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管理/制度 |
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
第734期 作者:□文/郑依媛 时间:2024/8/1 14:06:46 浏览:426次 |
[提要] 2009~2022年是国家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全补贴时代,我国新能源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国轩高科作为我国老牌的新能源动力电池企业,深耕动力电池行业数年,在政府补助支持下不断创新研发,增加创新产出,在新能源全补贴期间创造了新高度。本文通过抓取国轩高科2016~2022年政府补助数据和研发相关数据,从中选取4个指标,研究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方面的影响,证实政府补助对国轩高科创新投入的影响较大,在企业的创新产出方面,企业的产品装机量会随着政府补助的变化而波动,同时与年度专利的申请数量存在正相关。
关键词:政府补助;研发创新;国轩高科;创新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11月28日
为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国家通过颁布多项政策,确定新能源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地位。新能源行业经过十多年的蓬勃发展,不仅优化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发展也取得飞跃性的突破。其中,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集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特征于一身,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加大研发投入,行业内共享研发成果,释放全行业的创新活力。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国民逐渐加深对新能源产业的关注度,新能源产品在大众间接受度逐步开阔,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能力也逐步加强。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是电动汽车运行的动力来源,也是电动汽车发展的标志性技术,该项技术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长短,对全球能源发展起着革命性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动力电池企业国轩高科作为案例对象,从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方面研究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效果的影响。
一、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文献回顾
随着经济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第一步就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对企业的研发创新具有促进作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以股东利益为经营决策的方向,而忽视了企业赖以生存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政府补助政策的出现,以鼓励企业研发创新为主要目标,对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动力电池企业作为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其创新活动对资金投入要求高,企业研发投入的资金往往属于沉没成本,投资回报率低,若企业没有充足的资本,创新活动很可能中途夭折,创新成果很难现世。政府补助是技术密集型企业研发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给企业的研发资金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后备力量,使企业研发创新产出成果的概率增大。为探究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活动产生的影响,国内外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贡献了许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
通常,企业的创新行为可以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角度来分析。从创新投入角度来看,Romer(1994)认为企业层面的研发投入才是促进社会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但是囿于资金及研发产出比等方面的原因,企业层面投入动力明显不足,此时政府补助就显得尤为必要。Link(1982)分别以受到美国国防部资助及联邦政府补贴的企业为样本进行分析,发现虽然政府补助会降低企业的基础研究强度并存在滞后期,但在整体上还是促进了企业的研发投入。陈会英等(2022)以949家专利密集型企业2015~2020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政府补助显著加大了专利密集型企业创新投入、提升了专利密集型企业创新绩效,创新投入在政府补助促进专利密集型企业创新绩效的路径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叶小杰等(2021)基于2015~2020年323家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研究表明,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两大财税政策都会对R&D投入形成积极的正面影响,且政府补助的激励作用强于税收优惠。关于创新产出,Zucker等(2007)的研究显示,产业政策会鼓励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来增强创新能力和提高创新质量,进而在市场份额上占据一定优势。政府创新补助对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均有促进作用,能够激发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同时提升整个行业内的生产效率。Link&Scott(2009)通过研究中小企业发现,SBIR等政府补贴会通过吸引更多资本投入提高企业创新成果的转化率。朱雪忠等(2009)的研究显示,专利质量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很难确定其高低。政府在专利法中,要适当调整发明专利授权标准,提高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发明专利的质量。因此,专利作为创新产出的量化指标需要深入研究。Alecke(2012)通过将企业当年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作为企业创新绩效的衡量指标,发现接受政府补助的企业的专利申请量也更多。
以往文献仅限于研究政府补助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政府补助对创新绩效影响的文献并不多见,并且多采用实证分析法研究。基于此,本文将通过案例研究法,将政府补助、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同时纳入研究范围,通过研发投入金额、研究人员数量、产品销售情况和专利数量四个指标研究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二、政府补助对国轩高科创新绩效的影响
(一)国轩高科公司简介。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轩高科”)成立于2006年5月,总部坐落于合肥市包河区。系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最早进入资本市场的民营企业,于2015年5月成功上市,是中国最早踏入动力电池行业的企业,其市场竞争力排在行业前端,从企业的体量和规模来看,属于国内二线动力电池厂商。国轩高科在2020年5月引入大众资本,力求开拓国际市场。其业务板块涵盖了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储能、输配电设备等,建有独立成熟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体系。公司在全球建立了八大研发中心,成立了十四大电池生产基地,并在德国、印度、越南、泰国、美国、斯洛伐克等国布局海外生产基地。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国轩高科努力寻求高端化转型,加强与新能源车企之间的合作,开发企业的在手订单,是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见证者。
(二)国轩高科获取政府补助情况。政府补助是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政府补助最常见的形式是提供资金补助以支持企业进行研发创新。随着不同企业经营的差异性,政府补助支持的力度也大不相同,因此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为了了解国轩高科的政府补助情况,绘制了图1以供分析。(图1,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下同)
在新能源发展初期,我国的动力电池技术尚不成熟,国内仍然处于以市场换技术阶段,政府为了鼓励国内电池厂商积极研发,采用政府补助的形式来激发动力电池市场的创新活力,以降低电池厂商的研发压力。从图1可以看出,国轩高科的政府补助金额呈大体递增的趋势发展,从2016年的9,565.36万元上涨到2022年的92,133.62万元,是2016年获取政府补助的9.6倍。由于2020年属于新能源政府补助的退坡阶段,国轩高科在当年获取的补助金额同比上一年度下滑了23%,但随着政府政策的调整,国轩高科在政府补助的后补贴阶段获取的补助资金的增长率达到了65%。当政府补助处于后补贴阶段时,国轩高科也在调整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从立足磷酸铁锂电池,开始踏足三元锂电池。政府为了鼓励企业进行研发创新,激发动力电池市场的创新活力,故国轩高科在这一阶段的补助资金较为充足。从国轩高科2016~2022年获取政府补助的增长率来看,政府补助增长率曲线的变化幅度与政府补助政策的发展阶段相似,2016~2022年刚好对应了新能源政府补助的发展、退坡和后补贴阶段。基于这几个阶段政府对国轩高科的补助力度,反映了国轩高科在行业内的创新能力属于行业发展前沿,政府给予的支持力度较大。正是由于政府的补助支持,国轩高科在致力研发创新的同时,不断提升企业的产能目标,在全球建立生产基地,企业也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三)政府补助对国轩高科创新投入的影响。国轩高科是我国最早踏入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的企业,公司在持续发展过程中不断向前探索,深挖行业核心技术,致力于将自身的研发能力转换成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研发创新作为企业突破行业竞争壁垒的重要手段,需要企业深耕行业数年,并为之投入巨大的资金和人力成本,最后产出的创新成果才能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差异化优势。政府补助的支持能为企业的创新研发注入新的活力,对激发企业研发创新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探究政府补助对国轩高科研发投入的影响,本文采用两个指标与国轩高科获取政府补助强度进行比对研究,两个指标分别是研发投入强度和研发人员占比,其中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金额/营业收入,研发人员占比=研发人员数量/公司员工总数;比对指标为政府补助强度,政府补助强度=政府补助金额/营业收入。
1、研发投入强度。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离不开研发经费的投入,考虑到研发的不确定性,企业获得创新成果的背后往往需要投入巨额的研发经费。因此,研发投入金额不仅能展现企业的发展实力,还是衡量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如图2所示,展现了国轩高科2016~2022年的研发投入情况。(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国轩高科2016~2022年的研发投入金额一直呈递增趋势,尤其是2020年以后,企业的研发投入金额和研发投入增长率呈现同幅度爆炸式增长的变化趋势,这说明国轩高科越来越重视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考虑到国轩高科在2015年上市成功,成为国内动力电池第一股,公司重新整合内部资源,加上当时处于推动中国纯电动汽车产业化期间,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力度惊人,国轩高科在发展初期获得了较多的政策红利。因此,企业在2016年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同比2015年的研发投入金额增长了1.44倍。2016~2019年处于政府补助政策的调整阶段,在此期间,工信部、科技部等四部委重新颁布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引入了纯电动乘用车电池能量密度门槛,这导致国轩高科必须从磷酸铁锂电池跨步到三元锂电池阶段,产业政策的急速转变对国轩高科的净利润产生了重大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逐步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研发资金的投入,因此2016~2019年国轩高科研发资金的投入一直处于平稳状态,增长幅度没有发生较大变化。为了深入探究国轩高科政府补助与研发投入强度之间的关系,绘制了图3用于反映二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图3)
通过图3能够发现,国轩高科研发投入强度与政府补助强度的变化趋势趋于一致,其中研发投入强度的曲线要高于政府补助强度的曲线,这说明国轩高科除了将收到的政府补助投入研发项目之外,企业自身还投入了一部分研发资金。结合图3可知,2019年属于国轩高科获取政府补助与研发投入之间关系的拐点,在2019年之前二者之间的黏性较强,当政府补助金额不断增加,国轩高科的研发投入金额也会随之增加,比如该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在2019年达到了顶峰,政府补助强度也在本年度达到了最高,这也侧面反映出国轩高科在本阶段的企业发展战略与国家政策指引方向趋于一致,可见政府补助对国轩高科的研发投入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有正向的激励作用。2020~2022年属于政府补助的退坡和后补贴阶段,国轩高科的研发投入强度发生了轻微的波动,但没有与政府补助强度一样出现大幅滑坡,这说明前期的政府补助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发展给予了政策肯定,让企业在补助退坡之后仍然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反映出政府补助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产生了积极的正向影响。
2、研发人员数量。国轩高科作为技术创新型企业,随着研发投入金额的持续增长,企业的研发队伍也在不断扩充。企业要将研发投入转化为良好的技术成果,离不开研发人员的努力,因此企业对研发人员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企业创新能力的强弱。图4为国轩高科2016~2022年研发人员数量统计图。(图4)
企业的研发创新可以分成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企业往往在研究投入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该阶段的投入很大一部分属于沉没成本,但是政府补助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研发阶段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在此基础上能够促进企业自身加大研究投入力度。研究人员的数量也是体现企业研发投入力度的指标,因此研究企业研发人员的占比情况,能够反映企业对创新研发的重视程度。
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当中,有说明企业技术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全体员工数量的比例不得低于10%。国轩高科作为动力电池高新技术企业,其研发技术人员的占比情况均在10%以上,在2019年甚至达到了19.73%,即便2020~2022年研发人员占比发生了下滑,但这是因为国轩高科近年来大量招聘生产人员进行产业规模扩张所导致的,这说明国轩高科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在调整发展战略,逐步扩大自身的生产能力,让企业的创新产出反哺经营绩效。通过查看图4国轩高科2016~2022年研发人员数量情况可知,在市场与政策的双重引导下,企业的研发人员数量大体处于平稳增长态势,除了2020年大众入股国轩高科,公司处于内部调整阶段,研发人员数量发生短暂下滑,但在2021年回归正常增长幅度。国轩高科研发人员数量的稳步增长离不开政府补助的加持,企业要实现研发创新,需要更多的研发人员进行探索,以帮助企业产品的迭代升级,因此政府补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研发人员短缺的问题。
国轩高科研发人员数量的变化情况反映了企业对研发创新的重视程度,但是要反映企业的研发水平还需要考虑到企业员工的受教育程度。根据国轩高科2016~2022年年报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员工19,564名,其中拥有博士及以上学历的152名,硕士学历1,479名,是2016年硕士学历人员数量的3.8倍,本科学历4,566名,是2016年本科学历人员数量的4.6倍,这说明国轩高科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引进高水平人才队伍,以充实企业的研发队伍。此外,国轩高科还建立了自己的“国轩大学”,秉承“成就别人才能成就自己”的办学理念,构建员工学习与发展体系的中心,为公司培养国际化人才,帮助国轩高科在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过程中突破技术壁垒,提升公司的研发能力水平,以实现企业高质量的发展。随着政府补助资金注入国轩高科,越来越多的高水平人才被吸引到企业中,企业的研发人才和研发队伍的实力得到提升,有利于企业构建自身的研发优势,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政府补助在企业人才引入方面起到了向导作用,对企业内部来说,可以让企业更加注重提升研发能力,对企业外部来说,让更多的核心人才得到了展现自我的机会和平台。(表1)
(四)政府补助对国轩高科创新产出的影响。在企业的创新生产过程中,研发资金和研发人员的投入均有利于研发成果产出,并且在政府补助资金的加持下,能够加速企业创新成果的转化。但需要考虑到的是,企业创新成果的产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创新的成果常常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还会受到许多条件制约。政府为了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给予企业大量的政府补助,但企业是否能够有效利用政府补助资金是未知的;此外,在研发人员投入上,企业是侧重于研发人员的数量还是质量,这些数据很难在年报上有效披露。因此,为了有效地验证政府补助对国轩高科创新成果转化的作用,选取了国轩高科2016~2022年的新产品销售情况和专利申请数量作为创新产出的度量指标,并与政府补助强度进行比对,进而分析国轩高科的创新产出情况。
1、新产品销售情况。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需求越来越高,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必须进行研发创新,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国轩高科在研发项目上不断投入,目的是让创意成果投入市场变现。政府补助协同国轩高科进行研发创新,不仅能够降低创新成果现世的风险性,还能引发消费者对国轩高科创新产品的注意力。从2009年至今,我国新能源市场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力今非昔比,人们对决定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的动力电池格外关注。因此,国轩高科作为动力电池企业的装机量是评价企业产品市场受欢迎程度的重要指标。为了了解国轩高科2016~2022年市场装机量与政府补助金额的变化情况,绘制了图5进行分析。(图5)
根据图5可以看出,国轩高科上市至今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呈现波动上升状态,说明企业在进一步开拓新能源市场,消费者对国轩高科产品的接受度也在逐步提升。根据装机量图示的变化程度可以看出,2016~2019年国轩高科的动力电池装机量与政府补助金额度呈同趋势变化,在2019年达到了小高峰,装机了3.43GWh,属于国轩高科的高速发展时期,说明企业在发展初期与政府政策发展方向一致,为企业积累了研发创新的原始资本。2020年国轩高科获取的政府补助金额发生了缩水,仅获取了39,332.1万元,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22.84%,这与国家政府补助政策退坡相关,并且国轩高科在2020年引入大众汽车投资,属于企业内部战略方向调整阶段。受内外部状况的影响,因此本年度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发生了轻微下滑。但这不代表国轩高科的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年度报告数据,可以知道国轩高科在近几年的装机量排名中一直排在前五,市场份额可观。随着经济社会变化和企业内部的调整,国轩高科在2020~2022年获取的政府补助金额得到了大幅提高,同时动力电池的市场装机量也得到了成倍增长,2021年同比2020年的装机量增长了将近2倍,2022年的装机量同比2020年增长了4.3倍。这样的市场业绩表明了国轩高科在2020年之后,调了企业战略模式,选择“立足磷酸铁锂,发展三元”的发展方向,让更多的研发资金进入到三元锂电池研发领域,不菲的市场业绩反映了国轩高科在研发投入方面效果较为显著。整体来看,国轩高科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变化情况与政府补助的变化幅度完全一致,当政府补助的变化幅度发生上升和下降时,装机量也随之变化,这说明国轩高科的获补情况会影响企业的装机量数据。
2、专利数量。专利数量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相对于其他指标,企业的专利数量能够更加公允地反映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且存在较强的可比性。专利作为一个对外的量化数据,在企业申请前期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待形成研发成果之后,还需要经过一定的专利审批程序,最终才会形成披露的专利数据。因此,为了更加直观地研究政府补助对企业专利产出数据的影响,本文选取了国轩高科2017~2022年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数据进行研究,并制成图6。(图6)
根据图6所示,国轩高科在2017~2022年的专利授权总量和申请总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发展,从2017年被授权总量为256项增长至2022年的4,202项,上涨了约16倍,说明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一直在稳步提升。考虑到专利授权的滞后性,并不能反映企业当年的研发创新的现状和创新能力,故选择了当年的专利申请总量作为研究国轩高科创新产出的指标进行分析,并与当年获取政府补助情况进行比对。由图6可知,国轩高科每年的专利申请总量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且不存在较大幅度的波动。除了2017年申请的专利数量低于1,000项,申请了780项,其他年度的专利申请总量均超过2,000项,甚至在2022年申请的专利总量达到了6,143项,是2017年的7.8倍。根据国轩高科每年的专利申请数量可知,国轩高科在动力电池领域属于顶级企业,已经遥遥领先于其他的竞争对手。
政府补助的支持并不是盲目的,为了防止出现“骗补”行为,政府会综合考察申请补助企业的资格和未来发展力,适当提高申请补助的门槛。在政府的资格考察中,企业的创新能力首当其冲,专利申请数量作为企业创新产出的量化指标,非常受政府部门关注。近年来,国轩高科的创新创造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其凭借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头部企业的明显优势,吸引了大量的政府补助。从图6可以看到,国轩高科的政府补助金额与专利申请数量属于同趋势上升,虽然政府补助的上升曲线发生过轻微波动,但是排除外在因素的影响,大体趋势趋于一致。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是吸引政府补助的关键因素,政府会根据企业的专利数量和质量进行创新补助和税收减免,大大降低了企业在研发创新过程中的成本,从而激发了企业进行研发创新的积极性。因此,随着国轩高科获得政府补助金额的提升,企业申请专利的数量也在上升,虽然国轩高科在2022年申请专利数量的增长率发生了下滑,但这是因为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企业在专利研究方面的重心开始由数量转变成质量,才造成专利申请增速放缓。
三、结论与启示
2022年是新能源政府补助的最后一年,随着政府补助资金的完全抽离,意味着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到研发资金当中,未来的战略方向选择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国轩高科2016~2022年的相关研发数据发现,国轩高科获取的政府补助资金在2022年达到了顶峰,同时企业的创新能力在近年中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对国轩高科创新能力的研究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指标入手,发现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作用效果更明显,企业的研发投入与政府补助的相关性更强,企业的研发投入会随着政府补助资金的下滑而降低增长幅度,但不会减少研发投入资金,这也反映了国轩高科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研发创新。此外,从创新产出指标来看,政府补助的变动对国轩高科的专利申请量不存在很大的影响,但其产品的装机量会随着政府补助的下降而波动。在政府补助已然全面退坡阶段,国轩高科开始放缓企业扩张的步伐,将企业更多的资源投入创新研发当中,以稳住自身优势,寻求新的机会,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不可否认的是,政府补助在短期内对企业的利润有修饰作用,但是立足长远,企业要合理利用政府补助,加大创新力度,努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会英,李晓楠,周衍平.创新环境视角下政府补助对专利密集型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22(05).
[2]叶小杰,钟佳琴.财税政策、风险投资与企业R&D投入[J].会计之友,2021(23).
[3]王临夏.研发投入、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来自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的经验[J].经营与管理,2020(01).
[4]白俊红,李婧.政府R&D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效率视角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1(06).
[5]朱雪忠,乔永忠,万小丽.基于维持时间的发明专利质量实证研究——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994年授权的发明专利为例[J].管理世界,2009(01).
[6]李菁菁,张士强,王一粟.政府创新补贴对新能源企业创新驱动的影响——基于创新环境的调节作用[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3(03).
[7]陈蕊.国家研发投入、企业研发能力与创新绩效相关性研究[J].财会通讯,2017(06).
[8]杨晓妹,刘文龙,王有兴.政府创新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兼论补贴合理区间[J].财贸研究,2021.32(10).
|
|
|
|