和复杂化,呈现分散的特点。创新更强调多主体合作和生态的概念,难以管理生态间的相互依赖性,创新边界变得模糊,产业边界变得模糊,企业难以预测竞争对手,成功的标准也难以确定,数字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创新理论的前提假设。为深入理解数字时代下的创新模式,未来的研究需要在理论上有所突破,以此支撑对其关键特征与发展机制做深入探讨与分析。
在研究领域方面,由于数字创新融合性、开放性和自生长性的特点,数字创新综合了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基础,但关于数字创新的大多数研究都没有将多学科领域的思想和观念融合在一起,现有研究主要包含在特定领域或学科(如市场营销、经济学、信息系统、运营、战略),未来的研究需要结合跨学科的想法和概念来确认数字创新的相关研究理念,跨学科的融合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加深对创新规律的认识,丰富数字创新理论体系,推动研究进一步发展。
在研究方法上,大部分学者采用理论研究、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数字创新进行研究,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有利于剖析数字化创新的内部机制和作用过程,但是在数字经济情境下的实证研究不足,研究领域缺乏系统性。研究数字创新管理可能需要采用过去在很大程度上未被使用的新方法。经典的基于差异的研究往往过于静态,对现象的本质做出过于简单的假设,因此使用这种方法并不容易触及问题的核心。计算社会科学、定性比较研究和复杂理论方法等研究方法可以为数字创新的研究提供新的见解。
数字化不仅在不同层次的分析(个人、组织、生态系统/社区、区域/社会)中具有影响,而且重要的是,在不同层次上也具有影响。例如,数字技术应用安全与伦理。在新的数字基础设施和平台,如社交媒体、移动计算和云计算,对个人用户或消费者提出了重要的隐私和安全问题;但是,重要的是,这些问题也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到公司层面(例如,企业-消费者关系,企业声誉)和社会层面(例如,社交媒体作为监视工具,对媒体和民主机构的信任不足)的问题。数字化背后的主题和概念可能会开辟新的概念桥梁和经验可能性。未来的研究可以超越目前对收益的关注,研究同一套策略和决策如何也可以为个人客户(如安全/隐私、用户体验)以及集体/社会层面(例如,解决被忽视用户/市场、数据使用透明度等问题的创新)。重要的是,可以在现有的技术生成性来源和机制研究的基础上,将与数字技术、平台架构和生态系统治理相关的因素纳入其中,从而在多个分析层次上揭示它们的交互作用。而且,这样做还可能与创新和创业中的相关现有概念联系起来——例如,推测、即兴创作和拼凑。另外的研究可以考虑政府的政策和法规如何塑造个人和组织如何行使数字技术的生成能力。这些政策和法规可能在不同的方面(数据安全、隐私、知识产权等)和不同的层次(地区、国家等)产生作用。
(作者单位: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2.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Adner R,Kapoor R.Value creation in innovation ecosystems:how the structure of technological interdependence affects firm performance in new technology generation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0(03).
[2]Ahuja G,Katila R.Where do resources come from? The role of idiosyncratic situation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4(25).
[3]Baldwin C,von Hippel E.Modeling a Paradigm Shift:From Producer Innovation to User and Ope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J].Organization Science,2011.22(06).
[4]Baregheh A,Rowley J,Sambrook S.Towards a multidisciplinary definition of innovation[J].Management Decision,2009.47(08).
[5]Bergek A,Jacobsson S,Carlsson B,Lindmark S,Rickne A.Analyzing the functional dynamic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s:A scheme of analysis[J].Research Policy,2008.37(0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4683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