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9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陈亮义利观对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建设的启示
第731期 作者:□文/张艳红 时间:2024/6/16 13:52:29 浏览:41次
  [提要] 陈亮是浙东事功之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义利观是他事功思想的核心体现。陈亮的义利观主要包括“理”与“欲”统一的道德观、“义”与“利”统一的价值观、“心”与“迹”统一的道德评价标准。陈亮的事功之学因讲实事、究实理、求实效、谋实功的特色,为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建设提供启示,主要体现在坚持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相统一、坚持求真务实、坚持改革创新。
关键词:陈亮义利观;义利统一;理欲统一;共同富裕
基金项目:金华市社科联2022年度重点立项课题(项目编号:ZD2022078)
中图分类号:C5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10月20日
陈亮是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思想家,他的事功之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义利观是他事功思想的核心体现。陈亮事功思想的形成与他生活在南宋这一时期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有极大关系,同时又与浙江这一地域及其人文背景密切相关。可以说,陈亮的事功思想是特定时代与地域文化在其身上的典型体现,而他的思想又为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思想启发和理论指导。
一、陈亮义利观的核心:义利统一
陈亮一生的思想有三个发展阶段,在中晚年阶段,陈亮认识到那些从事“正心诚意”空谈“性与天命”的学者是肤浅而不切实际的,尽管他们希望富国强兵,却不去研究立国之本末。陈亮反对道学的空谈性理,主张实事实功、经世致用,他的事功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陈亮的事功思想主要包括“理”与“欲”统一的道德观、“义”与“利”统一的价值观、“心”与“迹”统一的道德评价标准。
(一)“理”与“欲”的统一。理欲问题实质上是指道德和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从陈亮的思想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陈亮不喜空谈义理。他在《经书发题·书经》和《经书发题·诗经》中分别写道:“夫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 “道之在天下,平施于日用之间”,从中不难看出,陈亮认为“道”存在于具体的万事万物之中,反对脱离具体事物而谈“道”。陈亮正是在“道存于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理欲统一”的观点。
首先,陈亮认为物欲是人的自然本性,提出自然人性论。“耳之于声也,目之于色也,鼻之于臭也,口之于味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出于性,则人之所同欲也;委于命,则必有制之者而不可违也。”人活于世,会有各种各样的物欲,这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之理,即人的本性。既然“欲”是人的自然本性,那么在逻辑上就不应把追求“欲”看成是违背人性的,而应肯定这种基本欲求是合理的。
其次,陈亮从物欲是人的自然本性的观点出发,指出道德应建立在物欲基础之上。陈亮认为,虽然物欲是人的自然本性,但人们不应任物欲不加限制地发展,而应对其进行限制和规定,道德便是限定物欲的手段。陈亮肯定人的物欲及其满足是人生活的基本条件,同时指出物欲也是道德建立的基础。陈亮希望在对合理的基本欲求尊重的情况下,实现大多数人的欲望,以道德治天下。
(二)“义”与“利”的统一。义利问题一直是传统儒家的一个重要命题。我国传统儒家“义利观”一直是主张“义” “利”统一。陈亮在义利观上基本继承了孔子“义利观”的精神,认为道德和功利是统一的。陈亮认为“禹无功,何以成六府?乾无利,何以具四德”。
陈亮的义利观主要通过与朱熹的“王霸义利之辨”而体现出来。在陈亮的论述中,“道”是道德与功利的统一,无论是道德还是功利,都是道的重要内容。他认为,道德不能空谈,而要通过“日用之间”的国计民生来体现,即“道”的存在通过“事”来体现,而“事”是衡量“道”的标准。因此,“道”与“事”本身是统一的,正所谓“道”在“事”中,用这种原理解读义利关系,也就是“义”在“利”中;“道”不离“事”,也就是“义”“利”不分,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陈亮注重事功的思想,特别是义利统一的思想,对于“利”的实现,陈亮非常强调“干”的作用,在《壬寅答朱元晦秘书》中提到“天下,大物也,须是自家力气可以干得动,挟得转,则天下之智力无非吾之智力,形同趋而势同利,虽异类可使不约而从也”。
(三)“心”与“迹”的统一。在对人进行道德评价时,陈亮认为,要结合“心”(动机)与“迹”(效果)来考察,“心”再好,但“迹”为恶,那就算不得善;“心”为恶,便不会产生善的“迹”,只有将二者统一起来才能对其进行评判。
在历史人物的评价上,陈亮更注重实际效果,他注重把历史人物还原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将历史人物的主观动机和实际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评价,认为“心”的好坏要看是否有功于当时社会发展、有功于人民。陈亮会站在历史的维度去评价,他虽然也推崇尧、舜、禹、汤、武等古代圣贤,但更强调将这些活生生的人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评价。那些至纯至真的圣人是历代人们不断塑造、美化的结果。评价历史人物不应仅以“心”为标准进行评价,更应以“迹”,即对社会的贡献和建立的功业为尺度进行衡量。
二、陈亮的义利观对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建设的启示
(一)坚持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相统一。中国传统儒家对财富与道德的看法自孟子提出“为富不仁”之后,就将二者对立起来,好像人们过于明显地追求财富、探索欲望就是与道德相悖斥的行为,是不值得提倡的。而陈亮却认为财富和道德不是对立的关系,人为地将义与利、仁与富对立起来是人的主观迂见。他在《刘和卿墓志铭》中提到:“人生何为?为其有欲。欲也必争”,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欲望的,生活中也都希望过上安逸舒适的富裕生活,这些是人的本性,陈亮明确指出,人的物欲是道德的基础,去人欲而求仁义,只能使道德成为一种空谈。人们追求财富、积极致富是无可非议的,但不能为了求富而不择手段。陈亮在《孙天诚墓志铭》中明确表示:“善致富者则曰‘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其抑扬阖辟盖加一等矣。然犹较尺短寸长于其冲也,孰能运其智力于不争之地,使范蠡计然之策一切在下风乎!”人们为满足追求财富的欲望而努力探索致富之路,使得财富不断增加,从而过上富裕的生活,这种勤劳致富的行为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积极意义。
百姓主观上有求富积极性,国家对其应予以支持和保护,以使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同时,对于社会财富的分配,陈亮认为不应该是平均的,如果一味地求平均,会使有才者受到压制,打击他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社会发展就会失去动力。陈亮深知富民与强国的内在联系,他认为只有“藏富于民”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陈亮认为富国必先富民,民不富则国不强。如何实现富民呢?陈亮一方面主张“理财贵宽民”,强烈反对征收重税;另一方面主张增加地方的财权,提升郡县在财政上的应变能力,这种富民强国的理念在浙东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宋时的叶适、陈亮、唐仲友、吕祖谦持这种理念,明清之际的黄宗羲继承和发扬了这种观念,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富民强国的理念逐渐深入到浙江文化的方方面面,不断推动着浙江经济发展。
富民并不仅仅指财富的增加,还要身心愉悦。陈亮指出,当人们“惟争夺之是务,以至于丧其身而不悔”时,便会反省:“身与心内也,夫物皆外也。徇外而忘内,不若乐其内而不愿乎其外也”。实现共同富裕不能局限于经济收入,而要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考虑进来,既要不断增加经济收入,又要确保精神是富有的。
陈亮对那些“富而好其德”的乡贤大加赞赏。当时,东阳长衢有个叫郭彦明的先贤,“徒手能致家资巨万,服役至数千人”。郭氏富裕起来后,在长衢办起了石洞书院,以好礼对待那些著名学者,于是吸引了当时一干大儒如朱熹、吕祖谦、陈傅良、叶适、魏了翁等前去讲学授徒,培养了一大批有用的学子。自郭彦明办学以后,长衢郭氏先后办起了6个书院,使当时婺州书院迅速形成规模,成为当时的一个理学高峰。陈亮与长衢郭家过往甚密,对长衢郭家这种“富而好办学”的精神大加赞赏。书院教育成为当时浙江人脱贫致富的一条通衢大道。
陈亮以上的主张和做法,对当今浙江打造共同富裕示范样板有很大启发。一是要使百姓先富裕起来,百姓富才能国力强。浙江是让老百姓先富起来的典型,2022年浙江人均可支配收入60,302元,居全国第三位。二是要通过收税调节贫富差距,2021年浙江最“富”的杭州与最“穷”的丽水相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差1.61倍。虽然丽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42,042元,但仍高于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可见,浙江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方面确实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坚持求真务实以发展实体经济。陈亮认为:“治天下贵乎实”,“实”即“重实干” “办实事” “求实效”,在浙江这一“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自然条件下,依照中国传统社会历来重农抑商的思想显然无法养育这一地区的人民。传统的农商思想将“农”称为“本”,“商”称为“末”,二者的发展是相互排斥的,“商”太盛会导致人民大众渐渐脱离“农”。陈亮承认“农”是重要的,重农劝农是一条“治国之道”,但他并不认为“农” “商”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依存的。在陈亮看来,“农为邦本”,但“农”与“商”并不是水火不容,而是“有无相通” “农商相藉”。陈亮立足事功而主张发展工商业,既反映了现实的趋势和要求,也是务实精神、经世致用思想主旨的一种自然推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陈亮提出“商藉农而立” “农赖商而行”的观点,这也是重新评估商人文化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新命题,与主流意识形态而言有较大突破,这样的创新实属不易。这种独树一帜的思想文化,深深影响着浙江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陈亮注重实效、讲究务实的事功思想对浙江精神“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形成也有直接影响。
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过程中,坚持求真务实就是要在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掌握实情、按规律办事。在干工作、做决策的过程中,做到问计于民、问计于实践,真正立足实际去考虑不同利益群体的承受能力、受益程度。同时,将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作为座右铭,在真抓实干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改革创新谋求发展。陈亮的“事功思想”是他破除僵化思想的有力武器。他鼓励学者大众能学以致用、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上都能跳出前人的固定模板,思考总结得出适合当下、适合自己的道路和主张,如果一个人一味地重复前人固话是没有办法取得进步的,一个社会在这样的风气下也会停滞甚至形成倒退之势。陈亮在国家积贫积弱、军队冗余的情况下主张改革,提倡经世致用,发展经济,实现人民的富足。
陈亮这种勇于打破常规、主动创新求变的思维对于今天的发展建设依然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浙江与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是“没有明文禁止就敢于尝试”的敢为人先的劲头,越是困难越向前,越是硬骨头越要啃。浙江在发展过程中的改革创新举措纷纷被其他地方效仿,比如,在政务体制方面的“最多跑一次”,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且提供了全国模范模式,而且浙江又提出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把“最多跑一次”蕴含的理念、方法、作风进一步落实到改革的各个领域。又如浙江启动的数字化改革已经成为浙江省域现代化先行的鲜明标识。
2022年是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机制创新年、改革探索年、成果展示年,在推动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建设的道路上,浙江政府决定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努力探索一批共同富裕的机制性创新模式;同时,还要以数字化改革为总抓手,不断推进缩小城乡差距、缩小地区差距、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等重大改革,努力开拓共性问题的破解之道。这样的发展举措无不体现着改革创新的精神,与陈亮的改革创新理念不谋而合。
(作者单位: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宋]陈亮.陈亮集(全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9.
[3][汉]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第六十九[DB/OL].2022-10-20.
[4]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休,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M].北京:中华书局,1986.
[5]邓广铭.朱陈论辨中陈亮王霸义利观的确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02).
[6]朱晓鹏.论陈亮思想的特质及其意义[J].浙江学刊,2009(01).
[7]朱晓鹏.论陈亮事功主义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59673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