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京津冀汽车制造业空间布局演变
第730期 作者:□文/赵继敏 时间:2024/6/1 11:04:51 浏览:54次
  [提要]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汽车制造业在本区域空间布局的优化在学术上和实践中都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要求,北京、天津应当进一步强化创新、研发,河北重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本文基于企查查网站采集的工商数据,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汽车制造业空间布局的演变。研究发现:相较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之前,河北省的邯郸、石家庄、唐山、承德等原本汽车制造业不够发达的地区都有了大、中型汽车制造企业的布局,汽车制造产业布局整体上呈现分散化的趋势;北京和天津则在利润较高的整车制造小类发展迅速;在新能源汽车制造方面,北京和河北的发展显著优于天津。
关键词:汽车制造;产业细分;空间布局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一般课题:“京津冀高精尖产业链布局研究”(编号:KY2023C0079)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10月7日
引言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优化产业布局成为国家关注的重要事项。京津冀地区是中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之一。过去的十几年中,河北保定的长城汽车集团在天津建立了整车生产基地,北京的北汽集团在河北黄骅、承德、张家口、沧州分别建立汽车产业园区,天津汽车集团在沧州青县投资建设滨海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和专用车产业园,京津冀三地之间围绕汽车制造的产业链合作日益加深。《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有关产业布局的功能定位的表述分别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河北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因此,我们预计2014年以来北京和天津汽车制造业将进一步向高科技含量的部分拓展;一些科技含量不高的部分可能会疏解到河北。
以往研究主要根据产业汽车制造产业划分为汽车零部件产业、汽车整车产业和汽车服务业三大部分,分析不同产业环节在省市之间分布的差异。本文中我们依据企查查网站获取的企业工商数据,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汽车制造业分为低速汽车制造、电车制造、改装汽车制造、汽柴油车整车制造、汽车车身及挂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用发动机制造、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等8种细分类型,探讨自2014年2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以来,京津冀地区汽车产业细分小类的空间布局演变,以此检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后京津冀地区在汽车制造业空间布局优化方面取得的进展。
一、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一)数据来源。从企查查网站采集1958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之间京津冀地区汽车制造业注册成立企业的工商数据以及企查查网站统计的企业规模数据,将1958年1月1日至2014年2月25日认定为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之前的数据,2014年2月26日至2023年8月31日归为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之后的数据。通过对比两阶段的数据,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汽车制造业空间布局的演变。
(二)主要指标
1、企业数量与企业规模。相对于地区生产总值和就业人口,企业数量更为直观。但是,不同地区企业规模存在较大差异,也可能导致企业数量不能准确反映地区汽车制造业发展水平。因此,我们增加考虑了企业规模指标。我们在具体分析时,除了一个地区企业总量,还考察了一个地区大、中型企业数量。
2、区位商。区域经济研究中经常用地区中某一行业某项指标占全部行业比例与背景区域相应比例之比来分析一个地区的专业化水平,也称之为区位商。本文中,我们借鉴这一分析方法,根据企业工商数据来分析京津冀各地区在汽车产业细分小类的区位商(LQ指数):
LQ=■
一般而言,当LQ大于1,可以认为与京津冀地区的汽车制造业整体情况相比较,地区j在这一具体行业中具备相对优势。
3、核密度估计值。识别产业集聚区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基于企业的空间分布数据(对企查查网站查询到的企业地址信息进行地理编码而得到),应用核密度估计法来识别京津冀地区的主要产业集聚区。核密度估计公式为:
f(x)=■■k(■)
其中,h为带宽(搜索半径),n是汽车制造企业样本数量,x-xi为汽车制造企业x到xi之间的距离,k函数表示依据反距离加权方法赋权后的空间权重函数。
二、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前京津冀汽车制造业空间分布
(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前企业总体布局。依据企查查网站查询的企业工商数据,1958年1月1日到2014年2月25日,京津冀三地成立并存续的汽车制造业企业5,658家,占全部存续企业(21,306家)的百分比约为26.6%。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河北省(4,472家),其次是天津(722家)和北京(464家)。三地汽车制造企业大型企业数量最多的是河北(15家),之后是天津(12家)和北京(8家)。可见,无论是企业总量,还是大型企业数量,河北省都具有显著优势。但是,从企业规模分布来看,京津两市大、中型企业占全部企业比例分别为7.3%和9.6%,均显著高于河北省相应的数据(2.7%)。在河北省内部,邢台、沧州是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秦皇岛是大、中型企业占比最高的区,约为20.4%,甚至远高于京津地区。
(二)产业小类的空间分布
1、企业总量。京津冀这一阶段存续的低速汽车制造企业仅有两家,分别为位于保定和廊坊。电车制造、改装汽车制造、汽车车身及挂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新能源车整车制造分布较为广泛,且在省级尺度的布局规律较为接近,均是河北第一,北京和天津排在之后且二者之间较为接近。与这些产业不同,汽柴油车整车制造在北京有最多的企业(24家),远高于河北(14家)和天津(3家)。
2、区位商。区位商反映了各地在具体产业部门的比较优势。北京的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业、汽柴油车整车制造以及低速汽车制造业方面地区专业化水平非常高,在京津冀地区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如表1所示,协同发展实施之前,北京的主要优势体现在汽柴油车整车制造、改装汽车制造方面,新能源车整车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天津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具备显著的优势(区位商为2)。河北省在低速汽车、电车以及汽车车身及配件制造业方面具有微弱的优势,但是并不十分突出。在河北省的地级市中,保定和廊坊的低速汽车(区位商为9.9和6.2),承德的电车制造(区位商为11.7),秦皇岛、张家口、承德和保定的改装汽车(区位商为7.9、5.1、5.1和2.6),以及张家口和邯郸的汽车车身和挂车制造(区位商为8.5和6.5)等形成了各地各具特色的产业空间格局。(表1)
三、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后京津冀汽车制造业新增企业空间分布
(一)协同发展实施后新增企业总体布局。依据企查查网站查询的企业工商数据,2014年2月26日以来,京津冀三地新成立汽车制造业企业15,648家,占全部存续企业(21,306家)的百分比约为73.4%。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河北省(14,766家),其次是天津(770家)和北京(112家)。三地汽车制造企业新增大型企业数量最多的是河北(17家),之后是北京(8家)和天津(2家)。可见,无论是新增企业总量,还是新增大型企业数量,河北省都具有显著优势。但是,从企业规模分布来看,京津两市大、中型企业占全部企业比例分别为22.3%和4%;均显著高于河北省相应的数据(1.1%)。在河北省内部,邢台、沧州和廊坊市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秦皇岛、唐山、邯郸是大、中型企业占比最高的区,甚至高于天津。
(二)产业小类的空间分布
1、企业总量。自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至今,北京新增企业涵盖低速汽车制造、电车制造、汽柴油车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和新能源车整车制造,基本都是整车制造以及高端配件类企业,没有新增汽车用发动机制造类和改装汽车制造类企业。天津除低速汽车外,其他所有小类都有新增企业。其中,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新增企业最多,高达664家,远高于北京的62家。此外,汽柴油车整车制造和新能源车整车制造发展较为迅速,分别新增10家和7家。河北省各类产业细分门类均有较多增长,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增长数量最多,高达11,202家;汽车车身、挂车制造(195家)、电车制造(79家)和改装汽车制造(77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64家)等新增企业数量也较多。
2、区位商。自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至今,北京的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业、汽柴油车整车制造以及低速汽车制造业新增企业数量的区位商非常高,分别为41.5、31和23.3,在京津冀地区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天津新增企业分布与京津冀整体情况较为接近,只有汽柴油车整车制造企业新增企业数量的区位商较高,但是也仅有3.8,与北京的优势产业相比,存在数量级的差异。河北省作为一个整体而言,汽柴油车整车制造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新增企业数量占比较低,其区位商分别为0.6和0.7,显著低于京津冀地区的整体水平;其他产业小类的地区专业化水平变化不大,显示其发展比较平稳。河北省内部,承德和邯郸的低速汽车制造(区位商为54.3和19.5)、张家口的汽柴油车整车制造(区位商为16.1)、秦皇岛和张家口的新能源车整车制造(区位商为14.8和10.8)以及邯郸和唐山的改装汽车制造(区位商为10.6和10.5)等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新增企业区位商高达两位数。(表2)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前后企业核密度空间分布变化
依据行政单元而测算的企业数量和区位商能够说明企业在某个行政单元的集聚状态,但是不能反映在具体的地理空间,无法直观识别出产业的集聚区。为此,我们采用ArcGIS软件中的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前后汽车制造业企业空间分布的变化。考虑到小型和微型企业产值和就业人口较少,对地区汽车制造产业发展水平代表性弱,我们这里主要分析大、中型汽车制造企业空间布局的变化。在图1中我们容易发现,相较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之前,2014年2月26日及之后成立的京津冀汽车制造业大、中型企业分布更为分散。河北省的邯郸、石家庄、唐山、承德等原本汽车制造业不够发达的地区都有了大、中型汽车制造企业的布局。同时,北京、天津、邢台、沧州、廊坊、保定等原本有一定汽车制造业基础的地区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北京和天津相比较,集聚效应明显更强,汽车制造业发展更为迅速(核密度估计值变化更为显著)。(图1,注:采用自然断裂点法根据核密度估计值分为三类)
五、结论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产业协同发展一直是被关注的重点,也是解决的难点。本文中,我们运用企查查网站采集的企业工商数据,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汽车制造产业空间布局的演变,得出如下主要结论:一是京津在汽车制造的高价值环节的优势进一步增强。整车制造是京津冀汽车制造利润最高的部分,北京和天津在汽柴油车和新能源车整车制造方面的区位商显著增强,反映了京津两地汽车制造业优势的扩大。其中,北京的区位商和核密度估计值都很高,优势最为明显。二是河北汽车制造新增企业总量最多,但是大多集中在相对低端的产业小类,比如低速汽车制造、汽车车身、挂车制造等。三是河北省内部有了更多的地级市承载了汽车制造产业,空间布局有分散化的趋势。承德和邯郸的低速汽车制造、张家口的汽柴油车整车制造、秦皇岛和张家口的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以及邯郸和唐山的改装汽车制造等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新增企业区位商高达两位数。四是北京在汽车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天津和河北转型较慢。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北京新增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30家,包含大型企业4家、中型企业8家,以及理想汽车、小米汽车等小型“新一线”品牌。邢台市是河北省新增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最多的地级市,有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18家,但是仅有大型企业1家,中型企业0家。天津仅有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2家,其中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各1家,且大型企业为“一汽丰田”,以生产传统燃油车为主,新能源汽车为辅。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以及汽车制造业的转型,京津冀和中国其他五大汽车产业集群(长三角、东北、中部、珠三角、川渝)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近年来,京津冀地区有了更多的地级市承担了汽车制造的功能,产业布局整体上呈现分散化的趋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京津冀三地需要进一步加强高位统筹,推动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小类向具备竞争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地区集聚发展,增强京津冀地区在全国的整体竞争力。
(作者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

主要参考文献:
[1]鲁达非,江曼琦.京津冀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策略[J].河北学刊,2021.41(04).
[2]黄娉婷,张晓平.京津冀都市圈汽车产业空间布局演化研究[J].地理研究,2014.33(01).
[3]蔺雪芹,张笑语,王岱.基于价值链的京津冀汽车产业地域分工及空间组织模式[J].经济地理,2018.38(08).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3231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