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金融/投资
商业银行移动金融发展策略
第730期 作者:□文/郑亚萍 时间:2024/6/1 10:33:57 浏览:47次
  [提要] 随着人们金融业务的不断增多,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随趋势,大力发展移动金融业务。移动金融在当今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我国现阶段移动金融发展仍显现出不少问题。本文探讨商业银行移动金融发展现状,分析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策略。
关键词:移动金融;互联网技术;移动支付;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12月18日
一、商业银行移动金融发展现状
(一)移动金融业务内容丰富。现阶段,商业银行紧随时代潮流,发展移动金融业务,在移动金融的发展模式之下,我国商业银行同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社交平台进行紧密合作,在支付结算、代理收费、代理基金等业务方面进行创新。在支付结算方面,商业银行与微信、支付宝等进行合作,银行卡可以支持微信支付、支付宝交易。现阶段,流行的红包转账以及通过银行卡购买电影票、订餐等,都是银行与第三方社交平台合作的结果。在代理收费方面,商业银行通过与微信等社交平台合作,接受客户委托,代理客户的公用事业收费、行政事业收费和财政性收费等。同时,客户还可以通过商业银行接收工资、进行理财业务。现阶段,绝大多数商业银行的手机App都可以直接进行理财、保险业务。也就是说,在移动金融的模式之下,客户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手机客户端或者其他社交平台委托银行代理其基金管理、理财等业务。可见,商业银行的移动金融业务的种类已经不仅仅是最初的支付业务,随着经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其业务内容也随之丰富。
(二)手机App用户不断增多。商业银行现有的移动金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这对于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有很大好处。比如,浦发银行在移动金融这块做得还是比较成熟的,主动适应用户“移动化、碎片化、无规律化”这一生活习惯变化,推出了直销银行、微信银行等金融产品和服务。2013年,我国的首家微信银行开始为顾客服务了,这家公司成立的前提是各位用户已经对微信的使用十分熟悉了。使用者可以通过微信实时快速地获得金融服务。在移动公司支付领域,浦发银行与中国移动公司联合推出NFC手机,又积极拓展新功能,例如滴滴打车等应用程序的出现,只要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立马付账,方便快捷。现今,浦发银行个人手机银行用户已突破3,000万户,而且用户量以较高的增幅持续稳定增长。
浦发银行只是在移动金融领域探索发展的众多传统银行中的优秀代表。从其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传统金融机构在移动金融这方面的探索,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进行创新,才具有长久优势。商业银行也在不断加大对移动互联网的探索,银行纷纷推出了客户端移动App,手指轻轻一动就可以获得相关的金融理财服务。
(三)移动支付备受欢迎。移动支付是移动金融的重要方面。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移动支付已经成为消费者最喜欢的消费方式。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各大银行和支付平台联手合作,不断推出新的支付产品。支付方式的不断拓展,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支付需求,如微信支付、支付宝钱包、银行卡云闪付等。在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公交车上安装了手机闪付系统,乘客如果没有带零钱,就可以通过手机绑定银行卡,直接将手机靠近机器无线支付或扫码支付车费。
移动支付凭借高效、快捷、便携、方便的突出优势,被大众熟悉和广泛应用,已经渗透到了消费者的生活中,“出门只带手机的梦想”成为了现实。随着移动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的方式不仅越来越多,成交量也日益攀升。目前,我国消费者的移动支付使用情况远高于全球市场平均值,该业务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商业银行移动金融发展中的问题
(一)移动金融载体系统及应用软件的不稳定性。移动金融应用软件安全隐患来自于设计开发过程中对安全性的考虑不足。虽然手机用户大多都有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并且大都在手机上安装了相关的安全防杀软件。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人使用的是安卓系统,而安卓系统本身存在着很大的不稳定性,很容易让病毒侵害,生活中类似于扫二维码或点击非法链接中病毒的事件有很多,让使用者防不胜防。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手机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系统的不稳定或因软件设计的缺陷有可能造成用户或支付机构的操作过程出现偏差,从而给用户造成资金及隐私泄露等损失、给金融机构带来经济或声誉损失。也会由于安全上存在隐患,使不法分子通过破解移动应用、插入恶意扣费代码或恶意广告获取非法利益而形成黑色产业链。
(二)移动金融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薄弱。伴随大数据时代的是个人隐私和安全问题。现今社会有这样一句话:“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在裸奔”。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却折射出了在大数据洪流下个人隐私被盗用的现实问题。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78.2%网民的个人身份信息、63.4%网民的网络金融交易记录曾被泄露过。近年来,随着各类新技术在金融行业中迅速广泛应用,金融隐私泄露事件在大幅增长,常见的类型有银行交易流水等数据泄露、网购平台个人购买记录泄露、第三方平台个人电话住址信息泄露等。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严谨的金融隐私保护法律体系,已有法律法规流于原则性保护,对各机构和平台主要以行政处罚为主。各类金融机构对隐私安全问题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安全管理环节薄弱。另外,金融隐私信息背后的利益产业链,以及技术层面的支持,都会致使不法分子无所忌惮、有机可乘。
(三)移动支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安全威胁,由于移动支付的操作依托开放的网络平台传输、处理,在这个过程中会存在许多安全漏洞。如,不法分子通过给消费者发送一些活动链接或者网址,诱惑消费者打开链接网址后,把病毒以及木马种植到手机当中,通过窃取用户个人信息、拦截短信验证码等方式,盗窃用户账户资金。再比如因移动支付系统发生技术故障导致支付过程中断、交易暂停、银证转账不畅,或因存储容量、运作能力等有限而无法保障支付业务的正常进行。另外,还会存在因技术、病毒、攻击等原因造成的用户或支付机构交易数据被破坏、修改或泄漏等的风险。比如,在网购时消费者一旦点击了带有病毒的相关网页,就非常有可能出现支付安全问题,我们要明白支付风险不仅仅只是针对消费者而言的,在一定程度上对金融机构也会存在影响。
(四)移动金融的盈利模式单一。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情况,商业银行在年度报告中一般只透露手机银行等移动金融客户的数量增长情况,而不对其盈利情况进行公布。眼下我国的移动发展起步较晚,高速发展之下,根基不够扎实,为了争抢客户,各金融机构不惜以牺牲利润为代价,大肆追逐潮流,投入大量的资金发展移动金融。由于移动金融业务本身的盈利模式单一、利润含量较低,再加上金融机构一味追逐趋势、急功近利的思想,使得移动金融的运营主体没有形成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移动金融的盈利方向目前还不明确,虽然对受众数量增加有很大帮助,但是盈利方面长期来看却不太理想。像移动支付、移动理财等模式的盈利方向也都正在研究中,这也就是商业银行年报中,很少具体披露盈利的数额,只是对数量方面进行报道的原因。
(五)相关业务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移动金融并不只是银行专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出现了很多的支付方式,像支付宝、微信钱包等都为客户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体验。支付宝的使用更是一直以来都占据了网购的半壁江山,随后微信也开始注重移动支付服务,微信支付也逐渐被人们接受和喜爱。除此之外,还有云闪付、京东钱包、apple-pay等其他平台,支付行业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不仅是移动支付方面,移动金融的其他方面竞争也逐渐凸显。比如移动理财方面,微信推出了零钱通、支付宝有余额宝,还有网易理财、东方财富等品牌也进入到公众视线里。对于金融贷款方面,支付宝的花呗和京东白条是消费贷的主力军,另外还有爱学贷、家居贷等许多其他形式贷款的出现。以此可见,移动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金融平台发现了商机,将其嵌入到自己的品牌服务中,因此市场竞争也变得非常激烈。如何增加受众,如何更好地将移动金融业务发展下去,是商业银行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三、商业银行移动金融发展策略
(一)促进产品创新。由于现在很多人们在选择支付的时候都会选择网络平台,而银行的传统业务办理就显得较为落后。商业银行也开始利用网络平台发展自己的业务,比如利用微信订阅号、微博来推销,使大众可以方便接触到。随着业务经营越来越好,银行的金融服务又开启了更大领域,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呈现出发展综合多元化的特征。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公司单独来说,都有着在业务和顾客方面存在着利益矛盾点,不过,如果两方可以抛开眼前利益而选择合作,那么双方都能够有更长远的发展前景。两方联手,既能够共享顾客信息,又能使业务面得以拓展,一起创建合作网络平台,将网络支付与银行挂钩,银行业务也可以给第三方支付平台充值,互相促进,方便客户,提高盈利。
不仅仅是第三方支付,传统的银行也可以开发自己的支付平台,做更多的产品创新,如智能手机和金融IC卡配对使用,为移动端的支付和转账等功能提供安全保障,同时也能够满足使用者的便捷需求。
(二)加强多方合作。商业银行树立供应链思维,与设备提供商、其他金融机构、运营商、支付平台、商户等,建立起互惠互利、共荣共存的战略伙伴关系。供应链之间需要思考如何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这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位于供应链上的每个节点上的企业都要具有竞争力;第二,各个节点上的企业之间要实现互动合作,使他们之间的协同效应得到强化,进而使得供应链的整体实力得到加强。这样一来,一方面对评估、选择合作伙伴的科学方法进行不断地完善,从多个方面着手,运用定性及定量的分析方法对合作企业的管理实力和经营能力进行评估、考核,比如企业的管理理念、发展目标、潜在实力以及领导者对于移动支付的了解程度和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确定合作伙伴之后,应根据各个合作伙伴的综合实力决定与其的合作层次,进一步细分为普通合作伙伴、竞争性合作伙伴、战略性合作伙伴,根据合作层次确定分配各个合作伙伴业务范围。
(三)注重客户管理。线上线下企业可以为商业银行的客户关系管理提供交易数据,尤其是在电子商户环境下,交易数据的形成更为精准和快捷。银行可以加强与电商企业的合作,建立客户细分模型,根据客户特征进行客户关系管理。银行发展移动支付,不一定要自身发展移动支付业务,也可以为移动支付的发展起到后台的推动作用。客户关系管理中,一定要了解客户交易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无论是线上或是线下,现在很多消费者都习惯刷卡消费,尤其是使用信用卡。有的消费者恶意透支信用卡购买商品,即使交易额大、交易频繁、忠诚度高,但仍属于不良客户,并不能作为电商企业和实体店的重点营销对象。银行可以提供这方面的支持,与商家合作,限制其支付。移动金融的使用与学历背景、经济能力、生活习惯等因素也有不可分的联系,但整体上移动金融用户偏向于年轻化,银行要根据移动金融的用户走向和实际需求来调整功能设置。
(四)实行网络推广。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互联网用户也越来越多,它的传播功能愈显发达,往往一条新闻刚发生就会在下一秒出现在互联网上,随后短短几个小时就会被全国的人民知晓。它显然比电视、报纸等媒介更是如今的主流传播工具。互联网刚兴起时,用户只能在网上搜索到知识,但是随着网络的技术更新,现在我们不仅可以从网上搜到想要了解的知识,还可以进行评论。人们也开始主动地融进网络,利用网络。商业银行可以借助网络的这一优势,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网民相传,宣传移动金融业务的优势,也可以利用微博、论坛、贴吧等引起大众对自身品牌的关注,然后拓展业务。采取的措施比如可以创建金融论坛或者微信公众号,然后把银行的有关知识和金融的风险提示以帖子的方式展现给大家,这样想要了解的人们就会自觉去浏览。并且可以将银行的业务也拓展到网络平台上,节省大众去银行办理业务的时间,又方便又快捷。
综上,自2014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已多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移动金融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趋势,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最重要的载体,一方面为了自身品牌的发展,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必须将发展移动金融的工作重视起来。虽然商业银行的移动金融业务在安全、监管、盈利等方面显现出了许多问题,但只要正视问题,采取适应市场趋势和自身情况发展的有效措施,及时整改完善,必然也会在移动金融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
(作者单位:郑州工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袁珏,刘杰.移动金融平台建设方向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金融电脑,2021(04).
[2]唐明.移动金融App安全管理模式探索[J].金融科技时代,2020(09).
[3]李劲.移动应用安全实践[J].通讯世界,2020(01).
[4]张圆,张婷婷.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02).
[5]邹际祥.5G时代银行网络金融业务创新发展研究[J].金融电子化,2019(1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2713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