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市场/贸易 |
非遗沉浸式旅游体验产品开发路径 |
第733期 作者:□文/刘 蕾 强久卓玛 时间:2024/7/17 9:37:22 浏览:437次 |
[提要] 如何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成效,是一个需要着力探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沉浸式旅游体验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藏族尼木三绝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沉浸式旅游体验产品设计,旨在通过突破传统的“观看模式”,进入到“体验模式”当中,拓展尼木三绝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内涵与表现形式边界,赋予游客不可复制的旅游体验,从而促进尼木三绝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活化利用,提高经济文化价值,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尼木三绝;非物质文化遗产;沉浸式旅游体验
基金项目:2023年沈阳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沉浸式旅游体验产品设计研究——以藏族尼木三绝为例”(项目编号:S20231016604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质旅游有效供给能力的形成机理、评价体系与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8BJY196)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10月28日
众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其有效保护利用是当代人责无旁贷的使命。旅游开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利用的重要途径,如何进一步提高其成效,是一个需要着力探讨的重要问题。沉浸式旅游体验融合新媒体艺术、数字影像、特效等技术,能够达到使旅游者脱离现实环境进入到情境中深度体验的效果,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形成的沉浸式文旅体验,适应人们休闲方式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要,进一步进行市场细分,增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文化附加值,有利于促进周边产品与衍生品的创造,推动文旅产品整体增值,因而成为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一个新路径。
尼木三绝是西藏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在藏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传统文化资源,其凝聚着藏民族的智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与民俗价值,对其进行保护和创新开发利用,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增强其生命力。基于沉浸式旅游体验探讨尼木三绝产品设计,旨在突破传统的“观看模式”,进入到“体验模式”当中,赋予游客不可复制的旅游体验,推动尼木三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及传承保护,提高尼木三绝的经济文化价值,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文旅融合。
一、尼木三绝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保护利用现状
尼木三绝是指西藏尼木县的吞巴藏香、雪拉藏纸、普松雕刻这三种藏族特产及其制作技术。作为传承千年的绝技,尼木三绝代代相传,有着悠久历史和较大的社会影响,凝聚着藏民族的智慧与大自然的馈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与民俗文化价值,是西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独特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吞巴藏香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闻名于世、最具代表性的藏族特产之一,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吞巴藏香有十多个种类,适合在多种场合使用。吞巴藏香中含有大量名贵的植物药材,包括藏红花、长松萝、檀香、安息香、干草等,不仅香气四溢,还具有一定的防病治病作用,适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及各种传染性疾病等。吞巴藏香制作工艺较为繁琐,共有五道工序:磨柏木泥、制柏木砖、制香泥、定型、晾晒等。在尼木县,保存着水磨长廊这一最具规模的藏香生产文化遗存。
雪拉藏纸历经千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具有不怕虫蛀、质地坚韧及不变色等优点。雪拉藏纸制作工艺独特,共有六道工序,全凭手工艺人根据经验,手工制作而成,基本采用家庭式世家传承生产,产量有限,因而显得弥足珍贵。目前,雪拉藏纸有指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有利于对其进行保护传承利用。
普松雕刻属于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更为久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末唐初。作为一项享有盛誉的古老技艺,普松雕刻制作多达几十道工序,包括文字雕刻以及图文并茂的图案。普松雕刻内容主要包括宗教活动、人物礼仪、自然风光以及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近年来,随着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开展,西藏特色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旅游市场持续火热,文创产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了尼木三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雪拉藏纸承载千年墨香、吞巴藏香点燃致富之路、普松雕刻坚守传承匠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长足进步,使古老的尼木三绝技艺焕发出新的活力。目前,尼木三绝已成为西藏地区广受游客青睐的旅游商品,其中普松雕刻在拉萨占据90%的市场份额。尼木三绝的保护利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牧民收入,但目前还存在保护利用形式单一,仅局限于吞巴藏香、雪拉藏纸、普松雕刻的生产和销售,没有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文化优势,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二、沉浸式体验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沉浸式”常被用来形容范围极为广泛的诸多事物:从极具想象力的现场体验,到充满高科技的虚拟世界。当今“沉浸式体验”已成为设计、艺术、技术三位一体的互联网基因产品,是实现技术与人文完美结合的操作手段。沉浸式体验在文旅行业专门用来指可以让参与者脱离现实环境进入到情境中深度体验的业态,通常具备叙事性、互动性、多感官包裹等特征。沉浸式体验与旅游的结合,极大丰富了旅游的内涵,拓展了旅游的表现形式边界,使消费者在有形或无形的场域内探索、沉浸,获得难以复制的旅游体验。沉浸式旅游体验产品的兴起主要是源于消费需求的改变,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于旅游过程中“置身事外”,而更加注重文旅活动的新鲜感、体验感、互动性,如此催生了各种沉浸式文旅项目。
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沉浸式体验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前者的历史性、文化性等不仅可以借助后者超越时空界限,而且能够实现消费者多感官体验的有形化表现。将传统非遗文化与沉浸式体验相融合,充分运用沉浸式对传统非遗文化的保护利用进行技术性创新,能够极大拓展传统非遗文化保护利用空间,有效激发其活力,有助于推动创新产品的旅游需求,增加市场吸引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沉浸式旅游体验产品的开发,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挖掘典型的使用场景,通过对相关元素进行提取与运用,有效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沉浸式体验产品的可行性和易用性,触发游客情怀,使游客对新接触的产品产生熟悉感、安全感和体验感,从而满足游客的功能交互需求和心理需求。
三、尼木三绝非物质文化遗产沉浸式旅游体验产品开发路径
(一)尼木三绝沉浸式旅游体验产品体系构建。尼木三绝属于传统手工工艺,其制作过程复杂而讲究,这些对游客而言都是新奇而有趣的,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与沉浸式旅游体验的本质属性,通过对尼木三绝文化资源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挖掘内涵特色,对游客记忆中的行为习惯、操作经验、思维逻辑或使用场景等相关元素进行提取与运用,可以打造多功能体验、3D历史故事、文化节庆等沉浸式体验非遗旅游产品,在沉浸式体验过程中,游客能够加深对尼木三绝的了解,感叹历经千年的文化传承,更亲身体验到传统手工艺人的不易,从而留下不可复制的旅游记忆。通过建立一个全新的体验型尼木三绝旅游产品体系,彻底改变以往传统的“观看模式”,突出“尼木三绝”的趣味性,让大众积极参与进来,激发学习和传承“尼木三绝”技艺的热情,增强尼木三绝文化产品的旅游需求,推动文旅融合。同时,采用“沉浸式”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着力增强尼木三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意识,能够使非遗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
(二)尼木三绝裸眼3D体验馆。裸眼3D是对不借助偏振光眼镜等外部工具,通过采用视差障壁技术、柱状透镜技术等,就可以实现立体视觉效果的技术统称。裸眼3D沉浸式投影运用成影控制技术,通过声光电及三维动画等,呈现出逼真的三维立体影像效果,以使观众达到身临其境之感。裸眼3D技术多应用于文旅景区剧场、科技馆、展览馆、博物馆、数字主题公园、公共媒体艺术装置等场景中。裸眼3D沉浸式体验馆通过新数字媒体技术,再结合强大的视觉创意能力,以空间主导观众体验,并且可以瞬时切换场景,变幻出各种超越时空的多维场景。
建立尼木三绝裸眼3D沉浸式体验馆,借助新数字媒体技术,采用声光电及三维动画等,打造尼木三绝历史故事,依据丰富的题材,设计新颖的内容主题,包括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文化传承、工艺特色、生产过程,其中穿插藏族的传统民俗、生产生活习惯等,通过生动的内容展示、虚实结合的效果、清晰的画面、沉浸式代入感等,将三维影像内容融合于现实世界之中,给参观者一种震撼的视觉效果,产生一种跨越时空、穿梭天地之感,让参观者沉浸在充满趣味、梦幻般的体验中。同时,可交互式的特性更是为游客提供了难忘的互动体验。尼木三绝3D裸眼体验馆能够有效突出尼木三绝的趣味性和故事性,吸引大众积极参与进来,激发学习和传承“尼木三绝”技艺的热情。同时,游客可以拍摄炫酷视频和照片,在媒体平台及朋友圈等分享产品体验,保持持久而深刻的旅游记忆。
(三)尼木三绝多功能体验空间。多功能体验空间能够集合多元素,凸显全方位消费体验。打造尼木三绝多功能体验空间,可以融合多要素,打破空间界限,叠加新功能,在同一空间即可完成游览、娱乐、购物等多方位体验,满足游客多种需求,以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在尼木三绝多功能体验空间,游客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展览设施全面了解尼木三绝的诞生、尼木三绝传统手工艺者的生活、尼木三绝创始人的故事等,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藏族传统习俗、传统文化以及发展历史。同时,通过开发设计沉浸式娱乐体验项目——尼木三绝传奇探秘,将非遗与娱乐项目相结合,打造出适合不同年龄段游玩的娱乐体验。尼木三绝传奇探秘以一条主线贯穿整体剧情,增加剧情的完整性与闭合性,游客可以在主线下进入到不同时代尼木三绝的传说与故事中。在以藏族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基础上,将与尼木三绝文化相关的藏族神话传说、英雄故事、传统习俗融入沉浸式体验剧情,并结合VR、AR技术,让游客扮演相应角色,自主参与探索剧情,通过紧张生动的剧情演绎及游客互动充分调动游客的积极性,强化互动体验。另外,多功能体验空间提供尼木三绝纪念品销售,游客可以购买心仪的产品作为旅行纪念。如此,在沉浸式多功能体验过程中,游客认识尼木三绝、参与尼木三绝娱乐项目、购买尼木三绝纪念品等一连串体验环环相扣,加深了对尼木三绝的了解,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及历经千年的文化传承。
(四)沉浸式尼木三绝传统文化节。尼木三绝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文化节庆的独特素材。首先,打造尼木三绝传统文化节庆活动,营造浓厚的节庆氛围,展示传播尼木三绝文化,吸引国内外游客,促进吞巴藏香、雪拉藏纸、普松雕刻的销售。目前,西藏已有藏香文化旅游节,应在此基础上将雪拉藏纸、普松雕刻纳入进来,打造尼木三绝传统文化节,专门展示尼木三绝非遗文化主题及相关产品,打造非遗文化场景,包括展示展销、参观游览、销售各种衍生品,开展相关的民俗文化活动等。其次,可借助已有的藏族传统节日开展尼木三绝主题文化活动。藏族有很多传统节日,如雪顿节、旺果节、萨噶达瓦节、烧香节等。以雪顿节为例,其又名“藏戏节”,起源于11世纪,是以藏戏汇演为主,宗教和文娱活动相结合的重要节日。如今雪顿节已发展成融文艺汇演、产品展销、旅游休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盛会。传统节日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可以将尼木三绝作为节庆活动的一个特定单元,让游客参与体验。在此基础上,丰富节庆表现形式,结合现代科技,借助新数字媒体技术,各种沉浸式技术,通过声光电及三维动画等,打造动态场景,营造节庆文化氛围,增加互动体验,穿插多种活动内容,以及视觉盛宴、背景音乐,带给游客强烈的沉浸式体验。通过举办沉浸式节庆活动,游客不仅仅是简单地观看,而是能够真正地参与到节庆活动之中,和当地居民一同去沉浸式体验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藏族文化,使游客了解到原汁原味的尼木三绝文化。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孙玉洁.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21(09).
[2]葛澍,周学立,兰丽莎,周星言.文化与科技融合:沉浸式体验中的信息技术[J].技术与市场,2022.29(12).
[3]宜珊,苏占斌.尼木三绝:看得见的信仰[J].中华手工,2013(05).
[4]贾丽.乡村振兴背景下西藏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调查研究——以尼木藏香为例[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4).
[5]裴聪,强旦,格桑次仁.雪拉藏纸人家:三代人的传承梦[N].西藏日报(汉),2022-10-2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