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财会/审计
自然资源核算演进及启示
第733期 作者:□文/杨振赫 刘小梅 刘利皎 丁永壮 时间:2024/7/16 17:01:09 浏览:247次
  [提要] 国家提出要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作为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考核的依据。自然资源核算是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前提。本文以自然资源核算为研究内容,从自然资源核算的理论依据、项目分类、计量方法、实践成果四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梳理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演化基础上,提出我国开展自然资源核算及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启示。
关键词:自然资源;核算;资产负债表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12月30日
近百年来人类经济的发展,超越以往历史经济发展的总和,但对自然资源的损耗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世界各国现在及未来经济发展的瓶颈,同时冰川消融、耕地减少、森林衰减、水资源枯竭和有害物质污染环境等,无不影响人类的生活,甚至未来的生存。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方案》中提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设立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监管机构——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核算与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是自然资源管理与监管的基础,同时为资源环境的利用、保护,提供度量尺度,破解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简单依靠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的魔咒,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资源可循环利用、生态碧水蓝天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从自然资源核算的理论依据、项目分类、计量方法、实践成果四个方面,系统梳理国内外自然资源核算相关研究进展,理清自然资源核算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推进我国自然资源核算的发展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提供借鉴。
一、自然资源核算研究进展
(一)自然资源核算的理论基础
1、可持续发展理论。蕾切尔·卡逊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可持续发展”一词,也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被认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循环,这些都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也对于人类生活的方式、经济发展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自然资源容量许可的范围内开发、利用,同时保持可再生资源的可再生特性,不可再生资源减少使用、不再使用或迅速找到能够替代的其他资源,不打破环境已有的自然、自我修复能力,更是人类责无旁贷的责任。由此引发而来的是自然资源如何核算,即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如何衡量与度量自然资源也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各国的基本国策。
2、资源环境科学理论。资源环境科学是基于生态观点,对于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并保护环境进行研究,目前主要的研究对象就是自然资源中与人类生存及各项社会活动高度密切相关的矿产、森林、耕地和水资源等。近年来,由于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快速发展,生态资源遥感技术迅速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为资源环境的可度量及精准度量提供了技术支持,为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自然资源研究属于资源科学的范畴,自然资源的核算逻辑、方法及手段又融合了经济学理论,将自然资本价值尽可能进行核算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共识。
3、经济学理论。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一方面是由于人们认知水平的限制,对于自然环境容量的有限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在工业经济时代来临后,在经济发展、资源耗费与环境保护面前,人类选择了先发展经济,给当前社会和未来世界欠下了“自然资源的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社会的科技水平突飞猛进,为了发展大工业,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得发展的资源,就出现了全球性的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和破坏等问题。
经济学、自然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者、实践者专家及相关政府官员都在积极磋商防污染、治污染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有效对策,估量污染经济损失,比较保护成本和收益,选择解决途径。同时认为,经济学理论中的理性人假设、公地悲剧等也适用于自然资源管理。研究者以SNA和SEEA为理论框架,探讨与设计自然资源核算方案。
(二)自然资源核算项目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比。受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的影响,国外在自然资源核算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自然资源定义为,在一定时期能产生经济效益,能够改善和完善人类生存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表1中列出了世界主要国家自然资源核算项目。(表1)
挪威开创了自然资源核算研究的先河,并于1981年首次公布了自然资源核算数据。芬兰紧跟其后,设计了适合芬兰本国国情的资源核算项目分类。2000年美国明确了本国自然资源核算项目分类。2011年,世界银行对自然资源损耗的核算进行了界定。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一直在致力于研究自然资源的核算。目前,由联合国等五大机构联合颁布的SEEA-2012是国际社会认可度最高的核算项目分类,如表2所示。(表2)
现阶段我国自然资源核算分类是以SEEA-2012和SNA2008为基础,结合我国国情编制的《中国自然资源手册》,将自然资源核算项目分为九类,如表3所示。(表3)
(三)自然资源核算的计量
1、实物量的计量。自然资源实物量的计量可以分为数量计量和品质折合。从数量计量层面来看,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对自然资源数量的计量,从传统的统计方法如现场勘察或清查到卫星等遥感技术的应用,空前地提高了人类对于自然资源如土地、森林、江湖河海等动态变化度量的效率与精度。国内外在实物数理计量方法上基本达成较为一致的看法。封志明等归纳总结了自然资源实物数量普遍采用的计量方法,如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调查与普查法等;同时,不同的自然资源又有不同的特点,针对各个特点分别设计计量方法,如针对环境资源采用的景观指数法、环境容量等,如表4所示。(表4)
2、价值的计量。目前,国内外对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的计量存在争议,没有标准统一的计算方法,如自然资源使用目的的差别性,在价值的计量上也会有所不同。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计量具有代表性的计量方法主要有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种,如表5所示。(表5)
市场价值法主要受市场供求的影响,特别是经济急剧变动时,会出现市场计量的价格较难反映真实的价值情况,有一定的局限性。收益现值法的未来收益是一个测算数据,容易受价值评估主体各方主观因素的影响,在现实操作中有较大的弹性。同时,收益现值法折现率易受市场利率的影响。公允价值法是交易双方自愿进行的资产与债务的置换,但在实践中公允价值并不好确定。总的来说,自然资源价值计量的方法各具特点,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要结合现实情况进行运用。
(四)自然资源核算实践进展
1、国外自然资源核算实践进展。发达国家自然资源核算实践工作开展相对较早。挪威是最早启动自然资源核算的国家,荷兰政府最早提出排放量核算,美国政府第一个建立了资源环境经济整合账户体系,日本设计了环境核算账户(EMA),以进行可持续发展。发展中国家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本国自然资源核算。墨西哥开展自然资源核算,率先实现了绿色GDP;印度尼西亚对森林、石油储量和土壤资产进行了折旧评估。(表6)
目前,国际上主要的资源环境核算体系有:(1)联合国的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SEEA);(2)菲律宾的环境与自然资源核算计划(ENARP);(3)荷兰统计局的国民经济核算矩阵体系(NAMEA);(4)欧盟统计局的欧洲环境的经济信息收集体系(SERIEE)。其中,SEEA应用最为广泛,其发展历程如表7所示。(表7)
2、国内自然资源核算实践进展。中国自然资源核算的研究和实践均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我国政府机关和科研院所等在研究与实践中已经做出了实质性工作。(图1)
2015年“两办”出台的关于《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方案》中,明确提出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和以浙江湖州市等为首的五个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试点地区。在国内首开自然资源核算实践先例的是“浙江湖州模式”与“河北承德模式”。湖州市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以“总表+主表+辅表”的模式展现,是国内首张反映市级自然资源状况的报表;承德市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以“总表+分类表+扩展表”构成,表中加入了对于生态环境损害的核算,同时也是国内首次公开发布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湖州模式”和“承德模式”都在分类基础上完成了综合编制,实现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实践的突破。
二、启示
(一)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及责权利的科学设定。对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及责权利等进行界定,不仅是建立公平市场体系的需要,更是厘清自然资源责、权、利,促使其合理、有效率、有效果使用,维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于自然资源所有权及责、权、利的科学设定,有助于责、权、利的明晰,更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制度的有益探索。
(二)自然资源核算明细科目的细化。目前,对于自然资源核算分类的一级自然资源科目,世界各研究机构及各国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如何进一步划分核算的明细科目,还没有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如何进一步细化自然资源的类别及核算明细科目,这对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科学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已有的SEEA-2012及各国自然资源核算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我国的自然资源核算明细科目;同时,不同地域之间由于地理位置、制度环境的差异,在自然资源的分类上可以借鉴《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具体会计科目的设定及具体的会计政策上,给予编制主体一定的自主权,一方面可以因地制宜;另一方面可调动编制主体的积极性。
(三)创新自然资源核算研究体制。国家政府牵头、科研院所理论先导、具体部门实施及落实、社会第三方评估定价的自然资源核算体制,主要包括: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人才创新。
1、制度创新是所有创新的动力。制度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效率与公平并举,使社会主义体制有弹性、讲革新。比如,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出让制度、制定人才引进制度等,世界上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只有在行进中摸索。
2、实践创新是对于理念创新的验证。鼓励基础实践部门的人员多反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自然资源方面的问题;鼓励科研院所与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联手,进行自然资源的勘探、勘察、分析、度量等工作,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良性发展局面。
3、人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习近平多次强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对于自然资源核算人才的培养,加大投入及鼓励力度,可以“走出去,引进来”,培养和引进高水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自然资源核算人才。
(作者单位:西京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封志明,杨艳昭,李鹏.从自然资源核算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04).
[2]方恺,朱优.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环境管理,2019(06).
[3]朱婷.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证[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
[4]马永欢,陈丽萍,沈镭,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国际进展及主要建议[J].国土资源情报,2014(12).
[5]孔含笑,沈镭,钟帅,曹植.关于自然资源核算的研究进展与争议问题 [J].自然资源学报,2016(03).
[6]郝晓辉.对自然资源核算的初步分析[J].自然资源,1995(03).
[7]潘震宇,高清平.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核算理论方法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03).
[8]彭武珍.环境价值核算方法及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3.
[9]HOLUB H W,TAPPEINER G,TAPPEINER U.Some remarks on the‘Sy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of the United Nations[J].Ecological Economics,1999.29(03).
[10]肖序,王玉,周志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框架研究[J].会计之友,2015(19).
[11]EDENS B,GRAVELAND C.Experimental valuation of Dutch water resources according to SNA and SEEA[J].WaterResources and Economics,2014(07).
[12]黄溶冰,赵谦.自然资源核算——从账户到资产负债表:演进与启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01).
[13]封志明,杨艳昭,闫慧敏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若干基本问题[J].资源科学,2017.39(09).
[14]王小鲁,樊纲,余静文.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15]刘利.中外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的比较与启示[J].统计与决策,2019(03).
[16]肖序,王玉,周志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框架研究[J].会计之友,2015(19).
[17]沈佳文.公共参与视角下的生态治理现代化转型[J].宁夏社科,2015(05).
[18]Bartelmus P.SEEA-2003:Account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Ecological Economics,2007.61(0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6460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