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9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个体认知框架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第731期 作者:□文/杨 勇 闫晓华 时间:2024/6/16 13:56:27 浏览:43次
  [提要] 在复杂不确定的组织环境中,组织行动者主要依赖认知框架解释内外部环境。本研究运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方法,梳理商业经济与组织管理领域认知框架的定义内涵、前因、结果与理论视角,并提出未来主题研究方向。通过对个体认知框架的系统梳理与总结,为后续认知框架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认知框架;商业经济;组织管理;悖论认知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的企业高层管理者悖论思维的结构、形成因素及其结果研究”(HB19GL070)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10月17日
引言
随着环境变得越来越全球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组织内部流程也越来越复杂。面对动荡与变化的企业内外部环境,企业各个层级的行动者(高层领导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员工)往往难以理解和解释这种变化背后的意义,也就很难将他们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理解与后续的行动决策相匹配。管理认知的研究表明,面对动态模糊的环境和条件,企业行动者更多依赖认知框架来感知内外部相互矛盾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对相互冲突的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进而推动他们的战略决策和随后的企业行动。认知框架最早出现于社会学领域,逐渐延伸到认知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组织与管理等领域。Walsh在总结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等领域认知框架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率先将认知框架引入组织与管理领域,并将认知框架定义为“个人强加于信息环境以赋予其形式和意义的心理模板”。Walsh认为企业行动者作为信息工作者,所面临的内外部信息极其复杂、双元,并且繁多,他们倾向采取“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方法,根据过去在类似情况下的经验指导当前的信息处理,由经验产生的认知框架会影响组织行动者对新信息的关注、编码和推理能力。此后,认知框架作为信息环境与行动结果之间的中间机制之一受到了战略领域、组织理论和组织行为等领域学者的重视。近年,研究者对认知框架在组织管理研究中的应用的关注并没有减弱。许多文献从个体、组织以及外部环境等不同层面探讨了认知框架的影响因素,同时也指出认知框架对于可持续发展、创造力、企业创新、绩效、组织灵活性等的作用。例如,Gary和Wood重点介绍了认知框架对于企业战略和绩效的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认知框架的文献数量快速增长并且理论与方法多样,研究内容相对分散,呈现碎片化状态,这使得跟踪这一研究领域的演变以及正确把握研究热点与前沿变得异常困难。虽然有学者对认知框架进行了文献回顾,例如Cornelissen和Werner综合回顾了组织个体、组织群体与社会运动层面认知框架的各种用途,但是他们主要的目的或者是将认知框架引入管理领域中,或者回顾认知框架理论在宏微观层次应用的全面性理解,缺乏对组织个体作为决策者,其认知框架受何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其决策的深度理解。
综上,本文系统梳理个体认知框架的定义内涵、影响因素、结果及主要使用的理论视角,为后续个体理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一、个体认知框架理论研究进展
(一)个体认知框架定义与结构。研究者主要采用的认知框架定义由Walsh提出,是指“个人强加于信息环境以赋予其形式和意义的心理模板”。以这项定义为基础,学者们在不同的研究中也用到认知地图、战略图式、认知图谱以及知识结构等不同表达。认知内容受过去的学习和经验的影响,由个体知道、假设和相信的事物组成,而认知结构则体现认知内容中事物或事件属性的数量与连接程度。对于认知框架的结构,Smith和Tushman延续Walsh的研究,提出了个体认知框架包括认知区分和认知整合两个维度。认知区分反映仔细分析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的程度,通过明确的区分,更有可能对现有类别和观点提出质疑,降低对过去的认知承诺,减少认知惯性;认知整合反映一个人在一个问题的不同特征之间建立联系的程度。整合涉及从更高层面识别潜在的联系,寻找对不同方面都有帮助的方法,有助于寻找协同作用。Lei和Wu(2020)给出认知框架复杂性和中心性的定义,认知复杂性体现了认知结构中所蕴含的知识的广度和多样性,具有复杂性认知的管理者关注范围广,可以从不同角度探讨问题;认知中心性是指认知结构集中于有限数量的核心构念的程度,具有中心性认知的管理者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焦点问题联系起来。
(二)认知框架前因研究现状。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发现影响认知框架的个体因素有人口统计学变量如任期与职业经验。人格特质因素如认知风格以及社会资源因素有社会资本、社会纽带、社交网络结构等。首先,任期长短会对个体认知产生影响。Graf-Vlachy等通过分析684家上市公司首席CEO的语言模式,发现随着CEO任期的延长,会增加CEO的认知复杂性。随着任期的延长,CEO获得更高水平的角色知识与专业技能,允许他们进行更复杂的思考。此外,CEO职业生涯中的经验和社会纽带也会影响个体的注意宽度,职业生涯中所获得的行业经验、职能经验以及企业经验的多样性,给CEO带来更广泛的认知类别,积极扩展个体的注意宽度。其次,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Morandin和Bergami基于情境认知视角,调查呼叫中心的167名员工的认知框架,结果表明,以陈述性(即概念)和程序性知识(即概念间的关系)的形式参与决策的意义建构与工作绩效有关。此外,个人处于社会结构中,社交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Li基于对113家中国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高管的社会资本可以缓和团队多样性和组织双元之间的关系。在高级管理人员之间建立社会资本是高级团队中信息共享和知识集成的有用方式。
组织层面的因素如组织信号、组织决策规则、时间及决策视野以及时间感、空间感等也是影响认知框架的重要因素。Drover等通过解释个体如何以及为何从多重信号中独特地关注特定组织信号,介绍人们处理多种信号的认知机制,进而解释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行为。协作决策规则要求团队成员积极讨论、交流和分享信息,而协商决策规则不像协作决策规则那样广泛地知识共享。有学者通过实验研究不同组织决策规则对框架效应的敏感性和承诺升级的影响,协作决策规则能够更好地促进信息搜集与整合,调查结果表明,在涉及财务资源的情况下,协作决策规则增加了对承诺升级的敏感性,在群体决策中,协作决策规则降低了对组织决策中的框架效应的敏感性。此外, Mazutis等也探讨了时间感和空间感如何塑造组织可持续性发展框架,研究表明,一个组织越是将时间感与空间感结合起来越有可能建立一个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框架。
除了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的因素外,外部的区域环境、行业背景、制度变迁以及文化等也会影响认知框架。Lei和Wu通过纵向案例研究,强调了产业集中化程度以及市场化程度与公司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管理认知的适应性观点,行业背景也会调节高层管理者对时间的主观感知与战略决策之间的关系。Iederan等研究发现,认知框架的丰富度在外源性制度变迁发生后有所降低。此外,与将制度变迁视为机会的企业家相比,将制度变迁视为威胁的企业家获得较低的收益与结果。Keller等探讨文化和条件如何影响个体认知框架,传统的东方哲学强调整合矛盾元素,而传统的西方哲学强调分离矛盾元素,以中美两国的合作和竞争为主要背景,通过两项研究发现东方文化背景的个体倾向于具有悖论认知框架;相反,西方文化背景的个体倾向于没有悖论认知框架,这种跨文化差异是归因于悖论心态的差异。
(三)认知框架结果研究现状。对于认知框架对个人与组织产生的影响,许多学者进行了探索。对于个人,学者们研究认知框架对于创造力、绩效、承诺升级、机会识别等的影响。大多数学者均指出认知框架与个人工作绩效之间的联系,如Miron-spector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证明了悖论认知框架可以帮助个人改善角色内工作绩效;此外,Miron-Spektor通过四项实验研究,发现采用悖论框架的参与者比不采用悖论框架的参与者更有创造力。
对于组织,认知框架会对企业可持续、组织双元、决策制定、组织能力以及创新等产生影响。Raffaelli等释解了高管团队的认知框架如何影响创新决策。Wilms等以101名高层管理人员为样本,研究表明高层管理者的认知分化和整合在悖论认知框架和组织双元之间起着中介作用。Groschl等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方法,探索领导者认知复杂性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通过了解Puma领导者的认知发展,表明领导者的潜在心理过程在可持续发展举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此外,Gary和Wood重点介绍了管理认知作为企业战略和绩效的作用,表明在商业环境中更准确的因果关系认知框架导致更高的绩效结果。
(四)认知框架相关理论视角。通过对认知框架研究的梳理,发现近年来关于认知框架研究的理论视角各异。根据信号理论,由于不能直接观察到组织质量,决策者必须依赖与质量相关的信号比如创始人的资历等来推断组织的潜在质量。Bao等根据认知分类理论解释应急行为。此外,高阶理论也是研究管理认知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根据高阶理论,个体根据其经验、人格和价值观形成的个性化镜头来感知问题和选择。Graf-Vlachy运用高阶理论解释CEO任期对认知复杂性的影响。由于外部环境的动态复杂性和资源的稀缺性,个体接受外部信息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组织内外部产生矛盾紧张关系,学者们指出以悖论理论视角看待紧张问题,悖论理论是指悖论要素之间相互冲突相互依赖且持续存在的关系。在此理论视角的指导下,Miron-spector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证明了悖论认知框架可以帮助个人改善角色内工作绩效和进行创新。Karhu和Ritala通过对奥地利饮料行业的18名营销主管的定性研究调查了经理们如何运用悖论认知框架来解释和评估战略决策时的紧张关系。
二、结论
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梳理与总结,发现现有研究尚不完善。相比于结果变量,对于认知框架的影响因素研究还需进一步挖掘新的前因变量丰富理论成果,如领导风格、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等是否会对认知框架产生影响。此外,认知框架在时间维度上是一个动态化的发展过程,探索不同层面因素的互动来揭示认知框架前因变量作用机理的研究也相对缺乏。目前的研究从制度理论、高阶理论、认知分类理论、悖论理论等视角研究认知框架影响机理,但认知是交互性的、社会性的,相应作用机制研究尚不完善,从其他理论视角如学习理论、强化理论对认知框架进行解释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Walsh,J.P.Managerial and Organizational Cognition:Notes from a Trip Down Memory Lane[J].Organization Science,1995.06(03).
[2]Gary,M.S,R.E.Wood.Mental Models,Decision Rules,and Performance Heterogeneit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1.32(06).
[3]Cornelissen,J.P.,M.D.Werner.Putting Framing in Perspective:A Review of Framing and Frame Analysis across th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Literature[J].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2014.08(01).
[4]Smith,W.K,M.L.Tushman.Managing Strategic Contradictions:A Top Management Model for Managing Innovation Stream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5.16(05).
[5]Lei,L.,X.Wu.Thinking Like a Specialist or a Generalist? Evidence from Hidden Champions in China[J].Asian Business & Management,2020.01(05).
[6]Graf-Vlachy,L.,J.Bundy,D.C.Hambrick.Effects of an Advancing Tenure on CEO Cognitive Complexity[J].Organization Science,2020.31(04).
[7]Morandin,G.,M.Bergami.Schema-Based Sensemaking of the Decision to Participate and its Effects on Job Performance[J].European Management Review,2014.11(01).
[8]Li,C.R.How Top Management Team Diversity Fosters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The Role of Social Capital among Top Executives[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Management,2013.26(05).
[9]Drover,W.,M.S.Wood,A.Corbett.Toward a Cognitive View of Signalling Theory:Individual Attention and Signal Set Interpretation[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8.55(02).
[10]Mazutis,D.,N.Slawinski,G Palazzo.A Time and Place for Sustainability:A Spatiotemporal Perspective on Organizational Sustainability Frame Development[J].Business & Society,2021.60(07).
[11]Iederan,O.C,P.L.Curseu,P.Vermeulen,et al.Cognitive Representations of Institutional Change: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in the Cognitive Schema Of Entrepreneurs[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Management,2011.24(01).
[12]Keller,J.,J.Loewenstein,J.Yan.Culture,Conditions and Paradoxical Frames[J].Organization Studies,2017.38(01).
[13]Miron-Spektor,E.,A.Ingram,J.Keller,et al.Microfounda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aradox:The Problem is How We Think about the Problem[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7.61(01).
[14]Miron-Spektor,E.F.Gino,L.Argote.Paradoxical Frames and Creative Sparks:Enhancing Individual Creativity Through Conflict and Integration[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11.116(02).
[15]Raffaelli,R.,M.A.Glynn,M.Tushman.Frame Flexibility:The Role of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Framing in Innovation Adoption by Incumbent Firm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9.40(07).
[16]Bao,G.,Z.Liao,D.Hine.Managerial Cognition,Emergency Preparedness and Firm's Emergency Response Performance[J].Journal of Risk Research,2019.22(1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59987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