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模式实证研究
第734期 作者:□文/黄春平 庄小将 时间:2024/8/1 13:56:28 浏览:73次
  [提要]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阅读梳理,并与相关南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与访问面谈,分析总结影响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模式的各方面因素,利用因子分析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南通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模式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最后提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策略。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模式;影响因素
课题项目:2023年度南通市创新环境(软科学)研究项目:“南通科技创业中小微企业成长模式研究”(编号:20230451169)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12月4日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一直是商业界与学术界的重要课题。学界主要讨论的外在影响因素是经济环境、政策法律、市场结构、行业特征等;内在影响因素是管理决策、知识创新、战略性人力资源、资本结构等。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要想在行业中拥有长期稳定而强大的竞争优势,保持较高水平的绩效,就必须具有独特而卓越的能力,即高效配置资源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能力、挖掘并进一步开发新资源的能力、获得竞争优势在行业中立足的能力。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处在一个更为复杂与艰难的环境中,其成长问题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模式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梳理,关于企业成长模式理论研究的代表性观点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外生成长理论,这种观点认为企业的外生变量,即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市场条件、技术水平等,会影响到企业的成长,企业成长的重点在于企业所处外部环境的位置。二是内生成长理论,认为企业成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内在的因素,而非外部因素,比如企业所具备的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资源,还包括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等。三是内生与外生融合观。这种观点是指在研究企业成长时,同时考虑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更全面、准确地理解企业成长的本质。根据相关理论文献分析,结合调查研究工作,梳理出影响企业成长的基本因素共18项,分别是王核成(2015)提出的“融资渠道” “贷款效率” “融资潜力”;Lumpkin(2015)提出的“企业家决策创新能力” “企业家风险趋向” “企业家先动性”;格兰特(2014)提出的“技术创新的发起能力” “技术创新转化能力” “技术创新的实现能力”;王肖(2016)提出的“创新环境基础” “创新合作程度” “知识扩散程度”;梅妹娥(2015)提出的“政策法律执行效果” “政策法律完善性” “政策资金投入力度”;范钧(2017)提出的“融资服务水平” “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 “融资渠道发育程度”。本文以此为基础设计出相应的调查问卷。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收集。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一手数据,调查的对象来源于南通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问卷设计参考现有成熟量表,采用了7点李克特量表,主要包括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能力的基本因素共32项。结合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特征,形成问卷设计思路。对部分企业进行访谈和试调研,深入调研南通家纺产业集群、启东电动工具产业集群、通州电容器产业集群,对这些典型企业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对问卷中部分不成熟想法进行探讨,形成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共发放260份调查问卷,经过初步检查,共回收243份企业问卷,其中14份问卷关键数据不完整,19份问卷存在随意填写、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剔除掉不合格问卷后,获得合格问卷209份,合格率达到86%。
1、样本企业规模分布。一般情况下,企业员工的数量可以衡量企业的规模。本次研究一共收集了209个企业样本,有122家企业的规模达到200人以上,占样本总量的58.4%,所占比重最大;员工人数在201~500人之间的有54家,占样本总量的25.8%;员工人数在501~1,000人之间的有15家,占样本总量的7.1%;员工人数在1,001~2,000人之间的有12家,占样本总量的5.7%;员工人数在2,000人以上的有6家,占样本总量的3%,所占比重最小。
2、问卷填答人的身份。在本研究所收集的209份有效样本中,受调查人员在企业的职位,总经理12人,占样本总量的5.74%;部门经理82人,占样本总量的39.23%;基层主管103人,占样本总量的49.28%;其他12人,占样本总量的5.74%。
(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能力的信度、效度检验与因子分析。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能力模块构成指标的KMO值为0.804,表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etlett值为126.413,显著性为0.00,表示相关矩阵不是单位矩阵,因此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计算Cronbach内部一致性系数,发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能力6个主要因素的一致性系数分别达到了0.788、0.784、0.769、0.833、0.813、0.791,达到了较高的可接受水平。此外,这六个公因子的累积解释方差为77.462%,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能力这六个因子解释了原有信息的77.462%,具有较高的解释效度。经过深入分析与研究,该结果是合理的,将18个项目梳理归纳成6个主要因子,并对其进行命名,见表1。(表1)
因子Fa1由“企业家决策创新能力” “企业家风险趋向” “企业家先动性”3个指标组成;鉴于其着重于考察企业家是对上述要素进行整合,敢于承担风险做决策的人,故将其命名为“企业家才能”。因子Fa2由“政策法律执行效果” “政策法律完善性” “政策资金投入力度”3个指标组成,故将其命名为“外部政策环境”。因子Fa3由“融资渠道” “贷款效率” “融资潜力”3个指标组成,故将其命名为“融通资金能力”。因子Fa4由“创新环境基础” “创新合作程度” “知识扩散程度”3个指标组成,故将其命名为“区域创新网络”。因子Fa5由“技术创新开发能力” “技术创新转化能力” “技术创新应用能力”3个指标组成,故将其命名为“技术创新能力”。因子Fa6由“融资服务水平” “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 “融资渠道发育程度”3个指标组成,故将其命名为“金融生态环境”。
三、影响因素重要性分析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能力模块构成指标体系的阶段性成果,采用层次分析法测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能力的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从而完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提出来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是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进而分解为多指标的若干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本文将采用层次分析法,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能力的评价指标赋权重。依据上述步骤,基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将层次分析模型分为企业家才能、外部政策环境、融通资金能力、区域创新网络、技术创新能力、金融生态环境等6层,共18个指标组成。通过问卷咨询以及咨询专家,列出比较矩阵。下面计算出每一个指标的权重,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统计计算得出整个指标体系的各个因素层的权重值。
经计算,可以得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能力的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如表2所示。从表2的权重计算结果可知,企业家才能、外部政策环境、融通资金能力、区域创新网络、技术创新能力、金融生态环境6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中,企业家才能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融通资金能力,后续依次为技术创新能力、政策法律环境、区域创新网络、金融生态环境。尽管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企业家才能,但是其他因素也不能忽视。(表2)
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策略
(一)多渠道畅通融资渠道。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问题一直是学术理论界及商业界关心的问题,也是中小微企业发展与壮大面临的难题,融资难成为制约中小微企业成长与发展的瓶颈。要切实解决这个难题,必须加快建设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重视支持性融资环境的构建,完善金融市场风险评估,推动融资创新政策,多元化多渠道拓宽融资渠道。政府要为小微企业提供大量的财政补贴,扩大财政补贴的范围和力度,尤其是对发展了几年后比较稳定的小微企业,这类企业的发展往往后劲不足,但是经历了前期的困难,其实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提升,财政的支持可以让这类企业迎来发展的“第二个春天”;还有就是新成立的小微企业,资金不充足,很难发展壮大,如果能够给予财政支持,可以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加强部门直接协作,银行、税务等部门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及时关注小微企业的成长问题,财政、金融、税收政策等一起发力,同时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工作,既要保证政策优惠,又要保证小微企业了解政策,能够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
(二)推动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必须要靠技术创新保持企业活力,最大的“法宝”是新发明、新技术,最主要的“基因”是创新,最主要的特点是技术含量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为创新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技术创新型骨干企业要发挥带头引领作用,在资金融通、人才完善、创新机制等方面,做到骨干企业的标准,发挥其主体地位,成为行业标杆,切实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要在国家产业以及创新政策带动下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创新技术水平与结构。各级政府与各级部门要超前谋划,创造条件,加大企业与大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科研所、大学等研究机构可以与企业的科研技术部门进行深度合作,学校可以提供理论支撑与创新思路,企业可以提供理论实践条件,双方的共同切磋下可以切实解决企业出现的技术问题,促使企业技术部门提高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各级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创新扶持基金,让真正有“创新点子”的企业可以在政府竞标中一举中标,获得贴息贷款优惠资格。政府的政策支持可以提高技术成果转化的效率。
(三)落实完善相关法规政策。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成长需要一个良好、健康的环境。环境的营造需要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提前计划、改革创新,及时制定和完善新的政策法规,为企业的发展壮大铺路架桥、保驾护航。为提高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各级税务部门要制定专项利税政策,加大优惠力度,让企业切实享受税收优惠,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科技创新企业离不开先进的机器仪器,但由于高昂的进口税,让很多中小微科技创新企业望而却步。税务部门可以在进口仪器方面制定免税政策,解决企业忧患。针对企业与政府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各级政府可以建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指导发展中心,为中小微企业的成长发展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四)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体系。人才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所有的创新都来源于人的创新。但是,很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招不到优秀人才,用不好创新人才,留不住核心人才。人才是种子,企业的人才成长环境是温床,如果人才得不到一个好的发展环境,他的才能无法发挥,那么员工便会迅速寻找新的环境。要想解决这个企业人才发展难题,亟须建立与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打造高效、精准的高质量人才服务体系。教育部门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与企业多沟通多联系,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优秀人才,达到人才与产业需求对接,将前言理论与实际应用对接。教育水平决定了人力资源开发的质量,提高教育水平可以提高企业创新型人才招聘的质量。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的输出供给可以解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型人才需求的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数字商务与智能物流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高照军,张宏如.企业成长与创新视角下的产业链升级研究[J].科研管理,2019(05).
[2]龚亮华,杨杰,梅小安.创业韧性:研究述评与展望[J].社会科学家,2019(0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7807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