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劳动/就业 |
智能化时代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探讨 |
第733期 作者:□文/修 萨 张献莹 时间:2024/7/17 9:32:40 浏览:422次 |
[提要] 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探索适应智能化时代需求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简要介绍智能化时代会计专业人才需求,阐述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从实践角度提出智能化时代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化时代;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10月16日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来临,各个行业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会计行业作为当今企业管理和决策的重要支撑,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智能化时代对人才需求的重新定义与转变。高校会计专业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渠道与载体,其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旨在探索智能化时代背景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适应会计行业的发展变化和智能化时代对会计人才的新要求。通过对现有模式的分析和对智能化时代需求的研究,本文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为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进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为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智能化时代需求提供有力支持。
一、智能化时代会计专业人才需求
(一)会计行业的发展变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给会计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会计师们可以通过使用各种软件和工具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例如,智能化的会计软件可以帮助会计师们自动完成繁琐的数据录入和账目核对工作,减少了人为错误的发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使得会计师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财务决策支持。
传统的会计工作主要侧重于数据处理和报表编制等基础性工作,而现在会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更广泛的能力和知识。他们需要熟悉和掌握各种会计软件和工具的使用,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智能化时代还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高校需要根据会计行业发展变化改进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加强对会计软件和工具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以适应智能化时代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教学方法方面,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智能化时代对会计人才的新要求
1、要求会计人才具备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会计人才需要熟悉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税务会计等相关知识,掌握财务报表编制和分析的技巧。只有具备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才能准确地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
2、要求会计人才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会计工作更加高效和精确。会计人才需要掌握电子表格、数据库管理和数据分析等技术工具,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他们还需要具备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意识,保证企业的财务信息安全。
3、要求会计人才具备较强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在智能化时代,会计工作不再是孤立的个体操作,而是需要与其他部门进行紧密的协作。会计人才需要能够与其他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共同完成企业的财务工作。他们还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应对复杂的工作情境。
4、要求会计人才具备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意味着会计工作的不断变革和更新。会计人才需要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够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
1、传统的会计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传统的教育模式大多停留在课堂讲解和书本知识的灌输上,缺乏真实的实践环境和案例的引导。这导致了大量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无法熟练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无法满足社会对高质量会计人才的需求。
2、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与智能化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工作已经越来越依赖于智能化系统的支持。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仍然停留在手工账务处理的阶段,忽视了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这导致了许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无法适应智能化时代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3、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智能化时代,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竞争优势。然而,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这导致了许多毕业生在面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时无法灵活应对,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与智能化时代不匹配
1、智能化时代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主要注重基础的会计理论知识和技能,强调会计准则的熟练运用。然而,在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着会计工作的方式。智能化时代的会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更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新技术进行财务数据处理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支持。然而,目前的课程设置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准则层面,缺乏对新兴技术的深入学习和实践。
2、智能化时代会计工作越来越注重跨学科的综合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会计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数据录入和报表编制,而是需要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才进行合作与沟通。例如,在智能化时代,会计师需要与数据科学家、信息系统专家和企业管理者等人员密切合作,共同解决复杂的财务问题。然而,目前的课程设置往往只注重会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忽视了跨学科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3、智能化时代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智能化时代,会计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然而,目前的课程设置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关注不足。
(三)教育手段与技术应用的滞后。在智能化时代,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中,教育手段与技术应用的滞后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论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传统的教育手段和技术应用在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逐渐显露出滞后的现象。
1、传统的教育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不足。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依靠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实践的环节。这种模式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导致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够充分。传统的教育手段在信息获取和传递方面也存在滞后。学生只能通过教科书和教师的讲解来获取知识,而无法及时获取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实践经验。
2、技术应用在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滞后问题亟待解决。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教育技术工具和平台涌现出来,然而在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还相对滞后。一方面传统的教育机构在技术应用方面缺乏投入和创新,导致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对于技术应用的能力培养也存在滞后。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了各种技术产品和应用,但是在会计专业的学习和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培养。
三、智能化时代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智能技术在会计教育中的应用
1、智能技术可以为会计教育提供更加高效和便捷的学习方式。传统的会计教育主要依靠纸质教材和面对面授课,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对单一。而引入智能技术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移动应用等多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智能技术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智能推荐和定制化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2、智能技术可以为会计教育提供更加真实和实践性的学习环境。会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而通过智能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和决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智能技术还可以提供实时的反馈和评估,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3、智能技术还可以为会计教育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知识传授。会计知识庞杂繁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涵盖所有的知识点。而通过智能技术,可以将知识点进行拆解和归纳,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知识传授。智能技术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发现学生的学习偏好和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点的强化和补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深度融合
1、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传统的理论教学往往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学生容易陷入被动接受的状态。而实践操作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和模拟实验等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2、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践操作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实际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这种锻炼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思维和创新思维,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实践操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实践操作中,学生通常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这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与他人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有效地沟通和协调,从而提高团队合作的效果。
4、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在现实工作中,纯粹的理论知识往往无法完全适应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通过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深度融合是一种有效的培养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高校会计专业在智能化时代应该积极探索和应用这一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学生的发展和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跨学科学习和实战能力的培养。在智能化时代,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与时俱进,注重跨学科学习和实战能力的培养。跨学科学习是指在会计专业基础上,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使学生具备更广泛的知识背景和综合能力。
1、跨学科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会计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需要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例如,会计与金融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等学科的结合,可以使学生对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会计与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学科的结合,可以培养学生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的能力。
2、跨学科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现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不再仅仅停留在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上,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跨学科学习,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学科理论和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金融学的过程中,可以学会分析金融市场的波动原因,并运用这些知识来指导公司的投资决策。
3、跨学科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在智能化时代,纸上谈兵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成为就业市场的重要考量因素。通过跨学科学习,学生可以参与到真实的项目中,学习如何应对复杂的实际问题和挑战。例如,学生可以参与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中,学习如何制定预算、分析财务报表,并提出改进方案。
为落实智能化时代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议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引进符合智能化时代需求的学科背景和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才。同时,也建议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适应智能化时代的需要。
(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欢.数字经济背景下高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问题研究[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3(06).
[2]卢洁,赵景媛.财务共享趋势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改革探究[J].科教导刊,2023(15).
[3]谭洪益.智能化时代本科会计教育改革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