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财会/审计 |
智能会计对企业业财深度融合影响研究 |
第734期 作者:□文/俞 婷 胡永铨 时间:2024/8/1 13:51:50 浏览:113次 |
[提要] 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智能会计成为会计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梳理归纳,将智能会计分为智能共享会计和智能管理会计两大模块,以元年科技和A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元年科技进行扎根理论法研究,探究智能会计影响企业业财深度融合的两条路径,得出研究结论:智能会计对企业业财深度融合有积极影响。通过对A小微企业进行实地调查法研究,探究小微企业难以实现智能会计应用于业财深度融合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智能会计;业财深度融合;应对策略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编号:16JJD790055);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科)资助重点项目(编号:JYTgs20171103);浙江省商务发展研究会研究课题(编号:2021YJHKT01);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重点研究课题(编号:2010/2221817)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11月25日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需大力发展智能会计,并将其运用于业财深度融合,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企业在实现业财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智能会计对业财深度融合起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然而,当今不少小微企业不能将智能会计很好地运用于企业业财深度融合。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剖析A小微企业难以实现智能会计应用于业财深度融合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来帮助A小微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另外,本文通过对智能会计与业财深度融合相关文献的梳理,进一步阐释智能会计的本质、业财融合的内涵,并运用扎根理论法阐释智能会计影响企业业财深度融合的路径,丰富智能会计与业财融合的相关研究。
一、文献综述
(一)智能会计有关文献研究。关于智能会计的形态,应里孟和阳杰将智能会计分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智慧化四种形态,分别对应计算智能、分析智能、融合智能和自主智能四个发展阶段。关于智能会计发展实施的原因,温素彬、李慧认为智能会计的发展与实施的原因在于会计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性内在升级。关于智能会计实施条件,应里孟、阳杰指出智能会计的实现需要运用自然语言理解和机器视觉技术,要通过机器学习实现AI拟人化,并且有强大的数据库支持。关于智能会计的建设路径,秦荣生提出要建设业财融合的财务共享系统,建设商业智能的管理会计系统,建设业财一体化的智能会计系统。
(二)业财融合有关文献研究。对于业财融合的本质,王斌认为业财融合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业务牵引财务,财务支撑业务”的过程。汤谷良和夏怡斐认为业财融合的本质是一项承担企业信息确认、计量、记录的后台管理服务。在有关业财融合如何实现方面,张庆龙认为企业业财融合的实现一方面需要打通会计与业务、会计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界限;另一方面要求财务学会利用生成的信息数据及时反馈信息给管理层。而闫华红和张莹莹认为构建业财融合的信息一体化平台是实现业财融合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业财融合的实施效果,张庆龙指出业财融合能解决传统分工方式下的专业分工会导致的协调配合问题。
(三)文献述评。通过智能会计的文献研究,本文认为智能会计由智能共享会计与智能管理会计两大模块组成。智能共享会计的核心是共享,主要体现为财务会计的变革,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据的智能化采集、更新与集成,从而促进企业业财深度融合。智能管理会计的核心是管理,主要体现为管理会计的变革,即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财务共享平台上的数据深度挖掘分析,获得有价值的数据,并将数据可视化输出,从而促进企业业财深度融合。
通过对业财融合的文献研究,本文认为业财融合的本质不仅是企业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融合,还是实现企业“业务流” “资金流”的融合,而智能会计是实现企业“业务流” “资金流”融合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研究方法
1、扎根理论方法。扎根理论法通过对数据的三级编码,实现从本质到理论的过渡。本文首先进行开放性编码,提取初始化概念与范畴;其次进行主轴编码,提取主范畴与副范畴;最后进行选择性编码,提取核心范畴。
2、文献调查法。本文主要通过3种途径进行资料搜集:(1)从CNKI搜集相关论文,包括期刊论文、硕士论文;(2)访问网站获取数据,访问的网站包括阿里研究院、亿欧网;(3)从研究企业的官网上获取相关资料,搜索方式包括“元年科技的发展历程”。
3、实地调查法。对A小微企业以访谈的形式进行实地调查,深入探析A小微企业难以实现智能会计应用于业财深度融合的原因。
(二)扎根理论法研究设计
1、开放性编码。本文通过对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获得9个初始化范畴,表1为本文开放式编码示例。(表1)
2、主轴编码。本文通过分析各初始化范畴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取出5个主范畴和4个副范畴。5个主范畴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更新、数据集成、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输出。4个副范畴包括业财数据融合、流程优化、预算管理、决策支持。表2为本文主轴编码示例。(表2)
3、选择性编码。本文通过对主范畴和副范畴的进一步分析,提炼出智能管理会计和智能共享会计这两个核心范畴。
4、理论饱和度检验。本文对数据库中的资料随机抽取并进行三级编码,未找到新的范畴和关系,说明提炼过程的理论饱和度较好。
(三)模型构建,如图1所示。(图1)
三、扎根理论法研究结果
本文利用扎根理论法探究出智能会计影响企业业财深度融合的两条路径。一条路径是智能共享会计通过数据采集、数据更新、数据集成的数据驱动方式来实现企业业财数据融合、流程优化,进而促进企业业财深度融合。另一条路径是智能管理会计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输出的数据驱动方式来实现企业智能化预算管理、智能化决策支持,进而促进企业业财深度融合。
(一)智能共享会计对企业业财深度融合的影响
1、智能共享会计的数据驱动方式
(1)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指智能会计系统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支持下,利用自动化工具和爬虫技术实现智能化的数据采集。采集的数据不仅包括企业的业务数据、财务数据,还包括国内外行业、竞争对手数据等行业数据,国内外金融市场行情、资金流向等金融数据,国家宏观经济数据、贸易数据等国家数据,采集的数据多样化。
(2)数据更新。数据更新指智能会计系统可以通过在线连接和自动化处理流程,实时更新财务数据,减少了数据滞后,使得为业务部门提供的财务数据更加准确可信。
(3)数据集成。数据集成是指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转换和加载,使得企业的大数据能够集中在数据共享平台上,有助于实现企业多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之间的高效协同,拉通业财数据,避免形成数据孤岛。
2、具体实现路径
(1)业财数据融合。智能共享会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分散的企业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集中管理,实现企业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的高效协同,打破业务和财务的壁垒,让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更好地协同工作,促进企业业财深度融合。
(2)流程优化。智能共享会计可以实现企业智能填报、智能审批、智能审核的一体化。智能填报能自动填入企业数据并实现自动化的内部对账与报表合并处理。智能审批可以自动梳理审批流程,减少冗余环节,保障审批过程的合规性和公正性。智能审核能通过自动化的技术,自动检测出异常数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二)智能管理会计对企业业财深度融合的影响
1、智能管理会计的数据驱动方式
(1)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挖掘与分析是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数据关联模型,挖掘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出有价值的数据,这有助于减少财务人员数据挖掘与分析的时间,使他们更专注于海量数据背后的业务逻辑和决策制定。智能管理会计可以结合业务需求和特点,不断完善和优化数据分析模型,使数据挖掘与分析方法日趋智能化。
(2)数据输出。可视化数据输出指智能会计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企业的资产使用情况、收支情况、业务分布情况、盈利状况等数据进行可视化输出,从而使企业各利益相关者更加全面、直观地了解和分析会计数据,促进企业智能化预算管理、智能化决策支持。
2、具体实现路径
(1)智能化预算管理。智能管理会计以资金为主线,以企业各项业务为对象,将企业的业务目标与财务预算相结合,使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形成统一的预算管理目标,促进企业业财融合。另外,智能管理会计通过对企业预算数据的智能化分析与预测,协助企业规划、制定和监控预算,提供成本分析、支出建议和预测分析,促进企业资金更好地流入各项业务,进而促进企业业财深度融合。
(2)智能化决策支持。智能管理会计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财务共享平台上的数据深度挖掘和分析,并将数据可视化输出。可视化输出得到的数据与业务场景相结合,企业能够更好地洞察市场趋势,做出科学决策,促进企业“业务流” “资金流”等要素的融合,进而促进企业业财深度融合。另外,可视化的数据输出可以让企业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更好地了解彼此的需求和目标,促进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更好地沟通协作,促进业财深度融合。
四、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
通过访谈的方式对A小微企业难以很好地将智能会计运用于业财深度融合的原因进行探究,发现大致是由A小微企业企业组织架构存在缺陷、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的技能水平不足且未意识到智能会计对企业业财深度融合的重要作用造成的。
(一)企业组织架构的缺陷。据A小微企业财务总监介绍,当前A小微企业的组织架构以部门为单位进行划分,导致企业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产生沟通壁垒,阻碍了智能会计系统对企业各部门数据的采集、更新、集成、挖掘分析与输出,从而不能实现企业智能化预算管理与智能化决策,阻碍企业业财深度融合。
(二)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本身的问题。通过对A小微企业人员与财务人员的调查发现,部分财务和业务人员没有意识到智能会计对企业业财深度融合的促进作用;部分财务人员自身技能水平不足,对智能会计系统的应用不熟练,难以适应新的工作方式;部分业务人员不熟悉系统的操作流程,无法理解系统的数据输出,严重影响他们做出科学的决策。
五、应对策略
(一)针对企业组织架构缺陷的问题,A小微企业可以建立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打破企业部门之间的沟通壁垒,实现企业“业务流” “资金流”的融合,确保智能共享会计对大数据的采集、更新、集成,确保智能管理会计对大数据的挖掘、分析与输出。
(二)为了提高企业业务和财务人员对智能会计在业财深度融合中的重要作用的意识,企业应当定期邀请专家开展有关智能会计与业财深度融合的讲座。另外,企业应该为业务人员提供有关智能共享会计与智能管理会计的操作培训与问题解答服务,确保业务人员能够顺利使用智能会计完成预算管理、决策制定等工作。
六、研究结论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智能会计对企业业财深度融合的影响不断增强。本文利用文献调查法与扎根理论法,总结出智能会计对企业业财深度融合影响的两条路径,构建了模型图。为了帮助解决A小微企业将智能会计应用于企业业财深度融合的问题,本文通过对A小微企业的实地调查,探究A小微企业难以实现智能会计应用于业财深度融合的原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助力A小微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应里孟,阳杰.智能+会计:模式创新与职业重塑[J].财会月刊,2020(24).
[2]温素彬,李慧.渊思寂虑:智能会计“热”的“冷”思考[J].财会月刊,2022(21).
[3]秦荣生.数字化转型与智能会计建设[J].财务与会计,2021(22).
[4]祁琳,梁彩华,朱赫.业财融合——企业财务管理升级转型必由之路——访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财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斌[J].航空财会,2020.02(02).
[5]汤谷良,夏怡斐.企业“业财融合”的理论框架与实操要领[J].财务研究,2018(02).
[6]张庆龙.业财融合实现的条件与路径分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8(01).
[7]闫华红,张莹莹.业财融合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与管控[J].财务与会计,2017(1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