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财会/审计
业财融合下高校财务管理思考
第734期 作者:□文/黄雨霏 时间:2024/8/1 13:48:44 浏览:178次
  [提要]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业财融合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业财融合将业务和财务有机融合,能够帮助降低财务风险,为业务活动创造更好的管理环境。本文基于业财融合背景,论述业财融合管理模式的重大意义,分析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关键词:业财融合;高校;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12月1日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高校的办学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经费数额不断增加,大力推动了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资金规模的扩大和融资渠道的增加也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传统的“先花钱后核算”的记账式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校财务管理的要求,预测、分析和决策逐渐成为财务管理更重要的目标。同时,信息技术的进步和财务软件的运用也推动了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进程。业财融合将业务与财务紧密联系起来,进行有机融合,更加灵活、精确地反映业务活动之间的关系。为实现业财融合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需要克服现有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一、业财融合概述
业财融合,是业务与财务融合的简称,含义是将业务的发展与财务管理相融合,运用整体的思维去判断业务开展是否符合发展目标。一般来说,业务部门的作用是创造价值和利润,而财务部门则通过对数据进行记录、总结、分析和预测,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业务部门及管理层,帮助降低决策的风险。想要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就需要将其前移至业务前端,抓住业务的关键控制点和潜在风险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改进。对于高校的财务管理,实行业财融合则需要关注教研、科研业务与财务之间的重要关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业财融合的模式也在不断转化进步,从最初的强调将需要纳入会计核算的业务信息通过信息化手段同步至财务核算系统,直至今日,业财融合已经涉及多个内容,包括财务管理与财务核算的融合,将资金、税务、资产管理等纳入财务管理范畴;业务管理数据和财务核算业务的融合,帮助解决数据孤岛问题,推动信息的流通等。信息化系统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广泛应用,推进了业财融合走进高校财务管理的进程。
二、业财融合对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财务管理能力,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效率。业财融合将业务和财务紧密结合,形成科学的共享体系。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将数据传输入共同的网络,能够促进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迅速和精确地流通,大大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率。通过共享平台,财务部门能够及时接收业务部门的数据,使财务的核算、记录更贴近当前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财务分析、预测也会更加准确、合理,达到更好的财务管理效果。
(二)加强监督,降低高校财务风险。高校经费构成愈发繁杂,金额愈发庞大,经费的预算和监督管理逐渐占据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地位。业财融合通过对高校业务和财务的精准对接和迅速反馈,有助于判断高校经费预算是否贴近业务的需求、经费的分配结构是否合理以及执行结果是否达到预期。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和业务开展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了解经费的去向和花销情况,能够加强对资金的监督,及时制定对策,促进资金的合理、高效使用,降低高校的财务风险。
(三)促进高校整体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2021年财政部发布《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指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2022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和监督,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的校园基础建设、人才引进、教研和科研项目等活动的开展,无一不依赖于经费的吸纳和使用。所以,业财融合通过帮助提升高校财务管理能力和促进业务部门高效运转,对推进高校整体资源的整合、促进高校整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三、业财融合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业财融合思想未得到足够重视。业务是财务的基础,财务反作用于业务。在传统的高校管理观念中,业务和财务是分割开来的。功能方面,高校管理层往往将业务部门看作创造价值的部门,而财务部门只是业务部门的辅助,与创造价值无关;目标方面,认为业务部门只需关注业务指标,如教研成果、科研成果、学生就业率等,而财务部门只需关注财务指标,如高校资金的收入支出比率等,忽略了财务对业务的分析、指导作用。当前,业财融合思想在高校中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各部门工作人员缺乏对业财融合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在各高校的日常沟通活动中,也很少涉及和互相借鉴相关经验,导致业务与财务的融合进程停滞不前。
(二)业财融合的信息化支撑不足。业财融合的重点在于数据信息的共享,所以构建信息化的共享平台尤为重要。当前,高校的信息化支撑不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息技术的水平较低。信息化共享平台的建设、运转和维护依赖于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而当前众多高校的网络信息技术人才不足,在信息化平台的选用、使用和升级过程中难以解决遇到的技术性问题,导致共享平台不能完全贴合当前高校的管理情况,发挥出最好的使用效果。第二,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方向较为独立。当前高校引入的信息软件多为不同业务部门专门引进的独立系统,比如财务部门的核算和记账系统、资产管理处的资产管理系统、教务处的教务系统、科研部的科研系统、人事处的人事管理系统等。各个系统的开发商、数据语言、应用环境各不相同,很难实现数据在同一口径下的提取、识别和转换,导致信息在各部门之间流通困难,产生“信息孤岛”问题。前述的高校较低的信息技术水平也无法将各独立部门系统的信息进行有机融合。第三,尚未构建成以业财融合思想为导向的专为融合信息服务的信息系统。共享平台的建设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由于业财融合观念尚未得到重视,管理层没有进行深入讨论和决策建设。
(三)尚未建立起保障制度,业财融合实施部门间协同性较差。当前,高校组织架构多为职能制的组织架构形式,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单一,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交集较少。业财融合要求财务不仅能够对业务活动进行数据上的反映,更需要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但是,目前高校各部门间的业务衔接少,业务部门决策时鲜少考虑经费预算、财务安排和财务上的管理要求,一般只在业务活动结束之后才涉及经费的报销结算,将财务活动完全滞后于业务活动;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完善,财务部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也难以深入了解业务部门的活动安排和进展,及时反映业务进展情况并进行分析。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协同性较差,促使财务预算与业务开展规模不匹配,出现经费不足或者经费过剩的现象,甚至影响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在人员的安排上,高校中尚未设置专为业财融合服务的人员岗位。
(四)缺乏实施业财融合的相关人才。目前,高校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多为基础的核算人员,工作内容局限于审核、报销、记账等,对业财融合的思想缺乏了解和学习。即使工作经验较为丰富,也只能发现财务数据反映的问题,不能走向业务前端和发现业务流程上存在的问题,提供的服务价值较低。此外,随着信息化系统的广泛普及,各高校对精通计算机软件和熟悉其他领域知识、具有相关业务部门经验的财务人员的需求量逐步增大。但是,目前高校大量缺乏管理型的复合会计人才,人员的结构分布不够合理。最后,部分高校财务人员的沟通能力有限。要实现业财融合,财务部门就需要与业务部门进行实时、有效的沟通,精准地表达工作需求和提出指导意见,所以提升沟通能力也成为必然要求之一。
四、业财融合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改进措施
(一)重视业财融合建设,加强对业财融合的理解。业财融合作为一种新观念,其普及离不开管理者的大力支持。所以,要发挥业财融合的优势,就需要高校管理者学习业财融合相关知识,领悟业财融合给整体校园建设带来的积极作用,及时转变以往的“重业务、轻财务”割裂式的管理理念,将业务、财务视作一个有机整体,树立全局观。同时,管理层需要意识到业财融合建设是一个持续的、不断改进的过程,非一日之功,需要给予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持。在此基础上,采取多种宣传措施,提升高校各部门对业财融合思想的认知。例如,通过大量开展有关业财融合知识的讲座,进行理论传授和答疑解惑,促进各部门工作人员对业财融合理论有基本的了解;同时,在实践中鼓励各部门对相互工作的沟通和交流,使业务、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对业财融合的认知更加深入。只有持续、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和学习工作,不断加强各部门人员对业财融合的理解,才能为业财融合走进校园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加大技术投入,构建适配度高的业财融合平台。业财融合实现的关键点在于业务、财务数据的及时流通。所以,高校需要加大技术投入,建立起完善的业财融合信息平台,帮助业财数据的充分、准确、及时共享,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发挥出财务管理的最大价值。高校管理层应当进行多方考量,选择信息技术水平高、信誉良好、与本校适配程度高的信息技术公司进行合作,共同构建和完善信息技术平台。同时,招募日常维护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以及时解决系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业财融合平台的建立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保证平台的高覆盖程度。业财融合系统大数据平台需要覆盖高校教学、科研和行政等所有相关部门,按照不同的权限和职能分为多个模块,如部门管理模块、数据录入模块、数据分析和处理模块等,保证业务数据的完整、充分录入。第二,优化流程建设。由于平台集合了多个部门的数据,同时需要作用于多个部门,所以需要考虑不同部门的工作目标、性质和特点。在不同业务部门模块中,应当进行个性化的流程定制,以便捷、精准地反映业务的活动轨迹。同时,统一数据格式,提高数据在采集、共享、分析时的效率和效果。第三,大力开展对业财融合平台的使用培训。新兴的信息平台的使用和完善需要一段过渡时间,开展培训有助于帮助工作人员熟悉操作流程和方法,发现不当并及时改进。第四,网络数据的安全性不可忽视。应当在信息平台中增加网络监管功能,建立投诉渠道,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监管活动,保障平台数据的安全。
(三)建立健全业财融合相关制度,促进部门间的协同合作。要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合作,需要构建适应业财融合环境的相关制度。第一,建立起业务和财务间的合作制度,为了解相互的工作内容打下基础。依据制度流程,业务部门可以申请对本部门的财务管理相关内容进行查阅,了解本部门的具体财务数据的归纳、汇总和分析结论等,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业务流程;财务部门也可以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经过授权批准后,调取相关业务部门的数据,及时对数据进行搜集、更新和分析。同时,需要对业财融合的制度支持多加宣传,鼓励各部门间进行交流合作的实践。第二,建立起内部控制制度。控制环境方面,高校需要优化控制管理架构,由职能制管理架构逐渐向扁平化管理架构转变,层级的减少有助于提升上传下达的效率,各部门间的自主性也将有所提升。财务部门内部需要对原财务岗位进行调整,更加侧重于信息归集和决策分析的岗位设置。风险评估方面,需要加强风险管控的能力,对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财务风险等,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中持续评估,为应对风险打下良好的基础。控制活动方面,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能和职责,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设立授权审批制度、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制度等,杜绝职责不清、串通舞弊现象的发生。各业务部门报销时,提供的附件要求完整、清晰,签批手续齐全。信息系统与沟通方面,根据业务需求,持续更新业财融合系统,将业务、财务部门的数据信息迅速归纳更新,保证信息的准确高效流通。监督方面,高校应建立起考评体系,统一制定业财融合执行的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对每一阶段业财融合的推进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明确责任;业务、财务部门内部也需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自查,尽快发现潜在问题,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
(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综合素质。财务管理工作的不断细化,要求业务和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具备更强的综合素质。第一,重视综合管理能力。业财融合将业务和财务内容融合在一起,较为复杂,所以高校需要重视培养综合管理型人才,不仅需要精通财务管理内容,也要熟悉业务部门的运作流程。第二,重视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信息平台的建立提升了业财融合的可能性,操作人员的操作熟练度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只有提升工作人员的电脑操作能力、软件运用能力,才能发挥业财融合信息系统的最大作用。第三,重视沟通能力。业财融合要求业务和财务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协同合作,优化资源。所以,需要提升各部门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建立起各方认同的沟通模式,以便于信息的迅速流通。
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召开培训大会,内容包含专业技能的提升、网络技术的应用、服务意识的提升等,要求相关人员参加并对学习成果进行考核,将结果纳入职工的个人综合考评绩效当中;第二,实施内部不同岗位的流动制度,将部分人员的岗位进行调换,帮助互相了解其他岗位职责,形成全局的观念,提升综合能力;第三,直接引进综合管理型的人才,起到带头作用,鼓励其他员工与其沟通学习、共同进步,打造具有凝聚力的人才队伍。
综上,业财融合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已经进入新的赛道。财务部门不仅需要做好核算工作,更应当发挥出监督、预测和决策的作用,为业务部门的发展提供财务保障。高校管理人员需要树立起全局观,积极宣传和推进业财融合,建设和健全信息系统;制定相关制度,为业财融合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高校应当抓住机遇,通过业财融合,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提升办学能力,推动高校整体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高菲菲.业财融合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转型升级策略探究[J].财会学习,2023(21).
[2]刘福祥,蔡平.业财融合下高校财务管理转型路径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3.38(05).
[3]张忱.业财融合背景下高校财务核算能力提升研究[J].财会学习,2023(25).
[4]舒杰.高校业财融合财务管理模式改革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3(23).
[5]赵春颖.财务共享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23(20).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099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