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劳动/就业
人才政策分析
第729期 作者:□文/谭雨婷 岑晓潼 刘 艳 何 飞 时间:2024/5/16 10:36:39 浏览:99次
  [提要] 从政策工具视角分析人才政策效用,有利于探索“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运用供给型政策工具、环境型政策工具和需求型政策工具,对清远、肇庆、韶关市人才政策文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当前人才政策在政策工具的使用结构、人才政策子系统存在不完善和人才激励偏重于物质激励、缺少精神激励等问题。为此,提出优化政策工具的使用结构,完善人才政策子系统和重视精神激励、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等措施。
关键词:人才政策;政策分析;政策工具
基金项目:广东省清远市哲学社会科学2023年重点课题:“高质量教育体系下清远市大学生就业城市选择的社会生态系统研究”(项目编号:QYSK2023006)阶段性成果。通讯作者:何飞
中图分类号:C9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9月5日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择业观发生了变化,“慢就业” “全职儿女” “Gap Year”现象愈演愈烈。大学生就业求稳心态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再一味倾向于去一线城市就业,开始向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转移。清远市紧邻广州,紧靠珠三角城市群核心区,是接受粤港澳大湾区辐射最前沿,也是广东与内地市场北上南下重要经济走廊的桥头堡。位于清远的广东省职教城(清远)现进驻高校10所,在校人数约12万人,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但省职教城2022届毕业生有2.6万多人,留清就业的却只有1,100多人,占比不到5%,如何吸引人才提高毕业大学生留清就业率,是清远市人才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肇庆市、韶关市与清远市整体经济实力接近,高校分布比例相当,对比研究清远市、肇庆市、韶关市三市在人才政策上的差异,总结城市间人才政策的共同特征和差异,对于应对本地毕业生人才流失危机,提高毕业生人才吸附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从多个方面对人才政策进行研究,包括人才政策对大学生流动的影响因素、评估人才政策效能等。从研究内容看,很多城市制定的政策目标对象为大学生群体,城市间的竞争凸显为人才的竞争,拉开了“人才争夺战”。Harvey认为赢得人才的关键在于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不同类型人才政策为青年人才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与保障,满足青年人不同的需求。许多学者探讨了我国大中城市人才政策对青年人才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赵勇等研究发现低收入青年人才偏好奖励性政策,高收入青年人偏好保障型政策,人才补助、薪酬、安家费等奖励性政策对青年人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增加其就业意愿。落户保障政策因子、贷款支持政策因子、创业帮扶政策因子对哈尔滨市大学毕业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落户、医疗、子女教育等保障型政策能缓解青年人才的生存问题。胡威讨论了为什么要实施人才政策的内因、外因和制约因素,分析人才政策的运行机制。也有学者关注到人才政策的评估效果,只有人才政策在实施一段时间后才能对总体的效果进行评估。陈子晔对苏州市政策文本量化赋值,构建人才政策协同评估指标体系。有学者发现有的地方对人才政策效能评估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科学的评估机制,欠缺评估专业团队。
综上所述,目前大多数的研究结果集中于某些产业集群和个别城市进行人才政策分析,缺少从政策文本角度衡量政策措施,评估人才政策的效用,特别是缺乏对职业技能型大学生的人才政策分析。因此,通过对比清远、肇庆、韶关市人才政策,分析各城市制定的人才政策对大学生居留意愿的影响关系。
二、人才政策分析
已有研究对政策工具的分类较多,本研究采用Rothwell和Zegveld的政策工具分类,将人才政策工具分为环境型、供给型和需求型。供给型政策工具指政府在资金、科研、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以促进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发展,可将供给型政策工具进一步分为人才培养、人才基础建设、人才激励和人才配套服务等维度。环境型政策工具指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法规制度、财税金融等构建利于产业发展的有利环境,可分为税收优惠、法规管制和知识产权维度。需求型政策工具指政府为促进人才发展制定的相关政策扶持,包括产教融合、设立海外人才机构等,分为产学研合作、职业技能培养和海外人才机构。
在确定政策分析工具及各指标后,以“清远市” “肇庆市” “韶关市” “人才政策” “‘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 “就业创业”等为关键词,检索各市政府网站2017~2023年的相关政策,共搜索出15条。在清远市政府搜索到关于人才政策类文件共4份,包括《清远市引进培养高精尖缺人才的若干规定》《清远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清远市教育质量提升发展十大行动计划》和《清远市企业人才公寓管理办法(试行)》。肇庆市人才政策类文件共6份,分别是《肇庆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肇庆市贯彻落实广东省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关于明确肇庆市“百千万”人才引育工程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肇庆市“百千万”人才引育工程实施意见(试行)>相关问题的通知》《肇庆市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方案》和《肇庆市“百千万”人才引育工程实施方案(试行)》。韶关市涉及到人才政策的文件共5份,分别是《韶关市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韶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韶关市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若干政策措施》《韶关新时代“百团千才万匠”人才工程实施意见》和《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根据政策工具的关键词,将上述文件相关内容进行分类编码,清远市共有编码37条,肇庆市共有编码65条,韶关市共有89条,总共编码191条。其中,清远市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最多,共29条,占比78.4%,没有涉及环境型政策工具;肇庆市三种政策工具均有涉及,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占比为63.1%,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比例18.5%;韶关市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率为51.7%,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比例9.0%。对比三个城市的政策工具使用情况,清远市和肇庆市人才政策工具中“人才激励”占比最高,韶关市“职业教育服务”占比最高,说明这三个城市在人才吸引方面侧重点差异,清远市和肇庆市偏向于采用人才激励、物质奖励的方式吸引人才,韶关市侧重于提升该市职业教育服务,培养本地的职业技能人才留韶工作。
横向比较三个城市的政策工具使用情况,各地人才政策工具措施侧重点不同,清远市人才政策侧重于高层次人才、技师人才的物质激励,通过对高端紧缺人才的补助、职称晋升补助等方式,吸引外来和本地青年就业创业。肇庆市侧重于人才激励和人才培养,通过多渠道组织高校毕业生开展暑期三下乡、高校毕业生基层事业单位单独的职称评审办法等培养模式,打通人才发展渠道。韶关市在人才配套服务和职业教育服务方面政策扶持措施较多,通过完善医疗、子女教育、社保等配套服务,健全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扩宽校企合作渠道,推进“工学一体”的现代学徒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对清远市人才政策深入分析,发现政策覆盖面较广,人才发展的各领域均涉及,截至2023年7月,已有4,446名清远本地籍大学毕业生回到家乡就业创业,人才政策效用明显。通过与其他城市的人才政策相对比,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于三大政策工具的使用结构不协调,人才政策子系统不完善和过于重视物质激励、忽视精神激励。
1、三大政策工具的使用结构不协调。从上文对清远市、肇庆市、韶关市人才政策文本分析可以看出,在发布的人才政策中,供给型政策工具的使用比重达到了所有政策工具的60.7%,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政府普遍重视人才吸引的激励和培养,力求通过人才奖励、配套服务等方式吸引人才。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比重达到了所有政策工具的28.8%,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比例不高,缺少开拓并稳定人才所适应的市场,缺乏长期发展的动力。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使用缺失,说明政府忽略了人才发展的环境要素,不利于创新创业的实施。对于高层次的知识型人才,相比于短期的物质激励,往往更关注于自身的发展前景,一味地用物质激励吸引人才并非长久之道,应提高需求型工具和环境型工具的使用频率,使人才能引进来、留得住。
2、人才政策子系统不完善。三大政策工具的内部政策措施也存在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在供给型政策工具中,清远市和肇庆市政府重点关注人才激励,韶关市政府关注人才激励和人才配套服务,忽略了人才培养和人才基础建设;在环境型政策工具中,税收优惠和法规管制的使用比例差不多,体现了肇庆市和韶关市政府关注到通过策略性措施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但忽视了知识产权的政策支持,缺乏对技术型人才的知识保护;在需求型政策工具中,职业教育服务措施使用较多,政府较关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加快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3、过于重视物质激励,忽视精神激励。通过对各市人才激励政策的文本分析,大部分是以人才安家费、人才补助等物质激励方式引进人才,缺失晋升制度、人才培训、培养机制等,存在“物质激励失衡,精神激励缺失”的问题,忽视精神激励可能会影响人才长远发展。同时,清远市人才激励集中于面向高精尖缺六类人才,而当地职教城以培养职业技术类人才为主,缺少对本地人才的优惠补贴政策,这也是本地人才流失率高的原因。
(二)优化建议
1、优化政策工具的使用结构。增加需求型工具的使用,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运用院校技术支持助力本市人才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提高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使用频率,营造优良的政策环境,促进大学生回乡就业和创业。此外,根据不同城市的差异化,找准定位因城施策。清远市应提高环境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比率,发挥当地省职教城的院校优势,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职业技师、高层次人才提供针对性的人才政策,完善职业技能大赛、职称评审等相关政策,形成多元化的人才结构,打通人才发展渠道,既吸引外来青年人才流入,同时增强本地大学生人才居留意愿。
2、完善人才政策子系统。不断优化人才政策工具措施的使用结构,弥补现行政策的不足,减少政府资源的浪费,提高政策实施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如,供给型政策工具中,应加大人才基础建设、人才配套服务,建立各种孵化基地、人才驿站以及各种人才工作信息化平台,促进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建设,逐步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维护人才和用人单位的权利;提高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建设特色鲜明、与区域产业体系发展高度适应的高等职业学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重视精神激励,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相比于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更能使人才保持较高的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因此,在制定人才政策时,应注重引导人才的专业发展,将各领域培训资源整合,加强与科技创新平台、产教融合基地、人才驿站合作,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实际发展需求,深化“个性化+差异化”培养计划,完善人才晋升渠道、职称评审、人才培训等培养机制,形成多维度、多方位人才培育体系,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新明,萧鸣政,史洪阳.地方人才政策创新扩散的动因分析——基于中国城市“人才新政”的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20.39(06).
[2]赵勇,杜皖露,赵斌斌.城市人才政策对青年人才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数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3.21(03).
[3]刘宇航.二线城市人才政策对大学生就业意愿影响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21.
[4]曹威麟,王艺洁,刘志迎.人才环境与人才成长预期对集聚意愿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19).
[5]胡威.我国地方政府人才政策创新动因研究——基于北京、上海和浙江的分析[J].行政论坛,2018.25(01).
[6]陈子晔.苏州市人才政策协同:测量与效能评估[D].苏州:苏州大学,2020.
[7]姜军.建立人才政策效能评估体系[J].中国人才,2023(0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67098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