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农村合作经济领域研究热点分析
第733期 作者:□文/曾飞霖1 成 海2 时间:2024/7/17 10:38:35 浏览:109次
  [提要] 农村合作经济作为农村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集合体,能够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本文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基于文献计量法,运用CiteSpace软件,以“农村合作经济”为主题词分析该领域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农村合作经济领域发文量呈现下降趋势,作者和机构均缺乏有效的合作,研究视角局限于理论层面,缺乏对实践层面的研究及总结归纳。因此,未来需要学者和机构加强合作交流,挖掘新时代农村合作经济领域研究深度和实践需求,利用理论成果指导实践发展。
关键词:农村合作经济;发展趋势;乡村振兴;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F321;F3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10月27日
农村合作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联动带农、促进农民增收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乡村振兴和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农村合作经济作为农村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综合体,直接或间接从事农村地域内的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进行村内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能够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供给保障、科技装备、经营体系的转型升级,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激活农村经济活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村合作经济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获得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呈现出单一化到多元化再到综合性的发展特征。法律上也明确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市场经营上的主体地位,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引起学者的广泛研究和关注。厘清农村合作经济的内在逻辑,明晰农村合作经济的研究热点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数据来源
为确保农村合作经济领域研究的客观性,以“农村合作经济”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再限定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学术期刊缩小检索范围,并筛选出符合概念界定的特定文献,获得有效文献607篇,时间跨度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二、研究方法
运用CiteSpace软件和中国知网获取的特定样本绘制知识图谱,可以反映某一领域的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而文献计量分析方法运用相关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能定量分析某一领域的相关知识,克服定性研究的随意性及主观性不足,是客观评价该领域的重要工具。
三、研究现状及热点
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和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样本进行了发文量分析、作者来源及机构分析、高频关键词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关键词突现分析,再借助前人研究客观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
(一)研究现状。学者对于农村合作经济领域的研究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且呈现出对该领域细分研究的趋势;目前研究主体主要是高校学者,但是各高校学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和学术联系较弱,未形成明显合作趋势;研究视角多局限于理论层面,缺乏对实践需求方面的研究。整体而言,农村合作经济领域的研究范围广、集中度较高,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在合作经济组织方面,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合作社制度和西方合作经济融合发展、理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的边际界限、兴办合作社能促进农村传统金融的构成,复兴农村传统产业,发展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给中国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动力。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方面,学者认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利于统筹农业资源,优化农业生产要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耦合的优秀性利于服务乡村,从而促进农村产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组织金融方面,学者认为集体股份享受公益性福利,但分配方式没有体现劳动价值,不具有可持续性,组织内部的财务控制、会计核算工作关系组织成员的利益能够促进组织可持续发展,开展组织内资金互助业务能缓解农民融资问题和实现农村资源的整合利益。在组织内部管理方面,学者认为组织管理和规范建设,完善组织内部控制问题、探究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和运行绩效的关系能够为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助力和促进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2、对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研究。在发展方面,学者认为发展农村合作经济需要在思想和探索中创新,需要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需要发展“三高两强”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的引导、加强农民的教育等。在制度创新方面,学者认为制度创新能提高农村社会运行效率、农村集体行动能力、农村凝聚力与村民认同感,激发农村合作经济的内生发展动力,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长效机制的基础条件,是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村社会建设的“软件”。在产业化方面,学者认为产业化需要财务管理和组建农业生产联合体、合作适度规模、借助外力,从而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在农产品方面,学者认为以合作经济为载体去销售农产品,农户与农业企业合作销售农产品,能够有效地提高农户的收入,给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带来积极作用,但农户之间合作销售农产品与经济收入无明显相关性。
(二)研究热点。当前对于农村合作经济领域的研究有以下三大研究热点:
1、对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研究。此热点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深入研究新型农业主体,促进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组织融合发展,形成适度的产业规模和产业化经营体系,从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维护农民的财产权益,体现学者对农村合作经济方向、内容、目的和意义的研究。
2、对农村合作经济制度的研究。此热点认为对制度的研究要分清概念和界限,用机制和内在逻辑去激发组织的内生动力,基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指导思想,发挥“三位一体”的制度结构优势,引导合作经济组织经营体制的构建与创新,从而去融入当前的党建引领、基础组织建设、共富工坊等时政热点,以便更好地将各经济组织融合发展。对制度的研究能够较好地管理和规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从而维持组织平稳健康运行。
3、对农村合作经济面临问题的研究。此热点基于实际层面出发,主要是研究如何利用“合作社”及“产业化”去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的增长、农民增收,重点研究某一具体的合作经济问题、各地个性化的问题和完善相关案例总结,分析农村合作经济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以便提出解决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评价与展望
(一)研究评价
1、研究成果。20多年来,对农村合作经济领域的研究探索,由对农村合作经济背景、政策及路径的研究逐步发展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金融、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再到逐渐形成的乡村振兴为背景下的农村区域范围内各种合作经济融合发展趋势的研究。学者基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状况,从合作社、产业化、制度创新到回归乡村振兴背景下解决实际问题等视角,对农村合作经济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此外,2023年也有学者基于共同富裕视角和基于解决某地实际或具体问题层面来对农村合作经济进行分析。这不仅顺应了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也符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更是实现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学者对农村合作经济领域的研究,不仅提高了农民对农村合作经济领域的认识,也提升了广大农民的参与度与建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热情,更直接推动了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与具体应用,为政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提供了借鉴意义。
2、研究局限。学者致力于研究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体现出学术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融合趋势,但主流研究学科仅限于经济学和农学,未能形成多学科联合发展,且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政策等方面的定性研究,缺乏针对具体问题的案例研究,对实践的指导性不足。
(二)研究展望。农村合作经济既能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又符合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要求,未来的研究需要基于理论研究拓展实践应用。
1、在理论研究方面,应拓展农村合作经济领域的研究深度。一是深入分析农村合作经济领域的时代背景,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背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党建引领、党组织基层治理、三产融合、三品一标、标准化农产品品牌建设等时代热点,构建符合新时代我国国情发展需要的农村合作经济理论。因此,遵循理论指导实践原则,更应该把挖掘并创新新时代农村合作经济理论放在首要位置,开拓研究视角。二是要深入挖掘农村合作经济理论的研究观点和内容,观点和内容的多样化、具体化、融合化是与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共俱进的,并为其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性。因此,厘清新时代农村合作经济的内涵、观点、内容和外延,有利于确保理论体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构建村内经济内循环、村外经济大循环双循环体系,从而促进农村合作经济蓬勃发展。此外,还要加强相同地区及不同地区学者的跨学科、跨专业、跨机构的交流合作,创新并提升对农村合作经济领域的研究深度。
2、在实践应用方面,应面向农村合作经济领域的实践需求。一是要关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是拓展农村合作经济领域实践需求的本质要求,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融合发展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利用新时代农村合作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指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所面临的组织结构、经营体系、市场效益等现实问题,打破融合壁垒,从而增强农村合作经济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融合发展。二是加大对解决某些共性问题或某地个性化问题的研究总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农村合作经济领域的研究始终要基于解决实际问题,将论文写在乡村的土地上。 (通讯作者:成海)
(作者单位:1.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郭翔宇,李中华,颜华.农村合作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
[2]信瑶瑶.中国共产党农村合作经济的政策演进及其理论创新[J].兰州学刊,2022(08).
[3]钟沛芳.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地位及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0(10).
[4]张亚如,张俊飚,张昭.中国农业技术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8(09).
[5]孔祥智.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创新(1978-2018)[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6).
[6]苏志豪,何慧丽,徐卫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逻辑边界、现实误区与关联路径[J].农村经济,2021(08).
[7]易凤林.民国江西农村合作运动的缘起、开展与成效[J].农业考古,2022(04).
[8]李晓华,王稳,朱颜.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2(11).
[9]杜园园.社会经济:发展农村新集体经济的可能路径——兼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村股份合作经济[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2).
[10]杨娟娟.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江苏省为例[J].农业经济,2019(06).
[11]陈天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J].农业经济,2020(03).
[12]李明贤,周蓉.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资金互助业务探讨——基于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成功发展经验的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15.37(06).
[13]郎帅,辛璐璐.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问题研究——兼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实务》[J].农业经济问题,2018(01).
[14]陈慧仙.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控制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14(29).
[15]马明洁,陆倩,孙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治理结构与运行绩效的关系——基于湖北省长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证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3).
[16]杨宇,王芳.浅析集体行动对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意义——评《中国式治水——农村合作组织与集体行动》[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06).
[17]田昕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基础研究[J].林业经济,2017.39(03).
[18]杨皓翔.关于推进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思考[J].河北学刊,2013.33(06).
[19]左停,苏青松.农村组织创新:脱贫攻坚的经验与对乡村振兴的启示[J].求索,2020(04).
[20]李中华.中国农村合作经济制度变迁及构建路径[J].求索,2013(05).
[21]潘宗玲.当前农村合作经济联合体财务运行模式的完善[J].农业经济,2015(10).
[22]何越.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南阳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调研分析[J].农业考古,2011(03).
[23]史贤华,陈明,李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农产品营销策略[J].经济纵横,2011(10).
[24]肖富群.经济合作与农户增收——来自广西农村的证据[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25(05).
[25]陈启虞,张斌,周斌.共同富裕视域下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建设路径探究[J].中国合作经济,2023(04).
[26]邓洁,赵金元.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农民合作经济探索——以山东省青州市为例[J].乡村论丛,2023(02).
[27]姜天瑞.东北地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J].山西农经,2023(06).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801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